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物资管理论文

当前高校后勤安全管理问题与完善措施(2)

来源:高校后勤研究 作者:张锁成;郭敬哲;张玉旗
发布于:2017-02-14 共4714字
  三、现阶段高校后勤安全管理中的问题与不足
  
  (一)学校安全管理法律缺位
  
  在大力提倡依法治国,依法治校的今天,学校安全管理的权利义务尚没有从法律层面加以明确。学校安全管理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我国尚没有一部关于高校安全的专门法律,规范学校安全管理都是以国家部委文件或地方法规形式出现。长期以来,学校安全管理部门没有执法权,一些职能机关责任不明。在学校安全管理中,出现法律真空。
  
  (二)高校后勤法律风险增加,安全管理中缺乏法律性管理观念
  
  随着我国法治进程不断推进,在高校后勤运行过程中,法律风险日益凸显。高校后勤提供的服务产品,如食品、药品、饮用水等必须达到国家标准,一旦出现事故,必将追究学校的法律责任。根据2010 年 7 月实施的《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学校有义务提供符合国家标准、安全的公共设施、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一旦出现事故,学校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2008 年实施的《劳动合同法》明确要求学校合法用工,将以往的违规用工做法进行了明文禁止。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学校,特别是后勤的用工风险。《教育法》第七十三条也明确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我国的《民法通则》也确立了安全事故的归责原则。这些法律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研究,以避免法律纠纷。然而,在高校后勤安全管理中,多是运用行政手段,没有从法律角度去思考衡量管理制度的合法性,或采取管理行动措施。
  
  (三)后勤安全管理队伍亟待加强
  
  高校后勤管理人员严重不足,专业安全管理人员更是匮乏,多为兼职。管理队伍在人员数量上难以应对繁重复杂的后勤安全管理工作任务。现有的后勤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年龄老化、学历层次低,管理能力欠缺等问题。高校后勤管理队伍人员素质制约了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安全意识不到位,宣教培训需强化
  
  由于学校后勤日常事务非常繁杂,人们往往把精力集中在完成工作任务、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安全。广大师生遵守安全规定,服从安全管理的自觉性普遍不高,安全意识与维权意识形成强烈反差。多数认为学校后勤安全是后勤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安全宣传不到位,造成与师生和其他部门沟通交流不及时通畅。教育培训不系统、流于形式,效果不理想。
  
  (五)安全管理实务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主要表现为高校后勤安全管理组织结构不尽合理,缺乏学校层面的领导机构来组织、协调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存在多部门管理,交叉,职责模糊,影响管理效果及效率;学校后勤安全管理没有持续经费保障;安全管理制度尚不能形成长效机制;管理理念落后,方法手段陈旧单一;基础设施设备老化严重、投入不到位,科技支撑不足。
  
  四、完善改进高校后勤安全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一)加强立法,完善法制建设
  
  期盼国家尽快出台关于高校安全管理的专门法律,以便更加有针对性,更加具体地对高校安全管理进行规范、指导[5].通过法律形式,明确高校的权利、义务,明确政府职能部门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权利、义务。授予安全管理部门适当权限,为高校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法律支撑。
  
  (二)群防群治,形成后勤安全管理联动机制
  
  高校后勤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单单是高校某一部门的事。高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都是这项工程的主体、实施者。建立完善群防群治体系是高校做好后勤安全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学校各个部门、学院、引入的社会企业应该风险共担,统一认识、协调一致、共同参与实施高校后勤安全管理。全校各部门联动、全员师生共同行动。相关政府部门也有责任义务对高校安全加强指导监督。借助和发挥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努力构建一个校内外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互动安全管理网络。
  
  (三)加强学校顶层设计,建立高效的组织结构体系
  
  建议学校加强顶层设计,解决高校后勤安全多家管理,职责不清,易出现推诿、扯皮等问题。设立学校层面的安全管理常设机构,专门负责协调、处理各类安全管理问题,整合学校管理资源,形成合力,提高实效。进一步明晰各部门的职责,落实责任。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由各级单位组成的后勤安全管理队伍,保障安全管理日常经费,构建严密完整有序高效的组织结构体系。
  
  (四)以人为本,施行人本管理
  
  安全管理的核心是人。执行安全制度、进行作业服务的是后勤员工。安全管理目标是使广大师生免受伤害。人本管理就是强调对人的尊重、理解、关心。在管理中不仅仅使用行政命令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更应该突出人的作用,以人为中心开展管理行动。增强服务观念,深入了解师生服务需求,及时有效沟通,减少误解与抵触,争取对后勤安全管理给予理解、支持与配合。对待后勤职工,尤其是编制外用工,一视同仁,多一些关心帮助,少一些处罚,增强后勤队伍的凝聚力,增进后勤员工的安全使命感、责任感,提高后勤职工参与安全管理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安全管理。
  
  (五)加强学校后勤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是高校后勤安全管理的灵魂。通过安全文化使后勤职工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统一安全思想,形成共同的安全愿景,强化安全意识、增强安全操作和服务的自觉性,形成人人讲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浓厚氛围。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做好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六)完善改进安全管理,努力形成长效机制
  
  高校后勤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提高。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比如法制理念、服务理念、创新理念、全程管理理念等。以理念为引领,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提前预防、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事后恢复重建以及评价考核监管等完备的管理制度体系。其次,以先进的安全理论指导工作,运用高校生态理论中联系观、平衡观和动态观考察分析安全管理问题,应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如 ISO9000 质量质量管理体系促进后勤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采用 K.J.格莱姆打分法等手段进行危险源识别分级管理,运用管理信息系统(MIS)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引入“7S”管理、应用精益“6σ”、PDCA、失效分析、安全归零等管理工具对学校后勤安全管理实务进行持续改进。最后,以科技为支撑、加大投入,进行物防、技防改造升级,科技创安,形成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的安全防范体系,推动平安校园建设。通过持续不断的改善提高,努力形成高校后勤安全管理长效机制[6].
  
  (七)加强交流,学习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
  
  高校后勤安全管理还应有广阔视野,开展高校间学习交流研讨,将好经验做法及时总结推广。向其它行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汲取营养。与国际接轨,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借鉴先进的国外高校安全管理理念方法手段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C].2014, 4.
  [2]陆芬芳。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
  [3]Cornel  University:  EnvironmentalHealth&Safety of Cornel University [EB/OL].[2013-07-20].
  [4]邵兴安,李杰,王坤庆。多视角下我国高校安全防范问题与对策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5]卢斌贾鲁晶。维护高校校园安全稳定呼唤更高位阶立法[J].理论月刊,2011,9.
  [6]陈志辉。高校校园安全长效机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位论文,2011.
原文出处:张锁成,郭敬哲,张玉旗. 高校后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 高校后勤研究,2016,(02):69-72.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