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21 世纪是一个发展迅速的时期,“全球化”速度和进程越来越快,在这样的一个时期当中,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可避免的受到了西方文化很大的冲击,很多的人看到西方文化的闪光点,崇尚西方文化,投入到学习西方文化的浪潮中去。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西方竞技文化的影响,所以对武术分类以及武术内涵产生了分歧,派生出了以传统武术为母体,从观念上学习西方竞技体育体制的竞技武术项目。在奥林匹克精神影响下的今天,现代竞技武术飞速发展,不论是技术动作还是竞赛规则都在不断的完善当中。武术作为中国的传统技击术,不仅仅是通过外在形式能够表现的,它更深层次的在于武术文化内涵。武术与竞技武术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了一个即不能忽视也不能避免的一个问题。用中国传统文化与竞技体育文化分析武术与竞技体育在发展中的特点,诠释武术概念,使中国武术可持续发展。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当代中国武术发展趋势。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主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章,为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竞技武术的比较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2 专家访谈法通过对武术专家的访问并对武术的探讨和分析,对武术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为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比较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3 逻辑分析法对所收集的数据材料进行综合归纳、统计处理,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对比中国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不同。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对武术的理解
由于所处年代不同,每个地域,每种文化对于一个词语的理解也不相同,有人说把武术分为传统武术、现代武术、竞技武术、健身武术和军事武术等,我认为武术本就是一种,只不过是包含或者是被包含的关系。把武术分为传统武术和现代武术,不仅仅是时间上的关系还因为现代武术之中有背离传统武术的成分,所以我认为武术应该这样划分:
对于传统武术的理解,一是从形成的历史年代,传统武术历史悠久,是由我国古老的传统技击术发展而来,过去大多数流行于民间,因为武术至始至终都是一种下层文化,由于地区的差异,因而十分的复杂。多数门派形成于清末,民初,因此也被认为是民间武术。二是从内容上,传统武术基本上是按照流派,按师承相对稳定的传播,不轻易改动。即使改动和创新,也不会改变本身的风格。在各个流派的套路上,这一点非常明显。传统武术在继承上实用性还是很强的。
对于现代武术只是吸收了传统武术很小的一部分,健身武术只看到了传统武术健身的价值,军事武术仅仅学到了传统武术的攻击技法。再说竞技武术,我认为它是一种完全没有融合成功的运动形式,竞技武术分为套路与散打,一种是花架子,注重“高、难、美、新”,一种则是运用传统武术技法之中的“踢、打、摔”,注重外力、技巧搏斗。完全没有内涵可言,可以称之为“武舞”。
3.2 武术的内涵
3.2.1 武术的文化底蕴
3.2.1.1“兼收并蓄”的思想武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时间中武术逐渐形成了多种形式。其中就套路而言形成的拳种就有 129 个,拳械套路更是多达进 5000 种。拳种武术和拳械武术虽然从形式上有着不同,但多种武术流派技法并存。在“百家争鸣”的时代多种派别都能够共存并且共同发展就充分说明了武术“兼收并蓄”的文化特征。3.2.1.2“崇尚武德”的特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每个人做事行事都有礼仪和章法,看一个社会的社会风尚是否良好,道德水平的高低则能真实反映的出来,中国武术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早已被中国传统道德价值贯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德评价体系,传统武术当中很注重一个人的道德观念,很多门派收徒的条件就是看这个人是否有良好的道德,由此看来武德比武技都显得重要,自古有以德服人的古句,这充分显示了武术在传授过程中“崇尚武德”并且崇尚权威的思想特征。
3.2.2 武术与中国哲学思想武术的发展受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很深,不论内家拳还是外家拳都在矛盾的对立当中寻找统一,主张在动作中做到“内外合一”“、形神合一”“、动静相随”“、攻防并济”,这些都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阴阳”的观点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武术的意境、神韵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要求“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要和谐统一,“形神兼备,内外兼修”是对于每一个武者最基本的要求,武术是否是根本意义上的武术,从“内外兼修”便可判断而出。
由于武术发展经历了漫长历史时期,而且是在较为封闭的社会条件之下,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小,武术,其内涵不仅体现了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而且还体现出了中国人最根本的民族特性。
3.3 有利于武术发展的人文因素
3.3.1 生理层次的基本需求武术原本是人类为了生存不断在与自然界抗争中产生的,表现为杀敌存己,要自身具备很强的实力,因此需要不断拼杀,保证自己的生存,这就反映了武术的最基本价值———技击价值当代社会大多数人群已经没有了生存的压力,但发现要工作就必须有强壮的身体。因此,锻炼自己身体,提高力量、速度、灵敏方面的素质,这就体现了武术的一项价值———健身价值。强身健体,使自己身体益寿延年。
3.3.2 精神层次的需求武术尽管是一种传统技击术,但是其美学价值很高,其动作的节奏、力度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比如“刚柔并济”“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都有一种内外交融的美,这种美是一种人内心深处的需要,这是武术的另一价值———娱乐观赏价值,使人身心和谐发展,促进人的身体健康。
武术之中的武术道德对于个人来讲又是高一层次的精神需求,武术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而且还能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培养一个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个人、对社会乃至对国家都是非常有利的。
3.4 有利于武术发展的社会因素
3.4.1 经济因素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武术产业被列入到第三产业当中,武术不仅在竞技武术方面还是在全民健身领域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也为武术市场的开发与拓展和产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3.4.2 政治因素国家目前在推展武术,中国的武术文化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和国外的技击文化相互交流,可以使多个国家多个民族加深了解、增进友谊,传播文化,使中国武术在当代能够真正得到弘扬和发展。
3.4.3 文化因素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在东西文化强烈碰撞的今天,武术不断融合外来文化,以便于能够在当今的社会背景发展。由于地域文化差别很大,国外的武术爱好者逐年增多,就是想了解文化,了解中国。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武术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乐观的。
3.5 限制武术发展的因素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其产生是在一个封闭的历史时期之内,其传承制度和等级制度极具中国特色,不利于文化的交融和传播。大范围拳术都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生存面临很大的冲击。小的地方性拳术生存压力更大,很多门派经历了动乱的历史时期之后已经不复存在,这都是不利于武术发展的。
3.6 对武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思考
3.6.1 对武术运动员武德水平的思考习武之人更要讲究道德,因为修心也是练习武术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从很多武术运动员看不到这一点,这是一个教育的问题。通过对部分武校的实地考察得知,学习武术只重技法,不重道德。如此以往,武术之中最重要的内涵将会逝去。武术本就是“内外兼修”,重外而不重内,将会失去学习武术的意义。所以,每一位教练员在教授运动员技法的同时,要将武德灌输其中,在潜移默化之中教导运动员,使运动员明白学习武术的真正目的。
3.6.2 对现代武术之中存在的矛盾的思考首先肯定的是现代武术发展迅速,尤其是竞技武术,对传播中国武术文化起了积极的作用,为国内外文化交流营造了良好的气氛和条件。但是竞技武术、健身武术、军事武术等现代武术都吸收了武术的部分功能价值,并不是全部。尤其是竞技武术武术套路越来越注重“高、难、美、新”,成了花架子,散打仅吸收了“踢、打、摔”三种技法,没有了“拿”法,完全吸收了西方竞技体育文化,逐渐丧失传统特色。而健身武术突出武术的健身价值,军事武术强调武术的技击意义,养生武术着重讲究武术的内涵,现代各种武术都注重的都是部分而不是整体,中国文化讲究整体性研究,缺少了内涵就不能称之为武术,最多是一种武术运动形式。片面的认识中国武术文化,势必对于将来中国武术运动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3.7 对武术发展趋势的探究与分析
3.7.1 中国武术逐渐回归传统
中国武术本就是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武术,它的外在表现以及文化内涵都能够表现深厚的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底蕴“,民族的文化才是最美的文化”因此我们极力继承和发扬中国武术。
追求“根”文化是中国所特有的,回归传统不等于全部回归,需要摒弃传统武术落后的观念,大力弘扬武术内涵,使每个习武之人都能够“内外兼修”,重视武德,继而使武术文化能够再次辉煌。
3.7.2 武术发展大众化
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今时期,武术作为一枝奇葩受到了国内外群众的普遍推崇,。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的境界,武术可以调节人的思想情绪,强身健体。对于当代高强的社会压力,武术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
3.7.3 武术价值与运动形式的多样化
根据武术的价值,人们把武术分为不同的种类,比如健身武术、养生武术、军事武术等等,其实这些都不是正真意义上的武术,这些都是武术的运动形式。武术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技击价值、文化价值、健身价值、养生价值、美学价值以外,细分武术的价值还有很多,每一种微小的价值都会衍生出一种新的武术运动形式出来,因此武术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3.7.4 武术产业迅速发展武术产业是新兴的第三产业。武术产业有很多重要的环节,在目前资源匮乏的社会经济形势条件下,以武术旅游、武术表演和武术影视为主体,可以促进各地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武术产业能够发展经济,也能推动各地区的对外交流,吸引外资。武术的魅力定能使武术产业迅速发展。
4 结论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武术是因其独特的内涵而被世人所喜爱,因此我们在推广武术的同时,要时刻谨记“根”文化,有了根,武术才能推向世界,才能发展的更好。
参考文献:
[1]侯介华,闫小平.论 21 世纪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04(1):16-19.
[2]梁燕玲.从历史发展的观点谈传统武术竞技化[J].搏击·武术科学,2010(9):8-10.
[3]徐泉森,董 晨.从武术职业联赛看传统武术的发展趋势[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2):77-78.
[4]郑雪荣,朱 君.论制约传统武术发展的文化因素[J].辽宁体育科技,2010(5):12-13.
[5]温 博,袁金宝.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发展中的非理性因素[J].搏击·武术科学,2010(7):17-19.
[6]袁思成.古籍中体育信息价值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0(11):130-133.
[7] 张继生. 后奥运时代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的交融:太极拳[J].搏击·武术科学,201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