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武术论文

对2011年世界柔道大奖赛中选手寝技能力的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5-29 共4002字
论文摘要

  柔道是一种以摔法和地面技为主的格斗技术。日本素有“柔道之国”的称号,柔道是日本武术中特有的一科,是由柔术演变发展而来,1882年被誉为“柔道之父”的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学生嘉纳治五郎综合当时流行的各派柔术的精华,创立了以投技技术、寝技技术、当身技技术为主的现代柔道运动,直到1973年,柔道项目正式列为我国的男子竞赛项目。30多年的历程中,中国男子柔道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没有得到过冠军,可以说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如:在比赛中,我国男子柔道运动员投机技术进攻次数和其他国家柔道运动员进攻次数没有显著差异,但我国运动员的成功率低;连络技的使用率低,成功率也很低。但这些因素都受到了关注,而唯独寝技的使用没有得到关注,主要表现为:1)教练不注重寝技的训练,一般一周只训练1~2次,而且训练时间短,大约30~40分钟;2)运动员对待寝技技术的训练不认真,把寝技技术的训练当做是一次放松课;3)在教学实战中,运动员多以立技取胜,不进入寝技阶段的实战。因此,通过本研究对寝技的研究来突出寝技的重要性,让寝技在我国男子柔道运动中重视起来。在2011年中国全国男子柔道锦标的全体裁判员大会上,裁判长和4位仲裁都强调,在两方运动员都倒地的情况下,不要立刻叫停,积极促进运动员进行寝技实战。在该次比赛中我国男子柔道运动员在寝技阶段得分率低,在8个级别(-60、-65、-73、-81、-90、无差别、-100、+100)的比赛中依靠寝技一本得分获胜的仅有12次,这有力地说明了我国男子柔道运动员寝技技术的劣势,加强寝技的训练刻不容缓。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2011年世界柔道大奖赛(中国站)的所有比赛场次(中国男子柔道运动员对战国外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

  在中国期刊网、山东体育学院图书馆电子数据库中以“柔道”、“寝技技术”等为关键字进行检索,并查阅山东体育局相关柔道的文献资料,对所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为本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专家访谈

  访谈时间:2011年12月—2012年3月期间;访谈对象:中国队柔道主教练和山东省青年运动学校的柔道教练;访谈人数:22人;访谈内容:中国男子柔道运动员平时的训练和比赛状况,并对访谈内容进行记录。

  1.2.3观察。

  通过现场和视频的观察,对中国男子柔道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统计。

  1.2.4数理统计

  应用Excel2003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柔道寝技技术的概念及其分类

  柔道寝技技术是相对于投技技术(立技)而命名的,在赛场上运动员通过翻滚、反关节(主要是肘关节)或控制对手颈部将其制服所使用的技术动作。寝技技术在使技过程中,双方运动员可一方站立,另一方半跪或趴下,或双方都成半跪或趴下状态。寝技技术分为压技、绞技、关节技三大类技术表现形式。

  (1)压技技术:通过使技,一方运动员将对手完全控制,失去自由的一方运动员肩部和背部大面积着地,而使技者完全不受对手控制。压技技术动作主要包括袈裟固、后袈裟固、上四方固、崩上四方固、横四方固、纵四方固、肩固等。

  (2)绞技技术:是指一方运动员用衣襟或手臂控制住对手的颈部,并使用技术用力刺激对手颈部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使对手脑供血不足缺氧而认输。它是奥运会比赛中唯一的允许使用窒息手段来制服对手的项目。绞技技术动作主要包括裸技、送襟绞、片十字绞、并十字绞、逆十字绞、片羽绞。

  (3)关节技技术:是指在对手的肘关节部位使用反关节技术(发力方向与人体关节运动方向相反)。现代柔道运动基本上只允许对肘关节使用关节技,关节技技术主要包括腕缄、腕挫十字固、腕挫腹固、腕挫腋固、腕挫膝固等。

  2.2我国优秀的男子柔道运动员寝技技术的使用状况

  随着科学的运动选材、合理运动监控、完备的后勤保障体系等在柔道运动中的应用,各国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都不断提升,通过对2011年世界柔道大奖赛(中国站)的录像观摩,发现我国男子柔道运动员在投技技术的使用次数和成功率与日本和欧洲等国家的运动员相差无几,分别使用次数为6.42次/场、6.60次/场,成功率为24%、21%。但在寝技技术的使用上,我国运动员明显表现出了劣势。根据“木桶原理”在运动上的应用,寝技技术一直都是制约我国男子运动员竞技能力提升的“短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男子柔道运动员在各种国际大赛上的成绩,因此,本研究主要统计分析了寝技技术的使用与得分情况。

  由表1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我国柔道男选手在2011年世界柔道大奖赛(中国站)比赛中,选手使用寝技技术总的次数低于国外选手,与国外选手一致的是压技技术的使用都是最多,成功率也是最高的,但我国的运动员压技使用的成功率低于国外运动员,在126场的比赛中,国外的运动员有31个“一本”得分,这意味着我国选手有24.6%场在技实战中输给了国外选手,而我国选手却仅有16个“一本”得分,寝技技术的练习势必要引起我国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重视!

  论文摘要

  根据《柔道竞赛规则(2010)》,在“压技”中比赛一方把对方控制住15秒而不到20秒,则获得一个“有效”得分;控制住20秒而不到25秒,则获得一个“技有”得分;控制在25秒钟,则获得一个“一本”得分,即获胜,因此在压技技术的使用中,控制时间的长短就决定得分的多少。图1为世界柔道大奖赛(中国站)的所有比赛场次(中国男子柔道运动员对战国外运动员),共126场比赛,显示了我国男子柔道运动员和国外男子柔道运动员控制时间的对比,相对于国外运动员,我国运动员压技技术的使用次数少,得分率低。

  2.3中国男子柔道运动员产生以上状况的原因

  2.3.1投接寝的连贯性差

  在备战阶段,我国的男子柔道训练计划上缺少投技接寝技的连贯性练习,同时在教学实战中,教练员一般倾向于投技阶段的实战,对寝技的实战涉及很少。

论文摘要

  从投技接寝技的技术上分析,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为使技者将对手“控制”,使对手重心失去平衡,投技使技后直接进入寝技阶段;第二种为使技者将对手控制,直接进行投技后,对手反攻进行寝技使技。我国男子柔道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中,在观念上忽视了投接寝的连贯性训练,具体表现为:在一个训练周期中,运动员投接寝技术的练习次数少,训练强度和训练负荷小,最终导致在正式比赛中,运动员的寝技进攻意识差,第一种情况的使用次数少,第二种情况都白白地错过。

  2.3.2缺乏对寝技技术的创新

  一项体育运动的创新和发展,是其生命力所在。

  而我国的男子柔道运动员的寝技技术一直呈保守的态势发展,小级别(73kg以下)运动员以绞技和关节技为主,在压技的使用上,则以袈裟固使用次数最多,大级别(80kg以上)运动员以压技为主,很少使用绞技和关节技。因此,在比赛中,国外运动员与我国运动员寝技的对抗阶段,显得游刃有余。随着情报学在竞技体育中的运用,运动员的技能储备成为一种宝贵的竞赛信息,只有不断地技能创新,才能不断的变换和完善技能储备,最终使对手在不了解自己技能储备,增加比赛的成功率。

  2.3.3寝技技术进攻意识薄弱

  我国男子柔道运动员寝技技术进攻意识薄弱主要表现为:在比赛中,寝技技术的使用次数少和消极的防守。柔道运动中,投技技术的使用和寝技技术密切相关,没有良好的寝技技术作铺垫,势必导致施技者在投技的使技阶段有所顾忌,在寝技实战中的消极防守,同样将会增加对手的使技次数,从这两点看,我国男子柔道运动员寝技技术进攻意识必须加强。

  2.3.4核心力量的训练欠缺

  所谓“核心”是人体的中间环节,就是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是由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包含29块肌肉。我国的柔道运动员在力量训练方面过分地强调四肢和胸部肌肉的训练,与国外运动员相比在这方面有很多优势。而国外的运动员强调的是大肌肉群和和小肌肉群的协同作业能力,注重核心力量的训练和稳定性练习,在压技的控制时间对比上可以看出,我国运动员控制能力明显低于国外的运动员,因此我国运动员要改变传统的力量训练模式,让专项力量和运动技能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2.3.5身体柔韧性差

  决定身体柔韧性的因素:关节的结构、结缔组织的特性和神经的控制。关节的结构是由先天的遗传决定的,不能通过后天锻炼来改变,但结缔组织的特性和神经的控制是通过锻炼可以改变的,在寝技的防守过程中,不能充分地利用腿部将对手控制,仅以上身的力量去抵抗对手,降低了防守的成功率。

  3、结论和建议

  3.1结论

  3.1.1在2011年世界柔道大奖赛(中国站)比赛中,中国男子柔道代表队选手相对于国外的男子柔道选手,在投技技术的进攻次数和成功率的方面相接近,但在寝技技术的使用方面主要表现为:使技次数少,得分率低。

  3.1.2在寝技实战中,压技技术作为使用次数和得分率最高的一种技术,在压技技术的使用方面,我国男子柔道运动员较国外运动员得分率低的原因主要为控制时间短。

  3.1.3导致我国男子柔道运动员得分率低的原因包括:投接寝的连贯性差;缺乏对寝技技术的创新;寝技技术进攻意识薄弱;核心力量的训练欠缺;运动员的身体柔韧性差。

  3.2建议

  3.2.1加强我国男子柔道运动员投接寝、进攻意识、核心力量、身体柔韧性等的练习。

  3.2.2组织教练员培训班,改变教练传统的重投技轻寝技的思想,使运动员的训练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3.2.3注重柔道科研团队的建设,加快柔道寝技动作的创新,在保留运动动员技术风格的基础上,不断变换和完善技能储备,最终使对手在不了解自己技能储备,增加比赛的得分率。

  参考文献:
  [1]王海霞.柔道大外刈分析及实战运用[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
  [2]陈桂岭.我国少年男子柔道技术现状调查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3):57-59
  [3]国际柔道联合会.国际柔联2010年最新裁判规则[R].2009.
  [4]黄艳红.女子柔道投机接寝技的重要性及训练要求[J].科技导刊,2010(11):186-187.
  [5]张冬琴,周小青.北京奥运会柔道比赛男子冠军运动员比赛特点的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1):28-32.
  [6]陈桂岭.我国少年男子柔道技术现状调查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3):57-59.
  [7]李文涛,吴刚,闫炳才,等.由我国女子柔道项目发展的制约因素看其制胜规律[J].山东体育科技,2013,35(2):53-5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