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武术论文

文化传承下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及策略

来源:体育世界(学术版) 作者:刘军;姚道文;张煜文
发布于:2020-03-17 共2906字

武术教学论文业内推荐阅读10篇之第六篇:文化传承下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及策略

  摘要:武术教学内容是武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武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学校武术研究的逐渐升温,武术教学内容的研究也引起了相关学者的重视。本文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对武术教学内容的内涵进行了总结和评价,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化传承; 中小学; 武术教学;

  1 前言

  学校武术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没有完成教育赋予体育的根本任务。体育教育的根本任务应该是通过基本技术、基本知识的学习,在形成基本技能的过程中,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人格精神。在现有的体育教材体系中,对于武术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以及如何将培养民族精神、传承传统文化贯穿于中小学体育教育课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武术教学内容亟待完善。

武术教学

  2 武术教学内容的研究现状

  李富刚、季浏等学者在《对学校武术教学内容的反思》中指出:在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加灵活、不受拘束,这使得许多体育教师在武术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无从下手。大纲影响下的武术基本功、武术套路教学模式没有得到大的改观,教学内容的选择"换汤不换药".从武术课教什么的角度,作者认为武术套路的教学依旧重要,但是要改变过去呆板的教学方法,提出"激活套路"的观点,以应用型武术为主,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从武术套路的知识性和民族性角度出发,让学生对中华民族武术的体验走向丰富与深入,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和重复[1].郑媛的《我国中小学武术教材的变革研究》以中小学体育教材的变迁为出发点,通过梳理发现我国中小学武术教材的改革受社会需要影响的同时,也受到了来自西方体育的影响,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套路为核心的理念一直没有太大的改观。作者提出要传承和超越已有的教材;教材的改革要凸显文化教化功能,应该选择一两种武术技能作为武术教学内容来让学生掌握,从而实现终身体育[2].岳晓玉对菏泽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武术教学内容进行调查发现即使是在武术之乡,学校武术教学内容也不免差强人意,主要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武术教学内容在基础性内容方面没有很好的安排,适应性不强。作者建议多方面考虑武术教材内容的选择,紧跟时代的步伐,做好武术进校园的普及工作[3].

  更多的文献资料显示,尽管武术进入学校成为一门必修课程长达百年历史,在如今看来,依旧没有达到可观的效果武术课作为必修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却是"可有可无",不能得到必修课程本该有的"待遇".武术课的教学中,教学内容依旧单一,割裂了武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单纯将武术作为体育内容去教授,一线教师并没有清楚的了解武术的传承不仅仅是技艺本身的传承,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的传承。现阶段中小学课程的设置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可变性,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我们更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借鉴成功地区的相关经验,时刻保持教育的先进性。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之本,如何让中小学武术教学顺利开展,既达到锻炼学生身体、培养学生品质的效果,还能响应国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是当今教育必须思考的问题。过去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只是在实施途径上做出建议,对武术教学内容并没有提出具体的设置,更为有实践意义的、可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武术教学内容还有待学者去挖掘。

  3 文化传承视域的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的内涵

  武术教学内容的设置应该以传承武术文化为轴进行。武术教学内容与其他身体训练内容不同,武术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包括武术基本功、技击等本质的东西,还包括武术的理论知识,即武术的概念、武术的发展史、文化、价值、技法、原理等,这样的内容才是比较完整的内容。本文结合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所编写的《武术理论基础》[4]以及康戈武教授在《古代武术演进的文化结构研究》[5]对武术文化的分类,将武术所蕴含的文化分为三个层面:外显层:技术层;中间层:认知层;核心层:精神层。

  武术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技击性,技击性也是武术最初的形态。武术动作的攻与防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攻防互为补充,同时在攻防的动态统一中实现技击目的。每一个武术动作一般都具有攻防技击的含义,这是前辈们基于阴阳平衡学的原理以及动与静的辩证统一关系煞费苦心修炼出来的精华,这是武术习练者追求的核心价值之一。套路是属于中华传统武术所特有的独具风格的表现形式,武术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作为素材,从动作的进入、退出,以及套路演练过程中对于假想敌的构想都有完美的承接,套路来源于技击,又高于技击,是技击动作的艺术再现,是武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习武之人讲究"未曾习武先习德"、"德艺双馨"、"厚德载物",这说明"德"对于一个习武之人的重要性。古语约:"武术者,杀人之良器也!",武术具有双面性,这与武术的起源有密切关系。武术具有技击性,武术起源于斗争,人与野兽的斗争、人与人的斗争,它具有"潘多拉魔力",这样的性质就要求练武之人必须有武德,没有武德的约束,武术可能只是一种杀人武器。武德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对人有教化作用,以崇高之品德约束习武之人,达到指导习武之人授徒择人、施武、用武和为人处事的效果。《昆仑剑箴言》规定了十种人不会得到授教,即人品不端、不忠不孝、无恒、不知珍重、文武不就、借此求财、俗气入骨、市井人、拳脚行这十种人,武术宁可失传不可失剑,如此严格的授徒择人的规定使得武术之人多有高尚的道德,多为志士仁人。

  中宣部与教育部联合制定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刚要》指出: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爱国主义是有英雄主义情怀。我国古代许多武术家在当华夏民族遭受外来欺侮时,总会挺身而出,以自己精湛的武艺,抵御外辱,保家卫国。尊重他人、敬畏对手是习武者高尚人格的体现,具体体现在抱拳礼的施行中。抱拳礼寓意:天下武林是一家。抱拳礼的形式:左脚上步,右脚跟上,并步站立,表示视对方为尊,随后再上一步,来体现对对方的敬仰之情,左手四指伸直拇指弯曲,表示虽德艺双修,但是不逞大,行礼时将双手高举过头,表示对对方佩服的五体投地。练武之人用礼节来约束自己,同时言行举止都可以传达本性[5].

  4 总结

  综上,武术教学内容的内涵十分丰富,具体可分为武术技术层,武术认知层以及武术的精神文化层。在武术教学内容的设置中,不仅要包括武术技击、技法,还要包括武术发展中形成的史实、技理、武术运动中体现的哲学、民族精神等。学校武术教学内容的设置要尽量完善这些内容,使学生通过武术技术的练习以及武术相关知识的了解来传承武术博大的文化内容。

  参考文献
  [1]李富刚,涂琳琳,季浏。对学校武术教学内容的反思[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4,(05):613-620.
  [2]郑媛。我国中小学武术教材的变革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2.
  [3] 岳晓玉。菏泽市义务教育阶段武术教学内容的比较研究[D].济南:山东体育学院。2016.
  [4]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28.
  [5]康戈武。古代武术演进的文化结构研究[J].体育文史,1998,(3):8.
  [6] 肖谷生。湖南长株潭地区巫家拳源流及现状调查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11.
  [7]习洛。中国的四大功夫[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3:156.

点击查看>>武术教学论文(推荐10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原文出处:刘军,姚道文,张煜文.文化传承视域的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探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20(01):10+16.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