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手法是武术基本技法要求的重要部分,关系到武术动作的外形表现,也关系到武术技击能力的表现。手法不仅仅对专业武术人士有要求,实际上,对大众武术健身者也是具有要求的。然而,在大众武术健身调查中我们却发现,一些练习者的手法还是存在诸多问题。
关键词: 大众武术; 健身; 手法;
众所周知,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是武术练习的基本要求,对这八方面精益求精的修炼,是传统武术人一生执着的追求。然而,在当前大众武术健身练习中,却并没有很好地将这些要求贯穿到动作中去,使得武术本有的魅力无法真正体现出来,甚至还会出现一些夸张离谱的动作形态。这就为人们妖魔化武术提供了依据。虽然大众武术健身修炼与专业武术修炼的精深程度不同,但事实上所有武术人修炼的基本要求是一样的,只是说专业武术人士需要达到较高的水平,而大众武术健身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设定练习目标。然而,武术八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却是不变的。因此,大众武术健身者依然应该遵循武术的基本技法要求。
关于大众武术健身修炼,有学者认为不必对他们提出太高要求,只要他们能够活动活动身体即可,至于技术要领是否得法,并不特别重要。坦率地说,相比其他体育活动项目来说,武术练习群体规模本来就不是太大,如果对练习者再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么,由于武术的高标准要求会进一步减少习练者人群规模。假如大众武术练习的实践证明,这种低要求可以不减少武术练习者,或者甚至可以增加练习者的话,那么,这种“无奈”的做法还值得尝试。然而,笔者对大众武术健身活动的调查却发现,事实并不像我们想象地那么美好。以武术手法为例,当练习者对手法不做太多要求时,看起来似乎降低了技术难度,但事情总是具有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因为没有对手法要求太多,所以手部的感知力就会大大降低,手法的技击能力也就会大大降低。这种感知能力的降低和技击能力的降低,并不会提升练习者的动力。相反,这反而会弱化他们练习武术的兴趣,甚至会导致他们逐渐放弃对武术的练习。因此,笔者认为一味地降低武术的技术难度,未必就能够保证武术练习者的增多。本研究就首先讨论一下大众武术健身活动中存在的手法问题。
1 、长拳手法问题辨析
从技击的角度看,武术的手法是为了方便击打对手而设计。需要指出的是,手法与手型紧密相关,但手法与手型却不是一回事。手型是静态的,而手法是动态的。例如,拳、掌、勾是手型,而拳法、掌法、勾法却是手法。换言之,手法是手型的具体运用。一种手型可以有多种手法,例如掌型可以形成推掌,也可以形成砍掌,还可以形成撩掌等。拳型可以形成冲拳,也可以形成砸拳,还可以形成挑拳等。[1]不同手法的击打方向是不同的,着力点是不同的,运动轨迹也是不同的,例如推掌是向前发力的掌法,要求力达掌根,而砍掌是要求由上向下的发力动作,要求力达掌外边缘。毋庸置疑,手法包括运动轨迹、发力点、着力点等要素,具有非常清晰的技击含义。
长拳有三种主要手型,即拳、掌、勾,三种手型的使用就是手法,当然也可以称之为拳法、掌法、勾法。长拳的手型要求有型,而不是自然随意的状态,拳型要求紧握,掌型要求四指并拢、五指内扣,勾手要求五指并拢、屈腕,三种手型都是有型的状态。与之相应,长拳的拳法、掌法、勾法亦是要求有型。这种练习方法对舒展肢体、提升精、气、神,具有较为明显的作用。在大众武术健身领域中,长拳爱好者拳法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无型无力。换言之,手法做不出来力道,也没有塑造出外形,更没有表现出精、气、神。看似末梢的手法,却很大程度上能折射出练习者的技术水平。[2]
2、太极拳手法问题辨析
与长拳对掌法有明确显性要求不同的是,太极拳对掌法的要求似乎没有外在的显性要求,只是要求把手放松随着动作的运动而跟随。然而,如果深入专研动作要求就会发现,太极拳对掌法的要求是舒指坐腕,这种看似没有要求的要求,事实上,是非常高的要求。所谓舒指,是指无论掌是静止的,还是动态的,都要求手指舒展。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舒展是自然舒展,似用力非用力,不可以像长拳掌法一般,把手指强行伸直。所谓坐腕,是指腕关节下沉。如果能做到舒指坐腕,同时做到放松状态时,手指便较为容易获得气感。而这种气感是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是个体培养出身体觉知的表现,是手掌敏感性高度提高的表现。当练习者获得气感之后,他们就会开始逐渐喜欢上练习太极拳,甚至练习太极拳上瘾。[3]
练习太极拳是否能够获得气感,与他们能够坚持练习有很大的关系,当练习者能够做到意念催气息、气息催劲力时,身体觉知是非常美好的。而这种身体觉知会首先会发生在手上,所以,手法是否放松就成为关键。我们再来谈谈太极拳中的拳法,与长拳要把握紧拳头不同的是,太极拳中的拳法是不需要握紧的,是一种虚握状态。太极拳要求身体放松,如果拳头握紧,极为容易造成手臂紧张。但虚握却不是不握,也不是毫无握拳之力,而是一种似握非握的状态,是一种松而不懈的状态,是一种用意不用力的状态。在大众武术健身活动中,练习者经常出现的手法问题是,手法的松紧度掌握不好,或者太紧,或者懈怠,导致练习者无法获得气感。[4]
3、 传统武术手法问题辨析
传统武术的手型很多,手法更多。传统武术不但有各种拳法、掌法,还有很多其他手法,例如抓法、拿法、指法等。这些多变的手法,对手部关节的灵活度要求很高。如果能够将这些手法做到位,单是从健身的角度讲,都是非常有好处的。例如,鹰爪需要无名指和小指卷曲贴在掌心,而拇指需要卷曲第一指节,食指和中指需要卷曲第一指节和第二指节,三个手指的形状犹如老鹰的爪子一般。鹰爪练习对于手指的灵活性和手指力量都是很好的锻炼。另外,传统武术的劲力是非常多元化的,一个动作常常需要做出多种劲力,例如外表看似冲拳的动作,其中就会包含着打、拧、挑等劲力,而手作为末梢部位,必然需要“提前觉知”这种劲力的存在与运行方式。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传统武术多元化的劲力是当前大众武术健身者丢掉最多的方面。当然,传统武术的多元化劲力不仅仅包括手法,还包括身法、步步等方面,但就手法来说,当前很多大众武术爱好者根本没有做出多元化劲力需要的手法动作,以至于出现两种结果,要么劲力较为单一,要么索性没有劲力。
缠腕是传统武术一个非常重要的动作,是擒拿手法,在武术套路里也经常看到缠腕动作。缠腕需要有力拧转,才能制服对方。在武术套路里,虽然缠腕只能“缠空气”,但缠转的动作要求还是应该表现出来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大众武术爱好者的练习中,我们很少能够看到清晰的缠腕动作,很多人缠腕动作非常微弱,根本无法体现擒拿动作的基本要求。
4、 散打手法问题辨析
散打的手法较为简单,主要是拳的方法,其次是在使用摔法时,会有缠抱的手法。从练习形式而言,虽然技击性很高的散打运动与武术套路差异较大,然而两者对身体松紧度的要求是一致的。就手法而言,散打练习要求,在击打到靶子上之前手腕应该放松,但在击打到靶子上的一瞬间,手腕要紧张以保护腕关节。在击打靶子之后,再度将手法松弛下来。这就是拳法的松紧关系。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大众健身的武术散打爱好者中我们发现,他们经常会发生手腕受伤的情况,他们的动作松紧关系没有掌握好,甚至常常与要求正好相反,导致力量发挥不出来,同时手腕也容易挫伤。观察发现,一些散打爱好者出拳时肌肉过于紧张,而在击打目标时手腕紧张度却反而不够,以至于出现两种不良后果,第一,动作越练肌肉越紧张,身体感知极为不舒服。第二,击打目标时,手腕容易出现损伤。所以,这些爱好者经常抱怨打靶引发腕关节疼痛。在大众武术健身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爱好者对武术的痴迷程度甚至超过专业武术人士,然而,令人担忧的是,他们的有些方法是错误的,所以,他们越努力,结果可能越危险。原因就是,每次发力都是一种损伤,每次发力都是一次肌肉紧张的过程。错误动作练习时间越久,对身体的伤害越发严重。
5、 武术手法训练
手型的使用是手法的具体表现,而手型的快速转换更是手法的灵活运动,例如,在散打中有拳法和摔法的连接使用,即先用拳法,再用缠抱的手法。[5]在套路中更是经常出现手型的转换,例如拳法衔接掌法、掌法衔接勾手等。无论是在散打中,还是套路中,手型转换都需要快速完成,才能符合要求。散打是技击的直接运用,手型的变化就是为了更加有效地击打对手,而套路虽然并不直接对抗,但套路却要体现对抗的内在含义,所以,手型的转型也要符合技击的要求。即使退一步讲,套路不追求技击的功能,单从健身的角度讲,手型快速转换也是锻炼手腕、手指灵活性的基本要求。即使从美观的角度看,手型快速转换也是必要的。武术对所有手法的核心要求是“快、准、狠、稳”,这一基本要求是仅仅围绕武术的技击功能的。俗话说,“天下武功,惟快不破。”因此,出手快是手法最为重要的要求。其次,打击部位要力求准求。第三,出手要狠。第四,出手要稳。
大部分武术练习者注重身法的练习,注重腰部胯部的发力,然而,却很少注意对手法的基本功训练。殊不知,手上也需要进行各种素质训练,包括手部耐力、手部爆发力、手部柔韧性等训练。大众武术练习者要么对手部的训练根本没有意识,或者即使知道手部训练的重要性,但也并没有去专门训练。如此一来,大多数大众武术练习者手部功夫就较差,那么,手法也就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尽管良好的身法,良好的腰部、胯部、肩部、肘部带动发力,会传递到手部,促使手法良好发力。然而,如果此时手部耐力没有建立起来,手部灵活性没有建立起来,手部爆发力没有建立起来等,都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周身的劲力最终通过手法发送出去。因此,手部的基本功训练是在为整个身体做准备,手部是最为灵活的技击部位。尽管传统武术从来没有限定身体的“武器”(打击部位),传统武术的技击理念是,身体任何部位都是打击部位,例如头部、肩部、背部、牙齿等。然而,在武术的绝大部分实践中,打击最为常见、最为方便、最为有效的部位,却毫无争议的是手法。对于散打来说,手部的训练不仅仅包括上述耐力素质、爆发力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等,手部抗击打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素质。手部要击打手靶、脚靶、沙包,那么,手部就必须具有一定的硬度,否则很容易在击打时,手部受伤。
参考文献
[1]周新红,郑健.手型、手法在国际武术竞赛套路长拳中应用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4(07)
[2]张静.关于少儿武术长拳基本手法训练的研究[J].商,2014(14).
[3]章巨焕.简化太极拳手法教学探讨[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3(06).
[4]王长炎.技击手法在太极拳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体育科技,1998(01).
[5]张桂芝,张宝顺.谈武术的基本手型规格化问题[J].辽宁体育,199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