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城市,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地带。它发展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命脉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自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的发展一直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从数量上看,据《中国统计年鉴 2001》的统计数量表明,2000 年我国共有城市高达 663 个。不仅如此,我国城市在规模上也呈现出不断扩展的趋势。随之而来的自然是人口的居高不下。在人口激增、规模扩大、城乡布局整合等一系列变革下,一个都市化背景建立了起来。在这样的体系背景下,物流业作为一个知识与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作为社会化大分工的产物,作为一种特殊的物流活动方式,已经进入发展的新阶段。物流作为一个新兴的战略性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范围广,从业人数多,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促进了生产,促进了消费,并且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等方面,都将直接作用于国民经济的竞争及发展。而物流配送体系作为物流发展的核心部分,必然是物流转变发展模式、提高核心竞争力所倚重的焦点,它几乎涵盖了物流中所有的要素和功能,既可以说是物流的一个缩影,又可以说是物流全部活动的体现。尤其在 2009年 3 月国务院颁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九大重点工程”,“城市配送工程”名列其中。如何建立完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结构,加快建设城市物流配送项目,鼓励专业运输企业开展城市配送,已经成为战略性决策,这也无疑为都市化背景下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的发展研究提供了政策导向。
2 都市化背景中的变化
从产业延伸角度来看,都市化背景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由原有的城、乡分立向城乡整合扩展,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整合直接促成了相应的设施配套改革,包括完善基础设施、运行城市管理机制、提高乡村生活水平等。而相应的改变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等,这必然会有效延伸物流的配送业务体系。另一方面,都市化的“节奏”将会改变人们的思考方向,对都市化的思考逐渐进入人们的思考范围。这种认识上的变化会起到一种“示范性作用”,让人们不由自主的以自我方式来选择生活方式,其中就包括购物。尤其在 2012 年,中央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毫不放松的抓好“三农”工作,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这就如同催生剂,催生出人们思维方式的改变和人们对于都市化的需求。当然,相应而来的都市化经济更会给物流企业带来新的机遇,也给传统的物流企业内部业务带来新的挑战。物流企业只有将物流配送体系化、战略化,才能变得更强,这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具体来说,都市化趋势需要注重两个方面:其一,“以人为主”,这是都市化的一个显着特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都市人口少则几十万多则上千万,即便在只有几万人口的县区中,也能彰显出物流业与其他行业的不同之处,物流行业更为体现出它的系统化或是总体性,它融合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及包装等集成式、综合性业务形式。复杂的业务形式面对复杂的人口群体,物流业只有靠提供成熟优质的配送体系和服务来形成竞争力,形成稳定、忠实的受众群。因此,不论都市化的人口数目如何变化,如何融合,物流业的本质就在于提供高质量的“以人为主”的服务。其二,物流业配送路径的扩宽和优化,即车辆路线的优化。由于都市化的兴起,物流路径已经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十五”之后,我国斥巨资用于完成交通运输业的固定投资。投资数目的巨大,直接促成和扩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交通运输业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这无疑加快了物流配送的效率。目前,我国各种运输方式的总里程超过 700 万 km,年均增长 4.5%.其中,货运量高达 304.28 亿 t,年均增长 10.92%.货物周转量达到 130 462亿 t·km,年均增长 10.9%.此外,配送路径的扩宽和优化还有另外一层隐藏含义,就是相较于以往的实体路径而言,随着“虚拟路径”的选择,尤其是伴随着全球网络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的应用被推到举足轻重的地位。电子商务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商务领域广泛应用的产物,它的兴起直接推动了物流业的发展,不仅为物流业发展提供经济和技术支撑,电子商务的实践还能够为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尤其是一些关键技术应用上,都为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如电子商务标准化建设、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等。
3 构建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的认识分析
3.1 改变对城市的固有认识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以大城市为依托,以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这是一个总体的方向,也是一个总体的布局,更是物流配送体系应该重点分析的发展导向。城市,作为一个综合体,所有城市的正常运转都是在一条条“主流线”的牵引下完成的,小到水、电、煤气,大到交通、通讯、物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城市运转的极大障碍。作为城市发展内部价值链的环节之一,正确认识到城市的布局分配,考虑到城市的外部环境和经济发展以及物流本身所属的重要地位及状况,要相应的做出与之相适应的物流配送方式的转型。城市布局中所带来的即时调整性和互动发展性,要求物流配送体系建立的模式要符合“都市化”的发展方式,具备不同配送手段的选择运用能力,如从环境保护角度而实行的低碳物流、绿色物流,相继引发的物流配送质量管理上的相关要求和针对产品的个性化服务等。此外,如今城市已成为网络化都市,数字化、高科技已经成为现代都市化的代名词。在现代信息技术体系的环绕下,电子商务的兴起,城市居民生活的数字化,已然成为现代城市物流配送的主体环境。城市的网络化、智能型必然要求物流业的系统不断完善,而作为末端的物流配送更是城市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不容忽视的部分,因此,物流配送体系的发展战略往往被认为是构成城市物流体系的发展战略。
3.2 改变对传统物流业的认识
相较于传统物流业而言,现代物流发展要进一步拓宽配送服务的职能,都市化所带来的多元化、信息化运作模式,需要面对大量的数字信息,因此在现代物流配送中更多的是要做好物流配送信息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工作。更应该进一步完善人才的培养,建立起开放的人才流动平台,完善物流人才配备,提高人才的专业知识水平。建设物流人才培养机制,充分优化物流配送发展机构,提升服务水平。一是激发物流配送人才的创新活力和主动积极性,可以通过合理的人才竞争机制来提高服务的整体水平;二是可以通过服务质量监管机制的建立来完善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例如通过人才的优势、专业技术的优势和信息的优势来进行服务质量的监管。传统物流业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但要向国际化物流靠拢,向快速迅捷方向靠拢,就必然要对以往的物流业进行重新的认识和选择。
4 都市化背景下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创新发展
4.1 配送理念上的创新
虽然很多物流企业已经意识到理念上的创新能给企业带来更高的绩效,并且在实践中也尝试着进行业务上的探讨和管理,但在配送理念上始终存在着重视不足,缺乏有效的配送识别模式,未能提供有效的创新奖励。配送作为物流业的末端,在城市物流配送体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配送环节是物流过程一体化的重要一环,因此,在配送理念上首先要对服务的对象也就是顾客有足够的重视和认识。物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物流配送体系创新发展的理念就是要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增值服务。
4.2 配送模式上的创新
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物流配送模式的选择与“配送力”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不应将两者割裂而侧重于某一面。它们的统一性表现在同为物流配送体系服务,确保目标的实现。配送模式是物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规定和准则,而“配送力”指的是配送过程中组织的协调性,它是组织内部对物流配送模式自觉、努力完成的程度。同时,它们又是对立的,若组织内部有较强的配送力,而配送模式不太切合实际,那么会直接导致恶性循环。而如果有好的配送模式,却没有好的“配送力”,那么配送模式也只是流于形式而已。因此,符合都市化城市物流需求的配送模式应包括三方面:一是以企业为主导的配送模式的选取,包括大型生产厂商为主导和以大型零售连锁企业为主导的物流配送模式,包括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这里主要指的是各行业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二是政府主导的配送模式,包括城市公共配送模式和主要交通运输业主导的货运转运型配送模式;三是客户主导的配送模式,包括柔性化配送模式和仓储配送连锁模式。这些模式的建立,将直接有益于“配送力”的正面发展,不同的模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好的模式将产生好的“配送力”.
4.3 配送网络上的创新
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需要物流配送网络上的创新。相较于国外的物流产业,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真正的智能化并未完全实现,信息化发展滞后。面对数字时代的到来,许多物流企业的业务依然依赖电话、传真等手工操作,这就使得物流企业不能准确、迅捷地确定消费群体的需求,更不能做出准确分析。信息化时代需要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并进行实时的信息交换。物流行业应该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更应向信息化、网络化靠拢,力争形成行业中的优势,形成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在这一过程中,应打破行业间的壁垒障碍,优化物流配送流程,共享和整合新技术发展的成果。而要整合内部资源,在工作上实现有效的协同,就要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的无障碍共享和流通。
5 结语
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创新发展研究也是都市化发展的必然,通过对物流配送体系的背景、所面临的都市化状态及都市化背景中的变化等相关因素进行归类分析,总结了物流配送体系所要做出的改变,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模式。
[参考文献]
[1]薛东前,郭晶,党淑英。中国内陆中心城市物流竞争力比较研究-以西安与郑州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2)。
[2]徐智慧,杜彦萍。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城市物流战略定位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1,(8)。
[3]何旭。城市商业统一配送体系发展研究[J].商业时代,2011,(18)。
[4]赵莉琴,郭跃显。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方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2)。
[5]朱占峰。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研究:基于宁波全域都市化背景[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6]朱芳阳。广西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