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1世纪, 是物流处于高速发展的一个时期。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 现代物流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 和企业经营发展的“第三利润源泉”。而“第三方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物流服务形态, 在中国蓬勃发展, 成为了新世纪物流业发展的主流。
关键词: 第三方物流; 发展; 对策;
一、第三方物流的涵义
第三方物流的诞生, 是为了迎合新型管理理念的要求。
Robert C (1993) 认为, 由外部公司去完成传统上由组织内部完成的全部或者部分物流功能, 则称为第三方物流。[1]
David Simchi (2000) 等认为, 第三方物流指的是, 利用一家外部公司去完成企业全部或部分物料管理和产品配送职能。[2]
以上这些都是来自于国外学者们在理论和实践中对第三方物流的理解。然而, 在我国2001年8月1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流标准术语》中, 将第三方物流定义为:“是由供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 提供的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这一定义明确了“第三方”的内涵, 即物流服务提供者作为发货人 (甲方) 和收货人 (乙方) 之间的第三方, 代表甲方或乙方执行物流功能。
直至目前, 第三方物流, 还没有一个得到各方认可的概念。不过, 第三方物流的基本思想在于:裁汰客户公司的冗余资产, 使其致力于利基领域, 以提高客户公司的市场竞争力。[3]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状况
我国国民经济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 为第三方物流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虽然, 第三方物流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 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与此同时, 也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机会和国际环境。
第三方物流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大致如下:
1. 物流总体水平暂时不高, 但发展明显得到改善。
目前,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基本业务仍然是以运输、仓储等为主, 其他增值服务功能比如、加工、配送、定制服务等, 尚处在发展完善阶段。
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中, 现代物流被重点提出, 备受瞩目。相应的第三方物流在经营模式、功能建设、服务内涵等方面, 呈现出良好的发展状态。
2. 市场需求从不足逐渐走向日趋增长。
在第三方物流刚得到发展的前期, 市场需求量并不大。然而近几年来, 企业自我约束机制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而逐渐加强, 对外购物流服务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企业对现代物流重要性的认识也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而逐渐深化, 并将其视为企业经营发展的“第三利润源泉”, 且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日趋增长。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中的不足
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中的不足,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物流基础设施较为落后。
我国大部分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基础设施与发达国家相比, 物流设施相对落后。智能化、自动化立体仓库等的拥有率较低, 且信息化建设滞后。由此造成, 仓储运输系统的整合效能比较低, 信息流通不畅。所以, 陈旧的物流基础设施已经成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瓶颈之一。
2. 相对国外来说, 服务满意度偏低。
美国田纳西大学物流研究中心调查表明, 约有80%的客户对第三方物流提供的服务表示满意。而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组织的全国范围内物流供求状况调查的结果, 生产企业与商业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服务满意度分别只有54%和53%。[4]由此可见, 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满意度相对于国外来说, 总体偏低。
3. 专业物流管理人才匮乏。
近几年, 中国物流从业人员虽然具备一定规模, 但是, 多数从业人员都是由其他专业转行而来的。如今, 随着物流的快速发展, 高级物流人才需求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然而, 在中国高等院校中, 仍然只有少数院校开设与物流相关的专业或者课程。因此, 物流人才已经成为了我国紧缺人才之一。
四、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对策
随着物流热的兴起,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既有质的提高也有量的增长。但是, 仍然存在某些不足, 如物流基础设施较为陈旧、服务满意度偏低、以及专业物流管理人才匮乏等。因此, 为了促进第三方物流健康、稳定地发展, 我国可以吸收和借鉴物流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 为第三方物流做出发展对策。
针对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状况, 可行的发展对策大致如下:
1.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特别要加强对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和口岸地区大型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 加大对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尽快形成配套的物流配送网络、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以及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等, 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条件。
2. 加快物流标准化进程。
物流标准的不统一, 已成为制约我国物流向规范化、高效化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 促进物流基础设施、信息网络的技术、物流过程等标准化刻不容缓, 我们要广泛采用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的仓储配送设备、条形码和信息交换等技术, 尽快形成协调、统一的现代化技术标准化体系, 使各种相关技术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 提高货物和相关信息的流转效率。
3. 建立和完善专业教育培训体系。
高校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 开办物流相关专业, 为物流企业输送人才。企业应该加强和高校的合作, 并定时开展培训, 为企业及时的输送人才和对职工的知识进行武装, 通过对人才教育方面的投入, 加速物流知识以及科技成果转换成企业的知识储备, 提高员工知识水平和企业文化水平。
参考文献:
[1]Tage skjoett-Larsen Logistics Management Group.Third Party Logistics-from an interorganizational point of view[J].Journal of Copenhagen Business School, 2003, 27 (2) :112-126;
[2] David Simchi-Levi and Philip Kaminsky and Edith Simchi-Levi.Designing and Managing the Supply Chain:Concepts, Strategies and Case Studies[M].Washington D.C.McGrawHill Publication, 2000;
[3]周晓晔, 徐剑.Professional English for Logistics[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226-231;
[4]李晓京.中国第三方物流需求分析[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