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部好的舞蹈作品的动作是需经过多次的设计、调整和筛选而形成的。目前, 舞蹈创作的难点和重点都集中在舞蹈动作的编排方面, 因此, 编导在舞蹈创作中应深入掌握和探究动作结构的基本特点和要求, 并对其进行反复多次的完善、优化、调整, 充分发挥出动作结构在舞蹈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进而不断提升舞蹈创作的效果和质量, 促进我国舞蹈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动作结构; 舞蹈创作; 应用;
一、概述
动作结构作为舞蹈的基本元素, 在舞蹈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编导来说, 动作结构非常重要, 只有在充分认识和了解动作结构的基础上, 才能创作出更加贴合实际、优秀的舞蹈作品, 吸引观众眼球。此外, 动作结构也是舞蹈动作的分解和拆分, 舞蹈经常需借助动作结构才能充分体现出舞蹈动作的特点。因此, 在舞蹈创作中, 对动作结构的顺序排列有着较高的要求, 动作排序要保证科学合理, 不能随意更改, 且不同种类的舞蹈, 其动作结构也是有所不同的。
二、动作结构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 神韵表现。
在舞蹈创作过程中, 动作结构的基本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其神韵表现对舞蹈表演者的表现力和技巧有着极高的要求。在舞蹈表演中, 情感流露和表达不只需借助舞者的肢体动作进行展现, 同时舞者的神情表达也非常重要。舞者首先需深入、准确地了解舞蹈作品的主题, 且要全身心投入到舞蹈表演中去, 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表达出舞蹈作品的情感内涵, 真正做到感染受众。舞者身体的肢体律动是影响舞蹈动作结构的重要因素, 所以舞蹈要准确把握好动作的快慢节奏, 结合情感因素来灵活调整动作的频率和幅度, 最大限度发挥出动作在舞蹈表演中的表达作用。
(二) 动作表现。
舞蹈动作作为动作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动作的连续性是影响舞蹈美观程度的重要因素。在舞蹈动设计过程中, 需结合人体的基本结构来科学、合理地编排, 按照动作难易程度将其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舞蹈动作设计要难易适中, 在考虑舞者表演能力的同时, 还要充分了解舞蹈的张力和感染力。而且舞蹈动作的连贯性和流畅性对舞蹈表演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决定作用。所以, 为了保证舞蹈动作的连续性, 舞者需进行多次反复的练习, 且还要深刻领悟舞蹈动作中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只有不断提高舞蹈动作的规范性和熟练度, 舞者才能有效运用技巧提升舞蹈表现力, 提高舞蹈演出成功率。
三、动作结构在舞蹈创作中应用的作用
(一) 激发舞蹈创作的动力。
对于编导来说, 舞蹈创作中的灵感非常重要。舞蹈作为一种艺术, 其在艺术创作中对灵感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编导在创作舞蹈的过程中要全身心投入其中, 决不能简单应付了事。编导可结合舞蹈的基本要求和特点, 合理设计和编排舞蹈作品, 体现出舞蹈作品的不同之处, 并将动作结构有效融入到舞蹈创作中去。舞蹈的发展历史悠久, 它是古代先民在进行生产活动中逐渐创作形成的, 是反映人们美好理想和美好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 并将其广泛应用于祭祀、礼仪、宴会等场合。相对于古代舞蹈来说, 现代舞蹈已完全脱离了以往的低级阶段, 逐渐朝着更高级的方向发展。
(二) 推动动作结构理论的了解。
首先, 在舞蹈创作过程中, 编导只有深入理解相关理论知识, 才能在实际创作过程中得心应手。动作结构理论不仅是编导进行舞蹈创作的源泉和基础, 同时对编舞蹈创作活动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 编导应较为扎实地掌握动作结构理论, 保证在日常工作中可拥有扎实的舞蹈基础, 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念和价值观念。其次, 动作结构理论是舞蹈创作的向导和指挥棒, 编导在进行舞蹈创作时应从实际生活出发, 将动作结构理论作为重要指导, 让所采用的素材可以在舞蹈创作中得到升华, 同时不断拓展自身的艺术视野, 锻炼和培养编导的观察能力和敏锐能力。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一般都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 所以编导应善于提取生活中的各种素材, 并适当拔高, 这样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一种美的享受, 同时还能使人们接受艺术的熏陶。最后, 动作结构可以帮助编导更扎实地掌握专业基础。在舞蹈创作中, 编导自身的舞蹈功底非常重要, 只有打好舞蹈基础, 才能创作出更完美的舞蹈作品。而且在设计舞蹈动作时, 编导应该坚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原则, 针对舞者的特点进行设计。此外, 舞蹈创作还要求编导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这样才能更深入地理解舞蹈动作结构, 从而创作出与众不同的舞蹈作品。
四、结论
总而言之, 动作结构作为舞蹈的基本元素, 其设计效果对舞蹈作品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舞蹈创作过程中, 编导应重视神韵表现和动作表现, 通过动作结构体现出舞蹈的基本内涵和主题, 发挥出动作结构在舞蹈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有效提升舞蹈创作的效果和质量, 促进舞蹈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庆龙.动作结构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10.
[2]郭莹.试论动作结构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J].戏剧之家, 2016, (18)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