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舞蹈论文

民族舞蹈创作与民族生存环境的关系探析

来源:黄河之声 作者:王慧
发布于:2019-01-21 共2349字

  摘要:众所周知,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很多优秀的影视、音乐、歌舞作品的创作灵感都是取材于我们日常的生产生活, 充分渗透着文化积淀。民族舞蹈作为表演艺术的一大类别, 最能反映出民族当地的性格情感和审美情趣, 一直以来都倍受中外艺术学者和表演者的学习追求和大众的喜爱, 其创作的来源也和各民族精彩纷呈, 缤纷各异的文化底蕴、风土人情、自然环境、宗教信仰等有着非常大的关联。随着人类长期的历史演化和社会文化的进步, 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在各自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环境雕琢下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民族舞蹈艺术精髓, 从表演形式到舞蹈内涵上都闪烁着独特而精彩的灵魂, 丰富多彩, 魅力十足。本文就针对民族舞蹈创作与民族文化的关系进行深入和全面的阐述和研讨, 结合传统和现代的民族舞蹈创作实例来展示民族文化背景对其演变和发展的重要影响, 以期提高民族文化的受重视程度和隐含价值, 为日后民族舞蹈创作工作在民族文化中的深入挖掘和开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民族舞蹈; 艺术创作; 民族文化; 关系; 探究分析;

舞蹈论文

  我国是个拥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物质生活上地大物博, 精神追求上也诞生出了许多凝聚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璀璨如明珠的艺术作品, 闪耀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孕育了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 其生活环境、民风民俗、语言信仰各异的多元发展也培养了各种不同形式的色彩鲜艳的特色舞蹈, 装点了民族艺术的大花坛。其实, 民族舞蹈最初的创作起源很简单, 就是旧时人民为了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的劳作之余通过手舞足蹈的肢体动作来放松身心, 获得生活的享受和愉悦, 经过一代代人的流传和在继承中的归纳创新才形成了今天有着既定风格的舞蹈派系。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的孔雀舞, 新疆哈萨克族的大雁舞, “会说话”的藏族舞……, 无不渗透着民族特色的灵魂。因此, 研究分析如数珍宝的多种民族舞蹈创作与该民族文化的深切关系值得舞蹈艺术从业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 了解其联系和影响作用才能更好地创作出具有时代意义的优秀作品, 带给观众精彩绝妙的视觉享受。下面即从多个方面浅析两者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民族舞蹈创作与民族生存环境的关系

  (一) 地域差异性影响舞蹈风格创作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东西南北不同的地域环境孕育出的舞蹈艺术也是迥然不同的风格。以来自黄土高原的东北秧歌和云南热带竹林里的孔雀舞对比为例, 东北秧歌起源于北方人们插秧种田的劳作和过年过节的祭祀祈福活动, 黄土地上的人们淳朴热情, 幽默奔放, 插秧时的地势地平, 因此设计了木头制作的高跷双脚踩在上面舞蹈, 为了维持重心必须动作快速有力, 屈伸富有弹性, 长期而来演变成了如今活泼热情的东北秧歌, 多半以身体以下的腿部动作为主, 踢腿时收放自如, 速度快而稳, 颠簸蹦跳灵活;而傣族的孔雀舞则是由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处亚热带的竹林, 是孔雀生长和栖息之地, 因此当地人民通过长期与动物的接触中观察和模仿孔雀行为和神情姿态, 提炼出拟人的舞蹈。孔雀舞的表演注重动作如孔雀的婀娜多姿和舞蹈者形体从头到手、再到脚的和谐一致, 表现出孔雀行走、饮水、开屏等行为, 还要求面部表情, 眼神的优美婉转, 整体有着非常美的艺术欣赏感受, 这些也都是处在不同地区的民族孕育出的艺术精华。

  (二) 自然气候差异性影响舞蹈服饰创作

  舞蹈创作除了基础的动作还包含了表演者的着装设计, 而不同民族的自然条件差异也影响着民族服饰的创作。例如蒙古舞的服饰多是厚重的粗布麻衣拼接而成, 色彩浓重粗犷, 鞋子为高帮长筒的羊皮或牛皮靴, 这便是因为生活在蒙古的人们是马背上的游牧民族, 长时间在草原放牧, 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 环境相对恶劣, 因此服饰多耐磨抗寒, 方便脱穿;而江南鱼米水乡的气候湿润, 风景宜人, 人们劳作时因雨水天气多田间积水, 多是短袖短衫, 裤子也只过膝盖, 布料多是丝绸和棉麻质地, 遇水干的快, 视觉上也给人南方婉约轻柔的感觉。

  二、民族舞蹈创作与民族歌曲的关系

  歌舞从来都紧密融合在一起, 舞蹈离不开音乐的渲染和烘托。不同民族有着独特的演奏乐器和音乐旋律, 因此舞蹈与音乐相结合后呈现出的舞蹈效果也是不同的。云南的主要民乐器是葫芦丝, 因此孔雀舞的表演伴随着葫芦丝的悠扬灵动, 整体呈现出轻盈的美感;黄土高原的唢呐和腰鼓是民间传统乐器, 多在乡村红白喜事中使用, 唢呐的腔调高亢腰鼓激昂, 因此东北的秧歌和鼓子舞等舞蹈往往又唱又跳, 活泼随性;还有蒙古的马头琴, 新疆弹拨的冬不拉等, 都因音乐旋律的不同烘托出不一样的舞蹈气氛。

  三、民族舞蹈创作与民族宗教信仰、精神的关系

  民族的内在精神和传承信仰也深植在舞蹈艺术创作中, 寄托着人们对神灵的崇敬和精神向往。例如黑龙江地区的萨满文化对动物和神灵等就有着浓厚的信仰, 在过节和狩猎活动进行前就会请巫师跳舞鼓乐来祭祀, 祈求丰收和平安, 具有萨满特色的舞蹈也因此带有野性和自然的天性, 动作张扬群魔乱舞;类似还有藏族的跳大神和南方少数民族的舞龙舞狮等原始宗教信仰的产物。而强壮矫健的山东汉子跳起的鼓子秧歌和奔放豪迈的蒙古大汉跳起的摔跤舞等, 其风格都彰显出该民族的精神特征。

  四、民族舞蹈创作与民族日常生产活动的关系

  民族舞蹈创作的最初灵感即来自于人民的日常生产活动, 与民族生活习性不可分割。例如蒙古族经典的马舞和新疆舞蹈即因为他们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 日常生活多在马背上游猎, 舞蹈动作也和骑马、牵马有着很大的关联;北方地区的劳动人民插秧耕田, 因此舞蹈多体现出淳朴的农耕文化和对辛勤劳作的情感抒发。

  五、结语

  综上所述, 民族文化是民族舞蹈的灵感来源和艺术根基, 在各方面都与创作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中国文化一脉相承而又开枝散叶出各种精彩纷呈的民族硕果, 其沉淀下的舞蹈艺术精髓值得我们深入地去感受和追求, 在传承中创新, 在创新中发扬。

  参考文献
  [1]韩珂.民族舞蹈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探究[J].大舞台, 2012, 08.

原文出处:王慧.民族舞蹈创作与民族文化的关系[J].黄河之声,2017(11):10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