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化学论文 > 化学教学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课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来源:西部素质教育 作者:纪艳芳
发布于:2021-03-16 共2956字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新课改下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了新课改下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包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重难点知识讲解,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

  关键词:新课改; 信息技术; 初中化学教学;

  近年来,随着初中化学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不仅革新了教学理念,促进了教学模式的转变,也突出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为使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进一步融合,我们有必要结合新课改背景研究分析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切实发挥信息技术助推教学质量提升的作用。

化学教学

  一、新课改下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在新课改背景下,近年来的初中化学教学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教学理念从过去的以教师为主变为以生为本,教学手段也日渐信息化,无论是课堂过程还是课堂氛围,或者是课堂模式,相较过去都发生了一定变化,教学质量也显著提升了[1].但是,初中化学作为一门实验多、操作性强、理论知识比较抽象的学科,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较多的困难。如化学概念枯燥、抽象,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理解困难;一些较难的实验无法现场操作,教师仅用语言讲解,学生不易理解;一些化学现象学生肉眼看不清楚,只能依靠自身去想象等。这些教学困难的存在,增加了初中化学教学难度,不利于教师构建高效课堂。而信息技术的融入与应用,使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图像处理,通过计算机屏幕把微观现象放大,或者借助多媒体的声形化特点辅助课堂教学,把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进行一些难度较高的演示实验等。所以,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化学教学本身的需要,其可以解决化学教学中的一些困难,同时还能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科学探究能力,适应了新课改的理念与要求。

  二、新课改下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成功的课堂导入,可以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踊跃地参与课堂[2].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设法成功地进行课堂导入,力争课堂一开始就吸引学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做到这一点,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教学情境,导入新课内容,有效引导学生把注意力从课外集中到课上,全神贯注地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学习。

  如讲石墨时,教师可以挖掘生活中与此相关的素材,并制作成微视频,利用信息技术展现在课堂上,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内在的学习驱动力,让学生结合场景情境,在教师引导下积极思考、自主探究,顺利进入新课学习。微视频内容:一把长时间未使用的生锈铁锁,男主人用钥匙没有打开,在锁芯内添加石墨后,铁锁一下子就打开了;冰箱里气味混杂,女主人放入一包活性炭包,一段时间后冰箱里面的气味变好了,女主人闻着一脸享受。教师利用微视频构建了与石墨相关的生活化场景,据此提出"为什么在生锈锁芯内添加黑乎乎的石墨能打开铁锁呢?""为什么在冰箱里放入一包活性炭包可以改变里面的气味呢?"等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使学生对石墨产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重难点知识讲解,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依然没有发展成熟,尚处于发展过程中,这使他们学习一些抽象、复杂的化学理论、概念时显得十分吃力,不易消化理解这部分知识,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更谈不上培养自身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3].对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声形化特点直观、形象地展现知识,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把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化,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如讲"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一课时,本课的教学难点之一是让学生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帮助学生建立起环境保护意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多以语言讲授为主,学生很难切身体会到这种不利影响,更谈不上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把日常生活中因为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自然环境恶化现象展现出来,如空气的烟尘、汽车排放的尾气、酸雨、全球气候变暖而造成的两极冰山融化等现象。通过一幅幅图片带给学生真切感受,使学生内心深受触动,真实地感受到化石燃料燃烧带来的环境恶化后果,树立起使用清洁能源、爱护环境的观念,自觉支持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利用信息技术演示一些危险的化学实验,加强学生的知识理解

  初中化学教学涉及很多实验,一些实验的危险系数高,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无法在化学实验室完成。对此,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演示化验实验过程[4],以便学生结合演示实验理解消化知识。如做制氧实验时,教师通过互联网搜集了三个制氧实验视频,分别是试管内加热高锰酸钾制氧、加入二氧化锰分解过氧化氢制氧、加热氯酸钠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然后,对三个视频进行二次加工处理,整理成教学视频资源,在课上播放给学生观看。这样学生即使不亲自进行实验操作,也可以通过三个视频了解制氧方法和实验,更好地理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

  (四)利用信息技术搭建课后交流平台,辅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化学知识

  一般情况下,学生课后写作业时通常是一个人,遇到了疑问或不懂的地方,无法立即与他人交流探讨,只好把疑问或不懂的地方放置下来,在以后请教教师或其他学生,这不仅会降低作业完成质量,耽误知识的学习与巩固,也会影响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长期以往,学生的疑问越积越多,学习效率明显下降。对此,教师可利用QQ、微信等信息平台建立学习交流平台,在平台上布置课后作业。这样一来,学生课后写作业时,遇到疑问或不懂之处,可及时通过QQ、微信等平台请教教师、其他学生[5].教师、其他学生看到问题后纷纷留言,无形中加强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把课上互动延伸至课下,有助于增强学生知识巩固效果。

  如讲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时,教师通过班级微信群布置课后作业。有的学生写作业时不理解一氧化碳为什么有毒?他把自己的疑问发布在班级微信群上。其他学生看到后,给出了正确解答,即人体吸入一氧化碳后,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使人因缺氧而昏迷或死亡。学生得到答复后,及时解决了疑问,进一步巩固了一氧化碳的有关知识。

  三、结语

  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是化学教学本身的需要,也是适应新课改的必然选择。在信息技术辅助下,初中化学教师利用微视频、多媒体课件等进行日常教学,极大促进了教学手段更新,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姝群。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巧妙融合[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8):23.

  [2] 李谦。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程整合中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J].中外交流,2017(2):35.

  [3]聂学民。关于用信息技术创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实践[J].新课程·中旬,2017(4):103.

  [4]张成。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课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26(26):94-95.

  [5] 周正和。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学科整合深层应用的研究[J].读写算(教研版),2015(5):352.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第三中学
原文出处:纪艳芳.新课改下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127+129.
相关标签:初中化学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