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外国哲学论文

“此在时间性”的主要特征与语言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0-13 共5529字
摘要

  1.引言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语言研究中的一些不足,从语言学和语言哲学出发,借用海德格尔"此在的时间性",深入探索自然语言意义研究的新途径,以揭示语言学界发生从语言到言语、话语转向的深层理据。

  形而上学的核心论题是研究现象背后具有本质、永恒等特性的存在(be-ing)。然而海德格尔认为,假如"在"和"是"具有永恒特征,那么它们就失去变化,历史、哲学和知识等就不能进步。于是,他仅仅抓住"存在"具有特指性这一属性,将西方哲学研究的泛指性"存在"变成"特指性此在"(Dasein)。这一变化意味着给自然语言的相应词being、бытье等添加定冠词,从而赋予"存在"以时代性内涵(Heidegger 1962)。

  西方哲学最本质的东西就是20世纪初由海德格尔和其他存在主义者所确立的"是"和"在",它们在印欧语系为同一个词,可用以揭示西方形而上学的本质,即寻找一种世界上既是"是"又是"在"的最原始、最本真的本质---"是之所是,在之所在".而什么是"是"和什么是"在",它们永远不能区分,海德格尔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存在主义。按照他的思想,存在主义就是蕴涵在人自身中的是之所是,在之所在,这是哲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然而,这个最高境界一旦被语言编码(西方哲学被印欧语言编码),哲学就成为一种具有"独特性"和"地方性"的知识,打上了历史性的烙印,"是之所是,在之所在"会随着时代内涵的变化而变化,并不断被赋予新内涵。这样,欧洲大陆哲学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语言哲学如何进行,但基本都是按照海德格尔这一理路展开的。不难看出,给"存在"添加定冠词意味着同时需要添加"时间"、"空间"和具有民族性特征的"人"这三个要素,这也正是自然语言的本质所在。

  限于篇幅,本文只揭示第一个要素"时间",余下两个另文专论。上述思想主要在海德格尔前期的《存在与时间》中形成,本文主要考察该书对"此在时间性"的诠释,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其语言哲学和语言学价值。

  2."此在时间性"的主要特征

  日常性、历史性和整体性是海德格尔"此在时间性"的主要特征,它们都缘于并受制于时间性---"到时",而且共同凸显了"此在"的有限性。本节集中介绍、诠释这三个特征,且概略点出其在语言研究中的重要性。

  2.1日常性

  "此在时间性"的第一个主要特征为"日常性".它强调"此在"作为常人的"日常此在"或"共同此在",具有统一的生存结构。该特征在"日常此在"(以及其他世内存在者)的存在样式中就体现为"规定性".Cooper(1996:186)指出,"海德格尔力图证明,时间性的统一性对于此在日常结构中每一方面,都是明显的".

  海德格尔(1987:397-399)认为,"从时间性上阐释日常此在的工作应从展开状态在其中组建自己的那些结构着手,那就是:领会、现身情态、沉沦与话语".此在作为"操心",本质上领先于自己。对于此在现身的情态,海德格尔诠释了"怕、畏、希望"等情态的时间性意义。

  海德格尔否定诠释"时间性过程"的工具性语言观,他(同上:413)指出,诸如"关于……的"、"对……的"、"向……的"等话语都是基于时间性的……话语就其本身而言就是时间性的,"话语"的时间性就是此在的时间性。可见,在海德格尔看来,"语言和存在具有同质关系"(李洪儒2006:32),自然语言就是"存在自身的表现或者显示方式"(李洪儒2008:16)。

  从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立场看,海德格尔"此在日常性"之所以重要,是因为:1)它昭示我们,索绪尔等学者突出强调语言这一做法具有弊端;2)不论是以语言本身作为自己研究目的的语言学还是通过语言分析和解释来揭示人及人的世界的语言哲学,日常语言才应该成为研究重点;3)具有日常性特征的日常语言既是语言存在的重要方式,也是镌刻人及人的世界的"理想平台".

  2.2历史性

  "此在时间性"的第二个主要特征是"历史性",它几乎被海德格尔视为"时间性"的同义词。海德格尔的"历史性"不同于传统存在者所理解的空间性历史观,而是时间性历史观。

  海德格尔(1987:446)从时间维度界定"历史"一词的四种含义,并指出"这四种含义具有一种联系,它们都关系到作为事件'主体'的人",即历史地生存着的此在。古董之所以具有历史性,是因为它属于曾在的此在所属的曾在世界,海德格尔(同上:448)把以古董为代表的非此在式存在者称为"世界历史事物",此在的历史性存在则叫做"演历"."演历"一定是此在"在世的演历".海德格尔对此在历史性的诠释进一步证明时间性到时对于此在的生存论意义。

  语言如何存在?结构主义语言学关注语言的结构(空间),而基于日常语言哲学的语用学则喜欢观察、分析使用中的语言。其实,结构主义语言学有失偏颇,因为对于语言而言,时间与空间同等重要;语用学停留于语言"使用"上,有些肤浅,因为不同时间点、时间段上"语言使用"存在于时间中,形成历史性特征。历史性是语言存在的基本方式,是语言学和语言哲学不得不重视的研究对象。

  2.3整体性"此在时间性"的第三个主要特征是"此在"的整体性,它主要指此在的各种生存结构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整体。海德格尔把此在的存在规定为"操心"(care)(Heidegger 1962:430),其目的是在生存论上统一此在的生存结构,此在便可获得"自身性"①,这就是本真整体性。张文喜(2000:13)认为,"'操心'这个概念是《存在与时间》的中心概念,它代表着作为'存在于世界之中'的此在的基本结构".海德格尔(1987:233,235)指出,在世本质上就是操心,"操心"是此在的一种"意求",就是"建立联系",因此具有相互联系特性的"操心"使得世界构造的原始结构具有了整体性或统一性。

  海德格尔通过操心(解释)将此在的各组成部分联接起来,实现了此在的整体性。其语言学和语言哲学价值在于,藉此可以消除20世纪以来语言学界的"瞎子摸象"式研究和英美语言哲学过于注重语言局部现象分析的弊端;同时,也只有回归语言的整体性,才有利于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发展。
  
  3.此在时间性的三性与有限性

  上文阐述"此在时间性"的三个主要特征,它们虽各司其职,但又相互联系、1是"并非传统形而上学所认为的那样具有超时空性,而是存在于时间之中;整体性说明,虽然"此在"呈现出多元世界特征,但它们具有内在联系,不是彼此孤立的部分。日常性指示我们的研究对象,历史性和整体性属于研究对象的特征。

  3.1此在日常性与此在有限性

  虽然海德格尔力求从本体论上把握此在的结构,但他始终坚持此在日常性这一观点。日常此在时间内的状态,就是公众理解的时间状态,它必然具有时间规定性,这种规定性使得此在处于"能够对时间有所把握"的状态。日常的、非本真的此在状态是不完善的,这就是此在的有限性;反过来,"有限性就意味着逗留于日常,并因而回归到非本真性之中"(约翰逊2003:42)。此在日常性就是非本真此在历史性的生存。

  海德格尔针对传统形而上学貌似无所不包,其实不可能实现的"企图",提出"此在论",并以此在的日常性特征为着力点,将"在和是"的研究引向人的日常生活,进而揭示此在的有限性特征。正是日常性与有限性的统一,决定了自然语言的相对性,而日常语言则是自然语言最本真的存在方式。

  3.2此在历史性与此在有限性

  此在时间性本身就体现为"演历",并且一定是此在作为在世的存在者的演历,此在时间性到时就是世界向此在的绽出,此在"到时"就是不断"来到"其现实状态,这是此在有终性的狭义解释;从广义上理解,此在有其终点---界限;这意味着此在受其自身时间性所限而不再存在,也就是不再"到时"---此在在生存论上有限;这在海德格尔关于"死亡"的诠释中得到进一步揭示。

  3.3此在整体性与此在有限性

  存在依赖于操心,而操心也就是此在对存在本身的领会;操心决定此在是"领会着的"此在,其不完整性就是此在本身的生存形态,其中必然就蕴含着"有限性".此在日常性就是此在非本真的历史性,历史性导致非本真此在的不完善性。此在本真历史性同样体现着此在的整体性,日常此在在其现身结构中通过言谈将时间性的各种存在方式呈现出来。

  日常性、历史性和整体性共同决定并佐证此在具有有限性。本文诠释此在的三个特征以及此在的有限性,是因为它们可以为我们的语言研究提供动力。

  4.此在时间性与语言研究

  语言学、语言哲学都以语言为研究对象,其差异在于两者的学科目的不同:前者目的在于"语言本身"(陈嘉映2003:23),后者在于语言外的"人及人的世界"(范丽娟2007:30)。目前语言研究多引进英美分析性语言哲学的思想和方法,很少关注欧洲大陆哲学家的语言哲学观和语言研究成果。这都不利于语言哲学和语言学本身的建设和发展。

  4.1此在时间性的三个特征与语言研究

  4.1.1此在日常性与语言研究

  海德格尔关于此在日常性思想将高高在上、悬置在空中的"形而上学"研究"拽回"现实的"地面"---人及人的世界这个有限的现实,令哲学研究与人本身的生存、生活世界密切相关。无独有偶,后期维特根斯坦以来,日常语言哲学毅然抛弃理想语言建构,开始分析日常语言,语言游戏说、言语行为理论、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关联理论、顺应论等都是日常语言分析的成果。在语言学界,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后,认知语言学、批评话语分析等的出现也说明,人们不仅研究自然语言,而且开始以日常言语、话语为研究重点。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主要关注的就是人的日常"体验".既然分析性语言哲学和语言学都已经开始把日常语言(言语、话语)作为研究重点,那么海德格尔此在的日常性还能为我们提供什么启示呢?概括起来讲,至少有以下四点:

  1)在日常语言研究确定研究对象时,应该以人的此在为基础展开系统研究,不能只关注有外在事物、现象这类指称对象的语言现象,也不能只关注与人的社会生活、文化生活密切联系的语言现象,这样不利于语言本质的揭示和语言学、语言哲学的发展。

  2)将人本身融入到人的日常生活,结合人在日常世界的存在情况来研究日常语言。

  3)根据人的日常情况,将人的生活世界区分为外在物理世界、内在情感-心理世界和主观创造世界。

  4)打开学科壁垒,将现有相关学科和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有选择地引入日常语言研究。

  总之,一方面,让我们的语言研究与人及其日常生活世界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借助相关所有科学的研究成果来促进日常语言研究。

  4.1.2此在历史性与语言研究

  在海德格尔看来,历史性研究与语言学中的语法时态和某些时间的语言表达式分析不同。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空间和时间,语言也如此。语言除了离不开空间和时间,还离不开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的人。以过去、现在和将来为基本存在方式的时间及其具体体现形式共同构成更加抽象的语言的历史性特征。也就是说,历史性在抽象程度上高于时间,但时间是历史性的基础。

  就语言研究而言,海德格尔的此在历史性昭示我们:1)可以系统搜集日常语言的各种时间表达式;2)可以从日常语言的各种时间表达式中提炼其运作机制;3)结合语言学、历史哲学等相关学科关于时间、历史性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促进语言时间研究;4)语言的形式、意义、功能都是在其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因此我国语言学界和语言哲学界忽视语言研究的历时维度不仅不可取,而且应该纠正。

  4.1.3此在整体性与语言研究
  
  海德格尔对此在整体性的研究极其重要,特别是其中对"此在整体性是人在'操心'(解释)"的论述。一旦语言形成并存在,人的解释就不可能直接与世界对接,而是通过语言实现的。因此,与其说人对世界进行解释,不如说人在对与世界对应的语言表达式进行解释。换言之,人通过语言解释世界和人自身。无论世界、与世界对应的语言的组成部分有多么复杂,它们都是以整体形式存在的。

  然而,20世纪初以来的语言学和语言哲学基本上都以某些或者某类语言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很少关注语言和语言学、语言哲学的整体性特征。这是海德格尔此在整体性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其实,语言是一个整体,语言学也应该是一个整体。尽管部分对整体十分重要,但是两者却具有不同的性质。因此,语言研究要产生质的进步,语言学要产生质的飞跃,就需要:1)树立整体理念,在整体中考察语言,在整体中建构语言学,而不是局限于语言或者语言学的任何局部;2)利用语言研究的现有成果,包括结构主义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语用学、语义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文化语言学、计算语言学以及语言哲学等相关学科关于音位、词素、词、句子、语篇(话语)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实施包括形式与语义、语义与语用、功能与语用等所有可能局部的整合,力争早日构拟出整体性语言和语言学。

  一句话,语言研究在一个多世纪的"分裂"后,应该走向整合了。

  从总体上讲,语言研究的中心之所以发生从语言到言语、话语的转向,是因为只有后两者才是语言的现实存在形式,而索绪尔思想中的语言是语言学家从理论上人为建构起来的,这一转向说明语言的日常性、历史性和整体性十分重要;是因为语言学、语言哲学自身发展需要深入语言的现实存在形式---言语、话语。要知道,任何语言理论和研究方法的产生都应该植根于言语、话语。

  4.2此在有限性与自然语言多样性

  万事万物都是作为"整体存在者"才被领会的,"整个宇宙或整个世界"(尼采1991:61)作为多样性的统一体同样是有限的。这一点正好与语言的理解契合。

  众所周知,人们对整个语言的理解都是通过以多样性为存在方式的各种不同自然语言来理解和研究的。世界上的语言为什么各不相同呢?这是语言学、语言哲学甚至人类学等学科的共同主题之一。

  海德格尔的此在有限性告诉我们:时间有限,空间有限,语言有限 …… 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人是有限的。所以,人的有限性与语言的相对性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前者是因,后者是果。正是因为这种有限性和相对性,世界上的语言才以一定空间、时间和民族为聚合体形式存在,并且呈现出多样性。

  此在有限性和自然语言多样性提醒我们:任何语言学家以特定语言为对象建构的语言理论都同样具有相对性。因此,以英语、法语、德语等自然语言为基础建构的语言学理论及其相应学者的研究方法都是普通语言学的组成部分;要进入普通语言学范畴,需要结合其他不同语言的事实,验证、修正和发展。于是,国外许多语言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尽管有很多优点,比我国语言学中相应研究更加合理,但是依然不能直接套在汉语上;是否适合汉语或者需要做哪些修正,当结合汉语实际展开具体研究。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