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外国哲学论文

人们需要理性的信仰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1-18 共2302字

  题目:人们需要理性的信仰

  
  目录
  
  摘要(详见正文)
  
  一、我们生活在一个死亡时代   

  二、信仰源于私欲,合理的私欲可上升为正确的信仰  
  
  三、摒弃宗教“信仰主义”,坚持理性信仰   
  
  四、信仰需要成为公共的   
  
  参考文献
  

  以下是论文正文
 

  信仰,《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的榜样或指南针。    我认为一个人必须要有信仰,一个人拥有的信仰,是这个人对自己未来的一种幸福的假定。信仰在本质上其实是一个关于追求幸福的渴望与想法,无论是否能够实现,不断追求,不断的按照信仰实现的可能性前进,才是人信仰的的最大价值,就在这信仰的过程中,在这追求的过程中不断地改变自己,完善自己,以达到信仰的要求,才能满足人类追求真善美的要求,最终实现人性的终极关怀。而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坚持同一个信仰的时候就形成了公共信仰。当公共信仰形成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也必将沿着信仰与伦理的路上不断前行。 
  
  一、我们生活在一个死亡时代   
  
  为什么称现在的时代为死亡时代,我认为这是由后现代主义开始盛行而产生的。马丁海德格尔是一位首先从后现代方向反思现代性的先驱者,他认为现代性的本质市区综合和控制一切。他指出这种先帝态度由于下列现象的存在会被瓦解的可能性。即现实太巨大了,以至于不能被完全的计算和把握。海德格尔认为,这一瓦解将可能开辟一个新时代后现代。而后现代的感悟则对现代人对纯粹理性的渴望持一种怀疑态度。他怀疑所谓的理性的纯粹性在事实上掩盖了奸诈的权力关系。后现代的哲学态度常常是有意识“破坏性的”或“xuwuzhuyi的”。因此所谓“后现代主义”就是怀疑一切。  而当今我们或许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后现代主义者或许觉得自己不了解后现代主义就推导出自己身上不带有后现代主义的思想观念的结论。但是我要指出的是其实我们中在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我们的行为就是后现代的。   
  
  我们怀疑一切,我们怀疑上帝的存在,认为他只不过是耶稣欺骗世人的幌子;我们怀疑无数条科学上的金科玉律,认为所谓的科学最终证明不了什么东西;我们怀疑共产主义的最终结果,认为所谓的人类社会的最终阶段将不可能到来;我们怀疑古代哲人留下来的哲学道理,认为他们不合时宜;我们怀疑道德伦理,认为坚持伦理道德的人很傻。   
  
  于是我们惊然发现上帝死了、牛顿死了、爱因斯塔死了、马克思死了、孔子死了都死了,连伦理道德都死了。于是我说,大家都生活在一个死亡的时代。而在这个死亡的时代一切都被推到了,于是我们谁也不敬畏。于是在当下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社会现象:一方面,某些自己生活在物质匮乏里的人,疯狂的为了最求物质上的满足不惜一切代价,于是我们看到所谓的三聚氰胺事件,所谓的瘦肉精事件;另一方面,在某些物质丰富的国家或群体中如欧美国家的很多年轻人,在生活上的各种放纵,吸毒、打架以及各种夜生活。    因此我认为后现代主义引发的怀疑主义,最后引发了现代社会人类一切信仰的死亡,于是我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死亡的时代,一个没有畏惧,没有信仰的时代! 
  
  二、信仰源于私欲,合理的私欲可上升为正确的信仰  
  

  人生于世间,需要生存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必然需要有自己的私欲。私欲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推动人类生存发展,不断进步的第一推动力。人类学家黄盛堂认为,私欲对人类社会有着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影响作用,但其积极一面远远大于其消极一面。他认为:私欲对于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特别是那些对社会有利的正确的高层次的私欲及由私欲产生的追求更是如此。   
  
  在黄盛堂的《私欲学》一书中,他认为:信仰的产生是受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民族特点、生活环境、人们的知识、思想意识、基本追求以及被信仰、被崇拜者的长期宣传等影响和决定的。所有的信仰参加者,信仰某种思想、某种宗教都是出于私欲,为了得到某种好处如:来世生在帝王家、死后到天堂、往生极乐世界等等。    因此,信仰是对人性私欲的一种合理性的归纳和总结,私欲产生信仰,而当一种被规范的合乎道德伦理的私欲上升到理性、正义、真、善、美的程度时,私欲就成为了一种正确的具有力量的信仰。   正是由于信仰的以上特质以及其产生的因素和环境,必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最大推动力!信仰是人类文明进步不可或缺的因素! 
  
  三、摒弃宗教“信仰主义”,坚持理性信仰   
  
  所谓“信仰主义”与信仰不同,“信仰主义”亦称“僧侣主义”是一种以信仰代替知识或赋予信仰以一定意义的学说。承认有所谓宗教信仰而得来的“知识”。并把这种“知识”同科学知识并列起来,甚至放在高于科学的地位,鼓吹信仰至上。    它断言“感性世界之外”,存在着某种神秘的东西,从而同唯心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反对理性主义代表观点为,德尔图良因为在逻辑上无法证明宗教信条而提出的“正因为荒谬,所以我才信仰”,视一切不信仰基督之人为敌人。以及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人认为的,灵魂不死、神等思想。    因此,我认为现代人的信仰应该是非宗教、非飘渺性的理性的能给人以人性终极关怀的给人以慰藉的信仰。坚持飘渺的宗教信仰必将带来的是荒芜主义最后陷入神秘主义而不能自拔,因此没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四、信仰需要成为公共的   
  
  一个人树立正确的信仰的力量是有限的,已有当整个社会坚持某正正确的信仰观念,形成“公共信仰”,才能将全社会的力量集中到一个点上,发挥人类的最大力量。在追求信仰的路上不断前进,实现人类灵魂的终极关怀,人类灵魂的最高慰藉。同时在物质上满足人类生存发展需要。实现“幸福”。     
  
  综上所述,人类需要信仰,这样的信仰必须是理性的、合乎道德伦理的具有人类终极关怀的,非宗教的、非飘渺性的信仰观念。至于到底应该是一种怎么的信仰理论体系,由于本人在思想水平上、觉悟上的能力的有限,在这里还不能作出结论,相信,我们正真需要的信仰,就在那人类万千的文明书籍创造中!
  
  参考文献:略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