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所有河流中,黄河与文学有着最为密切的血缘关系.黄河不但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她还直接孕育了黄河文学这个文学门类.黄河文学是黄河与文学联姻后产生的一个美丽的宁馨儿.本文提出"黄河文学"的命题,并对"黄河文学"研究的可行性与价值进行分析,试图为当代文学中"河流与文学"关系问题方面的研究,探索一条新路.
一 "黄河文学"命题的提出
什么叫"黄河文学"?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文明,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关于这条世界着名的大河,中国历代无数文人骚客吟咏它、赞美它,留下无数光辉壮丽的作品.五四新文学革命以后特别是新中国建立至当下,以黄河为叙事对象的作品继续大量涌现,形成蔚为壮观的黄河言说.上述以黄河为叙事背景或叙事对象、抒情对象,讲述黄河及黄河两岸所发生人和事,展示黄河民俗风情,颂扬以黄河为象征的民族精神,关注黄河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小说、诗歌、散文、话剧、报告文学等,可统称为"黄河文学".构成黄河文学的要件有两个:一是文学,二是黄河."文学"指黄河文学的性质,必须具有文学性;"黄河"指黄河文学的题材、内容和对象,必须以黄河为题材,以黄河为叙事对象、背景或抒情对象.这里的黄河指狭义的黄河本身,不包括广义的黄河流域.
"黄河文学"作为一个名词和概念并非笔者首创,杨匡汉在为《黄河吟》一书所作的序言中已有"黄河诗歌""黄河文学"的提法.[1]杨匡汉先生认为新型即现代的黄河诗歌在成就上高于传统的古典诗歌.笔者认为传统的黄河诗与现代的黄河诗之间最重要的差异在于:中国古代,黄河虽被尊为四渎之首,但没有被赋予民族、国家的象征含义,黄河只是以一条非同寻常的大河形象出现.到了近现代,随着现代的民族国家概念产生,黄河才被赋予民族、国家的象征喻义,成为表达炎黄子孙民族情感和国家想象的一个符号载体.特别是抗日战争,随着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唱遍全中国,黄河几乎成了中华民族的代名词,炎黄子孙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激情通过"黄河"意象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宣泄口,黄河成为表达民族情感的符号载体,成为炎黄子孙的通用语言.当然,黄河被赋予民族、国家象征含义的符号化过程应该经历了漫长过程,但这个过程是在现代完成,该是毫无疑义的.黄河文学成为一个门类则是在新中国建国之后.新中国建国后,随着新中国对黄河问题的重视,有关黄河的文学作品蔚为大观,作为一个门类的黄河文学真正出现.
与以前相比,当代黄河文学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体裁多样.以黄河为题材的作品,有小说、诗歌(包括歌词)、散文、话剧、报告文学、相声、歌剧、小演唱、山东快书、坠子等多种文学形式.二是数量大.以小说为例,1949 年到 1999年 50 年间,以黄河为题材的作品有近 60 部之多.三是内容丰富.当代的黄河文学向人们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黄河世界".从时间上说,黄河的历史、现在与对它的未来想象在作家笔下都有所表现;从空间上说,万里黄河从源头到入海口的各个段落的风貌及两岸不同的民俗风情,在黄河文学中,都有非常生动的表现.而且,不同时代、不同作家所塑造的黄河形象也判然有别,同一个黄河意象在不同的文本中被赋予的象征内涵也千差万别,它在不同的文本中所处的结构位置也完全不同,等等.现实的黄河经过作家的妙笔生花,被转换为一个更为神奇、美丽的"文学黄河",它期待着人们对它的探访和欣赏.
二 黄河文学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黄河文学是"黄河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黄河学"是与黄河有关的一切学术的总称,是水利、工程、地理、历史、文学等多种学科交叉综合的一门学科.着名水利专家王化云曾有建立"黄河学"的倡议,他认为对黄河的研究,不仅要从水利的、工程的,还应从历史、地理、文学等学科的角度,用互为渗透、互相交叉研究边缘学科的方法,考察黄河古今变迁,分析黄河未来发展.[2]侯全亮、魏世祥也呼吁建立一门"黄河学".[3]管华、张大丽专门有《"黄河学"论纲》一文,具体详细地论述了黄河学的内容和性质以及建立"黄河学"的意义和可行性.[4]
从以上几位专家学者有关"黄河学"的论述可以看出,黄河学是一门综合交叉学科,举凡与黄河有关的一切,不管是水利、工程,还是历史、地理、文学,都可以纳入黄河学的范畴.因此,以黄河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即黄河文学也应该属于黄河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研究黄河学必然要涉及黄河文学.黄河文学研究的是黄河审美层面的内容,即炎黄子孙对黄河的情感表达.现实的黄河只不过是一条河而已,但观念的"黄河"则是一个立体多层面的构成,只有从多角度进行研究,才能真正认识"黄河",理解"黄河",从而最终保卫黄河.而对黄河文学的研究,就是认识"黄河"、构建黄河学的一条必由之径.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既是一条生命之河,又是一条情感之河、文学之河.研究黄河文学,对我们认识黄河历史、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认识和弘扬民族文化、认识黄河生态问题的严重性和黄河治理的紧迫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对认识黄河历史以及中国近现代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文学是对社会历史形象化的表现和反映,与历史文献相比,文学作品对历史的记录与再现,更具体生动,更易为人理解和接受.黄河文学以文学的形式,生动记录了近现代历史上发生的一切与黄河有关的重大事件,例如 1938 年黄河花园口决口,这是现代黄河史上影响最大的历史事件.这件历史事件在《黄水传》、《黄河东流去》、《黄河谣》、《大水》等小说以及《黄河大决口》、《黄河殇》等报告文学中都有反映.有的作品如长篇小说《大水》本身就是一部浓缩了的黄河近现代史,近一百五十年黄河上发生的大事在小说中都有所表现,可称得上是一部《黄河大事记》.总之,整个黄河文学所呈现出来的就是一条气韵生动、惑人眼目的流动的黄河历史和黄河画卷,读者除亲历黄河之外,另一条认识黄河的途径就是这些纸面上流动着的黄河,就是这些黄河文学作品.因此,研究黄河文学,整理黄河文学,对于炎黄子孙加深对黄河的认识,增进对黄河历史和中国历史的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学习和研究黄河文学,对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和价值.黄河文学的主旋律是爱国主义,是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讴歌,表达的是炎黄子孙对民族母亲、祖国母亲无比崇敬和爱戴的共同心声,在伟大古老的黄河面前,不同身份、语言、阶层、肤色的人们获得了共同的身份认同和情感认同,学会了使用同一种语言,那就是儿子对母亲的爱的语言,进行彼此的情感交流.因此,学习、研究、宣传黄河文学,对增强华夏子孙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加深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在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第三,学习和研究黄河文学,对认识和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黄河文学是黄河文化最为直接的表现形式,黄河独特的民俗文化、文化精神和美学形态在黄河文学作品中得到了最为集中体现和形象化展示.黄河及黄河两岸的民俗风情在小说中表现得最为充分,例如,《清凌凌的黄河水》、《血河》对甘肃黄河两岸富于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风情的表现,《爱神?死神?》对宁夏境内黄河两岸回族民俗的表现,田东照的系列黄河小说对山西境内黄河两岸民俗风情的再现,《大水》和《黄河咒》对黄河下游入海口、三角洲两岸独特民俗生活的表现等等,都非常富于诗意,合起来是一幅幅美妙的民俗风情长卷,对我们认识黄河流域的民俗文化、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信仰,具有重要价值.黄河文学向世人展示了炎黄子孙自强不息、坚韧不拔、执着进取的民族精神,共同呈现出阳刚、雄浑、大气的美学风貌,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值得研究和学习,以便发扬光大.
第四,学习和研究黄河文学,对于认识黄河生态问题的严重性和黄河治理的紧迫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但我们的母亲却面临着断流、污染等诸多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灾难.黄河文学对黄河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同样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一些报道黄河生态问题的长篇报告文学的出现,引起了人们对黄河问题的普遍关注.对黄河文学的研究和学习,将会极大加深我们对黄河生态现状严重性的认识,使更多炎黄子孙行动起来,保卫我们共有的也是惟一的母亲河.
综上所述,黄河文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因此,研究黄河文学是必要的.那么,黄河文学的研究是否可行呢?
三 黄河文学研究的可行性
黄河文学研究具有可行性.这首先是因为黄河文学研究有其特定的对象和内容,那就是"黄河文学"."一门学科的建立、存在和发展,以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为前提,以有其独具的研究内容为依托."[4]黄河文学研究的特定对象就是"黄河文学".黄河文学作为一个文学门类,有其特定的指涉对象,那就是一切以黄河为叙事对象或抒情对象的文学,都可称为"黄河文学".黄河文学是当代文学中存在的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学现象,这种独特性体现在"黄河"的独特性上面.黄河的独特性不仅表现在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条大河,更重要的表现在中华民族对其所赋予的独特内涵,它是一条被赋予的内涵和寄托的情感最丰富也最复杂的一条河流,"黄河"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成为中华民族表达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激情的独特载体,成为炎黄子孙共享的一种独特语言.对当代文学中的黄河言说方面的史料进行发现和整理,探讨黄河作为一个意象被当代作家所赋予的不同象征内涵,研究黄河作为一个重要意象在文本结构的位置,总结叙述者或抒情主人公与黄河的不同关系模式,都是黄河文学研究有待展开的内容.
其次,黄河文学研究有其独特的切入角度和研究方法.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被赋予了"母亲"、"摇篮"、"民族"、"国家"等象征含义,黄河已经成为文学作品中一个重要的具有原型意味的意象类型,因此,本报告把"黄河"作为一个关键词,从对这个关键词的分析入手,从这个非常小的切口进入文学作品的分析.这种独特的切入角度的好处是能够以简驭繁,从纷繁复杂、数量众多的文学作品中,一下子把握其关键部位和共同之处,切合研究对象自身的特点.在研究方法上,注重研究史料的收集和资料的独立准备,做到论从史出,并适当吸收叙事学中的模式分析和主题学中的形象分析方法.
第三,有一定的资料基础和研究基础.关于黄河文学研究,已经有学者作了一些初步的资料准备工作.例如,李桂芳、魏礼江先生花了很大工夫,从上百部诗集、数百种原始报刊中收集了大量有代表性的黄河诗歌,编为《黄河吟》.李茂肃、薛祥生、张传实从大量的古代散文中选出黄河散文 50 篇,并进行详细的注释,编为《黄河游记选》一书.降大任从先秦至晚清的大量诗词曲中选出黄河诗词 173 首,加以注释,编为《黄河古诗词》一书.以上三书都是《黄河丛书》的一种,它们的出版说明了学界对黄河诗歌及研究的重视.除以上三书,关于黄河诗歌的集子还有《黄河诗选》、《近代黄河诗词选》、《黄河古诗选》、《当代黄河诗词选》等.以上黄河史料的收集与编撰,在时间段上比较集中于古代和近代,在文体上集中于古典诗歌和散文,20 世纪黄河文学史料的收集工作刚刚起步.鉴于当代黄河文学史料工作的现状,笔者对黄河文学的研究从原始史料的收集与整理开始,自编了《黄河大众文艺》、《黄河小说》、《黄河诗歌》、《黄河散文》、《黄河报告文学》等史料集,并编制"黄河大众文艺目录"、"黄河小说目录"、"黄河诗歌目录"、"黄河散文目录"、"黄河文学论文目录"等八种,以附录形式附于书后,供黄河文学研究及当代文学研究者参考.
参考文献:
[1] 杨匡汉.一半是黄金一半是血泪[M]//.黄河吟.郑州:海燕出版社,1989.
[2] 王化云《.黄河古诗选》序[M]//.侯全亮、孟宪明、朱叔君选注.黄河古诗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
[3] 侯全亮,魏世祥.天生一条黄河[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3:412-413.
[4] 管华,张大丽".黄河学"论纲[J].人民黄河,2005,(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