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南文化资源的类型
河南省位于中国的中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化积淀深厚,历史文化资源、民俗资源、文物资源都十分丰富。
1、河南历史文化名城
目前,我们习惯上把西安、北京、洛阳、南京、开封、杭州、郑州和安阳称为我国的"八大古都",河南就占有其中的四个。在很长的历史时期,河南,特别是沿黄河两岸的洛阳、郑州、开封、商丘等地区一直都是我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活动的重心。其中,洛阳先后有九个朝代在此建都,古代科技、文化、文学、哲学、艺术等重大发明创造,大都与洛阳有关。而开封作为"七朝古都",也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和文化胜景,北宋时期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郑州作为古都的历史同样悠久,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就生于郑州新郑,郑州登封也曾作为"夏"的都城,是中国最早的城邑。安阳也是我国的七大古都之一,殷墟文化极具特色。而商丘则是商文化的发源地,南阳作为军事重镇,历史上许多着名的军事家,如秦国的百里奚、越国范蠡、西汉霍去病、东汉刘秀等都在这里留下了足迹。
2、河南历史文化名人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国 5000 年文化的源头大多都要追述至此。从先秦诸子、宋明理学,到天文、医学、文学、宗教,特别是四大发明、唐诗、宋词,都与河南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河南也是我国历史上名人辈出的地区。此外,12 世纪以前,中国的政治社会中心始终摇摆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河南和陕西。因而,这一时期,河南和陕西在文学艺术、天文、历法、医学、建筑、冶金和铸造、工程等领域里也一直占有领先的地位。
3、河南姓氏文化
河南是华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在中华姓氏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据初步统计,在《中华姓氏大辞典》所列11969 个姓氏中,有 4925 个未注明姓氏来源,有 2224 个系少数民族姓氏,二者合计 7149 个,占 11969 的 59.7%,下余 4820 个为汉族姓氏。其中,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1832,占 4820 的 38%.在姓氏拥有人口的数量上,河南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按照相关的人口资料统计,当前按人口多少排列的有 120 大姓,全国有 11.7 亿人姓这 120 个姓。在 120 大姓中,全部起源于河南的姓氏有 52 个,部分源头在河南的姓氏有 44 个,两项合计,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 96 个,占 120 大姓的 80%,占全国汉族人口的 97%.
如果减去一些多源的姓氏中源于河南以外的成分,人口百分比会有所下降,但起源于河南的姓氏总数是 1832 个,减去 96 个,还有 1736 个,这样看来,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比仍在 80%左右。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河南是姓氏资源第一大省,海内外华人的祖根大多在河南。
4、河南宗教文化
河南宗教文化历史悠久、种类众多,拥有非常丰富的景观和文物,在中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儒学、佛教还是道教等都在河南留下了大量的寺庙、殿堂、宝塔、雕塑、壁画等名胜古迹、宗教文物以及遗传至今的典章制度、伦理道德、礼仪、风俗等等。
5、河南古建筑文化
中原地区的古建筑类型主要有古城、民居、宗教场所、衙署、书院、会馆、陵寝、天文台、祠堂、园林等。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是河南已发现和保存较好的多处着名的古城邑、古长城及关隘。第二类是具有明显的中原文化气息的民居宅第,即一般民众所建之宅第,包括富家的庄园、故居和普通百姓的住所。如明清时代发展起来的巩义康店镇的康百万庄园、开封市的刘家大院、安阳市的马家大院、博爱县的苏家作民居群、项城县的袁家大院、原阳县的夏家大院、商丘县城内的壮悔堂民居等。第三类是衙署,河南现存衙署建筑中,又分府衙和县衙两级,其中以县衙居多。除南阳府衙等比较完整的衙署外,还有些仅存个别建筑物的衙署及相关建筑 9 处。最后一类是会馆、书院及其他公用建筑。现存河南会馆多为清代建筑,以山西、陕西、甘肃会馆居多。在教育类建筑中,则以书院最为普遍,其中登封城北的嵩阳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二、河南文化资源的特征
1、传统文化资源丰富
悠久的历史,给河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河南是历史文化名城众多的省份。历史上,先后有 20 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仅仅被列入国务院先后三批评定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就有洛阳、开封、安阳、商丘、南阳、郑州、浚县七个;另外还有许昌、登封、淮阳、偃师等也都曾经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城市。其次,文物丰富,遗址遍布。河南是我国文物资源大省,目前统计结果表明,地上文物仅次于陕西,居全国第二;地下文物则居全国第一;馆藏文物占全国的 1/8.同时,历史遗址星罗棋布,仰韶遗址、龙山遗址、殷墟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北宋开封地下城等,都是我国文物考古的重大发现,载入史册,彪炳后世。再者,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思想家老子、庄子、韩非子,政治家李斯、刘秀、赵匡胤,科学家张衡,医圣张仲景,宗教学家玄奘,文学家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欧阳修,理学家程颢、程颐,军事家岳飞等都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政治、军事、文化名人。另外,独特的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也是河南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2、历史时代特征明显
河南社会发展的黄金时代出现在 12 世纪之前,即北宋之前的时间。从河南各类存量文化资源来看,无论是文化资源的品质还是数量,无论是宗教文化、姓氏文化还是文物遗迹、传统建筑等,北宋之前的时间都是河南文化资源集中产生和发展的时期。因此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北宋以前的 4000 多年的时间里,河南基本都处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心。
而北宋之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逐渐向东南、东部,或北部地区转移。远离政治、经济中心的河南在之后的千年里影响越来越弱,相应地,文化地位也不断衰落。该时期文化资源的存量锐减,可以说,河南的文化资源具有明显的历史时代特征。
三、文化资源转化和文化品牌培育的不同阶段和特征
文化品牌是区域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而特色文化品牌的培育更已成为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的支撑点。从文化资源转化到文化品牌的培育既是观念和视角的变化,更是文化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在这里,我们从文化资源的转化到文化品牌的培育的不同阶段入手探讨这一问题。
1、初级阶段:从文化资源到文化品牌的自发转变
最初,从文化资源转化到文化品牌的培育都是无意识的,自然和自发的。
我国 2004 年才首次由国家统计局在其公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中对文化产业予以界定,也持续引发了各地政府以及学界对文化产业的关注,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是近十年来的事,在这之前,对于文化资源的转化和利用以及文化品牌的构建大多是无意识的。
文化资源具有区域性的特点。地区之间由于自然条件、历史文化资源、传统习俗、经济基础、文化需求等要素的差异导致了文化资源的区域差异。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商品需要一个资源的市场化过程。只有当文化资源或其某一特质与资金、技术等结合起来,经过劳动创造,才能将其转化为文化产品。在人们认识和重视文化产业之前以及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初,形成的着名品牌很大程度上属于无意识的建构,比如黄山游览区,泰山游览区、故宫博物馆、兵马俑、龙门石窟等。这些文化资源凭借深厚的历史及文化积淀、久远的知名度和独特的区域文化特质,与旅游相结合成为文化商品,在几乎没有任何营销手段的情况下形成知名海内外的文化品牌。
此时从文化资源到文化品牌的转化具有鲜明的特征。
首先,文化品牌对于文化资源的依赖性很高,或者说文化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作为文化品牌的主要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
其次,从文化资源到文化品牌的转化是无意识的。少之又少的资金支持和政府扶持,在几乎没有营销的情况下,仅凭借着区域文化的魅力完成文化资源到文化产品再到文化品牌的转化。
再次,从文化业态的角度来看,文化资源尤其是具有较强观赏性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的结合较为紧密,文化产品的消费和文化品牌的价值则主要是通过与旅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的,相比较而言,其他业态还远未出现或形成。
2、文化产业成长期:促进文化资源转化,培育区域特色文化品牌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区域文化产品竞争的加剧,地方政府对文化资源的利用和转化越来越重视,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资源的转化,各地也在区域文化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加大文化品牌的培育和宣传营销力度,提升文化品牌的价值和区域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在文化资源到文化品牌的转化链条中,文化企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文化品牌的构建和培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此时,从文化资源到文化品牌的转化有着以下的特点。
首先,突出区域文化资源的独特性。文化资源存在着区域的差异,由于自然条件、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这种差异有大有小。一定程度来讲,差异的文化资源更容易形成差异的文化产品,当然也更容易形成区域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