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文化论文

人口较少民族达斡尔族口传文化传承发展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4-27 共7682字

  目前我国 30 万以下人口的少数民族有 28个,黑龙江省有 7 个,达斡尔族是其中之一。达斡尔族历史悠久,拥载的历史文化资源相当丰富。

  其中,口耳相传的口传文化“乌春”是其弥足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也是中华各民族乃至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探讨黑龙江省达斡尔族口传文化的保护传承问题,既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口传文化保护传承的现实需要,也是落实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需要,更是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对黑龙江省达斡尔族口传文化进行个案剖析,以便为保护传承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找到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一、口传文化的内涵及功能
  
  1. 口传文化的内涵。口传文化“在我国学术文化传承中,也有其他一些叫法,比如口头传承,都是用来概括这样一件事情---人通过说话的方式传递信息---传递信息的技能和传递信息的内容合起来就是口头传承”[1].口传文化是一个民族世代口承下来、口口相传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英雄史诗、民族歌谣、民俗习俗等的总称或集合,涵盖历史学、哲学、民俗学、人类学、文学、文化学等多门学科,是研究一个民族历史发展和文化传统的重要体现。另外,口传文化是依靠民族语言传承下来,通过民族语言这一载体存在于人的大脑中,一旦作为活性态存在的民族语言消失了,依靠语言传承的大量信息也就自然消失了,口传文化就随之消失,这一点不言而喻。作为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乌春被誉为达斡尔族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从口传乌春艺术的发展历程来看,它大体经历两个阶段: 一是口头传唱时期,如传唱久远的英雄史诗《阿勒坦嘎乐布尔特》、《绰凯莫日根》。二是口头与书面互动时期,达斡尔族没有民族文字,在 19 世纪初多借用满文字母音记录达斡尔语创作乌春,最先把口头说唱引入书面文学。20 世纪初,主要运用拉丁字母音记录达斡尔语创作乌春,解放后开始广泛运用。

  口传乌春作为达斡尔族的口传文化,反映了达斡尔人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达斡尔人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2. 口传文化的功能。达斡尔族有语言无文字,民族歌谣、神话故事以至原始性史诗能够延续千百年,主要通过口耳相传的口传形式传承下来。

  古老的口传乌春作品就是优美动人的歌谣,它来源于社会生活,反映达斡尔人朴实的民风民貌、高尚的审美情操、多元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风俗习惯和文化样态,从不同侧面反映达斡尔族各个时期的发展状况,对达斡尔族的社会生活同样产生了深远影响。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口传文化承载了一定的社会功能。

  ( 1) 传递和记载民族文化传统。口传文化是达斡尔族民间活动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大量的生产生活信息,记录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碎片。在这方面,达斡尔族历史总是或多或少地收录在祖先靠口头流传下来的口传作品中。尽管是零碎、杂乱的,但我们从中可以考察当时达斡尔族的文化生活。如《赴甘珠尔庙会》,讲述的是达斡尔人赶庙会的热闹场景,由此可知达斡尔人有办庙会的传统,而且庙会上非常热闹。通过甘珠尔庙会,既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以及达斡尔人的生活状况,又传递着达斡尔人热情宽厚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文化气息。在《少郎与岱夫》中,达斡尔人则唱道: “西莫乎屯办起萨满会,男女老少多欢畅……老老少少跳罕伯,一片欢腾好景象。”这从另一角度展示了达斡尔人浓郁的民风民情,体现出达斡尔族特有的风俗习惯,这些民风民俗往往与民间的口头文学交织在一起,从而构成了达斡尔族丰富多姿的精神财富,展现了达斡尔族内在的基因和精神特质,传递了达斡尔族的历史文化传统。

  ( 2) 教育和规范民族的社会生活。口传文化承载着本民族社会生活中的伦常准则和信仰观念,其中许多口传文化内容具有规范社会关系和行为观念的社会功能,对人的言行具有重要的文化影响,尤其是对后代具有突出的教育启迪作用,口传文化“往往会通过叙述的内容使人们识真假、分美丑、辨善恶,还有一部分民歌直接就是专为教育人而创作的”[2].如《色博尔章京的孙媳妇》等乌春作品,突出了反对封建礼教束缚、揭露包办婚姻带来的不幸等生活主题; 《财戒》、《气戒》、《酒戒》则具有启迪民智、劝善弃恶、揭示人间哲理的功能。乌春口传文化具有社会教育功能,是因为作品本身包含达斡尔族先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成果和经验总结,记述了达斡尔族文化共同体的发生发展情况和各种民族风俗的由来。可见,乌春作品对认识达斡尔族的社会结构以及伦理道德规范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3) 调节和化解民族社会关系。少数民族优美动人的民歌给人以美的感觉,从中可以得到艺术享受。“在一些少数民族的日常生产生活中,还曾出现以歌代言、以歌代媒、以歌代医、以歌代斗、以歌代信、以歌代遗言、以歌代训等情况。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各种方式唱歌、对歌,达到双方相互沟通和理解。”[2]

  这使得口传文化具有了调节社会关系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功能。如《晏歌》重点描述两个部落之间的生存状态和相互关系; 《可爱的五色花》则表达达斡尔人对美好爱情的赞美和追求,歌词朴实坦诚、委婉深情,并富有节奏感; 《阿勒坦嘎乐布尔特》突出强调英雄诞生时胸前背后闪闪发光的痣,这和信仰联系到了一起; 《伐木歌》等再现达斡尔族人不同的生产形式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早期乌春作品多是以说唱形式展示了达斡尔族“万物有灵”的萨满教信仰,为达斡尔人营造一个温馨的、充满情感的精神家园,从而反映达斡尔人精神生活的多个层面。另外,乌春作品中既有大胆的想象和夸张,也有征服大自然的壮观描述,某些情节生动地再现了达斡尔人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

  由此可以看出,达斡尔人通过乌春说唱艺术来调节各种社会关系,化解人们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从而起到社会缓冲器或调节器作用。

  二、达斡尔族口传文化保护传承的现状
  
  据 2010 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达斡尔族人口共有 13. 1 万人,其中黑龙江省有 4. 3万人,约占全国达斡尔族总人口的 33%.可以说,黑龙江省达斡尔族口传文化是我国达斡尔族口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黑龙江省达斡尔族口传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对保护传承我国达斡尔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意义不言自明。到目前为止,齐齐哈尔市以及梅里斯区达斡尔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面临诸多保护难题,这些问题既有共性的也有个性的,既有历史的又有现实的,等等。归纳起来主要有:

  1. 语言弱化导致口传文化渐失。虽然我国相关部门和达斡尔族人也曾多次创制达斡尔文字,但都没有取得显着成效,传统口传乌春文化只能通过语言口口相传的方式来传承。随着达斡尔族人与各民族杂居和通婚,目前只有 50 岁以上的人还能够流畅地使用本民族语言,但是很多新生事物和事件他们也只能采用达斡尔语、汉语双语进行表达,如计算机、手机、全球化、地铁等,而年轻人基本上不会说达斡尔语,这不仅影响了民族语言的传承发展,也导致很多达斡尔族口传文化失传。如此发展下去,达斡尔族会失去其最基本的民族语言,这是很令人担忧的现象。语言的弱化和民族文化传承人的缺乏,也表现出达斡尔族年轻一代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减弱,文化观和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另外,达斡尔族年轻一代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化成果和社会中的很多现实问题,他们认为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观念已经不能实现自身的理想和价值,进而缺乏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严重阻碍了达斡尔族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2. 口传文化传承意识淡漠。在全球一体化和国家主流文化的冲击下,达斡尔族民族传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口传文化更是被忽视。在民族文化传承问题上,达斡尔族人自身特别是年轻一代这种意识比较淡漠。在饮食服饰、家庭礼仪等许多方面,达斡尔族大量吸纳了汉文化成分,本民族文化逐渐呈现衰微、淡化之势。特别是达斡尔族年轻一代,他们从小就学习汉民族文化,生活方式也完全汉化,现代化基本渗透到达斡尔族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受此因素影响,他们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重视或不感兴趣,一些人不愿意学习传统的民族技能,也不想接触古老的民族行当。

  目前,从事达斡尔族艺术研究的专门人才寥寥无几,对于口口相传的口传文化更是鲜有问津。近些年来,在黑龙江地区从事民族艺术、懂民族技艺的何德志、那音太、色热等达斡尔族老人相继逝世,他们掌握的民族技艺没有人传承下来,这既是达斡尔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遗憾,也是达斡尔族文化传承上的一大损失。

  3. 家庭、学校文化传承和教育职能缺失。黑龙江省达斡尔族不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存在忽视民族文化教育的问题,这使年轻一代达斡尔族人不能更好地了解、学习、理解本民族的文化精髓。从家庭教育而言,达斡尔族家长受到现代社会环境和多元文化的影响,认为传统的民族文化在当今社会没有优势,教孩子学习民族文化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也没有实际意义。为使他们在日后的社会生活中有立足之地,或者有更好的发展而普遍忽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更多追求的是大众主流文化教育。如为了孩子日后能够好沟通,他们不会刻意要求孩子学习本民族语言。日常生活中,他们十分注重对孩子多种技能的培养,送他们去学习钢琴、舞蹈、美术、跆拳道,但几乎没有家长会为孩子找一个本民族的老艺人去学习“乌春”、“哈库麦”、“本勒巴”这些民族技艺,很多民族传统节日和生活方式也逐渐被淡忘或丢弃了。在大多数达斡尔族家中,甚至连一件本民族的衣服都找不到,家庭本身也没有达斡尔族文化气息。从学校教育而言,虽然在黑龙江省设立了达斡尔族中小学,但教育体制并不完善。仅以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为例,该区共有达斡尔族小学 15 所,达斡尔族初级中学 4 所,相反没有设立达斡尔族高级中学。虽然这些学校也在以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展览、讲座等形式,不同程度地开展了达斡尔族民族文化教育,但对于培养达斡尔族学生的民族自觉意识、坚定民族信念、了解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等成效并不显着。

  4. 地方政府传承保护力度较弱。在诸多文化传承主体中,政府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政府是达斡尔族口传文化传承保护的主导者,掌握的资源更多、更丰富及更有权威性。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地方政府在达斡尔族口传文化传承保护上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自身缺乏明确的保护意识,对达斡尔族口传文化传承保护不重视。二是扶持和指导工作不到位,往往有其名无其实,传承保护措施缺少科学性和可持续性,没有制定系统可行的战略性保护规划。三是民族文化传承工作管理体制混乱,看似很多部门负责,实际上哪个部门都不能完全担当,达斡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十分严重。四是对达斡尔族乌春口传文化传承人的开发和保护力度不够,缺少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来记述和传播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五是对达斡尔族口传文化的传承保护,还没有形成由达斡尔族传承人、民间组织、社会组织和政府共同参与的传承保护机制。综上所述,政府管理职能的弱化和缺失,使达斡尔族口传文化保护与传承缺乏力度,保护措施不到位,保护效果不明显,这些都制约着包括口传文化在内的达斡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达斡尔族口传文化保护传承的对策措施
  
  口传文化是达斡尔族传统文化的基本构成之一,是我国乃至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因此,保护传承达斡尔族口传文化也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要求。在今后的保护工作中,应在翔实了解达斡尔族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把达斡尔族口传文化置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总体框架内,对该民族口传文化保护传承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梳理,以此探索达斡尔族口传文化保护传承的有效实现形式。

  1. 增强保护传承意识。乌春口传文化是达斡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达斡尔人的日常生产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乌春也自然成了达斡尔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从某种程度讲,保护和发展乌春艺术也是保护传承达斡尔族的民族文学、民族生活、民族艺术、民族信仰、民族习俗等,因此必须提高对达斡尔口传乌春艺术的保护传承意识。一是积极宣传。借助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手机网络以及板报等多种传播媒介,广泛宣传保护传承达斡尔族民族口传文化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增强保护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参与性,通过正面宣传和引导,让达斡尔族人尤其是中青年树立良好的传承意识。二是重点保护好乌春文化原生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最根本的文化生态入手,在尊重达斡尔族民族个性的基础上,重视对达斡尔族口传文化生态的整体性保护,以便为达斡尔民族口传文化创造继续生存的文化空间和文化沃土。另外,发挥多元文化精神合力,坚持自觉、开放、创新的保护原则,逐步构建达斡尔族文化共生共荣关系,这是民族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的价值所在。三是保护好口传文化传承人。保护口传文化载体,首先要保护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因为人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和纽带,通过培养传承人来抢救、开发濒临消失的口传文化形式。乌春是活性的、无形的艺术形式,它的传承主体是活着的人,或者说它是依托于具体的人而存在的,所以传承人既不能缺失也不能出现断层。从目前来看,随着老一辈的乌春艺人色热、那音太等人的相继离世,乌春这种口传说唱艺术渐渐走入了尴尬境地,面临着人亡艺绝的状况。若这种口传文化原始文化生态一旦消失,它将在人类的历史记忆中消失的一干二净,永远没有再生复活的可能。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要想方设法、下大气力做好传承人载体的保护,这是传承的根本所在。

  2. 加大保护和传承力度。在达斡尔族口传文化保护传承中,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认识到保护传承达斡尔族口传文化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保护传承的思想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构建起政府主导,各方参与,形成合力,协调有效的领导机制”[3],充分调动文化、教育等部门的积极性,通过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做好达斡尔族乌春口传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还要增强保护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对达斡尔族语言和民间口传文化的普查、收集、记录和整理等工作,同步做好保护民间传承人和拥有口传技艺的老艺人等工作。一是扩大达斡尔族口传文化的对外影响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展演活动,以便让达斡尔族口耳相传的独特技艺和文化样式,能够走进课堂、社区、家庭尤其是走进达斡尔族的千家万户,使之成为达斡尔人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逐步提升达斡尔口传文化的艺术魅力和对外影响力。二是建立正规的乌春文化研究机构。充分重视对达斡尔族乌春文化的深入研究,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建立正规的乌春文化研究机构,选拔培养一批达斡尔族年轻人,使他们成为口传乌春文化的中坚力量,以此打造一支达斡尔族文化研究的科研队伍。三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多方面筹集资金推动达斡尔族口传文化研究,尤其要增加民族文化经费的投入数量,重点用于建设达斡尔族文化传承场所、购置设备及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或者用于扶持民间公益文化事业,使达斡尔族口传文化传承融入到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去。四是有针对性地制定达斡尔族口传文化保护、传承、开发和利用的政策措施,将民族口传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要制定达斡尔族口传文化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形成独具达斡尔族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保护机制和发展体系。同时,将达斡尔族的口传文化资源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口头文化遗产本身是一种资源,能够产生效益,能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自身贡献”[4].

  通过确定开发项目,充分利用乌春艺术打造达斡尔族的民族文化品牌,使民族文化与达斡尔族经济发展实现同频共振,尤其是与达斡尔族的文化旅游业结合起来,以此促进达斡尔族口传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3.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保护和传承达斡尔族口传文化,必须深入到达斡尔族聚居地,与达斡尔族群众同吃同住交朋友,收集整理别具达斡尔族特色的民间口传文化资料。一是利用影音介质进行数字化保护,建立有声语言的声学数据库。

  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引入到达斡尔族口传文化研究领域,借助录音录像等先进适用的收集方式,或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全面地系统地记录整理,“全面了解和掌握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3],尽最大可能挖掘达斡尔族散在民间的口传文化传统。二是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将达斡尔民族口传文化逐渐转移到网络空间,同步建立相应的网站,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生动的图片等全面展示达斡尔族的口传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掌握达斡尔族的口传文化,知晓达斡尔族口传文化传承发展中面临的症结问题,对其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在各地少数民族口传文学搜集者之间搭建‘协作网’实现了各民族之间的资源共享”[5].

  4. 完善保护传承机制。对达斡尔族口传文化这种“文化物种”的保护,还要通过完善各项体制机制来实现,最终达到全面、有效的实质保护和传承。一是建立达斡尔民族文化资料档案馆、博物馆和图书馆,包括书面资料、视觉资料等,最大限度地挖掘达斡尔民族口传文化,力求做到整体保存。在保护传承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发挥文字的作用,对口传文化做文本性的记录,而且还注意对其讲述场景、讲述氛围和讲述技巧等过程也要做真实的记录,力求全面、真实的记录和整理,把其存在方式和存在过程完整地保护传承下来,但是“无论从资源角度,还是从服务角度,图书馆必须走合作共建的道路,联合各社会资源,真正实现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6].二是建立达斡尔族口传文化野外研究基地,定点进行野外作业,为达斡尔民族文化研究建立包括文字、图片、录像及文化实物的资料储备。

  5. 发挥学校在达斡尔口传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学校作为教育人、引导人的重要阵地,在传承保护达斡尔族口传文化遗产同样起到纽带桥梁作用,尤其要做好“达斡尔语、汉语双语”教学工作,逐步强化对达斡尔族青少年进行系统的民族语言、民族音乐、民族舞蹈与手工技艺等民族文化知识方面的示范教育。一是各达斡尔民族学校要担负起民族文化传承的艰巨任务,在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提高日常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对于达斡尔族口传文化等可利用体育、音乐等课程,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有意识对各年级学生进行引导教育,让他们从小就了解本民族的口传文化,以此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二是发挥达斡尔族口传文化传承人的“传道”作用,把他们请到民族中小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各民族学生进行口传文化知识的传授,以此逐步提升民族口传文化的传承力度。三是编写相关的乡土教材。组织口传文化传承人、学校教师及相关专家学者编写本民族文化教育方面的乡土教材,面向在校学生或有志于传承达斡尔族口传文化的中青年进行讲解,以此逐步培养在校学生或有志中青年的学习兴趣,使达斡尔族口传文化传承保护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朝戈金。 非遗保护视野下的口头传统文化[N]人民政协报,2014 -07 -14.
  [2]王宪昭。 论少数民族民间口传文化的功能[J]. 理论学刊,2009,( 2) .
  [3]呼勤。 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J]. 理论研究,2010,( 1) .
  [4]贾银忠。 彝族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J]. 贵州民族研究,2004,( 3) .
  [5]王亚军。 芬兰口头传统研究对我国少数民族口传文化研究的启示[J]. 民族论坛,2010,( 5) .
  [6]李庆红。 试论少数民族地方文献数字化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 99) .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