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化小论文精选范文10篇之第七篇:探究影视剧中这两大地域符号的能指与所指意义
摘要:黄河和嵩山是两个典型的河南地域符号,黄河对于河南来说不仅是孕育生命的"慈母",同时也是"严母";嵩山脚下的禅宗祖庭少林寺,是中国佛教文化的繁荣胜地。探究影视剧中这两大地域符号的能指与所指意义,发掘河南地区深厚的文化内涵,解读中华文化之根,有助于人们更好更全面地认识河南形象。
关键词:影视剧; 地域符号; 河南;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母体和主干,河南又是中原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但是多年来网络上存在着某些"黑化"河南人的现象。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河南地处中原,位于黄河的中下游,同时又坐落着中岳嵩山,这一山一水对河南来说不仅仅是地理名词,更是文化符号。文艺作品来源于生活,对影视剧中的这两个地域符号的能指与所指进行文化解读,有助于了解河南文化,客观看待河南形象,深刻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1 影视剧中双面黄河与禅宗嵩山的能指
罗兰·巴尔特说,能指构成表达面,能指是作为一种中介物而存在[1].分析影视剧中河南地域符号的能指,主要探究的是这一符号的外在形象。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止流经河南一个省份,但是对于河南来说,黄河有着双面意义,一方面黄河作为"母亲河"滋养着世世代代的中原人,另一方面黄河水患也给历朝历代的河南人带来了无数灾难。而作为五岳之一的嵩山坐落于被称为天地之中的河南登封,虽比不了华山之险,也比不了泰山之雄,但让嵩山声名远播更多依靠其佛家宗教文化。探析黄河与嵩山的能指,能够直观了解河南形象。
河南意为大河之南,此河就是黄河。一方面,属于黄河流域的河南人沿着黄河繁衍生息,其历史如黄河一般绵长;另一方面,河南地处于黄河中下游的游荡型河道,流经河南段的黄河大多为"地上悬河",黄河水患曾让近百万河南人流离失所。因此,黄河对于河南人来说既是赖以繁衍生息的母亲河,又是吞没家园的凶恶猛兽。黄河出现在许多影视剧作品中,由于这些影视作品有着不同的主题,黄河在其中的形象也是不一样的。《大河儿女》中的黄河总是平缓的,该剧的第一个镜头就是黄河滩,这条中华大河静静地流过,无声而宽阔,而黄河岸边就是大片的农耕文明里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缓缓流过的黄河带来了肥沃的土壤,滋养着小麦,更滋养着大河儿女。同时,黄河还为大河儿女培养了坚韧的品质,剧中贺青避难来到豫西的黄河边,在纤夫帮拉纤为生,这里的黄河依然沉寂、缓缓地流过,纤夫们艰难地拉着纤逆流而上,每一步都在黄河滩踩出一个个深深的脚印。而在《黄河东流去》中的黄河却是奔腾的、咆哮的,因为蒋介石炸开了花园口,黄河如野兽一般嘶吼着朝村庄汹涌而去,大地瞬间变成一片汪洋。除此之外,还有《大河颂》等影视剧中都出现了黄河形象,并且都表达了黄河对于河南的多重意义。
巍巍嵩山坐落于中国版图的中心位置,与古都开封、郑州、洛阳相邻。嵩山地处古代的全国政治中心,同时也是中国佛教文化繁荣发展的地方,传说中国的禅宗始祖达摩曾在嵩山的一个洞里参禅9年。中国古代宗教教派众多,汉魏以后佛教在中国兴盛,佛教文化也逐渐繁荣起来,嵩山脚下的少林寺与嵩山相互依托,名山古刹成为影视剧青睐的对象。一直以来有着数不胜数的以嵩山和少林寺为题材创作的影视剧作品,如《禅宗少林》《少林寺传奇》《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等金庸剧中都涉及嵩山和少林寺。影视剧最典型的嵩山形象当属1982年的电影《少林寺》,这部影片一开始就像是一部嵩山旅游纪录片,为了介绍少林寺所处的地理位置,实景拍摄嵩山的自然风光还配以旁白,正如纪录片中的画面加解说词,"巍巍嵩山的形状如一个沉睡的美人般横躺在中国的正中位置,千年古刹少林寺就坐落在山脚下。"影片的拍摄以推、拉、摇等镜头来展示嵩山风貌。除了表现嵩山的自然风光和少林寺的整体面貌,影片还拍摄了少林寺殿内的壁画,栩栩如生的壁画述说着少林寺乃中华天下武功的发祥地之一。
这一山一河在影视剧中频频出现,黄河和嵩山作为两个典型的地域符号有着丰富的含义,但是探讨它们的能指意义,往往停留在对其表层意义的研究。因此,还需要通过对这两个地域符号的所指意义进行探究,才能从更深层次解读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
2 影视剧中双面黄河与禅宗嵩山的所指
所指作为内容面,它是"符号的心理内容",其深层含义为符号所代表的"精神概念或心理意义"[2].探究影视剧中的地域符号的所指,就是探究这些符号背后的象征的、历史的或情感的内容。双面黄河让河南和河南人有了更加立体的形象,禅宗嵩山则以其佛教文化传递佛教真理,教化世人。
对符号所指意义的探究,让影视剧中的黄河有了更为深层的内容和意义。黄河缓缓地流淌在中原大地上,首先它是母亲河,滋养着中原人,浓缩着中原儿女的历史和未来;同时它又像是一个严母,打磨着河南人的韧性、雕琢着他们的品质。《大河儿女》中缓缓流过的黄河,将大河儿女的故事娓娓道来,剧中的几场重头戏都安排在黄河岸边,出风铃寨必定会经过黄河,世世代代在风铃寨生活的人们依托于这种地理环境养成了如黄河一般的性格。一开始贺焰生因为斗瓷输了而携家带口要离开风铃寨,站在黄河岸边的贺焰生骄傲又倔强,他知道自己是风铃寨七十二窑之首,如黄河在中国大地上的地位,但同时他又如黄河一般倔强,肆意流出自己的形态,怎么都不肯服软。贺焰生在黄河岸边归还张敬之的房契地契,更是暗指贺焰生有着如黄河一般的宽容。而剧中贺家窑和叶家窑手艺的唯一传人取名为大河,黄河在中华大地上源远流长,这个叫大河的孩子代表着钧瓷手艺的传承是经久不衰的。贺焰生第一次抱起大河的那一刻,代表着中华民族希望的传承。而在电视剧《黄河东流去》中,黄河却成了苦难的代名词,河南段的黄河水患在历朝历代都是大问题,在该剧中自然和人为合力作用下,千千万万的河南家庭毁于一旦,在绝境之地,剧中人物依然能够凭借顽强的毅力活下去,这不仅仅是河南人民在自然界中生存能力的体现,更是强大的意志力与当时洪水猛兽般的社会的精彩博弈。
"天下武功出少林",中华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都在少林功夫里,而作为禅宗祖庭,嵩山的中国佛教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影视剧中大多介绍嵩山是中华武术的发祥地,电影《少林寺》有许多武打场景,嵩山少林寺出神入化的武术在影片中多有展示,但是少林武术的宗旨在于强身健体、保家卫国。在影片中小虎受师傅的影响,最终决定以"保卫少林,匡扶正义"为己任,成为正式的少林僧人。电影《少林寺》也介绍过,中国很多地方都有少林寺,但是之所以嵩山少林寺会被称为中华武术的发祥地,是因为嵩山少林寺的武术文化是与佛法禅宗合二为一的,少林寺是中国的佛法胜地,佛教文化以此为中心向全国各地传播。少林武僧练武的同时也要注重内心修行,修行的重点在于"弃恶扬善".电影《少林寺》也表现了这一点,仅仅是匡扶正义,不足以概括少林寺的文化内涵。少林武术注重的是修行,所谓练武只是修行的一种形式,其核心内涵则是它所具有的佛教文化功能。少林武僧更重要的任务是参禅,小虎只有参破禅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少林武僧。嵩山少林寺作为佛法圣地,其重要任务是教化和解脱民众,佛教文化讲究一切事物都是因缘而起的假象、幻影,都是"空"的。人们对于一切事物就不应该刻意追求,苦苦执着[3].在许多金庸剧中,嵩山少林寺是正义的化身,是剧中人大彻大悟的场所,《天龙八部》中的萧远山和慕容博在少林寺隐藏多年,最终在少林寺大彻大悟,决定忘记人世间的恩恩怨怨。
3 结语
黄河和嵩山绝不仅仅只是地理名词,通过对黄河和嵩山这两大河南地域符号的能指和所指进行研究,对影视剧中的河南地域符号进行文化解读,可以了解到河南地域符号在影视剧中的深层内涵:双面黄河给河南大地带来了传承与希望;禅宗嵩山向中原儿女播撒着佛法与智慧。盲目跟风"黑化"河南形象是没有道理的,正视河南文化,就是正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之根。正如《大河儿女》的编剧高满堂所说:"中原大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源地,通过透视我们共同的民族记忆,可以找到支撑我们的精神脊梁、文化根脉。"[4]
参考文献
[1]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6-29.
[2]梁枕雨。"孙悟空"影视形象建构的传播学解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3]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35.
[4]胡斌毅。电视剧《大河儿女》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J].当代电视,20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