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动漫在 20 世纪末因为中国网络的建设以及兴起,开始通过各大新媒体流入我国,不过在网络建设初期动漫文化却一直处于亚文化的地位,而着互联网的普及,动漫文化的传播也加快了脚步。特别是对新兴事物具有极大包容性、认可性的新媒体来说,动漫亚文化的介入无疑使为新媒体增添了活力,而新媒体的特点又帮助了动漫文化的传播,是一个双赢的结果。而对新生事物倍感兴趣的青少年群体,他们通过使用新媒体开始了解、接触到动漫。因为他们对动漫的的热爱,致使动漫亚文化能迅速普及。同时由于受众在网络中的大量使用,使其越来越被大众熟知,隐隐有融合进主流文化的趋势。
如同"萌"文化虽然诞生于虽然动漫亚文化,但是通过人们在新媒体中的相互传播、大量运用,几乎已近开始脱离亚文化的范围。而官方媒体对"萌"文化的关注,正是"萌"文化融入大众文化中的一个标志。
网络风靡的表情图像,是一个诞生于新媒体、使用于新媒体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它结合了新媒体的交互特点以及动漫的表达特点开创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使得人们在文字交流时能同步传递情感信息。而表情图片在经过漫长的演变过后,虽然依旧多以动漫形象示人,但是隐隐有独立出来的迹象,不但有众多全新的动漫形象诞生于表情图片中,还有很多真人表情相继出现,使得表情图片更加的丰富。
而 cosplay 活动的发展,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新媒体对新兴文化的接受力,这种将动漫带入现实的活动在最初阶段并不被大众理解,但在经过新媒体的认可以及有效的宣传过后,人们开始正视 cosplay 活动,不再以异样的眼光看待 cosplay 活动。在一些大城市,甚至开展了大型动漫展览,大家齐聚一堂,交流经验。这些大型动漫展不仅吸引了大量青少年参与,更吸引了媒体相继报道,使得 cosplay 活动不仅通过新媒体渠道还能通过官方媒体的渠道再次被传播出去。
通过新媒体的推广作用,动漫亚文化中最主要的娱乐精神被开始大众所接受。特别是在这个节奏快速、压力巨大的社会中,动漫亚文化的这种娱乐大众、娱乐自己、轻松愉快的特点就显得特别珍贵,这也是动漫亚文化得以焕发光彩的原因。
由此可见,新媒体动漫亚文化对大众文化冲击巨大。笔者并不知道新媒体动漫亚文化在未来,是会像爵士乐、摇滚乐一样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还是仅仅是在历史长河中昙花一现,成为未来人们的谈资。但是不管怎样,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动漫亚文化的总体发展方向还是令人乐观的。希望在未来,有更多的人们愿意去了解、接受动漫亚文化,去其槽粕、取其精华,从而使大众文化更加丰富健康。
参考文献:
1. 蔡骐。大众传播时代的青年亚文化[M].湖南。岳麓书社,2011
2. 陈红利。 青少年动漫文化流行及其影响的思考[J]. 兰州学刊,2009,05:160-162.
3. 陈慧。 动漫文化对高中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4. 陈岭,王萌。 动漫创意与动漫文化内涵关联研究[J]. 前沿,2012,16:175-176.
5. 陈晓铖:《动漫亚文化视角下青少年漫迷群体价值观的德育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 年24 期
6. 陈 奕 琳 . 浅 析 动 漫 产 业 化 及 其 文 化 因 子 对 民 族 文 化 的 影 响 [J]. 艺 术 与 设 计 ( 理论),2009,02:16-18.
7. 储俊。 动漫文化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
8. 邓美德。 浅析动漫文化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10:8-11.
9. 董海颖。 动漫文化素养教育的实践路径--以日本动画《千与千寻》为例[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27-31.
10. 董秀成,胡靖韬。 动漫文化对大学生基础文明修身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06:126-128.
11. 高攀。 浅谈国产动漫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J]. 知识经济,2015,01:127.
12. 葛艳青。 动漫文化隐喻的儿童社会性认知及价值引领--从动漫《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热播说起[J]. 江苏教育,2013,03:43-46.
13. 韩瑞芳。 利用动漫文化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究[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9:329-330.
14. 韩若冰。 浅谈日本动漫文化的草根性特点[J]. 民俗研究,2007,03:169-173.
15. 郝云峰。 浅谈都市亚文化--动漫文化对当代青少年的影响[J]. 现代中小 学 教育,2007,11:9-11.
16. 何婧。 中国动漫迷对日本动漫的接受与再创造[D].重庆师范大学,2008.
17. 黄多多。 日本动漫文化外交研究[D].暨南大学,2013.
18. 黄虹。 浅析动漫文化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 网络财富,2008,09:166-168.
19. 黄生亚。 动漫文化的时代解读[J]. 思想·理论·教育,2005,Z1:46-48.
20. 黄生亚。 理性审视青少年动漫文化的时尚需求[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 院 学报,2004,04:29-30.
21. 纪富贵,张征。 动漫期刊粉丝营销对策分析[J]. 出版发行研究,2015,01:52-55.
22. 贾安东。 社会化趋势下动漫社团的校园文化管理路径研究[D].西南大学,2012.
23. 姜滨。 日本动漫文化的流变与发展[J]. 当代传播,2011,04:55-58.
24. 蒋莉莉。 动漫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研究[J]. 学理论,2012,32:163-164.
25. 解立。 动漫亚文化与青少年犯罪关系研究[D].安徽大学,2010.
26. 李丹,李艳庆。 动漫文化视角下高校学生价值观教育实践路径--以日本动漫《海贼王》为例[J]. 学理论,2014,18:129-130.
27. 李丁。 浅谈中国动漫文化的发展前景[J]. 作家,2009,18:190-191.
28. 李海燕。 动漫文化与国家形象建构[J]. 电影评介,2006,22:15-16.
29. 李 娟 , 李 月 敏 . 日 本 动 漫 文 化 输 出 战 略 [J]. 河 北 大 学 学 报 ( 哲 学 社 会 科 学版),2007,04:122-125.
30. 李莉。 动漫语言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
31. 李凌鹏。 ACG 时代的动画影像形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
32. 李柳进。 中国动漫作品的研发机制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3.
33. 李倩。 略论青少年动漫亚文化[J].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7,04:85-87.
34. 李琼。 美国、日本动漫产品全球渗透与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及文化安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
35. 李琼。 浅谈动漫文化与国家文化安全[J]. 商,2013,10:49.
36. 李翔宇。 新媒体语境下的动漫品牌建设[D].山东大学,2013.
37. 李燕。 浅析日本的动漫文化[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07:81-82+119.
38. 林丰。 动漫文化对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促进作用[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09:19-20.
39. 林玉娴。 日本动漫的全球扩散与日本文化输出战略[D].暨南大学,2007.
40. 刘翠翠。 中国动漫文化的传播与研究[J]. 艺术教育,2014,11:173.
41. 刘莉。 动漫消费与自我认同的代际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
42. 刘莹。 浅谈中国动漫产业与新媒体的发展[J]. 科技视界,2015,02:387.
43. 刘正清。 初探动漫文化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及教育应用[J]. 考试与评价,2012,02:57-58.48
44. 陆俊,胡燕。 多视角解析动漫文化的功能[J]. 人民论坛,2012,14:155-157.
45. 罗 一 娴 , 党 玮 莹 . 浅 谈 日 本 动 漫 文 化 对 我 国 青 少 年 的 影 响 [J]. 农 村 经 济 与 科技,2008,06:91-92+98.
46. 马雪霞。 试论美国的动漫文化[J]. 神州,2012,14:9.
47. 马中红,邱天娇。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
48. 蒲薇。 Cosplay:身体符号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49. 任天。 谈动漫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J]. 环球人文地理,2014,12:215-216.
50. 邵雨航。 日本动漫文化--论动漫文化中的世界观[J]. 才智,2013,15:157-158.
51. 石聪慧。 动漫文化中的日源外来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52. 石勇。 动漫文化:不可小觑的青少年亚文化[J]. 中国青年研究,2006,11:51-54+50.
53. 史子新。 动漫文化创意产业的由来与发展问题研究[J].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 院 学报,2012,02:76-77.
54. 孙寿山。 营造积极健康的动漫文化氛围 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健康快速发展[J]. 出版发行研究,2007,12:5-8.
55. 覃忠跃。 发达国家动漫文化输出对民族文献开发利用的启示[J]. 河南图书 馆 学刊,2013,04:71-73.
56. 谭玲,殷俊。动漫产业[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57. 谭玲。 涵养动漫文化之"水",畅行动漫产业之"舟"[J]. 新闻世界,2010,02:96-97.
58. 谭玲。 浅析动漫文化传播的文化心理基础[J]. 新闻爱好者,2010,05:55.
59. 陶东风,胡疆锋。亚文化读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60. 田莎莎。 新日本人论的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8.
61. 王卉。 论日本动漫文化和宅现象[D].浙江大学,2009.
62. 王 利 华 . 以 动 漫 文 化 推 进 大 学 生 德 育 教 育 [J]. 湖 南 大 众 传 媒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报,2013,04:72-75.
63. 王霖。 动漫文化与当代青少年的成长[J]. 思想理论教育,2010,14:32-35.
64. 王萌。 基于动漫文化视阈下青少年价值观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
65. 王盛。 动漫文化对中职生心理发展的影响[J]. 中等职业教育,2009,04:27-29.
66. 王素娟。 从写实的角度分析日本动漫文化特征[J]. 文教资料,2010,29:90-92.
67. 王素娟。 浅谈日本动漫文化对我国动漫发展的启示--从写实的角度分析[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1:85-86.
68. 王武林。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动漫文化传播及其竞争力研究[J]. 中国出版,2010,08:19-22.
69. 王赟,刘晓程。 动漫与民族文化[J]. 新闻世界,2009,06:160-161.
70. 吴新兰。 日本动漫文化特征分析[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11:75-77.
71. 吴雨霏。 动漫文化的外溢性研究[J]. 理论视野,2014,06:58-61.
72. 肖珉。 全球化进程中的国产动画[D].郑州大学,2007.
73. 肖昕。 动漫文化及其影响力探析[J]. 电影文学,2011,02:55-56.
74. 肖昕。 我国动漫文化发展制约因素及措施探讨[J]. 电影文学,2011,04:46-47.
75. 肖昕。 中国动漫文化的培育[J]. 民族艺术研究,2012,06:83-89.
76. 徐大鹏,傅立新。 从动画到动漫文化[J]. 电影文学,2008,24:36-37.
77. 严 励 . 文化 的 传 承 与 文 化 的 颠 覆 - - 析 动 漫 文 化 的 从 何 而 来 与 向 何 处 去 [J]. 装饰,2006,08:99-100.
78. 杨明。 试论动漫产生的亚文化性[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10:35-36.
79. 杨胜苏。 动漫文化介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与途径[D].湖南师范大学,2013.
80. 杨晟。 中国动漫产业前景研究[D].暨南大学,2007.
81. 杨阳。 试论中国动漫的传统文化表达与发展[D].山东大学,2009.
82. 杨宇,韦凯。 动漫文化与"后儿童时代"的研究[J]. 中国城市经济,2010,08:203+177.
83. 易铭。 动漫文化价值不可低估[J]. 企业文化,2007,08:58-60.
84. 尹 振 永 , 肖 昕 . 动 漫 文 化 视 域 中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作 者 的 素 质 重 构 [J]. 大 舞台,2010,12:156-157.
85. 郁美。 动漫文化影响儿童的价值观[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09:50-52.
86. 郁美。 娱乐应有所建设--论动漫文化的儿童责任[J]. 兰州学刊,2011,05:187-191.
87. 张爱华,王宁方。 浅谈日本动漫文化对国产动漫发展的启示[J]. 科技传播,2014,02:119+91.
88. 张金萍。 动漫文化对儿童成长的影响[J]. 电子制作,2014,06:257.
89. 张黎。 论动漫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D].云南财经大学,2010.
90. 张立娜。 媒介环境学视野下日本动漫的文化输出[D].北京邮电大学,2013.
91. 张璐。 动漫文化与城市形象传播[J]. 菏泽学院学报,2013,03:99-102.
92. 张雪。 日本动漫的文化特征及其对中国动漫的发展启示[D].吉林大学,2008.
93. 章萍莉。 动漫文化影响下的价值观教育[J]. 教育,2014,21:19.
94. 周嘉禾。 动漫形象和文化特征对儿童性格发展的影响[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04:45-47.
95. 周檩。 中国本土动漫展的现状与出路研究[D].厦门大学,2007.
96. 周 霞 , 王 朝 晖 . 动 漫 文 化 对 大 学 生 思 想 道 德 的 影 响 及 对 策 研 究 [J]. 教 育 与 职业,2009,35:74-75.
97. 朱岳。 动漫产业的一个新视角--形象符号产业[D].南昌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