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微生物论文

重金属污染治理中微生物脱除技术研究综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胥帆
发布于:2016-02-15 共5012字
摘要

  重金属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近年来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工业“三废”的排放以及生活污水的使用等,以游离或结合态的形式存在于大气、水体和土壤中,并不断积累、迁移。一旦进入食物链会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平衡和人体健康,引发如日本水俣病、痛痛病以及我国的“镉米”、“血铅”等公共污染事件[1].因此,如何除去环境介质中的重金属污染,成为环境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

  依据脱除机理的差异,重金属脱除方法主要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法是指在保持金属化学形态不变的情况下将其排除,如通过离子交换、溶剂萃取以及膜分离等技术进行废水处理,化学固化、电动修复和土壤淋洗等技术实现土壤修复。化学法是通过改变重金属在水体、污泥或土壤中的存在状态而将其除去,如利用化学沉淀、氧化还原及电解等技术处理废水,通过外加改良剂、抑制剂等改良土壤。生物法是利用动物、植物或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转化、富集等作用降低或消除环境中的金属浓度,进而改善环境、维护生态。

  其中,物理法处理后的水质好且可回收利用,但存在成本高的问题;化学法虽然简单快速,但去除不彻底、效率低且易造成二次污染[2];生物法(微生物法、植物修复等)来源广泛,处理重金属效果好,尤其对轻度重金属污染问题更有效,且选择性强,不造成二次污染,可重复利用[3].而生物法中的微生物脱除技术应用较广,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新型高效重金属脱除技术[4].

  1 微生物脱除剂的种类。

  微生物脱除剂来源于实验室的培养、发酵工业的废弃微生物或取自于污染水体或土壤环境等,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微型藻类。

  1.1 细菌。

  长久生存于金属污染环境中的细菌对重金属有一定的耐受性(也称抗性),其细胞壁中肽聚糖、羧基和氨基的含量丰富,吸附脱除重金属的能力较强[5].常见抗重金属细菌主要有芽孢杆菌属(Bacillus)[6]、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7]、硫杆菌(Thiobacillus)[8]和趋磁细菌(Magnetotactic bacterium)[9]等。曾景海等[10]发现蜡状芽孢杆菌HQ-1对Ag+有强吸附能力,吸附量高达91.75 mg/g.毛雪慧等[11]曾研究固定化菌体(Rhodopseudomonas sphaeroides)对含镉废水的作用效果,发现在生物反应器中其对初始浓度为92.61 mg/L的含镉电镀废水作用3 h,镉的清除率为98.80%,经4轮吸附-解吸循环实验表明:固定化菌体可循环使用三次,且在第三次时镉清除率仍高达51.20%.Liu等[12]研究发现,在40 ℃条件下,每克干重土着氧化硫硫杆菌(indigenous Thiobacillus thiooxidans)在pH为6.0对Zn2+的平衡吸附量高达172.4 mg,pH为5.0对Cu2+的平衡吸附量为39.84 mg,提高温度也可促进其对Zn2+、Cu2+的吸附。Qu等[13]研究趋磁细菌对废水中Cr6+的脱除效果,发现在温度29 ℃,pH6条件下,作用10 min,Cr6+的脱除率可达77%.

  1.2 真菌。

    真菌包括霉菌、酵母菌和产生子实体的大型真菌,其细胞壁中含有大量的几丁质和葡聚糖等成分,对重金属具有潜在的吸附脱除能力[14].利用这些真菌处理水体或土壤中的重金属,不仅能节约成本,还可提高发酵工业中废弃菌丝体的利用率。B. Preetha等[15]研究了少根根霉(Rhizopus arrhizus)生长过程中对铬、铜、镍的抗性和蓄积能力,当三种金属元素初始浓度均为25 mg/L时,根霉对铬、铜、镍的去除率依次可达93.84%、95.52%和61.44%.肖宁等[16]发现当处于最佳吸附条件时,酵母菌Y17对二价铜离子的吸附率高达82.7%,并初步判定Y17细胞壁表面的氨基、羧基基团对其吸附Cu2+发挥关键作用。许多大型野生真菌能有效吸附有毒重金属并在其子实体内富集,如Borovicka J 等[17]发现松果鹅膏菌(Amanitastrobiliformis)和角鳞白鹅膏菌(Amanita solitaria)对Hg具有超富集的能力,其中前者对Hg的积累可高达1253 mg/kg干重。

  1.3 微藻类。

  微型藻类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其细胞壁或一些胞外产物中含有丰富的多糖、蛋白质和脂类,具有粘性并带有一定的负电荷,可与金属离子结合,具有很强的吸附重金属能力[18].工业废弃的活性藻体,能选择性地修复不同条件下的重金属污染水体(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等)[19].姜晶等[20]曾研究蛋白核小球藻对二价铅和镉的吸附热力学,用Langmuir模型进行拟合,经计算,发现对每克Pb、Cd最大吸附量分别为0.373、0.249 mmol.Reza Tabaraki等[21]研究发现在一元和三元体系中,褐藻冬青叶马尾藻(Sargassum ilicifolium)有效吸附Zn2+、Cu2+、Ni2+的次序为Zn2+>Cu2+>Ni2+.

  以上三种微生物脱除剂中,细菌占地球总生物量(约108)的绝大部分,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微生物,对其重金属脱除方面的研究最多。真菌的分布很广,其中霉菌、酵母和菌菇类在脱除重金属中起到关键作用。微藻类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重金属脱除剂,在重金属脱除方面的应用研究较少[22].无论活性或非活性微生物都具有较强的重金属脱除能力,相对活性微生物而言,非活性的无生长条件的限制,不受重金属毒害,而且成本更低,吸附更快,但富集效果不及活性微生物[23].

  2 微生物法脱除重金属的基本原理。

  微生物法脱除重金属的机理因微生物种类、金属元素及外界因素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综合文献资料,微生物(包括活体或非活体)脱除重金属的机理主要有:吸附作用(表面吸附和体内富集)、转化作用、淋滤作用以及微沉淀作用等,如图1所示。

  2.1 吸附作用。

  2.1.1 表面吸附 表面吸附是一种被动的方式,微生物主要通过离子交换、表面络合和静电吸附三种形式吸附重金属。

  不同微生物吸附金属离子时起主导作用的官能团和吸附方式有所不同(表1),但都具备快速、可逆、不依赖细胞代谢能量的特性,且无论活性、非活性的菌体或细胞代谢产物均有吸附重金属的功能。

  2.1.2生物富集 微生物富集重金属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的,需消耗能量,并与其新陈代谢相关的过程。

  通过吸收、吸附、胞吞等方式从所在环境中累积某些金属元素,常易被富集的金属离子有二价镉、二价锌、二价铜等。这些可溶性金属在细胞膜的作用下从胞外被转运到胞内,在胞内被隔离分开或与胞内蛋白结合。这里所说的胞内蛋白是指金属硫蛋白(MT)、谷胱甘肽(GSH)、植物凝集素等,具有存储、调节及净化细胞内金属离子的功能,可降低或消除其对微生物自身的毒害作用[26].如W X Bi等[27]研究发现GSH对酵母体内铜和镉具有不同程度的解毒作用。但当水体、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浓度较大时,会抑制微生物的增殖,且重金属在微生物体内富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故生物富集在实际应用方面所受限制很大。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