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微观经济学论文

影响少数民族农户低碳生产行为的因素探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0-17 共5965字
摘要

  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要求农户在生产过程的各方面、各环节降低碳排放,做到低碳生产。少数民族地区既是生物多样性、自然人文景观独特的地区,又是生态脆弱、极易遭到破坏的地区。由于教育水平相对偏低、人口素质不高、资源短缺、自然条件恶劣、发展水平落后等原因,少数民族农户农业生产中容易忽视碳排放,造成"高碳农业".研究少数民族农户低碳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对降低少数民族农户农业生产中的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Schmalensee 等证实了人均收入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呈倒"U"型关系。[1]

  Gao 和 Lei 利用 Logit 模型研究农户生产性投资的影响因素,得出了家庭规模、非农就业的比例、平均教育水平、农田面积、家庭农业收入等几个因素都对其有影响。[2]

  Muller 等在介绍农业主要的减排潜力是通过构建有机物质隔离二氧化碳的同时,提出了一些现实的可以实现的农业减排措施。[3]

  韩喜平是从农户生产行为属于利益诱导的角度出发,指出农业收入作为其生产投资的主要诱因,既是当前农业生产投入的直接动因,又是下一轮农业投入的限制因素。[4]

  韩耀将影响我国农户生产投资的因素分解成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并经过研究得出: 价格、成本、经营方式是主要的经济因素,政治环境、文化传统和户籍制度是主要的非经济因素。[5]

  在找出哪些因素对农户耕地生产利用行为的影响方面,余桂南等应用了多元回归分析法和二元 Logit 模型找出了相应的主要因素,且提出了相关建议。[6]为调查山东地区的农户对有机肥施用意愿以及影响农户施用意愿的主要因素,刘梅等通过建立 logit 模型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证分析,最终得出了影响农户有机肥施用的主要因素。[7]

  马骥在影响农户施用化肥行为的诸多因素中,通过实证分析找到了对农户施肥行为影响比较重要的几个因素。本文在借鉴文献的基础上,以云南佤族农户为例,运用 Logit 模型分析影响少数民族农户低碳生产行为的因素,提出降低碳排放的措施。

  一、研究假设与模型选择

  (一) 研究假设

  根据西奥多·舒尔茨的"利润最大化理论"得出农户是理性的,在多个方案选择中农户会选择能给自己或整个家庭带来效用最大化的方案。"风险厌恶理论"中引入了风险和不确定性等概念,又进一步拓展了"利润最大化"这一理论。以此来假定农户是追求期望目标最优化的经济单元,并且引发了对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的思考。根据"利润最大化理论"与"风险厌恶理论",农户生产行为是农户理性选择的结果,[9]

  也就是农户根据自身条件和周围客观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环境,努力获取利润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的理性行为。本文在参考了国内外学者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同时,又以利润最大化理论和风险厌恶理论做为理论基础,将影响少数民族农户低碳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假定如下:

  (1) 政府在良种、化肥、农药和农机具方面的补贴。这些补贴引导和调控农户的种植方式、种植成本,决定着农户在生产中化肥、农药、农机具方面投入和使用的多少。

  (2) 政府制定的制度规范。不同的制度环境会对农户生产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且这种制度对农户生产行为的约束是不容忽视的。韩耀认为政治环境是影响我国农户生产投资主要的非经济因素之一。[5]

  (3) 农业收入。农户的农业收入比重大小决定了他们对土地收入的依赖性及在农业生产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农业收入的比重高,那么他们就会更愿意使用更多的化肥、农药、农膜等来增加他们的农业收入。余桂南研究得出,耕地利用取得的收入多,农民自然愿意增加投入到耕地上,所以说耕地利用所取得收入与其对应的投入是成正比的。[6]

  (4) 土地面积。它是决定农户是否生产及生产多少的重要因素,对于农户的日常生产行为而言,就是要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利益,这种行为就是农户根据自己的价值观而衍生的"利益最大化".[10]

  (5) 周围人行为的影响。少数民族农户的生活由于长期处于一种简单、自然、自给自足的初级阶段,具有较强的民族认同、较浓的血缘观念,形成了农户对群体的依赖性和集体导向的思维特点。在这样的受群体影响和压力的环境下,农户害怕担风险往往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选择向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即形成从众心理。这一点陶红梅在论文中也分析过。[11]

  (6) 农户年龄。一般来说农户的年龄越大,风险保护意识越强,其对传统农业种植方式也越依赖,越不愿意接受新事物,采用农业新技术、新产品。余桂南认为农户年龄与投入成正比,也就是说随着农户年龄的增加,其外出打工挣钱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少,而对耕地的收益持有较大的期望,所以将全部精力放在耕地生产上,进而增加对耕地的投入。[6]

  (7) 农业技术培训体系。一般来说农户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与其生产行为效率有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农户技能和知识水平越高,越懂得如何进行科学种植,而农户技能和知识水平的提高一般主要依赖于本地的农业技术培训体系。马骥认为农业技术指导对农户施肥行为影响显着。[8]

  以上假设因素直接影响着农户的生产行为,即影响农户在生产中化肥、农药、农膜、柴油、汽油、电的投入量,从而对碳排放产生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影响。

  (二) 模型设定和变量选取

  为了找出少数民族农户低碳生产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显着性,检验上述农户低碳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假设,研究选择 Logit 模型进行分析。Logit 模型是一种离散选择模型,既简单又实用。[16]

  Logit 模型公式如下:

  

  其中,因变量 y 取值为[0,1],x1,x2,x3,…,xk为自变量,β1,β2,β3,…,βk为自变量 x 对应的系数。

  根据分析,建立农户低碳生产行为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的模型。其中因变量 y 的取值为: 根据所调查农户的碳排放量平均值,高于平均值 y 取 1,低于平均值 y 取0.自变量 x1为政府在良种、化肥、农药和农机具方面的补贴满意度,x2为政府制定的环境制度规范,x3为农业收入,x4为土地面积,x5为周围人的行为方式对农户产生的影响,x6为本地的农业技术培训体系是否能满足农户的需要,x7为农户年龄。模型变量选取及赋值如表 1 所示。

  

  二、数据来源与结果分析

  (一) 数据获取

  佤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到目前为止人数大约有 35 万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澜沧、孟连、双江、耿马、永德、镇康等县的山区与半山区。佤族经济以农业为主,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弱。云南省耿马县四排三乡居住着佤、布朗、傣、拉祜、彝族等群众,全乡社会总人口 13954 人,农业人口 13772 人,占总人口的 98. 7%,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 92%,佤族占总人口的 87%.农业生产以旱作物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旱谷,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课题组2013 年对该乡 200 户佤族进行了问卷和深度访谈,调查问卷发放 200 份,共回收有效问卷 192 份,回收率达到 96%.所调查的农户年龄在 20 岁到 50 岁之间,基本都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是土地耕种的主体。而且农户土地面积都比较宽裕,最少的有 10亩,最多的达到了 80 亩,20 亩及以下的农户有 37户,占被调查农户的 19. 27%; 20 亩以上到 40 亩的农户有 56 户,占被调查农户的 29. 17%; 40 亩以上到 60 亩的农户有 75 户,占被调查农户的 39. 06%;60 亩以上到 80 亩的农户有 24 户,占被调查农户的12. 5% ,而且所调查的农户主要以种植玉米和甘蔗为主。

  (二) 计量检验及结果

  在进行计量检验时,首先运用碳排放测算公式E = ∑Ei= ∑Wi·Ci分别测算出 192 户佤族农户农业投入要素的碳排放,式中 E 为农户碳排放总量,Ei为各碳源导致的碳排放总量,i 代表碳源种类,Wi表示第 i 种碳源的实物消耗量,Ci代表第 i 种碳源的碳排放系数,根据现有参考文献,农业生产投入要素的碳排放系数归纳在表 2.然后根据碳排测算公式及相关碳排放系数所测算出的 192 户调查农户农业生产投入引致的碳排放量计算出其平均数,在运用模型分析时高于碳排放平均数的农户因变量 y 取值为 1,低于碳排放平均数的农户因变量 y 取值为 0.

  

  运用 Eviews6. 0 统计软件对样本农户进行 Logit回归处理,通过模型可以分析出农业生产过程中有哪些因素对低碳生产行为产生影响。模型估计结果如表 3 所示。

  从上表给出的估计结果来看,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较好,LR 统计量是 216. 0838,统计上显着,P 值(LR 统计量) 为 0. 000000,表明模型整体上显着,而似然比为 0. 889191,表明模型整体拟合程度较好。从上表可以得到: 调查的 192 户农户中 129 户(占67. 19% ) 的农业投入碳排放量低于所有调查农户碳排放量的平均水平,63 户(占 32. 81%) 的农业投入碳排量高于所有调查农户碳排放量的平均水平。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