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研究对象而言,自亚当·斯密以来的英国经济学家一直把政治经济学当作是财富科学,即研究财富的源泉、增长与分配。按照他们的观点,经济社会的人们都热衷于追求自己的私利,其结果会导致国民财富的增长。微观经济学正式形成后,许多经济学家在传承马歇尔微观经济理论过程中,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批判或创新,进一步完善了微观经济理论,形成了 20 世纪中期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路径。其间,微观经济学不仅研究内容有所扩展,如增加了一般均衡理论、建立了福利经济学,而且研究方法得到创新,如引入数理经济分析法、博弈论等,还关注经济理论的实践应用。
一、微观经济学的内容扩展
20 世纪早期微观经济学主要是建立在马歇尔局部均衡分析之上的价值论和分配论。20 世纪 30 年代以后,它在发展中增补了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等内容。首先,一般均衡理论补充了微观经济学研究内容。微观经济学在 1900 年前所取得的贡献与其后的补充之间有明显拉长的缺口。由于前辈对一般均衡有过初步研究,瓦尔拉要解决的问题是处理形式之间的关联,这种关联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一般均衡模型。在瓦尔拉的一生中,直接启发帕累托、巴罗、维克塞尔、费雪、穆尔和熊彼特的就是他的那本关于一般均衡的著作。在20 世纪初,尽管基本的一般均衡模型已经建立并得到确认,然而,瓦尔拉的数理分析是初步的,他只是简单依靠计算方程式和未知量,以及设计一条路线以显示它们的数字相等;他不能处理三个关键性的问题:系统的结果是否总是产生非负的价格和产出,结果是否存在、是否单一。1939 年,希克斯发表《价值与资本》,将马歇尔的“局部均衡分析”与瓦尔拉、帕累托的“一般均衡分析”结合起来,创立了“一般均衡理论”.1940 年罗伯特·特里芬在《垄断竞争与一般均衡理论》中打通了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之间的鸿沟。后来,多夫曼、萨缪尔森和索洛运用 Kakutani 的不动点定理,进一步完善了一般均衡理论。其次,福利经济学拓宽了微观经济学的领域。一般均衡分析使实现社会资源的帕累托最适度成为可能,有利于探究以社会经济福利和资源最优配置为考察对象的福利经济学。现代福利经济学是 1920 年马歇尔的学生庇古以发表《福利经济学》为标志诞生的,它以国民收入的总量与分配的平均程度为标准研究社会福利,分析生产资源配置最适度及其条件,探讨公共物品、外部效应、市场缺陷等问题。同时,阿罗和德布鲁专门探究了福利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社会真实经济福利,即适当环境中完全竞争能够产生最大化静态效率的课题。另外,福利经济学对市场缺陷的合理分析也是 20 世纪中期微观经济学的重要创新,因为它将微观经济学引入研究政府行为的公共选择理论,并且取得了重要进展,比如,布坎南和图洛克(1962)在寻租以及政治行为结构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创新
在研究方法上,20 世纪中期微观经济学的最重要创新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它引入数理经济分析法。20 世纪 30 年代以后,数理经济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功,涌现了许多为此做出贡献的知名学者,比如 Fisher,Moore,Bowley,Hicks,Allen.
从萨缪尔森时代起,数理模式还从一些新的方法,诸如线性、非线性和整体规划,以及 Danzig、Gomory、Kuhn、Koopmans、Tucker 等学者的著作中汲取营养,萨缪尔森由此成为数理经济分析法的领袖。其次,运用研究垄断的博弈论。库诺的著作,以及其中有关垄断理论的两章,就像艾奇沃斯 1897 年具有开创性的论文一样,都是探讨垄断和寡头问题的。艾奇沃斯清楚地描述了鞍点的结论(他将其叫做猪背),初步展示了博弈论方法,认识到参与者所采取的策略并非最优而只是基于其竞争对手所采取的最优策略。20 世纪 40 年代,纽曼和摩根斯坦正式创立博弈论,并迅速被 Kuhn、Nash、Shubik 等人大力发展。博弈论创立了一系列有效的、革命性数学工具,为微观经济学提供了又一条研究路径,从而使之摆脱了单一对物理学标准工具的依赖。这种新方法极为灵活,可以处理垄断市场的不同特定问题。除此之外,已经论证的博弈论的数学与数学规划、二元理论等 20 世纪分析方法的发展,反映了垄断研究方面所发生的巨变。另外,微观经济学的方法创新还包括比较静态分析的形式化、显示偏好理论、经验经济学分析等,并在不断创新,Dixit 和 Pindyck 认为更新的方法正被用于不确定条件下对不可撤回投资的决策分析。
三、微观经济理论关注实践应用
20 世纪早期美国建立国民经济研究局,致力于收集对政策问题有所启示的数据。从此,美国开始借用微观经济计量理论开展经济数据收集、分析及实践应用。微观经济理论与实践的联姻,谱写了 20 世纪中期微观经济学发展的新篇章。丁伯根因为在这方面的开创研究而获得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这反映了微观理论用于数据分析对 20 世纪中期微观经济学发展所作的杰出贡献。现在,这种分析研究几乎触及所有经济学问题。首先,微观经济理论的应用实践体现在计量理论与数据分析的结合,这不但造就了一种新的研究模式,而且丰富了研究内容。20 世纪产生的注重理论与事实研究相结合的计量历史学就是最好的例证。同时,国际贸易、环境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投入-产出法等微观经济理论的发展也得益于这种研究模式。其次,微观经济理论能够用于认识政府的作用。尽管因市场失灵而强调政府作用,但主流微观经济学家一致认为过多的政府干预会增加社会成本,因此主张私有化、加强市场作用。第三,微观经济理论还用在制定、评价经济政策方面。1927 年拉姆齐提出最优税收定理,开创微观经济政策研究先河。虽然这一定理最初只是被看成一个拥有市场力量的厂商的定价规则,但后来发现它用途广泛。这一定理告诉我们,在存在着规模经济和不经济的地方,边际成本定价并不能使厂商的边际利润为零,因此,次优价格可以被视为对利润约束的帕累托最优。在最简单的事例中,所有其他厂商的活动都是完全竞争的,各厂商产品的交叉需求弹性均为零,即存在“逆弹性法则”:厂商产品价格背离其各自边际成本的百分比应该都等于同一个常数乘上该产品需求弹性的倒数。这就意味着,如果厂商要收回成本,产品价格必须高于边际成本。20 世纪中后期的研究表明,美国以及西方其他国家的监管部门几乎都知晓“拉姆齐定价”法则,已经将其用于政府的决策过程,例如,法庭和监管部门作决议时,这一法则发挥了重要作用;又如,有关铁路管制、保险市场决策、实质选择权等方面的政策制定也需要这种理论。
虽然,马歇尔经济学原理有一部分受到批判和创新,但是有绝大部分都是被传承下来的。马歇尔从人的欲望出发研究需求理论。他认为人类的欲望和需求在数量上是无穷的,在种类上是多样的,但总的来说它们是有限的,并且是能够满足的。需求正是欲望的满足,而人的欲望是用各种商品的效用,即用物品给人带来的愉快或其他利益来衡量的。如果某种商品能给某人带来的满足越大,此人对这一商品的需求就越大。因此,欲望、效用和需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概念。
同时,马歇尔又指出,一物对任何人的全部效用每随着他对此物所有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及所有量的增加那样快。如果他对此物的所有量是以同一的比率增加,则由此而得的利益是以递减的比率增加。换句话说,一个人从一物的所有量有了一定的增加而得到的那部分新增加的利益,每随着他已有的数量的增加而递减。这便是我们现在仍在使用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马歇尔用需求、供给和价格三者之间的函数关系来论证均衡价格理论。他认为均衡价格就是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一致时的价格。在这里,需求价格是消费者对一定量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供给价格是生产者为提供一定量商品所愿意接受的价格。当需求价格等于供给价格时,产量没有增加或减少的趋势,处于均衡状态之中。当供求均衡时,一个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量就称为均衡产量,其售价可称为均衡价格。如果某种商品的供给量小于需求量,使需求价格高于供给价格,形成对生产者有利的局面,生产者就会积极地加快生产,增加对市场的供应量,而供应量的增加又会压低需求价格、提高供给价格,使二者逐渐趋于一致,反之亦然。
参考文献:
[1] 金国利,李静江。西方经济学说史与当代流派[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9.
[2] 张培刚,厉以宁。微观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3] [英]霍奇逊。经济学是如何忘记历史的:社会科学中的历史特性问题[M].高伟,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26.
[4] [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M]朱志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49.
[5] Arrow,Kenneth.Essays in the Theory of Risk-Bearing.Chicago,IL:Markham Publishing Co.,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