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外科学论文

参黄汤对肝胆术后气滞血瘀型胃肠功能障碍恢复的疗效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1-26 共2534字
论文摘要

  胃肠功能障碍是外科常见的术后早期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肠鸣音的消失、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腹胀、恶心呕吐等[1]。胃肠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越长,胃及肠管内积气积液越多,越容易引起管腔的扩张、肠道菌群失调及移位,最终将导致大量致病菌及内毒素突破肠道防线,损伤胃肠黏膜、甚至胃肠外组织器官[2],故尽早恢复肠功能对术后的恢复和并发症的预防十分重要,是围手术期处理中重要的环节[3]。

  肝胆手术影响肝的疏泄功能,清气不升,浊气不降,符合“气滞症”。手术时,金刃损伤血脉,局部动气伤血,血失常道,溢于脉外,术后必有局部瘀血。因而,肝胆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标实的病机多为气滞血瘀。2013年1月—2014年4月,根据国家级名老中医徐志瑛教授多年临证经验,我们采用参黄汤促进肝胆术后气滞血瘀型胃肠功能障碍的恢复,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肝胆手术患者64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时间1~4 h。符合西医诊断标准[4]及中医辨证标准[5]。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2组基本情况相似(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知情同意。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肝、肺、肾、血液、内分泌、免疫系统或影响其生存的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妊娠、哺乳期和准备孕娠者,过敏体质者,精神或法律上的残疾者,正在参加其他药物临床研究的受试者。

 论文摘要

  1.2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纠正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全胃肠外营养,合并感染者选用抗生素抗感染,严密监测重要脏器功能,尤其是心、肺和肾的功能。治疗组根据徐志瑛教授治疗经验确定参黄汤:生晒参30 g,生大黄15 g,丹参30 g,枳实10 g,厚朴15 g,吴茱萸8 g,丁香10 g等。所有中药材均购自浙江省中药材公司,制剂均由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药制剂室采用院蒸汽煎药设备煎取。足量一剂加水1000 mL,浓煎至200 mL,50 mL灌肠,灌肠后平卧2 h。50 mL注入胃管(或口服),夹闭胃管2 h。术后10 h开始首次给药,每间隔12 h 1次,2次/d。7 d为1疗程。

  1.3 疗效判定 术后6 h开始每间隔2 h听诊肠鸣音,记录术后肠鸣音恢复、首次排便时间;术后第2 d开始每天床边B超监测肠蠕动情况(以每分钟蠕动达到或超过3次为有效)。以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第5 d肝功能指标ALT、AST以及胃动素(MOT,试剂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批号20101130)恢复情况作为肝胆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主要临床评价指标。中医主、次要症状评分标准及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见表2、3。采用尼莫地平法[症候疗效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其中症候积分减少≥95%为临床痊愈;症候积分减少≥70%判定为显效;症候积分减少≥30%判定为有效;症候积分减少不足30%,中医症候疗效判定为无效[6]。

  论文摘要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临床效果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提前(P<0.05);治疗组术后第5 d肝功能指标ALT、AST以及MOT分别为(42.13±12.69)U/L、(43.25±10.48)U/L、(153.13±9.14)pmol/L,对照组为(64.63±20.05)U/L、(75.75±18.16)U/L、(129.00±9.49)pmol/L,治疗组术后第5 d肝功能指标ALT、AST以及MOT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治疗组总有效率87.9%,对照组总有效率45.2%(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因使用中药而引起不良反应者,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现胆瘘、肠梗阻等并发症。

 论文摘要

  3 讨论

  腹部手术可导致肠管浆膜面和腹膜受损,大量的纤维蛋白沉积于腹腔[7],同时由于肠管暴露时间过长,腹腔内积液、积血等致炎性物质残留,影响了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基于现代医学麻醉技术、微创技术、治疗理念的更新,人们越来越重视围手术期的综合治疗,并提出了围手术期的快速康复要求,其主要内容是在围手术期采取经过整合、优化的系列措施,尽量减少对患者内环境干扰,弱化手术对生理、心理的创伤应激,旨在减少并发症发生,加速康复,其中有效促进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是关键[8-9]。而西医学在这方面主要是禁食、胃肠减压、维持水以及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10],迄今缺乏积极主动的治疗方法。

  目前,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等是胃肠功能恢复的最直接监测指标[11-12],而B超测定肠蠕动更为客观。同时术前恐惧、焦虑,术中失血,术后麻醉药物等均可抑制脏腑功能,尤其肝胆手术改变了肝胆局部解剖结构,直接抑制肝脏的功能,影响肝的疏泄功能,使机体气机升降失常,从而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排气排便延迟等症状,术后肝功能早期恢复可以直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近年来肝功能恢复情况也常常作为肝胆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监测指标。血清MOT 与术后肠麻痹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近年来研究表明,其含量改变会引起术后肠麻痹患者的小肠动力改变[13-14]。

  本研究在国家级名老中医徐志瑛教授对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治疗的经验方的基础上,以辨证论治的原则,对腹部肝胆术后早期最为常见的气滞血瘀型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运用人参、丹参、大黄、枳实、厚朴、丁香、吴茱萸等中药组成参黄汤治疗。结果提示,治疗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第5 d肝功能指标ALT、AST以及MOT恢复情况,中医症候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采用参黄汤联合常规治疗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患者康复,增加患者术后舒适度和满意度,其终点观察指标为患者早期康复。它的意义在于提供了更好且更有效的医疗服务,主要目的是通过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早期恢复,提供更好的预后来改善外科手术治疗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参黄汤能够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早期恢复,明显改善腹胀、腹痛、乏力、纳差等症状,对肝胆术后气滞血瘀型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显着。

  参考文献:
  [1]陈海金,吴国忠,黄宗海,等.生大黄鼻饲在胃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1(21):2861-2862.
  [2]张声生,汪红兵,李乾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规范(草案) [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9,10(4):194-196.
  [3]江志伟,黄小静,黎介寿,等.胃癌患者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9):1314-131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