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对肠管的激惹和麻醉药物作用,影响肠道功能恢复。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在胆道开腹手术后配合益气通腹组方内服,促进了肠道功能恢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20例,均为开腹胆道手术患者。通过随机抽样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单日住院者为治疗组,共60例,男10例,女50例;年龄35~65岁,平均(45±5)岁。单纯胆囊切除术55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术 5 例。手术时间为 62~151 min,平均(91±10)min。以双日住院者为对照组,共60例,男12例,女48例;年龄36~65岁,平均(45±6)岁。单纯胆囊切除术56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术 4 例。手术时间为 63~153 min,平均(92±10)min。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均无心、肺、肝、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两组年龄、性别、手术及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术后常规给予胃肠减压、禁食、补液等治疗。治疗组配合益气通腹组方中药胃管注入,术后每8 h 1次,每次150 mL。益气通腹组方:炙黄芪30 g,党参15 g,肉桂6 g,熟大黄10 g,桃仁10 g,芒硝10 g(冲),厚朴10 g,当归10 g,赤芍10 g,木香10 g,莱菔子20 g,苍术10 g。上药除芒硝外,由煎药室机器煎药,每剂加水 500 mL,煎成取汁300 mL,分装两个密封袋内,每袋150 mL。用时加热至38~40℃,冲芒硝5 g,胃管注入。
1.3 观察指标 肠鸣音恢复时间(4次/min为恢复标准)、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恢复进食时间。
1.4 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显着性差异标准。
2 结果
两组在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气时间、恢复进食时间方面比较,见表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着性(P<0.05)。
3 讨论
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明显受到抑制,表现为腹胀、腹痛等。属中医学腹痛、腹胀、关格等范畴。
中医医籍中有对维护胃肠功能重要性的描述。如《景岳全书·杂证谟·脾胃》篇云“凡欲查病者,必先查胃气,凡欲治病者,必常顾胃气,胃气无损,诸可无虑。”充分认识到胃肠道消化功能在发病及疾病转归中的重要性。手术创伤可致人体元气受损,气虚血行不利导致血脉瘀阻,气机不畅,腑气塞滞,进而影响胃肠功能。
腹部手术后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一般常用禁食,胃肠减压,尽早下床活动等方法。中医认为,腹部手术后常以气虚为本,以气滞血瘀、腑气不通为标。益气通腹组方具有益气活血,通腑导滞的功效,方中炙黄芪、党参、肉桂,益气升阳;熟大黄、厚朴、苍术、芒硝、木香、炒莱菔子,通腑行气;桃仁、当归、赤芍,活血祛瘀。诸药配伍严谨,故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对西医,中医的内外结合治疗,能够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及早恢复[1-3],方法较多,疗效较好。采用中医药疗法可刺激胃动素分泌[4],降低因创伤而增多的血管活性肠肽[5],增强纤维溶解,促进腹腔渗液吸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使胃肠道功能及早恢复。故胆道术后患者能够尽早给予胃肠道营养,它较肠外营养有诸多优越性,更经济、安全、有效,且更符合人体的生理需要。它能缩短术后静脉营养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实现低价位高疗效的目的。并且能够使胃肠道的化学屏障,免疫屏障,菌群屏障,机械屏障早期恢复,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利于创伤的修复[6]。
胆道术后配合益气通腹组方促进胃肠道功能及早恢复。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在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气时间及恢复进食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不但直接关系到病人进食、营养摄取及康复[7-8],同时对防治术后出现的呕吐、腹胀等症状以及后期粘连性肠梗阻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