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外科学论文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外科术后切口感染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1-17 共3003字
论文摘要

  近 20 年来, 市名中医徐晓明医师运用中药内服、自制丹剂外用治疗外科术后切口感染,获得较好的疗效。 本文收集 126 例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126 例患 者为 1994 年至 今徐晓明医师治疗的因术后切口感染导致的溃疡、瘘管、窦道形成者。 其中男 66 例,女 60 例;年龄最大 78 岁,最小 16 岁;胸部手术 16 例,腹部手术 52 例,肛门会阴手术 16 例,四肢手术 18 例,丰乳、吸脂、植皮等整形手术 24 例;单纯溃疡 70 例,瘘管 24 例,窦道 32 例;病程在 1 个月内的 20 例,1 个月至 1 年的 79 例,1 年以上的 27例。

  2 治疗方法

  2.1 内服药 参芪托毒汤。 药物组成:黄芪 30g,党参 20g,白术 10g,茯苓 15g,当归 10g,川芎 10g,桃仁10g,赤芍 10g,皂角刺 10g,白芷 10g,重楼 10g,山海螺 20g,银花 15g,生甘草 6g。 创面肉芽不鲜,创周组织紫滞硬痛,加田七 10g、乳香 6g、没药 6g;纳呆加陈皮 6g、砂仁 5g、炒谷麦芽(各)10g;肾阳虚加仙灵脾 10g、鹿角胶 10g、紫河车 10g;肾阴虚加女贞子10g、墨旱 莲 10g、龟版 30g、青蒿 6g、地骨 皮 10g;失眠加远志 10g、炒枣仁 10g、夜交藤 15g。 每日 1 剂,水煎 2 次,分 2 次饭后服。 病情好转后,视病人体质酌情将此方加减制成膏、丸剂,缓图其本,巩固治疗。

  2.2 外用药 选用自制一号丹、生肌膏。 一号丹祛腐提脓、生肌敛疮,药物组成:黄升 15g、红升 2g、血竭 6g、尿浸煅石膏(漂净)15g,上药共研细末,过 200目细筛备用。 生肌膏活血止痛、生肌收口,药物组成:当归尾 90g、白芷 30g、生大黄 30g、生乳没(各)30g、生甘草 60g、紫草 12g、血竭 20g、麻油 1000g、白蜡 120g。 制法:将当归尾、白芷、大黄、乳香、没药、甘草入油内浸 3 日,倒入锅内煎至焦黄,再入紫草煎熬数滚,以细绢滤清,将油再煎滚入血竭粉,化尽后下白蜡,微火烊化,倒入药缸,冷却备用。

  使用方法:将纱布浸入生肌膏中,制成油纱条,消毒后备用, 用时根据创面及窦道深浅剪适当油纱条,撒上适量一号丹粉,覆盖于疮面或塞入窦道,隔日换药 1 次。 脓少,隔 2 日或 3 日换药 1 次,直至疮口愈合。

  3 疗效观察

  痊愈:3 个月内创面愈合,无皮肤红肿,无局部压痛,随访 1 年未见复发,共 120 例,占 95.2%。 未愈:治疗超过 4 个月,创面未愈,共 6 例,占 4.8%,这6 例均为恶性肿瘤手术后终末期患者。

  4 典型病例

  张某,男,64 岁,退休职员。 1998 年 7 月 8 日初诊。

  患者因前列腺肥大,伴尿潴留,于 1998 年 5 月10 日在当地医院行前列腺摘除手术, 拆线出院后 1周,切口缝线针眼处流出黄色液体,继之皮肤溃烂。

  再次入院治疗,伤口脓液培养,为非结核性分歧杆菌感染,经抗生素及局部伤口扩创、换药治疗 1 个月无好转,创面加深,形成膀胱瘘。应医院邀请会诊,初诊见小腹正中,耻骨上方一长约 10cm 纵向皮肤裂口,下 1/3 处有瘘管与膀胱相通,尿液外渗,肉芽水肿。

  患者面色少华,神疲乏力,低热,怕风,纳差便秘,舌红苔黄、脉细数。 中医诊断:前列腺肥大术后切口不愈合并瘘管。 辨证:气血两虚,瘀毒内留。 治法:益气养血,化瘀托毒生肌,佐以健脾开胃。 处方:

  黄芪 30g,党参 20g,白术 10g,茯苓 15g,当归10g,川芎 6g,桃仁 10g,丹皮 10g,皂刺 6g,赤芍 10g,重楼 15g,山海螺 15g,银花 15g,陈皮 6g,红枣 10g,竹茹 10g,甘草 5g。 6 剂。 每日 1 剂,煎 2 次,饭后服用。

  外治:首先请医院外科配合扩创,充分暴露创面以利引流,塞入加一号丹的生肌膏油纱条,每日换药1 次。

  7 月 14 日二诊:患者服药后低热渐退,大便通畅,食欲略增,创面肉芽水肿消,脓液增多稍稠,尿液渗出少,舌红、苔薄白,脉细。 原方再进 6 剂。 外治用一号丹生肌膏油纱条塞入瘘管,隔日换药 1 次。

  半月后,患者精神好转,纳可,二便尚调,创面肉芽新鲜,脓液量减,无尿液渗出。 舌偏红苔薄白,脉细。原方去皂刺加鹿角胶、紫河车各 10g。 外治:一号丹用量递减,隔日换药 1 次。 后窦道逐渐变浅,肉芽新鲜。 因年老体弱,疮口难以速愈,仍以原方加减内服。外治以一号丹随窦道变浅递减用量,直至窦道余1cm 时,仅用生肌膏纱条填入至完口。 83 天后,创面完全愈合,出院观察 1 年未见复发。

  按:患者年过六十,肾气渐衰,气血两虚,瘀毒内留,肌肤失养,治当扶正祛邪。 内服药仍以参芪托毒汤加陈皮、竹茹、红枣健脾养胃,使胃气复,气血生化有源, 肌肤得养。 健脾养胃法对年老体弱和脾胃素虚、溃疡久延不愈者尤显重要。 外科重症尤重外治,一号丹配合生肌膏排毒祛腐、 提脓生肌, 使毒去正安,创口愈合。

  5 讨论

  术后切口不愈是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 临床主要表现为手术后创口肿痛、流脓、溃烂或窦道、瘘管形成,但常规抗菌消炎和局部清创、换药,甚至手术切除病灶的方法,常不能使创口愈合,迁延数月至数年者也屡见不鲜。除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外,也给临床医生带来很大精神压力, 如何治疗和控制术后切口感染这一并发症, 是外科医生长期努力研究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医理论认为,“有诸内必形于诸外”。徐晓明医师在临床诊疗中发现大多数患者术前体质偏弱、多病、久病或术前手术部位有急慢性炎症,当术后切口感染形成溃疡、窦道、瘘管时,创面周围组织微肿隐痛,肉芽不鲜或紫滞,流黄水或稀薄脓液。 究其发病机理,多为因虚致病或外邪乘虚而入,以致局部气血凝滞,营卫不和,经络阻塞,毒邪内留,肌肤失养,或瘀毒久郁,化热肉腐成脓。 因而认为,术后切口感染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证,虚为气、血、阴、阳之不足,实则为瘀血、湿毒之内蕴。因此,在治疗上,应采取扶正祛邪,内外兼治法。 在内治法中,于益气、养血、回阳、滋阴药中,佐以行瘀解毒、化湿之品,尤需顾及脾胃,使补而不滞,消不伤正,相得益彰。 外治法以祛腐拔毒、活血消肿、生肌敛疮为主要法则,尤当祛腐为首,腐祛方能生新,否则收口过早,余毒未尽,溃疡、瘘管易反复发作,欲速则不达。 跟随徐晓明医师临床换药中,发现升丹有明显的祛腐提脓、平胬消肿的作用。现代研究证明,升丹化学成分主要为汞化合物如氧化汞、硝酸汞等。 现代药理资料提示,汞离子能和病菌呼吸酶中的硫氢相结合, 使之固定而失去活动力,终致病原菌不能呼吸而趋于死亡;硝酸汞是可溶性盐类,加水分解而成酸性溶液,对人体组织有缓和的腐蚀作用, 可使与药物接触的病变组织蛋白质凝固坏死,逐渐与健康组织分离而脱落,具有“祛腐”作用。这与中医认为升丹有祛腐作用的结论是相符的,古人称升丹“祛腐不假刀砭”,确实言简意赅。

  然而,升丹外治各种溃疡、窦道、瘘管,虽有记载和报道,但并非广泛使用,这和升丹的炮制、应用方法严谨及其毒性副作用有关。 徐晓明医师认为药物都有利弊,若能取其长,去其短,则事半功倍。采用中药祛腐拔毒杀菌的方法与文献报道的其他方法相比,具有疗效高、疗程短、复发率低、方法简便、易于推广的优点。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有故无殒,亦无殒。 加之复方配合使用,内外结合治疗,从而亦大大降低了丹药的毒副作用,同时个人炼丹质量,也是避免汞中毒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徐学春.瘰疬证治.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71
  [2] 徐 晓 明.加味 生 肌 玉 红膏的 炼 制 与 运 用.江苏 中 医 ,1987(9):11
  [3] 徐 学 春 ,徐 晓 文 ,徐 晓 明 .中 医 药治 疗术 后 切 口 感 染 65例.曼谷国际中西医结合学术研讨大会论文集,1999:62
  [4] 徐晓明.浅谈中医外科外治法在中医外科 临床的 运 用.深圳市第三期经典与临床高级研修班课讲义(下),2013:7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