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脑出血即(HICH)是一种自发脑血管疾病,患者脑实质内血管发生破裂,并在其内形成血肿,研究得出病理基础为动脉硬化与高血压。笔者从研究中的 260 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分析得出术后再出血患者 32 例,分析总结诸多相关因素,总结与术后再出血的关联性,探讨高危因素,为临床预防再出血提供科学有力的依据,现将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资料:所选 260 例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均于 2011 年 1 月至 2014 年 3 月在本院住院接受治疗,均有高血压病史,男 152 例,女 108 例,年龄 35 - 91 岁,平均年龄(58. 3 ± 9. 85) 岁,无凝血机制异常患者 215 例,异常者 45 例,合并有糖尿病患者 89 例,发病距离手术时间小于 6h 者 132 例,大于 6h 者 128 例,患者在入院时收缩压小于 200mmHg 者 180 例,大于 200mmHg 者 80 例;舒张压小于 120mmHg 者 210 例,大于120mmHg 者 50 例;行骨瓣开颅清除血肿手术 81 例,行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手术及行微创治疗患者共 179 例,手术中彻底清除血肿 90 例,未彻底清除者 170 例;发病前使用阿司匹林者 71例,发生脑疝 94 例,术后再出血患者 32 例,其中死亡 11 例。入选及排除标准:所选患者均在术前行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等,患者在术中未见动脉瘤及畸形血管团,发现动脉瘤、畸形血管团需排除,术后病理证实为其他病变需排除。
1. 2 方法:通过颅脑 CT 进行复查,对有无术后再出血进行判断,具体复查时间为在患者术后病情平稳的情况下,24h 后进行CT 复查。具体方法为:①患者在术后的 24h 内,患者的病情发生恶化,如骨窗压力突然升高、出现严重意识障碍、偏瘫加重、出现瞳孔散大、严重头痛、引流液变清后突然引出大量血液等,通过颅脑 CT 复查表明原有出血部位血肿,一般来说发生再出血的血肿要比术前血肿增大,由此来判定为再出血;②患者在术后 24h 后通过颅脑 CT 检查显示,血肿已经消失,再次经颅脑CT 复查时却发现原有血肿部位出现了血肿,可判断为再出血;③术后患者病情较为稳定,未见瞳孔变化或者是病情恶化,在进行第一次颅脑 CT 复查时显示原有出血部位血肿有增大现象,未超过 20mL,且血肿体积有明显增大,已经超过 50%,则可判断为发生再出血,否则可判断为术腔发生渗血或者是出现了残余血肿。
1. 3 统计学方法:对本文研究资料应用 SPSS17. 0 统计学软件及 EXCEL 进行数据的录入及统计运算处理,应用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法进行分析,P < 0. 05 时,作为判定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 果
2. 1 影响因素分析:共总结了 15 项变量,分析其与术后再出血的关系,15 项变量分别为性别、年龄、凝血机制有无异常、入院时 GCS 评分情况、血肿量、手术距离发病时间、入院时患者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情况、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手术、合并糖尿病、术中是否彻底清除血肿、有无躁动、发病前是否使用过阿司匹林、出血部位、术前有无脑疝发生。
2. 2 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单因素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出,入院时舒张压及收缩压情况与患者的术后再出血有着密切的关联,患者入院时收缩压大于 200mmHg 以及舒张压大于 120mmHg 时发生术后再出血的几率要明显较高,此外发病距离手术时间小于 6h 与术后再出血有关联,这表明了超早期手术与术后再出血有关系,凝血机制异常与术后再出血有关,再者行骨瓣开颅清除血肿手术与术后再出血有一定关系,具体见表 1。【表1】
2. 3 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多因素分析:通过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法分析总结出 4 个最为有意义的变量,分别为入院时收缩压高于 200 mmHg,入院时舒张压高于 120mmHg,凝血机制异常、发病后超早期手术,由此表明以上 4 种变量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有着密切关系。见表 2。【表2】
3 讨 论
该病区别于脑血管炎出血、动脉瘤破裂出血及凝血机制障碍所引发的出血等,其发病的过程有可循规律。该病在临床较为常见,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也是公认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多数研究专家都在努力完善该病的治疗方法。当在治疗中,尤其是手术治疗,即使已经开展了微创手术治疗,其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仍旧始终偏高,给临床神经外科医生带来较大的困扰和麻烦。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即(RHPHIH)的死亡率据相关报道高达 40% 左右,引发因素较多,通过多年的研究总结得出高危因素主要有:①高血压不稳定,控制效果不佳;②术中止血力度不够;③动脉硬化及其他病理基础未进行彻底改变,病史较长;④存在较大血肿;⑤凝血机制出现异常情况;⑥长期使用阿司匹林药物,其他如手术距发病时间的长短、合并有冠心病、麻醉处理、术后过早应用甘露醇等因素。唯有从诸多因素中总结出关键性因素,才能对患者实施更加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形成个体化治疗,从而预防术后再出血,降低发生率,进一步降低致残以及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
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得出结论,其中发病距离手术时间与术后再出血的关系密切,这一结论与国内外的相关报道几乎一致,且该因素的发生比例也较高,而这种情况也与多数病例行超早期手术有一定的关系。同时行骨瓣开颅清除血肿手术的患者,一般病情较重,且血压较不稳定,居高不下,病情的发展较为迅速,因此多数患者需要进行超早期手术治疗,对于影响手术方式的因素,如年龄、血压、GCS 评分以及凝血机制等,此外还有在手术过程所选择的止血措施,手术操作方式等也与术后再出血有一定关系。
发病距离手术时间与术后再出血的关系,据相关报道称,手术所选择的时机,以及所选手术方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均有所不同,在治疗中,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在早期是十分不稳定的,尤其是在血肿形成的初期几个小时内,血肿仍旧会持续性增大,这也是造成病情加重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血肿量也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有一定关系,在实际治疗当中,我们需要将主要的精力放在清除血肿方面,以此缓解患者的颅内高压,这也是挽救患者性命的重要措施。一般来说,患者脑内血肿的形成主要时间在 7 -8h 后,同时患者的脑组织自身也会出现十分严重的继发性损伤,因此对脑内血肿进行及时的清除,可以更好地保护患者的脑组织,并利于脑血流的改善,因此也提倡在患者发病的 6h 内进行手术,即为超早期手术治疗,由此才能最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病情,有利于预后。
入院时血压与术后再出血的关系,在本研究讨论中得出结果,患者 在 入 院 时 的 舒 张 压 超 过 120mmHg,收 缩 压 超 过200mmHg,此情况与术后再出血有密切关联。由此也提示了,患者在经术前急救处理时,要注意患者入院时的血压情况,一般血压处于高水平状态,必须要警惕患者术后可能发生再出血,对患者的血压进行较好的控制,且诸多研究学者也认为术后患者血压波动厉害,处于高水平状态是术后再出血的重要影响因素,该结论也得到一致的认可,在本文中也得出一致结论,因此对于血压波动较大的高水平患者,必须要注意控制血压,由此来预防术后的再出血。首先要注意调节降压药的使用剂量,满足个体化治疗,其次注意加强对患者血压的监控频率,争取做到 1h/次的频率,对于血压在高水平波动的患者,对血压的监测,应该加强频率,可以 30min/次,甚至于 15min/次,直至血压控制较为满意才可以停止。此外要注意颅内压得到控制后要逐渐降低至合理范围内,从而防止血压的波动造成再出血,还要分析可能影响血压骤升的因素,如患者躁动,情绪紧张或者是着急等,需要给予镇静治疗消除血压骤升。
凝血机制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关系,在本文结果中提示,凝血机制异常与术后再出血有密切关系,因此在选择手术治疗时,必须要高度慎重,此外对凝血机制要及时给予纠正以此来预防术后再出血。对于手术指征已经明确但凝血机制存在异常的患者,必须在准备行手术治疗的同时,先行对凝血机制进行纠正调节,从而减少再出血的发生率,对术前存在凝血机制的患者,术后要及时排查,若发现需纠正治疗,这是预防术后再出血的重点和关键。
其他因素,在本研究中,其他相关因素虽然与术后再出血无密切关联,但在实际操作中也需要重视,例如躁动、患者一旦发生躁动,就会造成血压不稳,出现强烈波动,此时若对血压给予有效控制,但患者在短时间内的情绪不稳也会再次造成血压升高,发生术后再出血。且这种情况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因此针对个体的高血压病教育也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 吴有志,罗良生,张健,等.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诊疗及预后的影响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328 -3329.
[2] 陈敏,林鹏. 高血压脑出血的早期微创手术治疗优势[J].海南医学,2012,23(17):61 -62.
[3] 陈玉光,韩德清,罗伟,等.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 100 例体会[J].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8):29 -30.
[4] 李秀明,李瑞,董永斌.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 22 例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2,7(35):115 -117.
[5] 李浩,张帆,刘文科,等.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适应症分析及疗效探讨[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27(3):240 -241.
[6] 刘锦平,吴红飞,周建国,等.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3,18(10):619 - 620.
[7] 时晓光,师镜峰,李超,等.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法及时机对术后再出血的影响[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0,9(2):177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