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科又指神经外科,以检查为主,手术为径,综合治疗,研究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一门科学,本篇文章就向大家介绍几篇脑外科论文,希望大家通过以下的论文范文,对脑外科论文的写作有所了解。
脑外科论文热门推荐10篇之第一篇:从"通"性浅论麻黄在脑外科的应用
摘要:麻黄广泛用于治疗各种临床疾病,近年来也逐渐用于脑病治疗。总结麻黄功效与特点,把握麻黄之"通"性,"上通脑窍"治疗脑卒中,"通瘀散结"治疗脑水肿与蛛网膜下腔出血,"走窜通经"治疗帕金森,"活血通络"治疗头痛,"宣通肺气"治疗肺炎,"沟通内外"治疗面瘫,"解表通脉"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通肺以通大肠"治疗便秘,"通调水道"以治疗水肿。
关键词:麻黄; 脑外科; 脑病; 综述;
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中医院校本科教材中述其有发汗解表、宣肺定喘、利水消肿等功效,可治疗内外妇儿各科病症。作为一种常用且重要的中药,在脑外科临床治疗中加入麻黄,疗效明显,现从其"通"性入手,将具体应用浅论如下。
1 脑外科主要疾病
1.1 脑梗塞
脑梗塞是近年来的高发疾病,在其治疗历程中,麻黄的应用最早可追溯到孙思邈。"吾尝中风,言语强涩,四肢拖曳,出此方,日服四服,十日十夜服之不绝,得愈。"孙思邈自拟续命煮散,组成:麻黄、川芎、独活、防已、甘草、杏仁各90 g,肉桂、生附子、茯苓、升麻、细辛、人参、防风各60 g,生石膏150 g,生白术120 g,即为后世大小续命汤类方。此后,一直沿用大小续命汤治疗中风,到明清时期出现关于内风、外风的争论,偏重于从内风论治使麻黄淡出历史舞台。现今,大量研究证明以麻黄为君药的续命汤类方在脑梗塞治疗中仍有重要疗效,中医大家李可也有"中风不避麻"的学术思想[1].有学者研究表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时,以麻黄为君药并逐日加量,每次递增3 g,最大可至45 g,收效非凡[2].《神农本草经》谓麻黄"主中风",《本草备要》云"调血脉,通九窍,开毛孔".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麻黄作用广泛,在脑卒中临床治疗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抗氧化、抗血栓形成以通调血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以通窍醒神[3,4].
此外,脑梗塞后遗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极大负担,包括意识障碍、言语障碍、四肢活动障碍等。其病机是痰瘀阻塞脑络,麻黄经适当配伍可温通经脉,扩张毛细血管,对改善长期偏瘫患者的血供大有裨益。例如以麻黄为主药的麻黄汤,被《备急千金要方》称为"还魂汤""追魂汤".书中明确指出麻黄汤可治疗各种意识障碍:"卒感忤,鬼击飞尸,诸奄忽气绝,无复觉,或已死咬口,口噤不开".再如治疗"身体缓急,口眼歪斜,舌强不能言语,神情闷乱者",可予麻黄汤加防己、人参、防风、黄芩、黑附子、白芍、川芎、生姜[5].当代有医家自拟"通脑方":重用生麻黄配伍桂枝增强温通作用,并以川芎行气活血,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效果良好,甚者偏瘫完全恢复,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6,7].
1.2 脑出血术后
脑出血术后常会出现脑水肿,在脱水降颅压等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辨证中药治疗,可更好地发挥中西医结合促进脑损伤愈合和脑神经功能恢复的优势。麻黄治疗脑水肿,可从麻黄为风药来理解,强调病位在脑,高巅之上唯风可到。麻黄利水消肿、破血消癥的功效,可直接入脑发挥治血作用,有着他药不可代替的优势,这是麻黄作为风药治疗脑水肿的专能[8].脑中气机逆乱,升降失常,气载血溢脉外,继而脑之玄府失司,气血津液瘀滞于脑,水瘀内停,玄府郁闭,而致神机不遂,此为脑水肿的病机。根据"玄府以通为用""以通为顺,以闭为逆"等治疗原则,治以开通玄府,则可改善血脑屏障功能,减轻脑水肿。王小强等[9]使用加减祛风通窍方麻黄10 g,麝香0.1g,水蛭2 g,地龙10 g,全蝎5 g,茯苓15 g,石菖蒲10 g组方治疗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发现此方能减轻各时间点的脑水肿,改善大鼠生存质量。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多由外伤引起,中医认为是血络受损、血溢脉外阻滞不通所致,大多使用如血府逐瘀汤等活血化瘀的药物治疗,少有用麻黄者。关于麻黄活血消癥的功效,历代也少有医家提及,《中药学》教材中也只提到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但其活血消癥的功效,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破癥坚积聚",以及《日华子本草》:"通九窍,调血脉""破癥瘕积聚,逐五脏邪气".徐灵胎述麻黄"能透出皮肤毛孔之外,又能深入积痰凝血之中。凡药力所不到之处,此能无微不至,较之气雄力厚者,其力更大".可见麻黄活血消癥力量之大,不亚于其他活血药物[10].张瑞等[11]在治疗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Ⅰ、Ⅱ、Ⅲ级)伴发热的临床试验中,以麻黄10g,桂枝10 g,葛根30 g,白芍30 g,杏仁10 g,石膏45 g,白芷10 g,半夏10 g,炙甘草10 g,生姜3片、大枣3枚组方投以试验组,结果表明试验组优于内科常规治疗的对照组[11].唐政恒等[12]研究草麻黄水提物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影响,发现草麻黄水提物能抑制补体C3活性及补体的激活,同时阻止脑组织MDA和羟自由基的产生,从而减轻大鼠脑组织的炎性反应,最后减轻蛛网膜下腔血肿小鼠的后继脑损伤。
1.4 帕金森
脑外科经常收治以肢体震颤、肌肉僵直为主要特征的成年帕金森患者,病因以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外伤、脑肿瘤为主。西医多为多巴胺的替代治疗,但不可长期服用,所以常配合中医治疗,副作用较小,临床效果优秀[13].斐文慧等[14]在对所有治疗帕金森的方剂进行用药规律分析后得出,麻黄在所有中药使用频次排名中高居第5,常用对药有麻黄-防风,麻黄-川芎。试分析其原理,中医认为帕金森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亏虚,肝肾不足,标实为内风、瘀血、痰热,其中震颤型以血瘀及风最多见[15].前文说到麻黄为风药,风善走窜,可直达四肢经络之病灶,配伍防风,祛风止痉,以"风"治"风",这是其一;麻黄逐瘀通经,加之川芎活血补血,血行风自灭,此为其二。
1.5 头痛
脑外科患者出现的头痛表现时轻时重,多反复,常常困扰患者和家属,导致部分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症状等,在治疗上又因其反复性而棘手。头痛可导致卒中风险增高,头痛有时也可以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唯一症状出现[16].分析头痛的中医病机,大致可为"不通则痛""络伤则痛".导致不通的有水湿、痰饮、淤血等病理产物,则应"去菀陈莝",清除这些病理产物;络伤则应行气活血通络。麻黄以轻扬之味,兼辛温之性,故"善达肌表,走经络",且麻黄可破癥坚积聚,通达九窍,配伍行气活血药,以借助麻黄之性使药效能直达巅顶病所,从而止痛[17].
李慧等[18]以麻黄配伍其他辛温止痛药治疗淤血性头痛,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头痛的发作频率、时间,减轻疼痛程度。此例中取麻黄味辛性温,温通发散,对表可宣透皮毛腠理,对内有利于瘀血吸收,再配伍其他活血药共奏祛瘀之功。贾丽娜[19]以麻黄附子细辛汤配合其他中药组成正天丸,联合西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92例,发现与纯西药治疗相比,正天丸与西药合用可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更大程度地缓解疼痛症状。正天丸中的麻黄,正是取其辛扬之性,引药上行,直达病所。
2 脑外科其他疾病
2.1 坠积性肺炎
随着脑病发生率的升高,长期卧床导致的坠积性肺炎成为脑外科各种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病人术后最难渡过的难关,有着高死亡率。肺炎的治疗关键在于"宣"和"透",当尽早宣肺透邪,使邪有出路,肺复宣肃之职,气机升降出入有序。《本草正义》中描述麻黄"轻清上浮,专疏肺郁,宣泄气机","虽曰解表,实为开肺",脑外科术后使用麻黄可有效控制肺炎。如胡成杰[20]用麻黄、炒杏仁各10 g,甘草5 g,桔梗、桑白皮各15 g,石膏、鱼腥草各20 g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肺炎患者57例,有效率为82.46%,其中治愈时间最短7 d,最长20 d,平均11 d.麻黄配伍组方与单纯使用抗生素治疗相比,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为患者减轻痛苦;减少医疗费用且降低死亡率,为社会与家庭减少负担。临床也有将中药方剂制成雾化液,直达病灶效果良好。苏建斌等[21]使用雾化液(炙麻黄3 g,杏仁3 g,细辛2 g,浙贝6 g,黄芩6 g)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炎,其总有效率为77.1%,高于西药治疗的总有效率62.5%.可见以麻黄为主雾化吸入中药治疗颅脑损伤术后肺炎,疗效确切且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2.2 中枢性面瘫
脑病患者常出现中枢性面瘫,表现为面部肌肉瘫痪,一侧眼睑下垂、鼻唇沟变浅、口角闭合不全、流泪流涎等,这一系列症状严重降低了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中医把各类面瘫统称为口眼歪斜,论述首见于《黄帝内经》:"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鼽衄,口喎唇胗",其中"口喎"是对面瘫的最早论述[22].此病中医看来为脑卒中气血亏虚,或气虚夹瘀,或阴虚风动,内外之邪易袭头面之阳位所致。尹杰[23]等采用牵正散加麻黄、生石膏治疗面瘫,治疗20 d后总有效率达到95%,与单纯西医治疗组相比,更好地改善了面瘫患者的临床症状。麻黄在其中,宣肺解表,以祛卫气之邪,上行头面,辅以牵正散中的全蝎、僵蚕,息风通络祛内风,使风邪既可内平又可外解。脱长宇等[24]在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配合针灸治疗面瘫,有效率100%,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方中麻黄辛温解表,配以辛热的附子,可振奋机体的阳气,助阳解表;同时麻黄与细辛相配,即可散卫表之邪,又可祛经络瘀滞之里邪,开通表里内外诸窍。
2.3 动脉粥样硬化
《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所言"脉"是指血脉,主行气血,为"血之府","脉"是内联脏腑组织器官、外连四肢百骸,有沟通内外之重责,而动脉粥样硬化则是血脉不畅,是造成如脑卒中在内的诸多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药理学研究证明在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麻黄主要是通过抗炎和保护血管内皮发挥作用。炎症物质从中医角度分析,均可看作为热毒,《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行无力。脏腑虚损,阴阳失衡,气血运行失利,血液积瘀在脉,发为热毒[25,26].此外吸烟、饮酒、多食肥甘厚味皆是生痰之源,痰瘀交阻,化热蕴毒。麻黄为解表第一位药,可通过发汗利水之法解表解毒,从而化瘀通脉。现代研究也证明解表药能减少斑块内脂质含量和张力,减轻炎症,改善血栓形成和纤溶活性之间的平衡,有效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27].因此,不论是脑血管,还是心血管、下肢血管,临床除了予以大量补气活血之外,加以麻黄之类解表药物,可提高疗效。
2.4 便秘
脑外科患者用力排便会可使颅内压升高引起脑水肿,或造成二次出血。此外脑卒中患者多年龄较大,大便难,几日不结者常有,长期依赖于开塞露或麻子仁丸者甚多。所以及时帮助患者解决便秘十分重要。脑外科病人为正虚邪实,肠道津亏,当以扶正祛邪之法益气健脾,祛邪通便。李东垣先生以麻黄白术汤,针对脾肾本虚和湿邪阻滞的复杂病机,正当切合脑病科病人本虚标实的病机[28]."肺与大肠相表里",上焦肺气闭塞,则肠腑不通;肺通调水道失调,津液无法到达肠道,大肠失去濡养,这是导致便秘的另一方面。邓中甲教授使用"提壶揭盖法",以麻黄配伍宣通肺气,从肺论治便秘[29].黄树庆等[30]用自拟麻黄积丹汤治疗便秘,益气滋养、润肠通便、使邪去不伤正,正复便自通,效果明显优于采用果导的对照组。
2.5 水肿
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肺部或颅内感染后,发生全身凹陷性水肿几率较高,此类水肿主要由低蛋白血症和血管通透性改变造成。多数重症患者发病后出现营养不良、负氮平衡引起低蛋白血症,表现为水肿,再者患者感染后释放大量炎症介质,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也会引起水肿[31].《金匮要略》中张仲景就运用麻黄治疗风湿、风水、溢饮等各种水肿,总结临床使用麻黄治疗水肿的经验,大致为从汗解、小便解和大便水泄而解。其机制在于宣上通下,通调水道,上窍开则下窍通,外窍开则里窍通[32].运用于脑外科,则在积极抗感染治疗下,使用小剂量的麻黄,使得微汗出的同时小便亦增多,得以消肿。正如《金匮要略》所言:"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张仲景用麻黄加术汤治疗风湿水肿,少量麻黄使发汗不致太过,湿随风行,宣肺发汗,风去湿也随之而去。再者重症脑血管病患者体质已虚,不宜使用大剂量麻黄发汗。
麻黄在脑外科的应用,可总结为一个"通"字。治疗脑卒中,是"上通脑窍",活血除痰淤,温通行四肢,轻清醒元神;用于脑水肿、出血,是"通瘀散结",麻黄利水消肿,破血消癥之力,随其上扬之性直达头部病灶,去除水肿淤血,效专力猛;治疗帕金森,是"走窜通经",利用麻黄畅通全身的特点,通达到四肢末端,与他药共奏祛风活血,止颤止痉之功;治疗头痛,是"活血通络",麻黄辛温,善达九窍,疏通经络;治疗肺炎,是"宣通肺气",疏解肺卫,驱邪外出,同时温通之力,可化肺部痰饮;治疗面瘫,是"沟通内外",麻黄解表调卫气,温阳通经脉,解表邪同时除里邪;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是"解表通脉",发汗解毒,控炎降脂。治疗便秘,是"通肺以通大肠",肠道阻塞,提壶揭盖,去邪通便。治疗水肿,是"通调水道",宣通上下,水自随汗出、小便而去。
分析大黄之"通"性,可从麻黄的生长特性来看,干燥、向阳、砂质的生长环境赋予了麻黄温燥之力,燥可去湿,则麻黄能祛除水湿之邪。麻黄强大的通达之性,使气血流通、药达病所、邪有出路。此外,麻黄通达之性还体现在对人体阳气的作用方面,麻黄集温阳、通阳于一身,恢复阳气的正常运行。既可温肌表阳气,又可温脏腑阳气,通达三焦,开发腠理。麻黄之通,彻上彻下,彻内彻外,透达全身窍机,如在脑外科使用得当,效果颇优,可在临床推广。但同时也需要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实验室研究,进一步验证其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孙其新。中风危证不避麻[J].中医药通报,2009,8(3):20-25.
[2]陈坤飞,周天梅,樊雅丽,等。《古今录验》续命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经验探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8,27(9):1690-1692.
[3]姜雪,孙森凤,王悦。麻黄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化工时刊,2017,31(5):28-31.
[4]周云云,但红,宋成武,等。麻黄非生物碱类成份对高脂血症模型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11,33(6):3-5.
[5]李红亮,李亚利,刘彦子,等。浅析麻黄汤治疗中风恢复期意识障碍[J].中医学报,2018,33(2):265-268.
[6]陆金宝。重用生麻黄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探索[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6,11(4):5.
[7]李世平。麻黄的临床应用举隅[J].湖南中医杂志,2018,28(3):97-98.
[8]郑国庆,黄培新。续命汤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研究现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2,9(1):58-59.
[9]王小强,白雪。加减祛风通窍方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影响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8,14(2):13-16.
[10]姚天文,韩世盛,王怡。从生长特性探讨麻黄功效特点及在水肿病治疗中的应用[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8,52(4):69-72.
[11]张瑞,权立华,王艳。加味葛根汤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Ⅰ、Ⅱ、Ⅲ级)伴发热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18(30):30-31.
[12]唐政恒,高诗豪,陈图南,等。草麻黄水提物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5,44(25):3481-3484.
[13]柏秀娟,尚延昌,王炜,等。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31(1):178.
[14]裴文慧,刘继馨,吴嘉瑞,等。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治疗帕金森病方剂组方规律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2014,20(3):205-208.
[15]李军艳,杨明会,窦永起,等。帕金森病的中医药治疗[J].北京中医药,2008,27(4):300.
[16]杜万良,王拥军。脑血管病相关性头痛[J].中国卒中杂志,2018,13(3):267-271.
[17]陶方泽,顾维超。麻黄止痛靶向性浅识[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4):539,569.
[18]李慧,伍志勇,聂玲辉,等。辛温止痛法对瘀血型偏头痛的疗效及对5-HT、CGRP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9,46(3):570-572.
[19]贾丽娜。常规西药联合正天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症状、脑血流动力学改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8):136-139.
[20]胡成杰。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肺炎57例[J].陕西中医, 2006,27(4):466-467.
[21]苏建斌,周兆祥,吴铁军,等。痰涤雾化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炎的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0(9):171-174.
[22]石英。中西医治疗中风病口眼歪斜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20):59-61.
[23]尹杰,吕秋玉,刘海永,等。牵正散加麻黄、生石膏治疗周围性面瘫60例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36):179-181,190.
[24]脱长宇,金黎军,脱建业。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配合腕踝针治疗周围性面瘫45例[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9):157-158.
[25]杜立杰,王学东,胡大一。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J].中国也血管杂志,2006,11(1):62-65.
[26]余勃,徐鹏。缺血性中风从疲疲致毒论治[J].陕西中医,2006,27(1):193-194.
[27]田鹏娜,华丽鑫。解表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3,6(6):74-75.
[28]王超玲,文颖娟。对《兰室秘藏》中便秘用药规律的探析[J].陕西中医,2016,37(7):919-920.
[29]贾志超,彭鑫,张晓丹。邓中甲运用"提壶揭盖"法治疗便秘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8,34(8):32-33.
[30]黄树庆,李鉴铭。自拟麻黄积丹汤治疗便秘60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0,17(14):12.
[31]江波,孟晓落,舒刚明,等。老年重症脑血管病并发支气管肺炎后水肿22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7):802-803.
[32]李光跃,崔淑华。麻黄治疗水肿机制探微[J].河北中医,2013,35(8):1163-1164.
文献来源:王奕羲,王冠,周之煜,张启杨,冯宝儿,戴文锋。从"通"性浅论麻黄在脑外科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20,26(01):167-170.
脑外科论文热门推荐10篇之第二篇:不同术前访视方式对脑外科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术前访视方式对脑外科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脑外科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接受新型术前访视,比较两组患者在访视前后的术前S-AI(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评分情况。结果 访视前两组患者S-AI评分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访视后两组患者的S-AI评分均有所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型术前访视能够有效降低脑外科患者术前的焦虑情况,有利于手术治疗的进行,值得在临床手术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术前访视; 脑外科; 术前焦虑;
脑外科手术通常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和困难度,会使患者对手术产生很大的焦虑感,对神经内分泌和循环系统都会产生影响[1].术前访视是医生了解患者的术前情况及交代注意事项的重要环节,包括对患者心理状态的了解和疏导[2].本研究将以脑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术前访视方式对脑外科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脑外科患者96例,采用数字方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48~71岁,平均年龄(57.63±2.18)岁;观察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47~69岁,平均年龄(56.52±2.67)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不同术前访视的影响研究。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择期行脑外科手术;(2)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研究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因急诊需进行脑外科手术;(2)有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3)合并精神障碍、意识障碍;(4)没有服用过抗焦虑等心理药物。
1.3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前访视。脑外科医生于手术前1天,向患者讲解手术时间和相关注意事项,如禁止饮食时间、不能携带任何饰品、保证充足睡眠等;向患者讲解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等,对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进行心理疏导。
观察组:接受新型术前访视。采用多媒体播放设备,通过文字、照片、视频等方式,辅助医生进行术前访视,将患者需要接受的手术过程如麻醉、手术室、手术作用、手术时间,将患者需要注意的事情如禁食时间、不能携带饰品、保证充足的睡眠等情况,将术后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和需要的护理措施,以及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讲解。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访视前后的术前S-AI评分比较。采用S-AI评分量表,在患者接受访视前后进行术前检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在访视前后的术前S-AI评分情况,评分越低说明访视效果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访视前后的术前S-AI评分比较:访视前两组患者的S-AI评分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访视后两组患者的S-AI评分均有所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访视前后的术前S-AI评分比较[n,x±s]
3 讨论
手术通常都会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慌等心理情绪,医学上称之为心理应激反应,心理应激反应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身体机能造成影响,视心理应激反应的轻重程度而言,严重的情况会对手术效果有所影响[3].术前访视是手术医生与护士将手术信息有针对性的与患者进行交流的过程,是手术治疗的重要的环节[4,5].在术前访视中,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病史、体征、化验、检查等相关情况进行复查,对于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也要注意疏导,以免影响手术治疗。在本研究中,访视前两组患者的S-AI评分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访视后两组患者的S-AI评分均有所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说明新型术前访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前焦虑情况。新型术前访视能够通过多媒体播放的形式,辅以医护人员的专业讲解,更直观、清晰、明了地向患者传达手术的相关情况和注意事项。传统的术前访视会受到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如听力、理解能力、文化程度或者地域因素等情况,造成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不畅甚至是产生误解,即耗费时间在沟通工作上,又无法确切保证信息的准确传达,始终是手术工作的一个隐患。新型术前访视通过多媒体的载体,能够直观、立体的传达相关信息,通过文字、照片、视频,能够准确传达相关信息。同时通过术前访视对术后的治疗和护理的讲解,也对患者术后的病情恢复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新型术前访视能够有效降低脑外科患者术前的焦虑情况,有利于手术治疗的进行,值得在临床手术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姜莹,庞珊珊,殷明明。术前视频访视对ICU患者术后焦虑、心律、血压及谵妄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11):1522-1525.
[2]胡齐,周杰,陈义天,等。脑胶质瘤患者手术前后近期心境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8,34(6):623-626.
[3]周静。脑外科患者实施术后心理护理对于康复疗效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1):249-250.
[4]徐俊。术前访视对脑外科患者术前焦虑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25):78-79.
[5]关丽娜。不同术前访视方式对脑外科病人术前焦虑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1,25(13):1186-1188.
文献来源:赵龙娜。不同术前访视方式对脑外科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0,15(03):99.
脑外科论文(推荐范文10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