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保健学论文

古代医疗体操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1-23 共3376字

  1 前言

  当今时代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俗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健身、保健和养生意识也渐入眼帘,现代人花钱买健康不再是道听途说了。中国古代体育养生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是我国祖先智慧的结晶,她融合导引、武术、气功、按摩和医学等为一体,功效显着独具特色,具有深遽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实践意义。美国近代体育史学家范达冷和米契尔对我国古代体育养生文化研究也情有独钟,赞誉到: “古老的中国人为了延长寿命,设计了和缓轻松的医疗体操,结合伸展和呼吸的练习,以保持机体功能”.古代医疗体操是我国古代体育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医学角度上讲,它能唤醒病人自身内在因素,同疾病做顽强斗争,以达到治病效果; 从健身角度来说,它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使人精神焕发。在当前提倡“全民健身”的大环境下,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及弘扬五千年优秀文化积淀的古代体育养生文化,“取其精华、古为今用”,赋予其新的生机和活力,使之更好地为“全面健身运动”服务。

  2 我国古代医疗体操的起源

  经查阅相关文史资料,可知我国古代体操最早起源于原始舞蹈。远古时代的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进行着极其艰苦的生产劳动,每当狩猎成功或战斗获胜后,人们汇集在一起手舞足蹈地欢呼来庆祝自己的胜利,“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嗟叹之于不足,故咏歌之; 咏歌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原始舞蹈,此为《诗经·大经》中对原始舞蹈起源的阐述。人们逐渐地发觉这些舞蹈除了能表达自己的愉悦心情之外,还能使身体更为强壮,并能有效地抵御疾病的侵袭。当人们的意识达到能够通过舞蹈来表达心愿或者宣泄情绪时,从某种意义上讲也达到祛病健身之目的。又如《吕氏春秋·古乐》中所记载的: “昔陶唐氏之始,因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闷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这是古代人类治疗因天气潮湿而引起关节疼痛的医疗保健舞,这或许是古代医疗体操的萌芽和雏形。

  3 我国古代医疗体操的发展

  在我国五千年优秀文化积淀的古代体育养生文化中,医疗体操的锻炼形式及派生方法丰富多彩,不胜枚举,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选择历史长河中被人们广为流传,并对我国古代医疗体操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古代导引、五禽戏、八段锦及易筋经作简要的梳理,用以阐述我国古代医疗体操的发展历程。

  “导引”这一术语曾被国外译为“Medical Gymnastics”,即医疗体操或医疗体育的意思。“导引”产生及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认为运动能够强身祛病,是一种以肢体活动为主,配合呼吸吐纳的运动方式,运用医学导引,针对身体一定部位病痛或按一定脏腑、器官保健的需要而编制的医疗体操,类似于近代徒手体操,却又远非“肢体按一定规律进行的健身活动”这个概念所能包容的。这从70 年代长沙马王堆三号墓葬出土物帛画“导引图”中得到了证实,彩图中描绘了不同年龄的男女体操动作44 个,练习者利用肢体、攀悬、跳跃并结合人体呼吸运动,有些甚至模仿动物习性做出姿态各异的动作,如引痛肋、引背痛、挽弓、引膝痛用来医疗和保健身体。帛画“导引图”的出土,说明早在两千一百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把体操运动作为锻炼身体、防病治病的手段了,这是世界上记载的最早的医疗体操,她比西方体操-古希腊的“裸体运动”起源时间早了一千多年。

  “五禽戏”是后汉三国时代的医学家华佗,以中医学理论做指导,总结和汲取古代导引的经验及精华所在,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动作,创造的一套防病、治病的医疗保健体操。华佗深知生命在于运动的理念,倡导“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其极耳,动摇则骨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五禽戏巧妙地把动物的肢体运动与人体的呼吸吐纳有机结合,加大了动作幅度与运动强度,并且十分注重运动量的控制,是我国最早的具有完整功法的仿生医疗健身体操,华佗把我国古代医疗保健体操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八段锦的出现犹如五禽戏一样,使我国古代医疗体操的发展又迈出了新的一步,是古代导引术逐步走向简约化的具体展现。八段锦起源于北宋时代,共有八段,每一段都配有歌诀,“两手托天理三焦……背后七颠百病消”,都与疾病预防,脏腑调理相匹配,每一段要求上下肢动作协调配合,动作柔和、舒展、自然而不用僵力,所谓“锦”者,是誉其似锦之柔和优美,整套动作练习要求做到自然连贯,八段锦把不同导引术势汇编成套,并以歌诀这种易传易记的形式而备受广泛流传。

  明末清初的易筋经,十二势连贯成套,具有全面锻炼身体的价值。俗话说: “内炼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古代的导引术侧重于“内功”不重练力,易筋经增加了力量的练习,可贵之处在于练力的同时,还注重了身体柔韧性的练习,突破了传统导引法“导气以和,引体令柔”的原则,这是其突出的特点,从而形成新的医疗健身形式,易筋经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医疗保健体操的成熟和最高成就。

  4 古代医疗体操的独特风格

  我国古代医疗体操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从最初的古代导引术,到五禽戏、八段锦以至于近代的易筋经,当然还有在其基础上派生出的各种各样的医疗体操,她们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是一脉相承的,其内在的规律是一致的。

  4. 1 动作简单易懂,易于推广

  动作数量少而精,简单且不复杂,适合于年龄不同的人群,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可因人、因时、因量、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动作进行练习。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来讲,他们都属于中、小强度的有氧训练项目,有的表现为动作节奏缓慢、舒展,呼吸或深长、或舒缓,有的要求动作强劲有力,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 有的则要求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个别难度较大的动作可以通过不同的动作幅度和调息次数来适应,且运动量大小可因人而异,练习过程要求注重心理与生理活动协调且平衡。

  4. 2 能全面且有针对性地治疗和锻炼身体

  练习形式不拘一格,可站立式练习,也可坐位式练习。完成动作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转体、屈伸、攀悬、仰俯、环绕等。

  长期坚持锻炼,能全面增强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功能。针对于练习者自身的病症可选择相应的动作治疗,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看,八段锦中的“五劳七伤向后瞧”,是通过疏通带冲二脉及胆经,用以治疗劳损引起的颈椎和腰椎疾病; 坚持练习五禽戏中的鹤戏,可增强肺循环,调运气血,疏通经络,对治疗冠心病及心血管疾病有较好疗效。选择不同项目的动作坚持练习,既能增强体质,又能达到祛病健身。

  4. 3 广泛运用医学导引与体操运动相结合

  中医学是我国医学的瑰宝,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通过长期医疗实践形成的医学理论体系。依据中医学的脏腑学说和经脉学说,中医学与我国古代体操实现了完美结合,五禽戏与八段锦则是最好的诠释。中医认为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是人气血运行的通道,不可不通。而八段锦每一段都配有歌诀,“两手托天理三焦……背后七颠百病消”,都与脏腑调理相匹配,在动作的选择上都是已被传统健身术证明行之有效的; 五禽戏独特的动作设计是以腰脊为主轴和枢纽,带动四肢向各个方向运动,牵动了全身许多重要的经脉,五禽戏的每一戏,都是为了疏通经络,畅通气血,使气血在经脉之中畅通无阻地运行。近年来五禽戏作为康复医疗的一种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中风后遗症,腰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症,强直性脊柱炎等患者的辅助治疗。

  5 结语

  我国古代医疗体操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对于人的养生、医疗和健身效果是不容置疑的,是我国宝贵的古代文化遗产,但她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和锻炼方法,不是“万能的”,不可能“包治百病”,不能对其神话或妖化。在当今全民健身的大好形势下,应使更多的人充分认识和了解医疗体操功能和特点,结合其自身状况,有选择地、有针对性地去练习,从而达到祛病强身,健康长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覃燕庆。 挖掘弘扬中国古代体育养生文化为建设体育强国服务[J]. 体育文化导刊,2011,( 4) .
  [2] 郑幸红,等。 体操运动的起源及健身功能研究[J]. 体育科学研究,2001,( 9) .
  [3] 孔祥铸,等。 明清时期对古代医疗保健体操的发展[J]. 山东体育科技,1997,( 3) .
  [4] 潘华。 初探瑞典林氏医疗体操与中国古代医疗体操之关系[J].体育文化导刊,1989,( 1) .
  [5] 毕世明。《中国古代体育史》[M]. 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9,( 11) .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