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且随着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其中对青少年的健康问题尤为关注。2001 年,中国掀起了体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提出了“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体育课程更名为“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增设健康教育的内容。
200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文要求学校体育要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同时要求学校体育要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把健康素质作为学生全面发展评价的重要指标。可见,通过学校体育途径对青少年进行健康教育被提到了一定高度,学校体育已成为“直面人的生命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和途径[1],健康教育与学校体育的有机融合,是国家对于学校体育工作的要求。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中医药院校担负着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的重任,而中医药从业人员的健康意识与行为不但对自身健康有直接的影响,而且对全民健康水平的良性发展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解中医药院校体育健康教育的现状,我们选取上海、北京、浙江、湖北及成都 5 所中医药大学,对部分学生、体育部门领导和体育教师进行了调查,并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期为进一步厘清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契合路径、提高健康教育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1 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与行为现状
青少年自身对健康的认知以及行为表现对于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对 835 名中医药专业大学生的健康认知情况调查结果显示,81% 的学生对于健康的概念有较为全面的认知,认同“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及道德健康的四维健康观”,只有小部分学生具有片面的健康观念; 对于“拥有健康的必要性”及“开设体育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等健康意识的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被调查学生都持肯定态度,认为健康对于人的生活、工作具有很大的影响,也认同通过学校的健康教育能够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说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于健康的概念具有较为全面的认知,进而也具有较好的健康意识。但是在健康行为的执行过程中表现却差强人意( 尤其是男生) ,不利于增进健康甚至有损健康的行为仍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比如抽烟、喝酒、饮食结构不合理、作息时间不规律等,出现了显着的背离现象。见表 1.对大学生获取健康知识途径的调查发现,“网络信息”及“体育、卫生健康报刊”分列第一、第二位,作为学校健康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与健康》仅列第三。具体分析发现,随着网络的普及发展,尤其对于北京、上海等经济高度发达的大都市,网络信息的获取更为方便,通过阅读书籍、广播电视等途径来获取知识的传统方式已被网络查询所超越。总体来说,学校体育实施健康教育的成效不甚突出,有待于进一步承担起传播健康知识、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
2 高等中医药院校体育健康教育的实施现状
2. 1 高等中医药院校体育健康教育的内容 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获得的健康知识主要集中在安全急救、卫生保健、锻炼效果评价、医务监督等。大学生对所获得的健康知识信息量的满意度较低,只有 32. 2% 的调查学生感到“很满意”和“满意”,大部分调查学生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健康知识。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健康教育与体育课程有所融合,但仅限于安全、健康的从事体育活动这一部分,结合较为有限,内容以单纯的健康知识为主,缺乏健康生活方式、健康行为和能力教育。见表 2.
2. 2 高等中医药院校体育健康教育的形式 对5 所中医药大学的调查结果显示: 有 3 所的教学形式为“与实践课结合讲授”,2 所为开展“健康教育理论课”,1 所是“健康教育讲座”,均没有“健康教育选修课”.可见,体育课程实施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为“与实践课结合讲授”,占被调查学校的60% ; 其次为“健康教育理论课”,极少数学校有开设“健康教育讲座”.
学生对于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开展形式的满意度调查显示,仅有 20. 3% 的学生认为“很满意”和“满意”,大部分学生对于目前的开展形式感到不甚满意,占被调查者的 79. 7%; 71% 的学生认为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对提高自身健康意识作用一般或不大,甚至没什么作用,仅有 7. 7% 的学生认为作用非常大,有 21. 3%的学生认为有一定作用。综上可以看出,一方面,《体育与健康》课程必须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是不容质疑的; 另一方面,以“健康第一”为理念的体育课程需要切实实施健康教育为支撑,才能达成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的教学目标[2].健康教育的内容极为广泛,简单通过每学期有限的理论课是无法完整实施的,对于目前采取的普遍做法,即将健康教育内容和体育关系密切的部分融合到体育实践课中,如安全、健康的从事体育活动、健身原理等,在一定程度有利于学生体育锻炼的科学化,但是“与实践课结合讲授”式的片段、零碎的教育形式不利于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
2. 3 高等中医药院校体育健康教育的学时分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体育课程的任务就是主要传授运动技术,由于运动技术必须通过多练才能掌握,因而课时安排以实践课为主,体育理论课时在整个体育教学中所占的比例较少。据调查发现,60% 的学校每学期的体育健康理论课时安排为“1-2学时”,达到“3-4 学时”的高校仅占 20%,另有 20%没有开设理论课。体育理论课多安排在每学期的“两头”,学期初的理论课主要为引导课,即课程简介、课堂常规、考核评价等内容的安排,而学期末的理论课内容则为与某专项相关理论知识,如裁判规则介绍等,因而真正涉及健康教育的课时少之又少。由此看来,在有限的课时安排的状况之下,健康教育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是难以做到的。
2. 4 高等中医药院校体育健康教育的考核评价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发现,高等中医药院校体育课程的评价较以前有所变化,不只把学生技术和身体素质作为评价指标,同时也关注学生对体育的态度、参与的积极性、体育知识技能的应用。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中医药院校对体育健康教育的评价主要包括科学锻炼方法、运动损伤防治、健康基础知识等习得性健康知识,忽视学生健康行为习惯养成的评价; 考核形式多采用开卷理论考试,分值占 10%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