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是一项能够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人体运动机能的运动项目。但是在田径训练和比赛过程中,运动损伤的事故时有发生。尤其是随着田径运动技能、运动强度以及对抗性的日益提升,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现象也在不断增加。田径运动损伤主要就是指在田径运动过程中,对运动员的身体韧带、肌肉、关节或骨骼等造成的损伤。运动损伤不仅会影响到运动员的训练及比赛成绩,严重的会导致运动员退役或被淘汰。因此,如何采用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或避免田径运动损伤事件的发生,已经成为当今田径运动研究领域的重点课题。
一、田径运动中的常见运动损伤
(一)擦伤、刺伤
擦伤就是指皮肤与表面粗糙的物体相互接触并摩擦,从而引发的皮外伤害。比如运动员在跑步的过程中,意外摔倒与跑道地面发生摩擦而引起的皮肤擦伤。皮肤擦伤的主要症状为运动员身体某部位的表皮剥落,出现小出血点或组织液渗出等,严重的擦伤表现为表皮大面积剥落,出血较多。这种皮肤擦伤的伤害比较容易出现在四肢关节处及周围。
如果伤口没有被感染很快会干燥结痂,但如果伤口处理不好被感染,就有可能出现分泌物增加、化脓等问题;刺伤是指运动员的皮肤或皮下组织器官被尖锐物刺穿,比如运动员被钉鞋踩伤,或者被标枪等尖锐物体刺伤。这种伤口表面积较小,但通常深度较深,严重时会给运动员带来生命危害。
(二)肌肉拉伤
肌肉拉伤是指运动员身体肌肉、韧带由于强烈收缩或过度拉长而出现的肌肉微细损伤、肌肉韧带部分撕裂或完全断裂等伤害。运动员肌肉拉伤时,会出现肌肉疼痛、压痛、肿胀或发硬,甚至出现功能障碍等问题。当受伤的肌肉或韧带再次收缩或拉长,会导致运动员的疼痛加剧。存在局部凹陷或者局部凸起等现象时,通常判断为肌肉断裂。
(三)关节扭伤
在田径运动中,关节扭伤现象非常普遍。其中最容易出现关节扭伤的部位有踝关节、肩关节以及腰部等。拿踝关节来说,踝关节扭伤大多发生在跳跃运动中。在运动员跳起或落地过程中,如果身体失衡,就会导致运动员踝关节出现内翻或外翻过度而致伤的问题。通常踝外侧副韧带扭伤的运动员都是由脚内翻导致的。出现踝关节扭伤后,运动员的患足持重能力会下降,甚至出现跛行、足踝肿胀压痛的问题。踝外侧韧带如果被完全撕裂,就会出现外踝部疼痛剧烈、肿胀严重,甚至出现皮下淤血的现象。如果此时运动员强迫踝关节内翻,会有非常剧烈的疼痛,同时伴有踝关节不稳以及距骨异常活动等现象。
二、田径运动损伤的原因
(一)对运动损伤的防范意识不足
在田径运动中,由于运动员及教练员缺乏高度的运动操作防范意识,将直接造成运动损伤问题的频繁发生。教练员和运动员对运动过程如果缺乏全面的认识,就会增加运动损伤发生的几率,不仅会给运动员身体带来一定的痛苦,甚至会阻碍到运动员的运动生命。教练员与运动员的运动损伤预防意识淡薄,就很难在运动中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而且在形成运动损伤以后,也不能及时地进行相应处理或治疗,就会给运动员的身心造成严重伤害。
(二)准备活动不正确或缺乏
造成田径运动损伤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运动员在运动之前准备不充分或不科学。由于运动员在运动之前缺乏充分的准备活动,导致运动员自身肌肉的温度没能得到相应的提高,肌肉与内脏器官的各项功能也不能达到良好的状态,其延展性和力量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关节部位的灵活性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激发,运动时的身体反应能力就会下降,进而导致运动损伤的出现。此外,准备活动与运动内容结合不当,比如缺乏专项的过渡性准备活动或者身体机能与运动内容不适应,也会造成运动损伤。
(三)运动负荷过大
人体的运动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运动员的运动负荷过大,没有充分考虑到运动员的生理及身体特点,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范围,就会导致人体机能出现损伤问题。而且这种损伤如果长期累积就会形成劳损。
(四)运动器材或设备使用不当
田径运动通常需要配合一系列的器材、设备进行。在运动训练或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如果使用了不当的运动器材或设备,就很容易造成生理上的伤害,甚至也会对运动员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比如在平时训练时,运动员长期使用一些损坏或者不适合的运动器材,或者运动场地不平整等,都会给运动员带来一定的运动损伤。
(五)运动安排不科学
所有田径运动员的运动训练都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果缺乏科学、合理的运动安排,就会对运动员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教练员在制定运动训练计划时,应该针对运动员自身的条件来确定。如果运动员的运动训练及比赛缺乏科学性,盲目地进行安排,则会给运动员带来身心的双重伤害。
(六)运动员自身原因
在田径运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运动技能不仅会影响其运动成绩,甚至会影响到运动员的身体状态。如果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过程中运用了不规范、不正确的技能动作,违背了运动力学原理,也违反了身体的结构特点,就会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运动员自身的身体机能不良,也是导致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的一大原因。如果运动员在生病或睡眠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训练或比赛,不仅其身体反应能力会下降,其肌肉力量、速度力量等各项运动指标也会随之下降,进而产生一定的运动损伤风险;此外,如果运动员对训练后的恢复放松不够重视,会使运动员身体各项机能得不到有效调整。不仅会影响到运动员下次训练的状态,也会使运动员的运动疲劳不断加深,进而形成运动损伤。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一)加强对运动损伤的防范意识
在田径运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教练员与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知识及防范意识必须得到有效的培养。应做好教练员与运动员的操作知识培训和思想教育工作。同时还要加强运动员心理素质培养。要求教练员与运动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运动损伤处理能力,具备一定的运动操作预防方法和技巧,同时保证运动员也能够具备一定的临场应变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教练员不仅要训练运动员的田径技能,还应该注重培养运动员的坚强意志,在充分认识各项运动损伤的同时,也要避免这种损伤给运动员的思想带来消极影响。
(二)重视田径运动的准备活动
田径运动的教练员和运动员都应该认识到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并保证准备活动的有效性。在田径运动训练之前的准备活动,是预防运动损伤,保证运动训练有序进行的基础。准备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运动员肌肉、神经的兴奋,提升运动员身体各关节、韧带、脏器的功能状态。只有所有运动员都做好了充足而合理的准备活动,才能有效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田径运动的准备活动应该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运动内容,以及运动员的身体状况而合理安排。
(三)对运动训练及比赛进行合理安排
如果田径运动的训练计划或比赛时期安排不合理,就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因此,教练员必须对运动员的训练计划进行合理安排。在运动强度及负荷方面,教练员应该根据运动员的身体条件进行相应调节。在比赛之前,教练员在保证各类训练器材、设备及场地的安全性的同时,还应该帮助运动员有效调整身心状态,使运动员能够在良好的状态下进行比赛;此外,长时间的超负荷运动,也会给运动员带来严重的身体劳损。所以,教练员应该充分结合运动力学原理和运动员的身心特点,利用有效的训练方法,进行各项训练安排。尤其对一些存在特殊身体情况的运动员,应该采用针对性的训练措施。
(四)强化运动员的技能能力和身体机能
规范、正确的动作技术是避免运动损伤的关键。教练员应该从一开始,就帮助运动员树立正确的跑、跳、投等动作标准。使运动员形成规范而巩固的动作表象。运动员平时应该避免在较为坚硬的场地上进行各种训练。同时,还应该结合天气情况进行相应的训练调整;在田径训练和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还应该加强对身体易伤部位的保护。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技巧和方法,大脑中树立潜意识的易伤部分保护意识;另外,良好的身体素质,也是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即便运动损伤发生了,也可最大程度减少损伤带来的影响。因此,田径教练员应该结合田径运动的特点,对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进行专项训练。比如力量训练、平衡性训练、速度训练、柔韧性训练等。
(五)重视训练后的恢复
教练员和运动员都必须认识到,训练后的恢复也是田径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训练后的恢复环节,也必须在训练计划中体现出来。训练恢复不仅包括动作恢复,还包括一些物理及饮食搭配。动作恢复主要是指采用一系列的放松动作,使身体肌肉、关节及脏器等逐渐从紧张的运动状态平静下来;物理恢复是指采用淋浴、按摩等物理措施,帮助运动员缓解肌体的运动疲劳感,同时放松运动员的心理。而合理的饮食营养搭配,也是保证运动员体能,避免运动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
四、结论
田径运动的特点,决定了此类体育运动比较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因此,在田径运动训练及比赛过程中,教练员与运动员首先应该建立起高度的运动损伤防范意识,积极学习各项损伤的预防技巧和方法,遵循运动科学原理,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及负荷。同时,教练员和运动员,还应该积极学习一些常见运动损伤的紧急处治方法,以便将运动损伤带来的危害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 徐波,田径运动中运动损伤的成因及预防措施的探讨[J].文体用品及科技,2013,6:158.
[2] 周佩杰,体育专业田径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内江科技,2013,(1):174.
[3] 曲云霞,田径运动损伤的预防[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3,(2):129~130.
[4] 张敏,田径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21):4077~4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