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保健学论文

“体医融合”下体育保健学课程改革的意义和策略

来源: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作者:张秀丽,高阳,刘兆欣
发布于:2021-01-22 共3110字

  摘    要: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保证科学、安全、有效的运动,不仅关系到体育教学质量,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体健康。在“体医融合”背景下,加快推进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改革,将体育知识、保健知识、急救知识等进行有机结合,在高质量完成课程改革目标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急救、康复知识,并逐步形成热爱运动的习惯和终身运动的意识。本文首先概述了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了“体医融合”下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最后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点课程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体医融合; 体育保健学; 运动损伤; 康复训练;

  1、 引言

  《体育保健学》旨在指导教师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训练方式,指导体育活动开展。同时,又要对体育运动中常见的伤病进行有效预防、正确急救。从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来看,体育保健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许多体育教师往往只关注理论讲解,而忽视了让学生主动实践。尤其是在运动伤病急救方面,仅凭理论知识无法应对各类复杂的突发事故,影响了体育保健学课程的教学实效。在“体医融合”背景下,探讨体育保健学这门课程的改革策略,成为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2 、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现状

  2.1 、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

  体育保健学课程中,像体育卫生部分,主要包含运动环境卫生、运动营养卫生等内容,由于侧重于概念性、理论性的知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侧重于讲解。但是在这一课程中的其他部分,如运动创伤的预防和治疗,体育康复等,则是实践性较强的内容,需要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参与性,才能真正掌握这些技能。但是调查发现,部分教师没有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存在理论讲解偏多,实践参与偏少的问题。例如,在进行《体育保健学》中“按摩”这一章节的教学时,包含了推摩、擦磨、揉捏、按压、叩打等多种手法,如果没有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学生很难掌握不同按摩手法的技巧和要点。这一问题也成为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
 

“体医融合”下体育保健学课程改革的意义和策略
 

  2.2、 教学模式缺乏新颖性和吸引力

  尝试运用不同类型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可以产生更加强大的吸引力。这样一来,他们才能够主动的参与、认真的学习,对于课程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积极的帮助。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发现很多学生在刚开始接触体育保健学课程时,有较为强烈的学习劲头,但是一段时间后,由于体育教师总是使用同一种教学模式,导致他们的学习动力减弱。教师所讲解的内容,都是来自于教材,而没有根据学生的兴趣尝试进行课堂拓展和知识延伸。例如,滑冰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冰雪运动之一,但是很多初学者由于不能掌握好动作要领,难以保持身体协调与平衡,经常会摔倒,手腕、手肘、脚踝等关节部位经常扭伤。因此,他们在学习《体育保健学》这门课时,非常希望掌握滑冰运动中如何预防关节扭伤的知识。如果体育教师不能进行知识拓展,这门课对学生的吸引力也会降低。

  2.3、 体育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无论是体育保健学还是其他体育课程,要想深入推进改革,离不开一支优秀的体育教师队伍。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是决定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这门课程中包含了体育运动学、生理学、医学、保健等多方面的知识,很多任课教师受到专业限制,往往只掌握了体育运动方面的知识。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如果涉及到一些非专业相关的内容,教师只能是提前查找相关资料,或是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讲解。课程教学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次,也会影响课程教学质量。

  3、“体医融合”下体育保健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在最近出台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推进“体医结合”。将“体医融合”作为体育保健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除了掌握更多的体育保健知识外,还可以对各类常见的体育伤病,做到有效预防、正确急救,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他人,都能够起到积极的帮助。随着“全民健身”的深入实施,学生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也更加高涨。但是在参与一些体育运动时,由于运动剧烈、速度较快,容易发生碰撞、摔倒等事故,造成头部、四肢等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损伤,如:表皮擦伤、韧带扭伤、肌肉拉伤等。重则可能会出现如骨折、关节部位脱臼等严重的伤害。基于“体育融合”的体育保健学课程改革,就是要让学生提高对这些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能力,以及在自己或他人发生运动伤病后,可以进行急救,进一步提高运动的安全性。因此,体育保健学课程改革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4、“体医融合”下体育保健学课程改革策略

  4.1、 优化课程设计,理论教学和课程实践深度结合

  体育教师应调整教学思路、优化课程设计,寻找理论教学与课程实践的平衡点。通过进一步增加实践机会,让学生对体育保健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熟练的运用。例如,在冰雪运动中,严寒是造成冻伤的主要因素。在运动中,教师除了要指导学生加强运动主要部位,如颜面、手、脚等御寒措施外,还要特别注意肢体的机能调节。如通过必要的准备活动,加强肌群的运动,增加血液循环。特别注意手、脚及各关节的活动,以及避免颜面在迎风中的直接刺激。当出现冻伤及生理机能失调时,还要指导学生采用手搓、揉擦、增加冻伤部位的血液循环,切在冻伤时进行各种热处理。通过这种实践教学,今后学生在参与冰雪运动项目时,才能更好的保护自我。

  4.2、 创新教学模式,掌握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知识

  在体育保健学课程中,体育教师还要尝试创新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多样的环境氛围下,对体育保健知识有更为熟练的掌握。例如,采用模拟教学法,两个学生为一组,一名学生扮演“受伤者”,另一名学生运用所学的体育保健知识进行伤病处理。以扭伤为例,应先止血、止痛。抬高受伤的肢体,用流动的冷水清洗伤口部位或用冷毛巾冷敷,让血管收缩,减少出血量,减轻疼痛。不要随意乱揉乱动,防止伤口再次裂开出血。然后在受伤部位铺上棉花,用绷带加压包扎。两天以后可以改用热敷、如用热毛巾,促进淤血的吸收。脱臼后可以先冷敷,扎上绷带,保持关节固定不动,再请医生矫治。这样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今后若是在运动中,自己或他人出现脚踝、手腕扭伤,就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的处理了。

  4.3、 提升教师素质,提供全方位的课程技能指导

  体育教师除了要讲解体育保健学这门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外,还应当将其中的一些伤病预防知识,融入到如此的体育训练中,也有助于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掌握体育保健知识。例如,在运动前要安排学生做好、做足必要的热身运动,热身运动可以增加身体各部位肌肉的韧性和协调能力,同时还可以刺激动脉血管的扩张,增加局部位置的血液流量,起到提升体温的作用。尤其是在冬季进行体育运动时,热身运动绝对不可以省略。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针对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通过课外知识拓展的方式,讲解相应的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知识。例如篮球、滑冰、冰球等,在学生群体中广受欢迎,向学生传授一些专门的体育保健知识,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够真正帮助学生更加安全的参与体育运动。

  参考文献

  [1]毛军.传统体育保健课程在现代教学改革中的创新思考--评《体育保健学》[J].中国食用菌,2020(07):103-105.
  [2]尹航.“体医融合”背景下高等医学院校体育特色项目的构建[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11):83-85.
  [3]马正大,杜丞博,王玲.河北省大学生参与冰雪项目常见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研究[J].智库时代,2019(12):142-143.
  [4]李庆学,张淑芳,马春莲,等.体医融合背景下体育院校运动康复专业创新创业个性化人才教学模式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04):1-2.
  [5]孙通,罗敦雄,陈洁星,等.“体医融合”背景下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55-58.
  [6]卢翠莲,黄彩云.基于“体医融合”视野的运动损伤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14):214-215.

作者单位: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原文出处:张秀丽,高阳,刘兆欣.“体医融合”背景下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0(06):65-66.
相关标签:
 论文辅导中心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