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保健学论文

大学体育保健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路径

来源:品位经典 作者:陈文浩;肖诗磊;袁泉
发布于:2020-11-07 共2590字

  摘    要: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越来越深入。作为我国人才培养主要阵地的高校,为了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需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切实保证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本文全面阐述改革创新高校体育保健课教学工作的必要性,并针对当前高校体育保健课程提出改革策略。

  关键词: 高校; 体育保健; 教学改革;

  2020年,教育部针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方向做出了指导,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里强调,高校体育教学有必要针对身体存在异常、具有残、病、弱的个别学生,开设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虽然当前普通高校也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体育保健教学的改革创新,但是我们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目前高校体育保健课程的开设并不理想:学校并没有重视体育保健课程,忽视体育保健课程,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方法比较单一;教学评价不科学;缺乏专业的体育保健课教师等。这些都是制约高校体育保健课有效发展的因素。因此,加快高校体育保健课的教学改革,促进特殊群体身心健康发展,实现健康中国的目的[1]。

  一、新时期高校体育保健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积极促进体育保健课教学改革,一方面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另一方面为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发展,使学生运用体育保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指导体育锻炼,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但要切实促进教育改革,必然要对高校体育保健课程的传统教育理念及模式予以合理改革,切实维护学生学习与能力提升阶段的自主性,是促进高校体育保健课程有效发展与教育改革深化的有效途径。除此之外,基于高校体育保健课程要基于适当的资源投入方能切实构建课程体系,而所需的各项资源,最重要的部分为师资力量,对此,高校还需将主要精力集中到教师团队的建设上,既有助于促进高校体育保健课程体系的完善构建,又能促进高校体育保健课程的创新,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健康体育”的良好氛围,并可以通过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将体育价值带入社会,从而实现我国全民健身、健康中国的战略目的。新时期高校体育保健课程教学的改革,是突出体育教学价值,不断扩大高校体育教学资源,促进高校学生强身健体、发展体育综合素养的重要举措。

  二、新时期高校体育保健课教学改革实践策略

  (一)提高对体育保健课的重视

  目前,诸多高校并未能对体育保健课程给予足够重视,均认为体育保健课程会占用教学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育保健课程的发展。高校要重视体育教学对高校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改变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观念,要将“以学生为主体”和“运动强国”的体育理念融入体育保健课程教学,从思想上提高对体育保健课程的认知,重视弱势群体学生的参与意识的培养,进而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体育保健课程的有效性,从领导管理层面上加大对体育保健课程人、财、物支持,为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提供物质等方面的基础,为加快体育保健课程建设提供重要保证[2]。
 

大学体育保健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路径
 

  (二)明确总体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优势,构建系统化的教学体系

  开展体育保健课的目的是让弱势群体学生接受体育教育,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从而切实发展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这是作为高校管理者必须意识到的。当然,在教育学生方面,还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因此,高校体育保健课程,管理者务必对总体目标予以明确,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由浅入深”。当前,高校体育保健课程以传统养生项目为主,教学内容单调、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锻炼的欲望,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教师要充分考虑特殊群体的身体特点,制定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如引入有氧操、瑜伽、棋牌类等项目,并结合学校校本特色,制定特色体育教学计划。近年来,我院将飞镖运动导入体育保健课程,强调促进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培养积极的自我实现态度,提高社会适应力,配合科学合理的身体练习,实现健心与健身,形成独特的“校本特色”体育保健课程[3]。

  就现阶段而言,高校明确体育保健课教学目标需基于一定条件的支撑,尤其是教材方面,通过对教材内容的修订,为教学目标的设立提供重要的依据。对此,教育主管部门还应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围绕此目标编写教材,这样教材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为高校体育保健课的有效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在教材的编修过程中,体育与保健课程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而且要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的学习内容,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安排一套科学、有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强的教材,为健康教育教学提供理论工具,保证教材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完善体育保健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体育教学中公正合理的教学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学改革。现行的教学评价,更多的是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而对于教师的教学与课程建设评价很少。常采用满分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对于这些弱势群体,教学评价有失公平。建立合理的体育保健课程评价体系,不仅有学生的“学”,还有教师的“教”,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也不可忽视。体育保健课程的教学评价要采用多元方式,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纳入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体育锻炼。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改革教学和评价方法。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既是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又是指导学生体育活动的向导。教师素质决定体育教学质量,高校目前在体育保健课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教师的严重缺失,大多数体育教师又未接受专业培训,以致高校体育保健课程效果始终不理想。因此,体育保健课程的教师不仅要对弱势群体学生的身体康复有良好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健身经验、科研和创新能力。高校对教师队伍的专业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同时,在教师的培训过程中,高校不能在思想教育方面有丝毫的放松,让教师始终对课程保持清楚的认知,继而确保提升教学能力的同时满足课程与学生的发展需求。

  总之,基于高校体育保健课程,积极推动高校体育保健课程改革,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对此,高校需积极引进当代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方式促使教学创新,在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同时切实维护学生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王军伟,余丁友.基于适应体育的高校体育保健课程体系构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9(07).
  [2]李珍,魏晋花.美容按摩引入体育保健课程的价值与应用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08).
  [3]容浩.“体医融合”视阈下的高校体育保健课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08).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武昌首义学院
原文出处:陈文浩,肖诗磊,袁泉.新时期高校体育保健课教学改革工作实践现状探析[J].品位经典,2020(07):145-14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