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防治土壤环境污染的工作十分紧迫,因此相关立法进程迫在眉睫。
我国应尽快制定出专门的土壤污染防治法,使之成为土壤污染防治的“基本法”,以此确保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顺利进行。文章主要从土壤污染的治理、预防两个方面完善我国的土壤污染防治制度。治理方面建议:对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进行完善;提出土壤污染治理的利益导向模式;建立土壤污染重点防治区制度;完善土壤污染管制制度;完善土壤修复及责任追究制度;鼓励公众参与治理。预防方面建议:建立土壤污染调查制度;建立土壤污染监测预警制度;农业生产清洁制度;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同时还借鉴美、日等国的立法经验,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土壤污染防治资金保障制度和公益诉讼制度。
唯有建设完善的法律,才会对我国的土壤污染防治提供坚实后盾,使得土壤污染治理工作持续顺利开展。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顺利,需基于法律制度作为坚实保障,制定合理的土壤污染防治法,是较为适合的我国国情的。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其表达观点难免肤浅,针对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提出的建议还需进一步深化。希望以后在学习与工作中,不断完善与加强。
参考文献
[1]杨志峰、刘静玲,《环境科学概论(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2]我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编辑委员会,《环境科学卷》,北京:我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年。
[3]黄锡生、李希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年。
[4]黄安年着:《当代美国的社会保障政策》,中国科学出版社,1998年-[5]王曦着:《美国环境法概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
[6]周生贤,《把土壤污染防治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在第一次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8年1月8曰。
[7]张文显着:《法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版。
[8]韩广、杨兴,《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
[9]彼得。哈伊着,沈宗灵译,《美国法律概论》r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2版…mm:
[10]林强,“我国的土壤污染现状及其对策”,《福建水土保持》,2004年,第1期。
[11]夏家淇、骆永明,“关于土壤污染的概念和3类评价指标的探讨”,《生态与农存环境学拫》,2006年,第22期。
[12]张春艳、叶飞,“吉林省土壤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吉林省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第15期。
[13]陈平、程洁、徐琳,“日本土壤污染对策立法及其所带来的发展契机”,《环境保护》,2004年,第4期。
[14]赵梅,“试论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第11期。
[15]邱秋,“曰本、韩国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及其对我国的借鉴”,《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8年,第1期,第24卷。
[16]王世进、许珍,“美、英两国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借鉴”,《农业考古》,2007年,第06期。
[17]霍洪宝,“国外发达国家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及对我国的启示”,《法制与经济》,2009年,第08期。
[18]吴宇,“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转型环境法律问题研宄”,《生态经济》,2010年,第01期。
[19]张百灵,“中美土壤污染防治立法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法学研究》,2011年,第01期
[20]梁剑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土壤污染防治立法模式考察”,《法学评论》,2008年,第03期。
[21]赵小波、林尤刚,“美国超级基金免责条款对我国立法的启示”,《湖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04期。
[22]秦天宝,“美国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与实践”,《环境保护》,2007年,第05期。
[23]许绍峰、徐世荣,“土壤污染整治对策之探讨”,《土地问题研究季刊》,2002年,第01期。
[24]赵沁娜、杨凯,“发达国家污染土地置换开发管理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年,第07期。
[25]刘冬梅、王有强,“土壤污染防治的立法探析”,《理论导刊(民主与法制)》,2008年,第05期。
[26]陈晶中、陈杰、谢学俭等,“土壤污染及其环境效益”,《土壤>》,2003年,第35期。
[27]刘青松,“土壤污染的类型及危害”,《环境导报》,2002年,第05期。
[28]李兴锋,“系统论视野下我国土壤污染防治之立法完善”,《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年,第02期。
[29]陈德敏、薛婧媛,“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与法律责任解读”,《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01期。
[30]蒋兰香,“土壤污染刑事责任探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月。
[31]芦长明,“安徽石台大山地区岩石-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安徽地质》,2010年,第02期。
[32]范群杰、徐启新、张明成等,“城市化进程中工业用地置换的生态环境影响探讨”,《地理研宄》,2005年,第04期。
[33]付本超,“环境污染公益诉讼法律探析”,《人民司法》,2011年,第19期。
[34]叶露、郑晓云、王虹等,“我国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分析与思考”,《江苏环境科技》,2007年2月,第20卷第1期。
[35]罗思东,“美国城市的棕色地块及其治理”,《城市问题》‘2002年,第6期。
[36]王虹、马娜、叶露等,“国外土壤污染防治进展及对我国土壤保护的启示”,《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第18卷。
[37]朱留财,“从西方环境治理范式透视科学发展观”,《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卷,第5期。
[38]王树义,“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几点思考”,《法学评论》,2008年,第3期。
论文类:
[39]卿漪,“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研究”,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10月。
[40]赵小波,“日本土壤污染调查制度研究”,《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年8月。
[41]窦小利,“日本《土壤污染对策法》及其对我国立法的启示”,《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文集》,我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会,2007年。
[42]孟春阳,“美国超级基金法的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2009年我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宄会年会论文集》,2009年8月。
[43]田颖,“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构建的探讨”,上海:复旦大学,2012年。
[44]高丽丽,“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3月。
[45]金玲,“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研宄”,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3月。
[46]陶信平、李林志,“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体系的构建”,《环境法制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
[47]申进忠,“日本土壤污染规制述评”,《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年。
[48]王建刚,“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现状及对策”,《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
外文类:
[49](英)Departmentfor Environment, Food and Rural Affairs,Environment Agency,UK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t1990,Part IIA [Z].
[50](美)Sanit.di Toppi L,Gabbrielli R. Response to cadmium in higher plants.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lany, 1999.
致谢
论文完成,两年半的研宄生生涯也要宣告结束了。我要对师长、亲友、同学的支持和帮助表达我的谢意。
这篇论文不仅是我两年半研究生期间学习成果的展示,同时也是老师辛勤劳动的回报。我首先要对导师表示感谢,很幸运能在高晓露导师的教导下完成我的硕士论文,对于一边要读书一边要工作的人民瞀察,没有导师孜孜不倦的教诲,很难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一篇比较有水准的论文。我的学术能力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不断的提升,学校的学术氛围十分的浓厚,导师渊博的学识、敏锐的洞察力以及谦和的作风,都让我获益良多。
我还要感谢尊敬的王利民教授、裴桦教授、赵薇教授等各位老师,感谢他们的传道、授业与解惑;感谢杨明、陈火清等所有同窗好友,大家在研宄生生活中的相互帮助、同甘共苦的真挚情谊将永留我心中。
感谢父母育我成人,他们的知识十分的浅薄,但他们用实际行动向我展示了作为父母的伟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朴实之美,教会了我要诚实做人,我永远爱他们。感谢单位在学习过程中所给予的工作支持,让我能够安心的来到大连海事大学进行研宄生的学习。
最后还要感谢我的母校大连海事大学所提供的良好学习条件。风景如画的大连海事大学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我为能成为一名海大的学子而感到骄傲,同时我也立志,出校以后,一定在工作中有所建树,希望以后海大以我为骄傲。
深深感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