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引经药的使用及其在古代经方中的应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12-18 共2352字
论文摘要

  引经药,可引药入经,有引经报使的意思,在方中能引领其他药物直达病所而起向导作用。当辨明疾病所在何经、何脏而选用该经的引经药,可使药力直达病所,从而提高疗效。随着世界性现代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纷纷寻求高效速效的给药方法和途径,从而引发了中药研发的革命性变革。尤其是近 10 年来,中药的研究已跨入了分子生物学的王国。中药的引经作用与现代制药理论的靶向作用十分类似。所不同的是,引经作用为自然靶向性质,而现代制药靶向作用是人为性地给药物添加某种载体的人工靶向性质。二者也有共同点,即主动性和被动性。现代制药学把这种主动性和被动性称为“主动靶向”和“被动靶向”。目前,靶向给药系统(targeted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 的研究已成为了药剂学研究的热点。什么是 TDDS?TDDS 是指一类能使药物浓度集中定位于病变部位、组织、器官、靶细胞,甚至细胞内的结构,并要求有一定浓度的药物停留相当长的时间,以便发挥药效。当前,研究的靶向制剂主要分“主动靶向制剂”和“被动靶向制剂”两大类。最常用的主动靶向制剂是受体介导的靶向制剂,它能利用细胞表面的受体进行药物靶向传递。最常用的被动靶向制剂是微粒载体介导的靶向制剂。

  微粒主要包括脂质体(LS)、纳米粒(NP)或纳米囊(NC)、微球(MS)或微囊(MC)、细胞和乳剂等。微粒能通过具有丰富吞噬细胞的网状内皮系统(RES)靶向于各器官。中药的“引经”主要是“主动靶向”性,它的功能是引导其他药物的有效成分到达所需病灶部位。

  引经药首由金·张洁古提出,而后由各家所阐述,脾胃论作者李东恒在遣药治方学上应用,也深受张氏影响。尤在泾在《读书笔记》云“: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佐使则不通病所。”何柏齐《医学管见》也说过,引经即引治病之使,致谓病之所在,各须有引导之药,使药与病遇始得有功。引经药不仅在前人组方中有其重要意义,即使在现代药学中也有化学药中引入“载体基团”以引药直达靶细胞使药物在病处发挥作用,以增强疗效的说法。从某种意义上看和引经药相似。因此,对引经药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李时珍《本草纲目》所载各经的引经药:手少阴心经:黄莲,细辛;手太阳小肠经:蒿本,黄柏;足少阴肾经:独活,桂枝,桂皮;手阳明大肠经:白芷,升麻,石膏;足太阴脾经:升麻,苍术,葛根,白芍;足阳明胃经:白芷,升麻,石膏,葛根;手厥阴心包经:柴胡,丹皮。手少阳三焦经:连翘,柴胡;上焦地骨皮,中焦青皮,下焦附子。足厥阴肝经:青皮,吴茱萸,川芎,柴胡;足少阳胆经:柴胡,青皮。

  1、 引经药的使用

  1.1 按药性使用引经药:各经的引经药按其药性有升浮药和沉降药、苦寒药和辛温药之别,因此,各经病证,可按寒和热证分别选用各经升浮性或沉降性的引经药。如手少阴心经的引经药黄莲性味苦寒,属沉降药适用于热证,细辛,性味辛温,属升浮药,适用于寒证。

  1.2 按表里经关系使用引经药:凡属表里关系的两经,由于经气相通,两经的引经药有相同作用,临床使用时也可相互为用,如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太阴肺经,因属表里关系,故引经药都有升麻。

  1.3 按手足经关系使用引经药:少阴,太阴,厥阴,少阳,太阳,阳明六经每经都分手经和足经。由于经气相通,也可以相互为用,如手少阴心经和足少阴肾经,同属少阴经引经药都可用细辛。

  1.4 引经药的用量:引经药只是为了引药入经,起“引经报使作用”,能起作用即可,故用量不宜过大。

  2、 引经药在古代经方中的应用

  引经药是古医家在反复实践和根据药性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以引药至脏腑病所,引经药至今仍有实用价值。

  2.1 手少阴心经方:半夏泻心汤由半夏,黄苓,干姜,人参,甘草,黄莲,大枣组成。主治脾运失司,胃气不和,心下痞,呕吐下痢等证。方中以半夏,干姜之辛散结,黄芩,黄莲之苦泻满,参,草,枣益气助药力。以黄莲为引经药,以其苦先入心经,引药直达病所而取全功。

  2.2 足少阴肾经方:麻黄附子细辛汤由麻黄,附子,细辛组成,主治少阴病初得而发热,恶寒脉沉等证。以麻黄发太阳之汗,解其表寒,以附子温少阴之里,补其真阳,细辛辛温发散,三者合用,补散兼施,为温经散寒之剂,细辛为引经药,引导少阴经之寒邪,使出太阳之表得汗而解。

  2.3 足少阳胆经方: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半夏,党参,甘草,生姜,大枣组成主治邪踞少阳,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目眩眼花。方中柴胡入足少阳胆经,味苦微寒,能散热解郁,疏肝和胃。为方中主药,又是引经药可达和解少阳之功。

  3、 引经药在临床上的应用

  在临床用药时首先要明确病证所在的脏腑经络,然后选用相应的引经药。明了药物的归经引使,然后循经用药,往往可事半功倍。如头痛在后脑,下连于项属太阳经头痛,可选用羌活或蒿本为引经药;若头痛在前额,属阳明经头痛,则用葛根、白芷为引经药;若头痛在两侧,连及耳部为少阳经头痛,可选用柴胡为引经药。若头痛在巅顶,或连于目,为厥阴经头痛可选用柴胡、吴茱萸、川芎或牡丹皮为引经药,如下病案例。

  杨某某,男,31 岁,工人,初诊,2012 年 9 月 24 日偏左头痛。病人病史已有三年,长期服用卡马西平、氟桂利嗪胶囊,均疗效不佳。今则痛势加剧涎至半边头部疼痛,常易动恕,烦躁口干,舌边瘀紫,脉象弦细。

  辨证:肝阳上扰,瘀血犯头

  治则:滋阴养血,散风清热

  处方:柴胡 9g,当归 9g,川芎 9g,赤芍 15g,地蟞虫 12g,炙甲片9g,细辛 3g,生地 15g,白芷 12g,牡蛎 30g,夏枯草 15g。

  病人痛在一侧属少阳经循行之部位,固定不移,并兼肝肾不足,风阳上扰,故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之,柴胡、川芎引经,又能引血中之气滞,合赤芍,地蟞虫,炙甲片活血化瘀以通络脉,四物汤补肝养血,加用细辛、白芷祛风止痛,鳖甲、牡蛎、夏枯草平肝潜阳,泄热散风,服上药 10 余剂后,头痛消失,此证实了祖国医学药物归经理论在治疗上起着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时珍.本草纲目[M].第 1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9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