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化教育起源于19世纪末欧美工业化国家.由于个别化教育具有单一化、结构化、多样化的特点,曾受到国内学者们的推崇,并大量介绍国外个别化教育模式,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在特殊教育界,人们认为,学生的差异普遍存在,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尤其是智力障碍学生,各方面差异更大,即使同一年龄段的智障学生差异也十分明显,不同的缺陷类型,具有不同的特殊教育需要.现行的班级授课制下,智障儿童被按照年龄或智力差异编成了固定的班级,教师对整个班级中每一位学生采用同样的教学方式教授同样的内容,虽然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但很难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充分照顾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个别化教育因"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根据不同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来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控制学习进度",易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被认为是最适合智障儿童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通过调查、研究,现行体制下智障儿童、少年学校教育,绝大多数实行班级授课制,实施个别化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个别化教育现状分析
(一)对个别化教育认识不到位
什么是个别化教育?为什么要对智障儿童实施个别化教育?怎样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如何依据个别化教育计划落实个别化教育?这些问题,许多教师都一知半解或者完全不了解.还有一部分教师对个别化教育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如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是班主任的事,与其他教师无关;个别化教育就是一对一的训练;个别化教育的内容应是学科知识;个别化教育的评价应以学期评估为主.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必然导致教师工作上的消极,影响了个别化教育的实施.
(二)个别化教育计划实用性差
现行体制下,学校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一般由班主任负责,有些学校没有其他教师参与,也没有家长的参与,即使是有参与也不充分.在制定的流程上也只是凭日常的观察,没有对学生的目标行为进行相应的测量与评定.在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制定上过于笼统,没有充分考虑学生最近发展区,也没有体现差异性,内容上主要以学科知识为主,没有考虑智障儿童发展的全面性,对达成目标具体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制定不合理,缺乏可操作性.
(三)个别化教育计划落实不到位或无落实
在对智障学生的教育中,个别教师对于学生间的差异缺乏关注或关注不够,使个别学生在课堂内外得不到他们适合的教育.还有一部分教师在落实个别化教育的过程中,把个别化教育等同个别训练,过多地照顾了学生的个别差异而放弃了大部分学生,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低下.还有个别教师把个别化教育计划当成一种形式,停留在书面,在课堂内外不实施,使得"全面教育,全员发展"成为一句空话.
(四)个别化评估体系不完善
教师对智障儿童的发展观和评价观直接影响着对智障儿童的评价.在对智障学生的评价中,个别教师仅凭学期末对学生的测试对智障儿童的发展进行评估,完全没有依据个别化教育目标.还有个别教师对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进行修正,对学生仍然依据过高或过低的目标计划对学生发展进行过程性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内容上也缺乏全面性,形式单一,使得评估不客观,可靠性差,可信度低.
(五)个别化教育缺乏家长的参与
现阶段,个别化教育实施过程中,家校合作做得很不好,具体表现在: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中,缺乏家长的参与,在实施的过程中缺乏家长的支持,在评估的过程中也没有家长参与,也就是说,个别化教育一直在教师在做,家长观望.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其一是有些教师认为家长不懂教育规律,他们不仅没能力参与学校教育工作,反而时常给学校带来麻烦和干扰;其二是不少家长还没有意识到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缺乏参与学校的教育的意识,认为教育孩子主要是学校的事,孩子的发展应该有教师管,自己只管养不管教.还有个别班级虽然有家长的参与,但参与形式过于单一,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个别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提高对个别化教育的认识
个别化教育计划是特殊教育的基石.由此可见,实施个别化教育对智障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只有广大教师清楚认识到个别化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克服工作上的种种困难,才能真正为智障儿童实施个别化教育,最终使智障儿童得到适合他们的教育.要通过培训、讲座的形式,让教师们认识到智障学生虽然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或者发展不足或者迟滞,在认知与学习能力、社会交往、情绪等等方面,或多或少受到局限,但他们仍然存在着很大潜力,只要依据他们的身心条件,年龄特征、发展水平、个性差异制定适应他们的目标,通过有针对性的、有的放矢的个别化教育,他们还是会得到发展.
(二)多方参与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
在个别化教育制定的过程中,不只是班主任的事,制定的人员应包括学校领导、班主任教师、各任科教师、学生家长、评估小组成员.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及注意的方面包括:
(1)收集资料.包括智障儿童家庭及社会背景方面、交往方面、心智方面、学业成绩方面、行为表现方面的资料.(2)分析诊断.主要诊断智障儿童发展水平和学习特征两个方面.在此环节要关注智障儿童期望,确定满足学生需要的相关支持和服务.(3)制定长、短期教育目标.在制定目标时要尊重智障儿童的个别差异,遵循智障儿童发展规律,先制定长期目标,然后再将长期目标逐步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短期目标.目标一定要明确、具体、可操作、易评估.(4)确定达到目标的起止时间.在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过程中必须对每个智障儿童有全面、系统、科学的了解.这是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前提,也是个别化教育的依据,而且越是精准的分析越能保证后续教育服务的质量.
(三)针对学生实际,落实个别化教育
设计好个别化教育计划以后,许多教师的困惑是无法将个别化教育计划与日常教学结合.尤其是当一个班级中有10名以上的儿童时,教师会感到没办法将每个学生的教学目标都融合在一个教学内容里.这需要教师抛弃传统的教"教材"的上课方法,把教学内容与班级儿童的多个目标相结合,并根据智障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类型,设计不同的教与学的方法,让各种学习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对于综合课程,可以由教师集体设计每一单元的内容来进行教学.对于分科课程,各科教师合作,设计的教学内容可以单元的形式出现,各个科目相互配合,这样不但有利于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落实,更有利于儿童全面掌握知识.
(四)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个别化教育是一个动态渐进的过程,智障儿童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仅靠学期测试很难全面评价智障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个别化教育的成效.个别化教育评价应该包括实施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和实施效果的总结性评价.实施的过程中应该进行经常性的评估,教师通过评估,了解智障儿童在某一阶段的教育训练情况以及发展变化情况,并以此衡量所制定的教育计划是否准确反映智障儿童的个体实际需要,并对于不合适的目标进行适当调整.在实施结束时,教师也不能仅仅通过学期测试进行评价,而应该通过试卷分析、作业分析、课堂行为表现分析、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五)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影响智障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智障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因而,实施个别化教学应该始终注重家长的参与,从制定计划、确定目标、教育过程到实施评价,都要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个别化教学的目标.面对家长配合不积极、家长文化水平低等问题,教师应通过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培训,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在智障儿童中的作用以及智障儿童教育的成功案例,提高家长的认识,引起家长的重视,努力构建家校沟通与合作的协作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赵小红,华国栋.个别化教学与差异教学在特殊教育中的运用.中国特殊教育,2006(8):40-45.
[2]肖非,王雁.智力落后教育通论.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190.
[3]魏晓民,胡芳.智障儿童个别化教育的误区及实施策略.2009(10).
[4]郑秋荣.教学中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体验与思考.学周刊,2011(9).
[5]霍力岩.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主要依据探析.比较教育研究,2000(3).
[6]吴建琛.个别化教学在智障儿童教育中的运用.特教杂志,2005.3
[7]于素红.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趋势.中国特殊教育,20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