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土木建筑论文 > 建筑设计论文

基于中日城市景观对比探究景观设计的关键点

来源:学术堂 作者:刘老师
发布于:2014-05-13 共2613字


论文摘要  
    随着城市人口和城市规模的日益膨胀,城镇形态产生了明显变化.

  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随之而来的是地域和城镇特色渐渐被削弱甚至消失。如美国旧金山1958到1983年城市立体轮廓的变化,从曾经非常有特色的城市、地表肌理,被新建的公路划分得四分五裂,被高楼大厦破坏了原来优美的天际线。而在旧金山实施天际规划控制线后,很好地确保了城市立体空间效果。

  自80年代始,我国建筑事业兴起后,城市规划、景观等课题越发受人关注。在世界各国经验中,结合景观作为城市空间环境设计,在城市规划中越显重要。但在近些年,城市景观在中国发展可以说并不十分乐观,与国外一些优秀例子相比显得十分乱无章法。凯文·林奇(Kevinlynch)于1960年发表的《城市的意象(Image)》一书中指出,城市本身的可读性如何,可分析为三方面构成:特色(identity),结构(structure),含义(meaning)。通过与同是东方国家和传统园林形式相似的日本近代优秀城市景观对比分析,得出以下一些需重点设计的:

  1.城市中景观的层次和结构协调——从结构角度

  事实上,城市中的建筑往往归属不同的团体和个人,建筑设计的委托人和设计方的审美取向对建筑的风格和形象影响很大。房地产开发的盈利原则会使设计师忽略城市整体形象的塑造。城市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三不管”地区,这些区域往往是建筑与建筑间的空地、街道,甚至是城市的公共开放空间。城市开放空间的景观设计,也就成了城市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出自《现代景观设计教程》)奥地利城市规划师卡米罗·西特在承认城市之美的同时,强调城市公园对于城市的健康卫生起到的作用:公园是能使城市保持卫生的绿地,是城市的肺。因此,景观在城市中所占比例与城市内各元素结构相协调十分重要。除了应增加景观在城市中所占比例外,还应考虑城市结构统一设置景观系统,使景观结合城市五要素(即道路(path),边界(edges),区域(distinct),中心与节点(nodes)与标志物(landmarks))发挥出类似于著名翡翠项链的区域作用效果。如日本崎玉新都心,除限制高度以保证城市建筑的整体立体效果外,还有机组合一定绿化用地,使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三位一体,形成一个有特色的城市形象。活用要素设计,如:道路要素的绿荫大道、标志物的空中森林广场、区域的绿草地广场、屋顶绿化等,使空间层次丰富。

  2.形式上创新体现地方特色——从地域角度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由于经历了一场关于“拿来主义”和“传统文化”激烈的思想争论,现代化进程中十分注重自主创新和发扬传统相结合,城市景观发展一片生机嫣然。而中国传统园林虽举世闻名,中国传统城市景观中的对称、对景、借景、强化视觉轴线等诸多空间设计手法和现代景观设计也并无不同,但是却没能像日本一样加以活用以更好地体现中国特色。佐佐木先生也指出景观设计需“充分挖掘地方特色”。但是中国一些城市在景观环境方面却存在着盲目追求“洋化”的问题。

  这实际是一个老话题,景观设计的“国际化与地方化”。北京的颐和园、苏州的拙政园等,这些景观作品非常优秀,是真正的艺术精品。颐和园的景观建设极具人性化,突出了景观对人的服务。中国传统景观设计很宏大,有天,有地。

  但现在中国的景观设计很多是拷贝西洋的东西,邯郸学步,反而自己精深的文化传统也给弄丢了。如上图所示为南京市夫子庙文化商业中心全景,古建与周围景观多处结合,形成视线和空间的有机延伸。但是却因商业因素没有能很好的保持,如某新建时东市小广场与西市是连同的,在空间序列上也是引人入胜的,逐步进入主题,可是管理部门封闭了小广场通向西市场的步行街,使休息厅失去了原有的风采。

  其实形式上创新体现地方特色,也就是表现城市特征。实现途径很多,首先有:可以在延续传统的设计手法的基础上,结合长期和短期的需求综合设计,如日本庭院的现代式中庭设计;其二:大可抽象提取传统景观设计中的精华,结合现有技术满足当代不同的需求,如很多日本餐厅中设计的枯山水景观;还有:利用传统与现代对比的设计手法,使设计充满活力,如中庭空间引入灯光、声音等对比设计……其实方法多样,就像赫曼·赫兹伯格在《设计原理》中提到:所有的形式都应还原它最初形态,只要运用最初形态满足最初需求,就是回到了我们民族的根上。

  3.主题明确和可识别性强——从内涵角度

  在日本,一些住宅小区里面的绿地以生态环保为主题,提倡人人动手建造美好生活环境,于是就增强社区活动氛围和带动了一股绿色种植蔬菜的健康热潮;一些公园以高科技手法表现空间错落感,强调时空主题以致给都市生活的人们以新鲜感;甚至一些商业用地内的绿地,也以营造人文气息的空间为主题……一个成功的城市景观除了应很好地满足不同的需求外,还应通过各种设计体现它的主题,以达到影响和改善人们精神状态的目的。

  而要使主题明确,加强影响效果,就应注重可识别性。在《建筑环境共鸣设计》一书中指出,一个场所的设计在许多层次上影响人们能够作出的选择:可达性(permeability),多样性(variety),可识别性(legibility),活力(robustness),视觉适宜性(viaual appropriateness),丰富性(richness),个性化(persinalisation)。其中影响着人们能否容易的辨认出环境所提供的使用机会,这种特性为可识别性。而主题的印象可以被归纳为五种关键要素,类似于城市五要素。如日本著名的森林住宅,用保留原有植被的设计手法强调了生态理念。还有日本大阪的峡谷广场,强调地震的公园,运用火红色雕塑、开裂下沉的空间使主题明确。

  4.具备多样性,活力和丰富性——从人文角度

  “景观环境为人所用、人与自然的共生”观点早已不再陌生。其中多样性(variety)指影响着人们可能的使用范围,活力(robustness)指影响着一个既定的场所能够容纳不同功能的多样性程度,而丰富性(richness)指影响着人们知觉体验的选择性。

  为使用者服务的,让使用者可以融于其中,是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个基本要求。景观给人们提供了一种交流的平台,给大家创造了一个共融的环境。城市景观应该在表现城市特征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人们的活动对不同场所的利用,以从空间利用的角度出发,进行景观环境的设计构想。现在中国的一些景观设计作品,对自然和文化的表现十分突出,但对利用空间方面却考虑不够。像日本,尽管寸金寸土,但是从他们为数不少的公园和广场可以看出对人文的关怀。

    参考文献:

    [1]《日本最新景观设计(1,2,3册)》——日本杂志社.
  [2]《日本之国立公园(上、下册)》——森田敏隆.
  [3]《佐佐木事务所之整合环境》——佐佐木.
  [4]《现代景观设计教程》-2002年-冯炜,李开然.
  [5]《城市空间设计》-1992年-夏祖华,黄伟康.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