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 776 年被记载共举办 293 届持续 1170 年的古奥运会,在人文、社会和自然的诸多因素干扰下于公元 394 年突然沉寂于当时的社会中,直至千余年后被人们重新唤醒。
古奥运会的兴衰不仅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历史遗产,也为后人审视古希腊人的社会生活提供了一个特殊视角。 以多元的宗教信仰和独有的文化传统为依托的古奥运会,虽已被各界人士从不同层面分析和解读得淋漓尽致。 然而,历史的铸造和谱写总会或多或少融入不同时代人的意识和情感,这就增加了现代人了解历史真实的难度。 正是基于对古希腊历史的兴趣和古奥运会的好奇,笔者在研读和梳理大量前人研究时发现:有关古代奥运会的记载和说明存有几点疑惑和值得探讨之处。 鉴于此,本文通过对“历史事实”和“前人研究”的罗列和思考,对当前有关古奥运会研究中存在的几处疑惑进行了深入思考,旨在为实现我们理解古希腊时“应该把自己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中 ,而不是以一个现代人的观点来批判前人的道德水准。 只要我们能摆脱现代思维的影响,不带一丝偏见去理解古人的思想,那我们就能领会希腊人崇高的道德---他们的最高理想,即身心俱美'.”
1 为何游泳不被青睐
1.1 竞赛项目的设置
随着古代奥运会的影响不断扩大,其项目设置也日益丰富。 “古代奥运会在吸收运动项目时的精挑细选,由专一到综合,先进行测试比较,然后再决定添加什么运动项目的比赛,光偶然因素是无法解释古奥运会的扩军过程的。”
早期列入奥运会正式比赛的项目只有短距离跑,直到第 14 奥运会才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折返跑,从公元前 720 年第 15 届奥运会起规定把长跑作为正式比赛项目,随后还陆续增加了“五项竞技运动、摔跤、拳击、战车赛、混斗 、赛马 、武装赛跑 ,以及青少年竞技项目等”,公元前 416 年第 9 届奥运会还曾把传令比赛和笛手比赛作为开幕式的比赛项目,最后还增加了一项艺术比赛。 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需要和比赛条件的改善,古奥运会从最初仅有一项距离为 192.27m 的短跑比赛发展到最后 23 个项目间的角逐。 虽然越来越多的新项目先后被作为展示人体力量和健美体格的方式出现在重大的祭祀仪式上,然而,有一个开展较为普遍也最有可能成为古奥运会比赛的项目---游泳,却没能出现在古奥运会的竞技场上。
1.2 游泳被古奥运会排除在外的原因
理想和自由的古希腊人曾以缓慢的节奏和极度的重视,不断丰富着古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以使越来越多的人有可能凭借不同方面出众的身体条件参与到竞技比赛中,在完全尊重体育规则的基础上体现真正的体育精神。 然而,在古奥运会的诸多项目中没有游泳,这确实让人奇怪。 众所周知,古希腊是个多岛的国家,有着长而宽广的海岸线和海域,特定的地理条件迫使大部分希腊人必须依靠海上贸易、掠夺或海外殖民来谋求生存的条件和空间,这不仅造就了希腊人较强的生活能力,也促使“古希腊人几乎都具备水手和战士的素质,航海成为了他们谋生的手段。”
对于古希腊人来说,游泳不仅是古希腊教育的一项内容,也应该是一项基本的生存技能。正是这样一项普适性极强的运动,却“未见任何文献中提到游泳,而古希腊人首先是海员,一则谚语将不识字、不会游泳的人称为傻瓜。 竞渡、赛舟甚为少见。”
那么,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战争不需要还是因比赛观赏性不强? 是不符合古希腊人的竞技要求还是令有其它条件制约? 如果归于“希腊人大概由于他们的本性,不大注重水上运动”,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因为游泳这个项目的特点必须要在水中进行,一方面,这种方式不符合古希腊人崇尚自由、开放的性格,参加者更不愿身体受到水的束缚;另一方面,由于身体被埋没于水中而无法展现健硕的身材和发达的肌肉,悖于古希腊人对竞技目的和美的追求。 况且古奥运会的绝大多数项目都是竞技项目,且与军事有关,而游泳在当时的冷兵器时代对战争来说作用较为有限。 此外,古奥运会是在奥林匹斯山下奥林匹亚的阿尔齐斯神域中举行,而游泳比赛场地的修建比较复杂,不比其他项目可以利用附近现有的自然资源。 从实用性和可行性的角度分析,比赛场地要求的特殊性也是造成游泳未能成为古奥运会比赛项目的重要原因。
2 斯巴达的教育不及雅典从何说起
2.1 斯巴达教育制度被失真评价
从各种文献的记载和众多学者的观点中,我们已习惯性认为:由于斯巴达教育上的失误导致了其保守、落后、狭隘而日益衰落,且还视“在雅典显示出其伟大的二百年里 ,斯巴达几乎没有产生出一位对后世具有影响力的思想家,没有产生出任何思想和艺术”的原因归为斯巴达教育上的失败。而事实上,与雅典的教育制度相同,斯巴达的教育制度也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实施分阶段教育,且规定:儿童 7 岁以前接受家庭教育,7 岁后交由国家统一培养。 “斯巴达城邦注重军事教育,但也关注对受教育者的品格的全面完善。 在公元前 7 世纪末和前 6 世纪初,斯巴达是希腊世界的音乐之都,产生了许多音乐家。 如提尔泰奥斯(Tyrtaeus)和阿尔科曼(Alcman)等人,在诗歌和音乐方面有突出的贡献。”而且斯巴达人并非总是无情、冷酷甚至封闭,在现实生活中正如卢梭所言:“在国外,斯巴达人是野心勃勃的,是很贪婪的,是不讲仁义的;然而在他们国内,却处处洋溢着公正无私、和睦无间的精神。”他们所具有的内外两面性也是国家和生活所需,是当时特殊的社会结构和客观环境所致。
2.2 斯巴达教育制度的客观评价
关于斯巴达教育制度的评判,我们不应该忽略一个事实:斯巴达人凭借特殊的教育制度曾铸造了一个全希腊境内政治、军事最为强盛的城邦,使得“全希腊各城邦都开始了对斯巴达体育教育的虔诚模仿,甚至学习起了斯巴达祖先阿利多人的风俗和体制。”当多数人通过抨击斯巴达教育制度的保守和残忍来颂扬古雅典教育制度的先进与人性时,却未意识到虽然“雅典是自由的,但自由的雅典却不能实现严密而合理的统一教育。 任性的个人发展必然导致城邦的衰败。”客观地说,雅典与斯巴达的教育自始就存在较大差异,但他们都注重实践,目的都是为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 只是因为斯巴达人和雅典人的城邦生活不同,使得其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存在差异。 而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与各自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社会结构有关。 雅典位于希腊半岛东南部,三面环山,一面傍海,是一座大城市海港;而斯巴达地处希腊半岛南部三面环山的拉哥尼亚平原,是座内陆城市,位于边缘。 同时斯巴达城邦公民的人口比例较小,9000 户的斯巴达人要统治超过城邦公民几十倍的奴隶 ,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壮大自身的力量,当时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实施严格的教育制度,对受教育者进行军事化的管理,最终将每一个斯巴达人都训练成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毅力和勇敢的精神、能征善战的勇士和绝对服从的军人。 斯巴达人也正是为了巩固和保卫自身的统治地位才不得不在对城邦公民实施严格训练和培养,同时也对奴隶进行残忍的镇压和管制。 从某种角度上说,斯巴达人为之付出的努力和劳动比为他们创造物质财富的奴隶更多。
再者,当希腊其他城邦的女性被剥夺了男性享有的众多权利时,斯巴达城邦却“给予妇女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和较大的户外活动的自由,以及在其他方面的一些优待”. 除了与男性享有同等的接受体育教育的机会外,还在专设的女子学校里接受文化教育,如学习诗歌、音乐、舞蹈;而且与雅典妇女在现实中的政治、经济和婚姻等地位较为低下相比,斯巴达妇女在经济上拥有自己的财产,支配自己的地产、嫁妆和货币。 暂不论这种做法旨在保证繁衍强健而优秀的后代服务于军事,单说这种男女平等的社会意识虽不能用实体形式直观的表现出来,而对当时和后世很多伟大的思想先驱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柏拉图就是一个最有代表性的例证。 虽然与雅典实施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制度相比,斯巴达城邦“全民皆兵”的教育制度很难孕育出现代社会所需的自由、民主。但是循着历史发展的脉络,与斯巴达教育理念密切相连的“军国民主义”思想,在一定意义上 ,不仅开创了现代身体训练制度的先河,也为后人在争取自由和民主的独立斗争中也发挥了同等重要的作用。 一个社会的进步不仅需要文明力量的推动,而当某种野心和欲望膨胀到难以掌控的时候,“野蛮”力量的作用往往也会事半功倍。
最后,斯巴达城邦所实施的军事化教育虽然让众多的斯巴达人几乎成了“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武夫,而无文化素养可言。 但事实上,这种认识也存在与上述类似的偏差,我们只看到了其中的一个主要方面而忽略了另一个鲜为人知的方面。 斯巴达人的团结、平等、协作等团队意识,尤其是男女分工的平等性和超前性对当时甚至后来社会的影响意义深远。 退一步说,不论后人怎样批判斯巴达教育制度的独裁和残忍,却不能忽略其正是古斯巴达人根据自己的民族特点所实施的务实教育,更不应该否认这种务实教育曾对柏拉图的思想和整个希腊的教育产生过无可取代的推动作用。 所以,我们应该抛弃以好坏、优劣等对立式的定性评价,转而换一种较客观而又辩证的视角来评析斯巴达和雅典教育制度给后世产生的影响,毕竟两者只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和文明的形成过程不同而已。 换言之,虽然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制度在内容规定和表现形式上不同,但在整体上两者却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3 古奥运会内容的界定
一提到古代奥运会,我们会想到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然而,“古代奥运会是一个以祭祀神灵为主要内容、以体育竞李凤梅,王艳芳:古奥运会的疑点解析技为主要形式的综合性的希腊民族盛会”,“古奥运会期间,除体育竞技外,还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 在竞技场外,各城邦使节聚会讨论政治,缔结条约;哲学家们围在一起争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诸多问题;诗人和艺术家在比赛场外朗诵诗作或展示艺术作品。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场面之壮观、内容之丰富是其他节日所不可比拟的。”对古代奥运会的参与者来说,参赛目的不仅为了彰显个人超强的体力、技能,更注重人格魅力的展示和自身价值的实现,而“古代奥运会举行音乐、诗歌、演讲等艺术比赛,也正是他们追求自身终极价值的体现。”从公元前 444 年起,古奥运会就增加了艺术比赛后,许多著名的学者、历史学家、诗人、戏剧家和艺术家都曾参加过该比赛。 古奥运会在当时不仅推动了体育的发展,也促进了各城邦之间的文化交流。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音乐、诗歌等比赛形式与体育竞技的存在才使得“奥林匹亚竞技会成为泛希腊主义艺术与体育结合的真正节日”;也正是借助于多种多样的比赛形式,才使得古代奥运会能以异彩纷呈的内容吸引着无数观众;同样正是因为古奥运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才使其于战事频发的时代在促进和平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做为一个交流的平台,各个城邦的人们汇集于古代奥运会举办地,不仅通过各种竞技来愉悦精神上的领袖,同时也为现实的社会生活服务。 因此,我们已习惯性的认为把古奥运会与古奥林匹亚体育竞技等同视之的观点是片面的,应该在教科书等媒介中增加或强调相关说明性或介绍性的内容,避免以往因编者无意忽略却使读者产生误解的情况继续存在。
除了明确古奥运会的综合性外,还有一点需要商讨:既然“古代奥运会是以祭神为主,内容丰富多彩,是形式多样的全希腊综合盛会。 包括祭祀天神宙斯、朝拜、祝寿众神、诗人朗诵作品、演说家发表祝词、开展集市贸易等活动,体育竞技仅作为其中的一项内容。”那么祭祀宙斯之妻---赫拉的赛会是否属于古奥运会呢? 在奥林匹亚遗址中,除了最大的宙斯神庙建筑群外还有最古老的赫拉神庙,且每届古奥运会结束后还将在此举行赫拉竞技会。 此赛会不仅每隔 4 年举行一次,比赛项目只有一项限于少女参加的短距离跑,地点也是在奥林匹亚圣地,而且比赛同样禁止异性参加,优胜者也被授予橄榄花冠,并可留下面像。 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奥林匹斯山下的神域内举行的赫拉竞技会也有可能属于古奥运会的范畴,正像现代夏季奥运会与残奥会的关系,虽然表现形式存有差异,但是赛会的本质或传达的精神是相同的。 此时,我们判断或衡量赫拉竞技会是否属于奥运会除了各自外在的表现特征外,关键归根于一个逻辑前提:明确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或古奥林匹亚祭典与古奥林匹亚体育竞技的内涵,而后再做结论。
4 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本文对所涉及古奥运会的几个已被多数人认同而实存疑惑的问题进行了说明和分析,但从当前有关古代奥运会的某些记载中仍存在值得进一步商讨之处。 如斯巴达在奥运史上所获冠军是 40 次还是 46 次? 我们一致认为“从公元前 720 年到公元前 576 年的 144 年间 ,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斯巴达人共取得了 81 项比赛中的 40 项优胜”,但是也有“从公元前 720 到公元前 578 年,奥林匹亚竞技会的 81 位优胜者中,斯巴达人占 46 位”的观点。此外,关于古奥运会比赛日期的规定,现在权威的说法是 5 天,然而确有赛会后来扩展到 6 天或 7 天的记载。 还有古代奥运会禁止女性参加的范围,即古奥运会中除体育竞赛之外的其它比赛对女性开放吗? 奴隶和非希腊血统的公民等虽不能参加但能观看古奥运会吗? 与女性一样,他们能参加除体育竞赛之外的其它比赛吗?
限于当前可查阅和已得知的资料,笔者尚未能对上述问题进行逐一说明或解析,但这却无形之中证明了古希腊文明的神秘和继续深入探究的意义与价值,同时也为我们深入挖掘和研究古奥运会的历史提供了空间。 从理论角度上说,我们看待历史应该建立一种古代的意识而非用现代的标准判断其对与错、得与失,对待历史更多的应该是传承而非探究,因为历史会也已使很多探究者意识到以往所做的并无实质意义。 然而,基于史料与客观推断的探究也是一种重要的传承形式,我们通过探究不仅是能从历史积淀中得到对当代遗存历史事物的启示和现实学术生活的思考,也能让历史鲜活于当代和不朽于将来,而对古奥运会历史的探究具有同样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汉斯·利希特。古希腊人的性与情[M].刘岩,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444.
[2]赛莫斯·古里奥尼斯。原生态的奥林匹克运动[M].沈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4:149.
[3]任海。奥林匹克运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7.
[4]刘欣然,郑华,洪晓彬。从丹纳《艺术哲学》中寻找古希腊体育运动的线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6):45.
[5] (法)瓦诺耶克著。奥林匹克运动的起源及古希腊罗马的体育运动[M].徐家顺,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42、46、71、18-19.
[6]罗时铭,谭华。奥林匹克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9、15.
[7]刘欣然,蒲娟,黄玲.古希腊城邦体育运动的文化探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6(5):520.
[8]苏振兴。论古希腊教育文化[J].历史教学,2004,(9):67.
[9]卢梭,爱弥儿(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8,4.
[10]崔红。最伟大的教育:体育[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10):47.
[11]李力研。“用音乐陶冶情操,用体操锻炼身体”---斯巴达体育对柏拉图《乌托邦》的影响[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5,11(1):11.
[12]王雅。论古代斯巴达妇女的社会地位[J].重庆社会科学,2007,(9):63.
[13]张井梅。希腊文明与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J].世界历史,2008,(3):111.
[14]黄亚玲。古代奥运会的人文特点[J].党政干部文摘,2008,(9):35.
[15]体育史教材编写组。体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