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史论文

我国红色体育发展的历程与经验总结

来源: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作者:王增明,党挺,李颖,高
发布于:2021-07-03 共10157字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等方法,探索中国红色体育的发展历程及历史经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红色体育经历了早期红色体育思想的萌发、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红色体育实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色体育的形成、长征时期红色体育的延续、抗日战争时期红色体育的成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红色体育的进一步发展等5个主要阶段。红色体育的历史经验主要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坚持正确的体育工作策略,坚持传承“红色基因”。

  关键词 :     红色体育;发展历程;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理论;红色基因;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and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Red Sports in China by mean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 analysis.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hina′s Red Sports experienced six main stages: the germination of early Red Sports thought, the practice of red sports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formation of red sports during the Agrarian Revolutionary War, the continuation of red sports during the Long March, the maturity of Red Sports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an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Red Sports during the War of Liberation.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Red Sports mainly includes: adhering to the guidance of Marxist theory, adhering to the people-centered thought, adhering to the work style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adhering to the correct sports work strategy, and adhering to the inheritance of “Red Gene”.

  Keyword: Red Sports; development course; historical experience; Marxist theory; Red Gene;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处于剧烈的大变革时期,在饱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与掠夺的情况下,挽救民族危亡已成为当务之急,有识之士受新思想的影响,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强烈呼吁“强国强种”“尚武救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给处于迷茫之中的中国先进分子带来了全新的革命理论,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正如毛泽东所说: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影响到世界各国内部的变化,同样地而且还特别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内部的变化”[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代表着中国革命新的历史征程的开始,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古国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积极投身到争取民族独立、改变历史现状的伟大事业中,在探索新的革命道路时,毛泽东、任弼时、陈独秀等党的领导人深刻的认识到,体育可以成为宣传启蒙运动的武器,体育可以凝聚广大的国民,在这种认识下,无产阶级的体育运动备受党的重视[2]。体育在社会改造运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必须将其纳入社会改造运动的范围,在这种认识下,中国共产党确定了体育的性质与面临的任务,积极倡导和开展体育运动。
 

我国红色体育发展的历程与经验总结
 

  1、中国红色体育的发展进程

  1.1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红色体育实践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体育开始深入到年轻群体中去,1922年进步青年学生在广州成立了青年团,并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要求设置青年工农的娱乐机关、游戏场、俱乐部等,要以武术、拳术、远足、游艺会等体育运动的形式来“联络非团同志”。这次大会的举办是中国青年体育运动的一次里程碑,运用体育运动这种形式来组织广大青年学生和劳苦大众,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在革命战斗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192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根据地成立之后,始终面临着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一直延续到中国工农红军转战陕北。在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战斗岁月中,中国工农红军为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和战斗素养以及军队的整体战斗力,在红军内部积极开展体育运动,根据地军民因地制宜,结合军事训练,开展了游戏、野操、爬山、跑步等各种形式的体育运动。在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不断取得阶段性胜利。党中央为进一步提高部队战斗力,巩固革命根据地,增强红色区域内军民的综合身体素质,号召开展群众性的体育运动。毛泽东曾对战士们说:“你们要加强训练,打好野操。要锻炼好身体,才能打敌人”[3]。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体育运动与日常军事训练紧密结合,毛泽东、朱德等党的领导人有时同红军战士一起进行体育锻炼。步云山是当时红军进行练兵和爬山比赛以及进行体育运动、游戏的主要场所,比赛后往往对优胜者进行奖励,以提高战士们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1.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色体育的形成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江西瑞金为中心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于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自此中国的工农大众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红色政权。苏维埃政府高度重视体育,将其作为宣传组织劳苦大众的手段,通过军事训练和体育运动相结合的方式,提高革命根据地广大军民的战斗力,在体育运动与军事训练、群众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诞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建立了专门负责体育的领导机构: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少共苏区中央局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赤色体育委员会。为使体育在人民群众和部队中产生更大的积极影响,党中央提出了苏区体育的总方针:“锻炼工农阶级铁的筋骨,战胜一切敌人”[4];“发展赤色体育运动,养成工农群众的集团精神与强健体格”[5]。党中央还建立合理的体育规章制度,以确保体育运动的科学化发展。为促进苏区体育运动的良性发展,苏区政府专门编写制定、印刷出版了相关的体育类书籍,如《各种赤色体育规则》《少队游戏》《少队体操》《小学体育运动教学法》《体育教学法》《田径赛训练法》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区政府关于体育的政策方针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苏区体育的极大发展。中央苏区政府所提出促进体育发展的政策方针和措施,最终目的还是服务于反围剿战争,这些方针政策的提出是当时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苏区体育运动产生、发展的经验总结[6]63-65。

  苏区体育能在战争频仍、条件恶劣的情况下发展起来,主要是坚持围绕战争,服务战争,和当时的革命斗争紧密结合[7]。中央苏区红色体育的发展自始至终都同“锦标主义”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进行了斗争,朱德总司令就曾指示:“革命的比赛是要把落后的赶到先进的水平线来”[8]。苏区红军结合军事斗争进行军事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学校也经常举办体育运动会,如列宁小学大检阅、儿童团检阅、少先队开展模范少先队检阅与野营演习活动等体育活动[9]。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举行了数次规模较大的体育运动会,还在193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五卅”运动会上,成立了苏区体育运动的最高领导机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赤色体育会委员会,与此同时,苏区为反对鲁塞尼尔体育国际和中国地主资产阶级的体育组织,选派180多名代表着苏区工农群众的运动员加入红色国际组织。苏区体育不仅仅是苏维埃政府的革命成果,也是国际工人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6]39-55。

  1.3 、长征时期红色体育的延续

  1934—1936年期间,中国工农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战略性大转移——长征。在长征途中历经数百次大小战役,歼灭敌军数十万人,最终成功在甘肃会宁会师,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尽管在长征途中面临敌人的追击、阻截和封锁,只要一有时间休整,红军战士们就因地制宜开展体育活动。其中红一方面军遵义篮球赛、红四方面军喇嘛庙运动会和红二方面军在哈达铺进行的体育活动最具代表性。1935年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为庆祝遵义会议的伟大胜利,组织了一次以连为单位的篮球比赛,提高了中央红军战胜艰难险阻的信心与勇气。1936年红四方面军喇嘛庙运动会是在朱德总司令的倡导下召开的,红四方面军在到达甘孜炉霍县、准备穿越茫茫草地的前夕,朱德指示红军在驻地喇嘛庙修建运动场地,举行了“五一”体育运动会,开展了篮球、跳高、跳远、手榴弹、赛跑、竞走、障碍跑等项目的比赛。红二方面军在哈达铺休整时开展了篮球、单杠、跳高、跳远、爬山、越野跑、跳木马、拔河等体育活动。

  1.4、 抗日战争时期红色体育的成熟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也是最先在陕甘宁边区开始实施,然后向各抗日根据地和全国推广。在党的领导下,陕甘宁边区的体育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陕甘宁边区进行体育运动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扩大体育运动的参与人群,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改善军民身体素养,更好地服务于战争。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变化,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党中央和边区政府通过加强军队、学校、群众体育活动,以适应根据地形势的变化。“非有钢铁一般的身体和艰苦卓绝的精神不能得到最后胜利!”[10]在抗击日本侵略战争的过程中,体育运动被赋予新的意义,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魄的最重要目的还在于抗击日寇。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以延安为中心、辐射各抗日根据地的体育活动迅速广泛地开展起来。当时就提出了“锻炼体魄,好打日本”[11]、“体育运动军事化”[12]等口号,在这一主题的要求和感召下,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的开展都紧紧围绕着抗战,还举办了较大规模的运动会,如全苏区“八一”抗战动员运动大会、延安“九一”扩大运动会等。

  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始终都受到边区政府和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当时学校从低级到高级主要分为幼儿、小学、中学、师范院校、中高等专业学校。边区政府规定,学校教育的课程内容要紧紧围绕抗战这一主题开展,在教学内容上加入军事化技能,以应对各种突发性战斗,学校教育展现出来浓厚的军事色彩,学校教育中增加了诸如刺杀、投掷、军事演习、紧急集合、枪械操作、防空、急救等军事课程。当时的陕甘宁地区,为培养体育领域的专业人才,党中央举办脱产体育培训班和不脱产体育短训班,创办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专门的体育系科——延安大学体育系。

  陕甘宁边区群众体育的开展也是始终围绕抗战服务,无论是机关干部还是工人农民,都有随时随地准备上前线进行战斗的觉悟,因而常常自觉进行体育运动和锻炼。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贺龙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也非常重视体育活动,并且身体力行,作出表率。他们还带头节省生活开支,给边区体育捐献物资。1940年成立的延安体育会提倡“十分钟运动”,把锻炼身体看成是革命任务之一。,延安时期的机关团体、工厂、农村也都加强了经常性的体育工作[13]。

  抗日战争时期,党为更有效地领导全党全军进行斗争,在各大城市设立了八路军办事处,在艰苦的抗日环境下,全国各地八路军办事处的同志,积极利用空闲时间进行体育运动,增强自身体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的同志们开展了篮球、乒乓球、围棋、象棋、棒球等体育运动,他们争相发挥创造力,自制各种体育器材,探索开展更丰富多样的体育项目[14]。

  1.5、 解放战争时期红色体育的进一步发展

  1945年中国人民终于战胜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全国人民热烈庆祝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的同时,国民党反动派无视国内要求停战、要求和平的呼声,悍然撕毁“双十协定”,不断向革命根据地发起挑衅。国内复杂的形势使既定的体育工作无法得到正常的展开,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红色体育的组织形式悄然发生改变,其目的也转变成为解放战争服务。在解放战争不断走向胜利的过程中,中共中央、边区、各根据地以及解放地区教育系统,根据实际状况,广泛开展了适合实际情况的体育运动。陕甘宁地区率先颁布了战时教育的大政方针,对教育的内容和组织形式作出明确规定:体育课程中应该加入和军事战争相关的内容,学生要学习一定的军事技能,如投掷手雷、传递书信、枪械射击等项目,从而使广大师生具有进行自我防卫的战斗能力。从1945—1949年,解放战争持续了4年多时间,在这个阶段举办的为数不多的赛事中,延安“九一”运动会的影响较大。为了推动青年运动,活跃延安地区的生活氛围,陕甘宁边区青联于1946年7月讨论了为纪念国际青年节举办各机关、学校、工厂、部队和市民代表等参加的运动大会的问题。当时大会的筹委会主席王治周在讲话时指出:“此次运动会旨在活跃延安生活,锻炼大家身体,借以保证工作学习……竞赛目的不求争取锦标,而为加强友谊团结,增进健康愉快。”[15]“九一”运动会相较前几次运动会组织更加规范,比赛更加精彩,进一步凝聚了民心,鼓舞了斗志,充分体现了军民不怕困难、意气风发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意志。

  2 、中国红色体育的历史经验

  2.1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指出体育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中国共产党在自身的革命实践中,准确把握结合中国国情和革命形势,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的具体革命实践紧密结合,开创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发展道路。在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中,就已经出现了红色体育的萌芽。红色体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为主体,以服从于党的政治路线为原则,以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为目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出现的全新的实践活动。红色体育在发展过程中,所坚持的思想路线、拥护的政策方针以及所采用的体育组织形式等具有明显的马克思义义中国化的特色,开辟了中国体育发展的先河,为建国后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对我国体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产生了3种性质截然不同的体育: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体育、国统区的“战时体育”和日伪沦陷区的殖民地体育。这3种体育都各自从属于不同性质的政权,为各自的政治目的服务,体育的宗旨、指导思想等完全不同。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诞生了具有无产阶级性质的红色体育,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指导方针,红色体育都表现出和旧体育截然不同的特征。红色体育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服务于党的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战斗需要,军事色彩浓厚。党关于体育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是根据不同的革命形势来进行适当调整的,不同时期的红色体育都是紧紧围绕革命工作的中心任务来开展的,具有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计划性,体育成为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时的军队、学校、工厂、农村中,这一特点在所开展的体育活动中均有着明显的体现[16]。

  2.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利益的扞卫者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领导者,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摆在首位,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党的一项重要任务,坚定保障人民群众的教育权、体育权和卫生权。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在广大农村建立起成片的根据地的同时,也把现代体育带给了劳苦大众。在艰苦的战斗岁月中,体育主要是为战争服务的,红色体育的教育对象,主要是红军战士和工农大众,其大多集中在偏远落后的山区。通过红色体育的开展,教育和启发工农大众的革命自觉性,使他们成为中国革命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和革命者,是当时党在体育方面的重要工作和任务。

  中央苏区时期,第二次闽浙赣省苏维埃代表大会在关于文化工作方面的决议案里指出:所有的工作都要面向工农群众,通过开展体育运动来实现提高他们的觉悟和保卫政权的能力。在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深刻认识到劳动青年群体在身体素质方面严重弱化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源头还是不平等的社会制度问题,当时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造成社会生活水平的普遍低下,剥夺了工农群众进行体育活动的机会和权利。为推广体育运动,开展和体育相关的活动,保证人们进行体育活动的权利,其根本任务还在于摧毁不平等的社会制度。根据这种实际状况,中国共产党实施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人民群众是体育事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体育必须要为群众服务,要重在培养群众的强健体格和集体精神。体育运动应植根于群众之中,要积极引导群众自觉地开展体育运动,如跳高、跳远、赛跑、游泳、射击等可以增强身体素质的体育运动,进而提高革命战争中的战斗本领,促进革命更快地走向胜利。因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体育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改变了以少数人为服务对象的旧体育,红色体育的参与者真正打破了阶级的限制,无论是中共中央的高层领导,还是普通革命战士、工农群众,都可以参加到体育运动中,都享有参与体育运动的权利。

  在延安时期,1942年“九一”扩大运动会第一次出现工人代表的身影,1946年“九一”运动会篮球赛场,第一次出现由商贩们组成的篮球队伍,贩马商人还第一次组织马队参加赛马比赛[17]。在党的关怀下,1940年还在延安举办了首届妇女运动大会,毛主席亲自参加并发表讲话[18]。由于当时党中央明确了发展群众体育的思想,要求增强军民身体素质,并积极推动在人民群众中开展体育活动,使得体育运动在当地群众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和支持,获得了广泛的发展。在延安地区,无论是军队战士、机关干部,还是广大工农和学生,都把体育运动上升到革命工作和任务的高度来对待,结合当时的军事训练需要,开展刺杀、劈刀、投掷、射击、跑步、跳跃等活动,除和军事训练相关的项目之外,还积极开展篮球、足球以及体操、游泳等项目[19]。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广大革命群众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享有了进行体育运动的权利,人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体育的主人,开创了近代以来最具群众性的体育运动兴盛局面。

  2.3、 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走过了一段非常艰辛的历程,体育的发展始终紧紧跟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特殊的困难时期,体育运动的开展面临着巨大的阻碍,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只有坚持实事求是、勤俭节约、从实际出发、一切为了革命的精神,才能更好、更广泛地开展体育运动。红色体育采取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发展方式,进行体育项目器材、体育组织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创造了军球、棉线球、新秧歌与腰鼓、抬担架、背人赛跑等项目,还创造并制作了“口袋木马”、手工编织篮排球网等体育器材,利用自然地理环境,修建河岸沙滩田径场地、足球场地,并充分开发天然的运动场(游泳、滑冰、跳水等),在艰苦的革命环境中,开辟了适合体育运动开展的空间,开展了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为促进体育的发展,中国共产党还在体育组织与管理方面进行创新,如创建各种体育组织、创新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等,通过规则、组织和管理的变革促使更多的群众参加体育活动。

  红色体育始终都坚持着民族性、实用性、多样性的思路,减少体育运动中规则的限制性,进而使得更多的人们可以广泛地参加体育活动。红色体育以军事化的体育技能为主,这些技能的传授,多半采用传、帮、带的方式进行。为了不断提高体育运动水平,还常运用近代体育中已经取得的成果,以不断充实和发展体育教学训练内容。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根据地各项建设迅速开展以及文化教育的发展,加上党中央的重视和体育工作者的努力,体育科学研究也出现了活跃的局面[20]。广大战士因陋就简在实践中创造了很多办法,并经常开展研究,把开展体育的经验介绍推广,发表在《解放日报》等重要报刊上。人们不仅仅局限于对体育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将研究成果不断地应用于实践领域,对体育的长远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延安体育会发起组织的“飞鱼游泳团”,在实践中进行游泳方法的研究,利用游泳间隙,在沙滩上进行游泳与体操相结合的练习方法,练习体操动作,如俯卧撑、鱼跃、拿大顶、倒立走路、滚翻,跳人马等,效果很好[21]。

  2.4 、坚持正确的体育工作策略

  红色体育得以迅速发展壮大的另一个原因是采取了正确的体育工作策略,即体育运动军事化和体育运动经常化。艰苦的革命战争要求革命战士具有强健的身体和坚强的意志力,红色体育一开始就是为革命战争服务的,参加体育运动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军民身体素质,以承担起艰苦的生产建设任务和满足军事战争需求。红色体育紧密围绕战争形势,体育训练与军事技术学习、政治文化学习相互渗透,相得益彰。红色体育项目的内容和军事战争所需要的战斗技能、团体配合协作是分不开的,红色体育的活动内容非常丰富,主要种类可以分为军事训练项目、提高体能项目、竞技性项目、娱乐游戏性项目等。打靶、投掷、拼刺、障碍赛跑、负重越野、过独木桥、过浪桥、紧急集合、抢山头等明显是为了军事需要,而且这些项目的开展相当程度上是与军事训练结合在一起的。跳高、跳远、爬山、竞走和武术等也都有特定的军事意义,要么培养耐力,要么训练反应。除此之外,足篮排以及网球、乒乓球等虽是辅助性的体育项目,但也深受人们喜爱。红色体育的广泛开展,有效增强了工农群众和军队的军事素养和战斗能力,增强了部队战士最基本的身体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走、跑、跳、投、攀登、爬越等都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同时还提高了行军、射击、刺杀、劈刀、骑马技术等基本军事技术水平。在当时的革命环境下,无论是学校还是军队,农村还是工厂,所有的体育运动的最终目的还是服务战争。广泛开展红色体育,加大军事化的训练内容,有效地提高了革命战士的战争技能,增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战斗力,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为最终取得革命胜利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红色体育的广泛普及,离不开其普适性和经常性的特点,红色体育提倡更多适合普通大众的体育活动。延安“九一”扩大运动会上,朱德总司令亲自题词:“运动要经常”,在这些倡导呼吁下,红色体育日渐经常化、生活化[22]。红色体育相关的组织也先后成立,如陕甘宁边区青年俱乐部、苏区体育运动委员会、延安体育会、延安新体育会、陕甘宁边区体育委员会等,这些体育组织积极组织体育活动,几乎每个周末都开展相关赛事,逢年过节等重大日子还举办大型的运动会,在这些体育组织的活跃下,秧歌、赛马、风筝、秋千、拔河、武术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得到了广泛的欢迎[23]。

  2.5、 坚持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基因”的诞生与生长,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革命形势相结合,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在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进行不断实践,才培育出忠诚于党的事业、忠诚于人民的事业的伟大的“红色基因”。“红色基因”蕴含着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等宝贵的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体育,历经战斗岁月的洗礼,几经坎坷,但依旧百折不挠,从弱小逐步走向强大,在不懈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也有力地证明了“红色基因”的强大力量,才使得红色体育稳步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红色基因”表现出不同的精神属性和价值力量:苏区时期,红色体育刚刚兴起时期的“红色基因”展现了敢为天下先的首创精神,保证人民享受体育的权利;长征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战争史上最为艰苦的一次战略大转移,塑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在漫漫的征途中,战士们依旧坚持进行体育运动,表现出大无畏的、不怕牺牲的革命气概;延安时期广大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根据革命形势的不断变化,因地制宜地进行体育运动,展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力量。在新时代我们更应传承“红色基因”,担当起历史的责任[24],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力量。

  3 、结语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红色体育诞生于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在革命战争的洗礼中不断发展壮大,不仅为军事斗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而且对于改善国民体质、丰富社会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奠定了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更为新中国留下了宝贵的“红色基因”。红色体育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发展道路,在整个近代体育史长卷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也必将为中国体育的未来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02-303.
  [2]傅砚农中国共产党在初创和大革命时期对体育的把握([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993,9(2):8-11.
  [3]何启君中国近代体育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366.
  [4]曾飚苏区体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4:5.
  [5]五卅”举行赤色运动会N,红色中华, 1933-05-08(1).
  [6]王增明,曾飚中国红色体育史[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3.
  [7]斯迪虎我军体育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特征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 2003:32-45.
  [8]任治洪朱德与红军的军体运动[J].兰台世界, 201011):15-16.
  [9]苏肖晴新民主主义体育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9:133-135.
  [10]吴玉章献词[N]解放日报, 1942-09-05(4).
  [11]译东为首届"体育节"题词[N]新华日报,1942-09-09(4).
  [12]贺龙体育运动军事化[N]解放日报,1942-09-19(4).
  [13]史进,马菊霞,杨芳, 等延安时期红色体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1,38(1):1-7.
  [14]谭冰.七贤庄的体育活动[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5,5<(4):26-27.
  [15]“九-“运动会筹委会召开动员大会[J]解放日报, 1946-08-24(1).
  [16]文烨红色体育特点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 2012(6):28-31.
  [17]亚凡这是第一次[N]解放日报 。1942-09-19(4).
  [18]于敏“三八"运动大会速写(N]解放日报, 1940-03-29(4).
  [19]邓发延安运动会的感想和展望[N]解放日报, 1942-09-19(4).
  [20]苏肖晴苏区红色体育科学研究活动初探[J].福建体育科技, 2004(6):25-27.
  [21]导延安体育工作回忆[J].陕西体育史料, 1986(7);:32.
  [22]党挺中国红色体育文化研究[J].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13:282.
  [23]齐群发展着的延安体育活动[N]新华日报, 1942-09-09(4).
  [24]白奕非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N].人民日报, 2020-02-15(1).

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陕西省体育馆
原文出处:王增明,党挺,李颖,高振博.中国红色体育的发展进程与历史经验[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1,38(03):257-26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