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史论文

研究武术口述史的意义和具体流程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作者:李赵鹏;刘强
发布于:2019-07-30 共5795字

  摘    要: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 从现状、价值与研究过程三个方面探讨武术口述的历史。从现状来看, 学界对于武术口述史的探讨不断加深, 但依然处于摸索阶段;从价值上看, 武术口述史的研究对象实现了从武术精英到普通大众的突破, 有助于拯救“活态”史料和发掘“边缘”史料, 使武术史料变得真实、立体、生动;从研究过程来看, 武术口述史研究要经过准备阶段、执行访谈阶段、资料整理阶段和成果呈现阶段。

  关键词: 武术; 口述历史; 价值; 过程; 方法;

  Abstract: The history of martial arts recorded orally is studied in terms of current status, value, and process with the approach of document literature and logic analysis. Concerning current status, although the discussions are deeper the result is far from satisfactory. In terms of value, the research objects include both elites and the commons which is a breakthrough. This is conducive to saving “active” history materials and discover “marginal” ones. The historical materials for martial arts are thus real, three dimensional, and vivid. As for research process, it covers the stage of preparation, interviewing, material processing, and result presentation.

  Keyword: martial arts; oral history; value; process; approach;

  中华武术包括129个传统武术拳种, 体系庞大, 资料浩渺, 但因为缺乏正确的理念和得力的工具未得到全面、深入的发掘与整理, 从而限制了中国武术历史研究的发展。口述史学的出现与发展不仅在研究内容、方法与理论等方面为历史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变革动力, 也使研究者从“文本解读传统”的“老古玩店”里走进“田野”, 冲破了书斋式研究的禁锢。因此, 探讨武术口述史的现状、价值和研究过程, 深化武术史学研究成为必要举措。

  一、武术口述史的研究现状

  武术口述史的核心是“亲历者叙述的历史”。从叙述人来看, 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个体, 一种是群体。从叙述的对象、内容来看, 有两个系列, 一个是人物, 一个是事件。不同的叙述人和不同的对象、内容排列组合, 形成了四类研究文本和样式。[1]第一, 群体叙述重要人物。如:研究者以对郑怀贤的学生、徒弟及家人口述资料为切入点, 全面总结了郑怀贤武术教育思想的理论与实践。[2]第二, 群体叙述重要事件。如:有调研组对“武术教改中的中小学师生”进行访谈, 还原上海育才中学“男拳女舞”教改的历史实践, [3] (P84) 为武术教育改革提供历史经验;再如:对“武术知青”亲历亲见亲闻口述资料的整理与建构, 呈现了上山下乡时期武术知青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特征, 以及武术在此特殊时期的功能和价值。第三, 个人叙述一生或一段经历。如:对中国武术十大名教授和数位九段武术家进行访谈, 通过各位武术家对个人一生的回忆和叙述, 搜集一系列珍贵的口述史料并构建他们的人生史;[4]再如:张文广《我的武术生涯》、马国相《我的太极之路》等都为武术史提供了鲜活的个案。第四, 个人叙述重要人物或重要事件。如:徐皓峰的《逝去的武林——一代形意拳大师口述历史》, 通过武术家李仲轩的口述, 呈现了唐维禄、尚云祥、薛颠三位形意拳大师的武术人生和武林旧事。

  综上所述, 学界一直关注武术口述史的探讨, 新的武术史学研究范式呈方兴未艾之势。但是, 武术口述史的研讨依然处于摸索阶段, 还存在很多薄弱之处, 如:口述对象仍以武术精英居多, “自上而下”的民众转向程度不够;口述内容和主题依然碎片化;口述资料的解释依然平面化等。

研究武术口述史的意义和具体流程

  二、武术口述史的研究价值

  武术口述史的萌芽和拓展, 使得武术研究焕然一新。其价值具体表现在对象、史料、形式三个方面。

  1.对象:武术口述史实现了从武术精英到普通大众的突破

  当前武术史研究对象仍以武术精英为主体。如:武术教育家蔡龙云、张文广、郑怀贤等的思想史, 武术着名拳师李经悟、陈正雷等的人生史。然而, 武术本是繁衍于各民族、各乡土的“草根”文化, 它不仅与上层武术精英紧密相连, 更与下层民间大众休戚相关, 进而言之, 武术史的实质是一部精英和大众共同存在的历史。武术口述史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范式实现了从武术精英到普通武术习练者的研究转向, 以“由下而上”的民间视角丰富武术传统研究“由上而下”的国家视野, 以口述方式收集的具体鲜活的个案材料 (小写的历史) 弥补武术惯常研究宏大话语 (大写的历史) 的大而失当, 深化武术历史研究。[3] (P17) 正如保罗·汤普逊所言:“它给了我们一个机会, 把历史恢复成普通人的历史, 并使历史密切与现实相联系。”[5]“就最一般的意义而言, 一旦各种各样的人的生活经验能够作为原材料来利用, 那么历史就会被赋予崭新的维度。”[6] (P5-8) 此外, 武术口述史的民众转向为同一武术历史事件提供了不同的历史叙述和阐释。社会史学家埃里克强调:“普通人对重大事件的记忆与比他们地位高的人认为应该记住的并不一致。”[7] (P239) 例如:每部武术史中均有笔墨触及文化大革命和知识青年下乡时期的武术发展历程, 与亲历过那个时期的拳师、拳民等个体的口述中理解武术的动荡和变迁不一样, 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权威话语所造成的表述缺陷。

  2.史料:武术口述史有助于拯救“活态”史料和发掘“边缘”史料

  向恺然先生在《拳术》一文中感慨武术文献资料的匮乏:“物之源流湮没而难考者莫拳术若也!学士大夫以其术不雅驯, 恒鄙夷之, 故古文无一字及之者……绿林无文章, 释氏鲜传记, 其源流无可考审矣!乃见世俗之所谓拳师者, 必侈言家数, 不知何所据而云然?”对于史料的扩展和丰富而言, 武术口述史具有以下价值: (1) 拯救“活态”材料。武术拳种和门派源流丰富, 传人众多。许多传承人见证了新中国发展历史, 其习武经历跨越了武术发展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但这些传人有的已经离世, 另外一些也已年迈。如果能对这些传人的武术经历进行访谈和梳理, 不仅使许多珍贵的拳种资料得以保存, 而且会形成许多传奇和神话。 (2) 发掘“边缘”资料。访谈者通过有意识的寻找, 可以发现一些鲜为人知的史料, 赋予口述调查“拓荒者”的性质, 进一步填补武术文献记载的空白。如:有研究者从吸毒原因及练习太极拳的戒毒效果入手, 运用口述史方法, 收集戒毒人员的吸毒经历与练习太极拳戒毒的体验, 发现戒毒人员在“不自由”的戒毒生活中, 通过练习太极拳, 体验到“流动的身体, 自由的心灵”, 成为治疗心理痛苦的“良药”, 并在“毒友圈”转向“拳友圈”中习得交往“秘籍”。[8]又如:以气功锻炼者的口述史为例, 研究者根据气功锻炼者的锻炼年代与选作锻炼的气功种类筛选出十位口述对象, 其中有癌症患者和慢性病患者, 通过搜集其独特的锻炼经历和鲜活的生命体验作为口述史料。[9]吸毒者、疾病患者与武术之间的互动关系, 通过口述史得以发掘和呈现, 为武术的实践研究提供了新的维度和主题。

  3.形式:武术口述史使武术史料变得真实、立体、生动

  口述史通过口述者的声、情、貌构建历史, 使其变得真实、立体、生动。正如纳日碧力戈教授所言:“语调、眼神、手势、氛围、讲者、听众等等现场要素, 都会串通一气, 表达丰富、微妙的意思, 不置身其中便不可能捕捉、不能感悟。”[10]由于武术是技术与文化交织的产物, 在经过艺术化加工后, 武术动作的“名”与“实”存在一定差距。例如:访谈者演示太极拳动作“云手”“懒扎衣”“如封似闭”, 单凭文字史料无法让研究者理解和想象动作的造型、路线和劲力, 而武术口述史的介入解决了这一难题。武术口述史使“武术史事”的表现形式发生了耳目一新的变化, 从单纯的文字史料变成了“声—貌—情”三位一体的动态“武术数字录影志”, 也使研究者从过去的“读史”发展到“听史”“看史”的新阶段, 加深了对武术的理解。

  三、武术口述史的研究过程

  口述历史是受访者与研究者合作的产物, 利用人类特有的语言和科技设备, 获取口述史料。在整个操作流程中, 武术口述史研究可分为四个阶段, 即准备阶段、执行访谈阶段、资料整理阶段和成果呈现阶段。

  1.准备阶段

  武术口述史研究的准备阶段可以分为选题策划、资料搜寻、撰写文件与器材准备四个部分。第一, 选题策划。武术研究的访谈对象范围极其广泛, 选题策划应遵循一定原则来开展。首先, 要考虑紧迫性, 即要把具有抢救性保护的选题列为重点。上文已经提到部分武术家年事已高, 其语言表达能力及身体状况都成为制约采访的重要因素, 再加之拳种独特, 传承人较少, 有技随人亡的危机, 因而需要尽早、尽快开展访谈。其次, 要注意系统性和切入点。虽然口述访谈没有绝对的边界限制, 但需考虑不要因选题过于分散而使访谈成为无意义的、散点式的资料搜集, 应该选取具有群体性特点的采访对象, 以便获得全面、系统的文献资源。此外, 口述历史很难事后重复采访, 这决定了采访时如果没有一个较好的契入点, 很有可能徒劳无功, 影响到后期的研究品质。最后, 还应考虑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以及版权等事宜, 这往往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和人员投入。第二, 资料搜寻。选题之后, 需要根据选题搜寻研究主题和受访者的资料。一方面, 研究主题可以通过数据库、志书、新闻评论等渠道了解其主要内容, 做好综述工作。另一方面, 访谈者要全面搜罗与受访者相关的资料, 包括受访者一生的经历概况等。要以“预先理解”和“同情”的态度, 做到比受访者自己还要了解他自己, 这样一来, 访谈者能够根据受访者的爱好、忌讳和顾虑进行采访, 减少访谈过程中的摩擦。比如:回族武术家在受访对象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访谈者就需注意伊斯兰教信仰问题, 避免和“猪”相关的禁忌话题。第三, 撰写文件。访谈需要访谈提纲、采访函、授权协议书、保密协议等基础文件。其中访谈提纲只是初稿, 还需在预访时与受访者共同完善;授权协议书和保密协议需咨询相关律师, 以保证访谈双方的利益不受侵犯, 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第四, 器材准备。采访前需要准备器材和设备, 如摄像机、录音笔、记录本等。录音笔是现在口述历史实际工作中最基本的记录访谈全过程的重要工具。摄像机的使用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因为在武术访谈过程中, 受访者有可能边说边做武术动作, 有些拳种动作较迅疾, 如南拳、翻子拳、劈挂拳等, 一个机位无法及时跟踪拍摄, 为了获得更全面、更扎实的口述史料, 可能需要多个机位一起协作拍摄。

  2.执行访谈阶段

  执行访谈阶段是口述过程的核心, 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筹备访谈。筹备访谈包括预访、提纲交流、选择访谈场地等事项。其中预访时应向访谈者交代必要事项。《美国口述历史协会的原则与标准》中提及多项“对于受访者应尽的责任”, 例如:必须告知受访者口述历史的一般目的和程序;口述历史制作过程中双方的权益;请求受访者签署法律授权书和合作协议等。[11] (P261) 其次是进行访谈。访谈进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 要注意访谈技巧, 如开始时聊一些轻松的话题, 帮助受访者放松。第二, 访谈过程中要控制好采访节奏, 注意被访者的肢体语言和情绪变化, 做好“忠诚的听众”。第三, 在保证采访进度和主线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打断口述人的谈话。第四, 访谈者要适时引导受访者, 否则单纯以受访者为中心可能会脱离整个访谈的主题, 这样记录的口述历史可能仅仅是受访者一部零散的叙述史, 甚至可能是一场唠叨而已。第五, 注意访谈时间, 一般访谈每次不宜超过两小时, 超过两小时不但受访者疲倦不堪、心浮气躁, 就是访谈者也会无法全神贯注继续聆听。[11] (P78) 最后是结束访谈。结束访谈主要有以下任务:第一, 找一个“结束性”话题来收尾, 如让受访者对其武术人生做一回顾;让受访者以现况与过往习武岁月相比较;让受访者对于武术重大事件下个结论或者展望未来前景等。然后试问受访者是否还有想要讨论的事情, 这样可能会唤醒某些尘封的记忆, 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史料。第二, 在采访结束时, 要注意预留日后可能补充采访的机会。第三, 在采访后还应相应地收集一些实物资料, 如:武术老照片、武术古文献、武术器械等, 如有捐赠应颁发捐赠证书。第四, 告知受访者录音、录影文件将会如何处理, 同时为他们在抄本制作和签署赠予权时所扮演的角色做一解释。[11] (P101)

  3.资料整理阶段

  资料整理主要包含采访手记的撰写、录音整理、补充采访、文字校订以及录音、录像和相关文件的编码、归档等内容。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 采访手记撰写内容要尽量丰富、真实、详细;第二, 录音整理应与访谈现场一致, 忠于录音原稿, 不可随意变更武术家表述习惯;第三, 文字校订包含整理者对谈话内容的勘误和武术家的亲自核订过程。[12] (P2803-2805)

  4.成果呈现阶段

  根据呈现形式的不同, 可分为三类:文本呈现、影音呈现和展览呈现。第一, 文本呈现主要以历史书籍、传记、诗歌、资料汇编、科研论文的形式展示。第二, 影音呈现包括影像形式和录音形式。影像形式有微电影、系列纪录片等, 录音形式有听书、广播等。第三, 展览呈现包括艺术展和主题展等形式, 可借助各地博物馆、艺术交流中心等大众场合进行展览。

  四、结语

  陈寅恪先生在《陈垣敦煌劫余录序》中讲道:“一时代之学术, 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 取用此材料, 以研究问题, 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美国学者爱德华说:“任何事物都不能从人类文化中彻底消除记忆存储和口传传统……除非人类丧失听说能力, 否则, 书写文本或印刷文本不可能取代口传传统。”[13] (P126) 由此可见, 武术口述史研究的时代诉求和不可替代性不言而喻。当下武术口述史研究正值起步阶段, 武术研究者应了解其研究进路, 理解其价值和时代精神, 力争为中国武术史学研究提供新思路、新问题和新史料, 使武术史学成为真正面向大众的武术史。

  参考文献

  [1]牛爱军.宏大叙事与微观论证——武术口述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搏击 (体育论坛) , 2010, (2) .
  [2]邢照利.郑怀贤武术教育思想的口述史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 2013.
  [3]戴国斌.新中国武术发展的集体记忆:一项口述史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6.
  [4]李文博.新中国以来沧州回族武术变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 2014.
  [5]杨雁斌.浅谈口述史的发展与特色[J].国外社会科学, 1993, (4) .
  [6]保罗·汤普逊.过去的声音:口述史 (第一版序言) [M].覃方明, 等, 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0.
  [7]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史学家——历史神话的终结者[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8]周道鑫.戒毒人员练习太极拳的心路历程:一项口述史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 2015.
  [9]张国良.气功锻炼者的口述史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 2011.
  [10]纳日碧力戈.作为操演的民间口述和作为行动的社会记忆[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2003, (3) .
  [11]里奇.大家来做口述历史:实务指南[M].2版.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6.
  [12]赵光圣, 郭玉成, 李守培.武术家口述史研究的基本模式[G]//2015年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总.
  [13]爱德华·希尔斯.论传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1.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体育学院
原文出处:李赵鹏,刘强.武术口述历史研究的现状、价值与过程[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40(03):92-9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