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占据了大部分学生的课余时间,对户外运动的热衷程度日益削减,体育课程也渐渐受到冷落,其中女大学生群体的表现较为严重。出现此类现象可能是学生的心理原因,且由个体现象泛化成群体原因,教师针对女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措施,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完成教学质量和完善人格的重要保证。引导女生的健康生活方式,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长期缺乏锻炼,体质会下降,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大学期间对女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其中消除女大学生对体育课堂的消极情绪,是保障体育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深入了解女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障碍,从学生角度出发,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使学校体育教学在教育中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一、女大学生在体育课堂中面临的障碍
女大学生在体育课堂的消极情绪一直是体育教学中面临的障碍,若要解决问题,需从根源出发。总的来说,女大学生在体育课堂中面临的障碍如下:
( 一) 自身的障碍女生身体素质、耐受力方面相比男生较弱,性格较为内向、比较腼腆,对体育兴趣较低。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害怕受伤、对体育的惧怕心理,致使她们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另外,基于爱美的心理,大多女生不愿接受高强度的行为锻炼,或有着自卑心理,怕动作不标准而受到别人的讥笑从而逃避练习,或有些学生对体育锻炼存在偏见,认为其与今后的发展无关,而将重点置于专业课的学习上,从而忽视体育锻炼。
( 二) 学校的障碍学校过多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对女大学生体育课堂锻炼重视的程度不够,甚至有些院校随意取消体育课,忽视了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高的最终目标。个别院校场地器材缺乏,运动项目的开设受到限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若常年在室外上体育课,使爱美、爱干净的女生产生顾虑及抵触心理。另外,体育课堂最后的结业大多是通过考试完成的,体育课的考核标准过高,给学生带来了心理压力,也可能导致女大学生的消极情绪。
( 三) 社会的障碍大学毕业是人生的分水岭,社会压力成为大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障碍。从社会层面上讲,各大企业公司主要讲求专业方面的要求,使学生的主要关注点落在学习与毕业工作方面,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社会经验,对于体育锻炼则少了份热情。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社会压力。此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占据学生的大部分时间,这给体育锻炼带来冲击。
二、培养女大学生锻炼行为的策略研究
学校对体育课堂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女大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消极因素,针对其遇到的种种障碍,学校应该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
第一,重点关注女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加强其心理素质,引导其健康的生活方式。女大学生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群体,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学校应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此部分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要重视女大学生自信心的养成,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在排除心理障碍的同时,学校及老师需要通过理论教学或多媒体课堂等其他手段,改变女大学生对体育行为锻炼的偏见,认识到健康的体魄是竞争的关键。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拼的是耐力与体质,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适应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从而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1. 在专业技能方面,掌握良好的体育锻炼技能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2. 充分了解学生的爱好、性格,根据学生特点改变教学难度或教学方式。在初期,教师选择较容易的体育锻炼项目,然后循序渐进,适当增加难度,或者可以按照学生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爱好等分设小组,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3. 教师掌握良好的教学气氛。教师的真挚情感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积极和谐的课堂环境可以挖掘女生的潜在能力,使女生在体育竞技中得到快感,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其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宽松的教学环境,保持良好的教学心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第三,分设多个课程,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从小学开始,学生便开始接触体育,枯燥、重复的教学内容已然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脱离强制性教育模式,引入有趣的内容来充实课堂,激发女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教学内容上遵循科学原则,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初期设置学生较容易完成的项目,加以锻炼和辅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信心,引导学生积极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第四,学校对体育锻炼的高度重视。学校根据自身的条件,积极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可以增设体育运动的场所和设施,改善学校的生活环境,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做好保障措施,切实做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结束语
相比其他课堂,大学的体育课堂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但女大学生对体育课堂的消极情绪,使大学体育教学在落实总体目标上遇到阻碍。因此,对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观念的传递逐渐成为教学的重点。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尤其作为女生,体质较弱,更是教学的主要对象。增强身体机能,对以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学生与老师的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为全面落实高校体育教育总体目标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祝榕,薛立群。《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运行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闽江学院学报,2002,( 6) .
[2]李会增,王向东,王爽,韩璐,杨红涛。 对大学生体质和营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 2) .
[3]王永红。 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较差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 淮海工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2,( 3) .
[4]张云德,郭海燕。 大学生体育锻炼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2) .
[5]朱菊芳,张天峰。 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2,(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