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理论论文

探究影响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演变的因素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9-11 共2489字
论文摘要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特征与各个民族的社会生存环境、地理自然环境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各个民族表现出各自特有的民族体育风貌.另外即使是同一民族、同一地区,因为劳动和生活的环境不同,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会表现出各自的风格和特点.如各种形式的龙舟竞渡以及土家族不同跳法的摆手舞就是例证.因此,我们力求探究影响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演变的自然、社会环境因素,并总结出决定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演化的模式与运行轨迹,以推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的发展.

  一、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区域性特征源于所处的地理环境

  1.东西方地形的区别,形成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国的地势自东向西由低到高,地势相差很大,这样的地势构成"三大阶梯".我国地理环境山脉纵横、平原辽阔、海岸延绵,这样多样的地理环境就形成了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多样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东部有宽广的平原和丘陵,属于第一阶梯,这里水系发达,河流纵横,湖泊遍布,造就了当地少数民族驾船驭水的本领.传统的水上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如傣族、畲族、壮族等少数民族群众的捉鸭、龙舟、漂流等.

  技艺高超.西部高原以东的太行山、大兴安岭、长江三峡等地,海拔多在1000~2000米,属"第二阶梯",崎岖的山路,交通不发达、不便利使当地的少数民族在日常生活中练就了攀藤附葛、爬山越岭、荡索渡涧的好本领.青藏高原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最高的一级阶梯.因其地势较高,为了适应气压低、高海拔的环境,当地的藏族等少数民族经常开展"登山""、达玖""、朵加"、"碧秀"等对肺活量和耐力有较高要求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2.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显着,形成不同内涵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国气候从北到南有寒温带,也有热带.由于气温的差异使各个名族形成了特色鲜明、风格突出的体育文化差异.比如北方和南方,东北地区气候相对来说比较严寒,冰山项目、冬泳等成为当地民族的主要体育项目.而南方的体育项目确实与北方截然不同,比如,云、贵、川的各民族地区四季如春,体育项目方式:冬天在广阔的地面上打陀螺;夏天在田坎上、树荫下摔跤、扳手腕、顶扁担;秋天在收割后的稻田里及打谷场上打腰鼓;春天登高踏青;等等.

  二、民俗宗教仪式孕育了民族传统体育的本体性特征

  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的宗教活动一般包括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古老图腾崇拜经过时间的推移演化成了祖先崇拜,它体现了人类对远古祖先的敬仰,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意识的进一步提高,是由灵魂信仰观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图腾崇拜是发生在氏族公社时期的一种宗教信仰的现象.其崇拜物以动物居多,图腾主要出现在旗帜、族徽、柱子、衣饰、身体等地方.如浙北水乡民族传统体育就具有吴越民族龙图腾崇拜风采.自然崇拜是指人们对飞禽走兽、山河湖海、风雨雷电等一些自然现象和自然物的崇拜.根据资料记载证实了彝族体育与本族笃信的原始宗教之间是有密切关联的.彝族以十月历为历法,每到年终岁月交替之时,都要举行祭祀天地神祖的仪式,这些仪式包括打陀螺、跳火绳、跳高脚马、耍狮子等,这些祭拜神灵的祈祷方式,使传统体育项目获得了进一步的延伸.

  三、生产方式造就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异质性特征

  1.游牧民族体育文化.游牧是指终年随水草转移进行游动放牧的一种粗放的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游牧民族指的是以这种生产方式而生活的民族.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由于其特殊的生产方式,形成了一些别具风格的体育项目,他们以赛马、赛牦牛、赛骆驼、赶牛、绳索套马、挥杆套马和甩牧羊鞭等为主,需要人和动物的默契配合,并构成了游牧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特征.

  2.在中国北方及西部的广阔地带,畜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互相融合生活在一起,农业和牧业交错分布.在这一生态复合体所在区域里,并存着以农业、林业、草业和畜牧业生产力主体的多种生产方式.如在北方生活的满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少数民族大多沿袭着畜牧与农耕相结合的生产方式.这种较动荡的生活方式逐渐形成了比较彪悍、勇猛的习俗.充分体现出各民族的独立性和特点.

  3.农耕民族体育文化.农耕文化由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主,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逐渐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尤其是贵州的水族是最典型的农耕民族,以种植水稻为主,故民族传统体育也含有浓浓的农耕文化与特色,例如,扭扁担、顶扁担、扳腰等.这些传统体育游戏,多半是在田间地头进行的.或者劳动休息的时间,可以在地上画一个简单的棋盘,随手捡几颗小石头、苞谷、黄豆、草棍之类的当棋子,可以厮杀一番.从以上可以看出水族传统体育活动大多仍与农耕文化有密切的联系.

  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1.转变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的经济功能,打造包装一些表演性强、趣味性高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抢花炮、打陀螺、高脚竞速、摆手舞等,并大力宣传,广邀游客.这样不仅可以使游客游览当地的自然风光,参与当地特色体育活动,体验当地的民族风情,也发展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旅游文化事业.

  2.挖掘整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于一些濒临失传、锻炼价值高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资源整合、挖掘和推广,尤其是一些具有明显特征的、民族特点浓厚的项目.如傣族的孔雀舞、象脚鼓舞,蒙古族的马刀舞、筷子舞,苗族的铜鼓舞、芦笙舞等,对一些没有科学依据、落后的,与现代文明相悖以及带有迷信色彩的项目应摒弃,如江湖上流传的吐火龙、油锤贯顶、上刀山、下火海等.

  3.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实行产业化开发.文化的发展要提升质量和高度,是以经济的发展为条件的,先进的经济形态能促进先进的文化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多与当地的生活生产相关联,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另外它又与当地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有良好的共生性,利用自然、生态和人文资源共同构成产业开发链.这是在外来文化强烈冲击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一条新思路.

  参考文献:

  [1]黄健.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的演化与创新[J].吉首大学学报,2008,(11).

  [2]王存文.关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发展的几点思考[J].大家,2012,(2).

  [3]王俊奇,徐国民,张华飞.我国少数民族体育形成的地理环境因素[J].体育科学研究,2004,8(2):39-42.

  [4]刘亚云,李可兴.湖南地理环境与湖湘传统体育文化[J].体育学刊,2007,14(1):79-81.

  [5]王三义".游牧"的概念与文明史的抉择[J].学术研究,2001,(10):109-113.

  [6]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