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理论论文

湘西南中元节民俗体育文化的特点分析

来源:当代体育科技 作者:雷波;谭文娟;雷蕾;孙
发布于:2017-07-04 共3370字

  摘 要:中元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构成规律和特定的文化意蕴,体现了人与自然界气脉相通、生息与共的自然节律,是人们生活体验和生命精神表达的集中场所。采用田野调查、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湘西南地区中元节日体育文化进行剖析,研究表明,湘西南地区中元节日体育文化具有体育文化共性特征以外,由于受中元节日文化的影响表现出独有的文化特征,即禁忌性、依附性、周期性、娱神性等特征。
  
  关键词:湘西南 中元节 体育 特征。
  
  中元节,俗称“七月半”,也称鬼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关于中元节的起源却有不同的学说,一种是起源道教的“三官”之说,“三官”即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又名三元大帝。天官治理天界,主为人赐福;地官治理地下,主为人赦罪;水官治理水中,主为人解厄。对于中元,南北朝时所出的道经《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说:“七月十五日,中元之辰。地官校戒,擢选众人,分别善恶。诸天大圣,普诣宫中,简定劫数人鬼簿录,饿鬼囚徒,一时俱集,于其日夜讲说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得解脱,一俱饱满,免于众苦,得还人中,自非如斯,难可拔赎。”[1]另一种学说是佛教起源学,七月十五是盂兰盆节。“盂兰盆”一词,来自佛经中目连救母故事,原意为“救倒悬”,即解救在地狱受苦的鬼魂。两种起源学说在时间上的吻合,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但是道、佛教创世时间不同且要晚于中元节,所以中元节的起源是追溯于原始时期的图腾崇拜。早在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不能诠释自然界风、雨、雷、电等现象,把一切不能被解释的自然现象都归结于神灵,相信万物是有灵气及灵魂不灭,祖先的祭祀活动节日就是这样产生了。而中元节日体育文化是指中元节日中所表现出体育文化特征,并且受中元节民俗文化的影响所折射出特殊的体育文化内涵。关于民俗体育研究比较多,如于兆杰(2007年)[2]关于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体育活动及其文化内涵的研究;陈惠娜(2008年)[3]关于瑶族传统节日体育文化探微;杨建设(2009年)[4]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体育的功能及发展趋势的研究;刘旻航(2013年)[5]关于民俗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在国学教育中功能互补性研究;孙鹏(2013年)[6]关于我国民俗体育文化产业化理性审视的研究。但长期以来,由于中元节日文化所固有的特点,加上破除“迷信”思想的影响,中元节日体育文化一直没有受到体育学界的普遍关注。湘西南是一个地域概念,就地理位置而言,它包括湖南邵阳地区,永州和怀化的部分地区。这一地区位于南岭山脉、雪峰山脉与云贵高原余脉三大植物区系交会地带。春秋战国时期,楚巫文化便流传境内并在吸收中原文化的基础上,逐渐融合原有的土着文化,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和光彩。从中元节日体育文化特征为切入口,运用田野调查与逻辑分析对中元节日体育文化进行研究,这为湘西南地区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 湘西南中元节日体育文化特征

        1.1 禁忌性

        禁忌(taboo)是来自太平洋波利尼西亚汤加岛人的土语,意思为避免遭到惩罚,禁止用“神圣”的东西,禁止触犯和接触“不洁”的人和事。禁忌一方面表现了人的内心恐惧;另一方面则是消极地为自己的行为制定某种规范,且对它奉若神明,恪守不移。最早的禁忌是原始人对大自然充满崇拜、畏惧而产生的。为了避免灾难、保护自己,便通过自我的约束控制,使鬼神的神秘力量转化为对自己有利的武器,从而避免可能遭至的厄运和惩罚。而中元节是受灵魂观念的影晌、祖先崇拜的遗存、李弟准期的奉行、寻根心态的反映等演化过来的。祭祀活动主要是通过仪式表现出来的,其内容为舞蹈或其它的肢体语言,它是中元节日体育文化的象征。中元节日体育文化的禁忌性主要表现在言语和肢体两个方面。言语是指人在参与的仪式活动中“迎先祖”至“送先祖”不能有冒犯先祖的言语,正因如此,在祭祀过程中一些长辈们会对晚辈进行教育,否则言语不逊赶走祖先得不到祖先的庇佑,带来厄运。而体育话语是人参与体育活动中的一种情绪宣泄,但在中元节当中语言需要得体,这也是禁忌性的表现所在。肢体语言是祭祀活动中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通过祭祀舞蹈来传达对先祖尊重,以求得到祖先庇佑。湘西南地区楚巫文化兴盛,祭拜祖先及土地山神成为习俗延续至今。正因禁忌,人们在节日时期通过肢体语言(舞蹈)与祭祀贡品来祭祀神灵。
  
  1.2 依附性

        人类创造文化的时候也被文化所塑造。中元节日体育文化的依附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人与文化的依附性;(2)节日与体育文化的依附性。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文化只有在涉及到人的时候才具备文化的价值,动物是没有文化的,它是通过人加工而成的。与此同时,人如果脱离文化的教化或塑造就将成为野蛮人,偏离了文明社会发展的轨道。中元节日体育文化的依附性表现出中元节与体育文化之间的关系。民俗文化与人类风雨同舟、悲欢与共,真诚地追随着人类前进的步伐。民俗文化主要依附于各民族的生产劳动、岁时节令、婚丧礼仪、信仰崇拜等活动中。依附在生产劳动中的民俗活动各个民族都有,大多表现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中元节日民俗活动主要表现在七月十五的“放河灯”,人们通过“放河灯”的释义来送走先祖的魂灵,表达对先祖的虔诚,如果把这个文化活动放到其他节日来阐述就缺乏文化价值了,其特殊文化内涵只有在中元节日所能体现出来。
  
  1.3 娱神性

       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祭祀自己的先祖都是拿出自己采集、狩猎的食物来供奉先祖,都是表达对先祖的崇拜,让先祖在阴间有更舒适的“生活环境”,能够有好的转世。祭祀的食物由以前的单一性的食物到现在复杂性的食物,任何一种祭祀活动都是活人对先祖的食物的供奉和肢体语言。中国有着华夏五千年文化历史,表达着一种天人合一、与自然万物相生相长的思想。因此,对鬼神的思想也是赋予很强的和谐文化,通过食物的供奉和肢体语言来表达对鬼神的尊敬,这样就出现很多有关祭祀的舞蹈和巫术。舞蹈和巫术都是娱神的一种活动。在中元节期间,根据主人对先祖的感情表达,其规模各不相同。有的家庭就会邀请巫师来做法,主要是以轻快的舞蹈来娱乐先祖;同时巫师还为他们做一些比较时尚的纸物。如小轿车、别墅等时尚的生活物品。虽然这些纸物具体到下面能否用得上那还是无人知晓的迷。但体现出活人对先祖虔诚和尊敬的一种娱神方式。
  
  1.4 周期性

        时间的周期性是不言而喻,每年的七月都被定为中元节,一年一度按期祭祀先祖是固定不变周而复始的,它不随生人农事或工作的繁忙而取消。祭祀方式的周期性主要是指生人祭祀的先祖的方式是具有周期性。这里面蕴涵多种方式:首先生人祭祀的循序具有周期性。如一个三兄弟的祭祀先祖,老大排前面,老二次之,最后才是老三,每年都是如此进行下去,但是在排序之前要遵循“不间断、不重复、按期送走”的原则。“不间断”就是“引进先祖进来”到“欢送先祖离去”之间不允许间断,如果出现间断这样反映生人的不虔诚会失去先祖的庇佑。正因如此,在外地务工人员都会返回家中祭祀先祖。“不重复”就是指在连串的过程当中不能举行两次以上,先祖因为是在戏耍与他同样也会得不到先祖的庇佑的。“按期送走”这个是统一的时期(七月十五的下午或晚间)把“招待好的先祖”送回到人间的另一个世界-阴间,让他们带着行李(冥纸钱)上路,如果提前送走先祖,行李就会遭到路途恶鬼的抢夺。
  
  2 结语

        中元节日体育文化特征是民俗体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它们之间是一种类属关系。只有认识中元节日体育文化特征,才可能科学而准确地把握中元节日体育文化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破除封建迷信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挖掘和整理民俗体育中这份宝贵的文化财富,使民俗体育发扬光大,使民俗体育成为全世界人民共享的宝贵的文化财富。
  
  参考文献

        [1] 高洪兴。中国鬼节与阴阳五行:从清明节和中元节说起[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32-140.
  [2] 于兆杰。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体育活动及其文化内涵[J].浙江体育科学,2009,29(5):33-35.
  [3] 陈惠娜。瑶族传统节日体育文化探微[J].体育文化导刊,2008(8):117.
  [4] 杨建设。中国传统节日体育的功能及发展趋[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6(2):194-197.
  [5] 刘旻航。民俗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在国学教育中功能互补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6):88-91.
  [6] 孙鹏。我国民俗体育文化产业化理性审视[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2):137-140.  
  
  

原文出处:雷波,谭文娟,雷蕾,孙兰君. 湘西南地区中元节日体育文化特征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4,(12):103+10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