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人的素质主要是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性素质等多种要素构成[1].心理素质是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在个体与客观相互作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属性和品质,并表现在人的心理健康上。而挫折是指个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和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挫折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这对处在身心不断发展、意志品质不断完善过程中的成教大学生来说表现则更为突出。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成教大学生思维活跃、朝气阳光,但是,他们要顺利地完成学业,愉快地走向社会,走向新的工作岗位,其间他们会遇到很多困难,要解决许多问题,还要承受这样那样的挫折。因此,如何提高当代成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增强他们战胜困难、抵抗挫折的能力,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成教大学生的心理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来自内、外的竞争已是空前的激烈,且大学毕业生的国家指令性分配政策早已不复存在,成教大学生的就业面临很大的压力,毕业和就业像两座大山摆在他们的面前,势必给他们的心理带来影响,造成他们的思想波动大,心理压力大,情绪不稳定。
成教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高峰时期,其自身个性、心理的发展尚不稳定和完善,由于在大学里是一群处在灰色地带中的人群,因此他们常常有较强的自卑心理,承受挫折的能力普遍较低,很多学生不能正确地对待学业、情感和人际关系方面的挫折,一旦遇到挫折,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继而孤独失望、自卑沮丧、苦闷烦恼,甚至精神崩溃。而且他们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特殊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们不是很完善的个性。强烈的自尊心、好胜心和相对优越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很容易在压力和挫折面前茫然而不知所措,从而在心理的误区里越陷越深,严重地影响当代成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为探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本人于2006年5月组织本校基础教育部250名在校男女大学生进行了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分别评定总均分和10个因子分。10个因子分别表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其它附加因子,每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从无=0、轻度=1、中度=2、偏重=3、严重=4)。测试表明,当前大学生受到多种心理问题的困扰,其中抑郁和焦虑的问题较常见和严重。在所有的10个分析因子中,心理症状中等和偏重的因子达到了4个,而男、女的总均分值都超过了中等症状值,表明在大学生中普遍都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结果令人担忧,也令人深思。测试统计见表1:
三、加强成教大学生挫折教育的意义
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的核心成分,在素质教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成教大学生也是祖国的希望和建设者,同样必须要具备健全的人格和品质,才能肩负起时代的重任,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我国古代着名教育家孟子说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泛其身,行拂乱其行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挫折教育更是时代发展提出的要求,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国际研讨会,专家广泛讨论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指出:高境界的理想信念与责任感,强烈的自立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便是21世纪人才规格的突出特征。当代的成教大学生所面临的一系列困难丝毫不亚于他们的前辈,毕业问题、考研、就业、事业等等,这些困难都有可能使成教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出现问题,继而产生挫折感。是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畏缩不前,还是变压力为动力,努力拼搏去战胜困难?这两种心理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成教大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使他们能克服心理障碍,提高抵抗挫折、战胜困难的能力,而体育教学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功效与作用。
四、体育教学中实施挫折教育的途径
1.通过经常性工作,培养学生正确的挫折观
教学比赛、各项测验与技术评定等是体育教学的经常性工作,这些工作存在胜与负、成绩好与差的区别。如何看待、面对和承受失败,此时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必不可少的。要使学生懂得胜利是人人向往的,而失败也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在帮助学生分析比赛失败、测验和考试失利的原因后,要帮助他们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既不难以达到,又非唾手可得的短期和长期的目标,同时,又要使他们清楚:失败的是成绩,而决不应该是精神和人格!从而塑造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2.结合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要有目的、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为振兴祖国体育事业而奋斗的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的成长道路和事迹,用他们为祖国荣誉奋勇拼搏的事迹去感染、激励学生。继而教育引导学生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上任何人都会遭遇各种各样强弱不同的困难和挫折,而一个人的成就总是在不断的与困难和挫折作斗争中获得的。要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调节,培养他们自我调节心态的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自我调整方法,如自我鼓励、自我暗示、自我说服等,以便消除各种不利情绪的影响,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从挫折的困境中尽快地解脱出来,尽量地避免或减轻精神创伤。使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磨练自己的性格与意志,提高调节情绪和应付不幸的能力,使自己逐渐地成熟起来,自如地驾驭生活。[1]
3.创设挫折环境,激发学生战胜挫折的内部动力
在教学中应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一些适度高于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难题”或“障碍”,有意识地磨练和提高学生承受和征服困难与挫折的能力,鼓励学生设法排除“障碍”.如一对一的对抗性游戏、人数不等的比赛、让步赛、要求达到目标的比赛等,由于比赛和评分条件的变化,可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争取胜利的精神。还可以利用不当的气候条件,如当天气变化时,仍按原计划教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养成在任何条件下都必须完成任务的作风,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克服“难题”与“障碍”,体验成功的喜悦,是学生战胜自我和挫折的内部动力。但要注意的一点是,为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体育教师上课一定要严密地组织教法。
4.不断提高要求,完善意志品质
意志是人的心理素质中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也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突破口。体育教学就其任务来看,它是一个“适应-提高-再适应-再提高,”的过程,学生掌握一种新的技术,承担一个更大的运动负荷量,必须要克服心理和生理上的各种不适应状况。因此,这一过程是一个有目的、有意识,并要克服一定困难的意志行动。体育教学在户外进行,易受外界干扰。这就要求学生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这种有意注意本身就要求意志努力。教学中学生常常会感觉肌肉酸痛和疲劳,并产生厌倦情绪,学生必须通过意志去努力克服肌肉的惰性现象以及各种消极情绪:有的教材如跳箱等,常使学生产生胆怯和慌乱等消极情绪,为克服这种消极情绪需要意志努力,而通过这一过程的反复实践,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树立起完成运动动作的决心和信心,不断积累“实力”,逐渐克服恐惧,增强信心,从而提高心理素质。体育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和学生建立一种“互动式教学”关系,必须严密组织教法,合理地安排教材和运动负荷。
五、结论
纵观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我们认识到对成教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提高其抵抗挫折的能力的重要性。而进行挫折教育,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正确的挫折观和抵抗挫折的能力,必须依靠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紧密配合才能共同完成,其中体育教学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课堂上对成教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他们拥有健全、完善的人格,这个工作是大有可为的。
参 考 文 献:
[1]体育院、系教材编审委员会。运动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94-134 ,322-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