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教学论文

内蒙古大学生锻炼态度的描述与比较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3-19 共4129字
论文摘要

  2010 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明显减小,这让人既担心又欣慰。担心的是: 身体素质的不断下降,已经开始影响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 欣慰的是: 7 号文件实施的几年来,身体素质的下降速度终于有所减缓。身体素质的下降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内因的锻炼态度也是一种重要的影响因素。运用锻炼态度量表对大学生进行调查,可以了解不同学生群体锻炼态度的形成过程与存在差异,为体育教学的课内外一体化提供方向性的指导; 同时,有助于明确锻炼态度与行为发生之间的关系,为大学生的积极锻炼提供针对性的支持。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以内蒙古在校大学生的锻炼态度为研究对象,从性别、民族、是否阅读教材等方面进行现状描述和比较研究。

  查阅锻炼态度的相关文献与着作,进行整理与分析,对锻炼态度的组成部分及影响因素有个清晰认识,找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构建比较研究的理论框架。同时,针对研究结果从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展开讨论与分析。运用锻炼态度量表[1]对大学生进行调查,该量表包括 8 个分量表: 行为习惯、目标态度、行为认知、情感体验、主观标准、行为控制、行为态度、行为意向。2013 年 12 月进行正式调查,问卷都是在统一指导语下,当面发放,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当面收回。调查发放问卷400 份,收回 400 份,回收率 100% ,其中有效问卷362 份,有效率 90. 5% 。问卷收回后进行编码及录入,运用 spss20. 0 进行数据的整理与统计。

  二、大学生锻炼态度的描述与比较

  锻炼态度的 8 个分量表是影响锻炼的主要因素,其实也是部分对整体的反映,同样高度的部分才能形成同样高度的整体,否则无形中会降低整体的高度。通过比较研究大学生锻炼态度发现现存问题,有助于问题的针对性解决,以及良好锻炼态度的形成。根据各所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情况,选择不同性别、不同民族、是否阅读教材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比较研究,希望为体育教学的因材施教和体育课外的协会活动提供帮助。

  ( 一) 不同性别大学生锻炼态度的描述与比较

  从表 1 可以看出,男生的行为态度、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主观标准六个分量表得分均高于女生,且行为习惯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行为意向和行为控制感方面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女生的目标态度、行为认知两个分量表得分高于男生,且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目标态度是个体对锻炼预期的评价,行为认知是个体对锻炼结果的评价,不管是肯定、否定或是中性评价,都反映出女生注重效果的心理。锻炼效果属于将要发生的事情,只有正方向的预期或结果,才能使女生积极地参与到锻炼中; 而稍有负方向或中性的评价,则会无形中阻碍女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正因为如此,无论是体育教学中,还是课外体育活动中,人们经常看到的现象是: 女生锻炼的人数往往少于男生。【1】

论文摘要

  
  ( 二) 不同民族大学生锻炼态度的描述与比较

  从表 2 可以看出,汉族和蒙古族大学生只有在行为认知分量表的得分中存在显着性差异,且汉族高于蒙古族大学生。蒙古族大学生的目标态度、行为意向、情感体验、主观标准的分量表得分稍低于汉族学生,汉族大学生的行为态度、行为习惯、行为控制感的分量表得分稍低于蒙古族大学生,这七个分量表都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着性差异。行为态度是个体对自己参与锻炼的评价,行为习惯是个体参与锻炼形成了自动化,行为控制感是个体参与锻炼是否有自主权,蒙古族在这三方面稍高于汉族大学生,折射出蒙古族大学生锻炼的持久性和汉族大学生锻炼的灵巧性,这是锻炼方法的选择,也是锻炼态度的外显,更是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真实写照。【2】

论文摘要

  
  ( 三) 大学生是否阅读教材锻炼态度的描述与比较

  现在高校体育教材都涵盖着各个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要领,以及练习方法和评分标准,这其实是体育课程教学很好的补充。从表 3 可以看出,阅读教材的大学生在行为态度、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五个分量表方面的得分都高于没有阅读教材的大学生,且行为态度、行为习惯存在显着性差异,行为意向、行为控制感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没有阅读教材的大学生在目标态度、行为认知、主观标准方面的得分高于阅读教材的大学生。目标态度、行为认知、主观标准都是个体对锻炼的主观评价,往往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锻炼,没有科学指导容易走入误区,造成中断锻炼现象的频繁发生。【3】

论文摘要

  
  三、对研究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 一) 对研究结果的教育学分析

  “教育学是探索受教育者成长发展规律的学问”,[2]该理念寻求教育对象的发展规律。大学生锻炼态度的比较结果显示: 男生比女生锻炼的积极性要高,汉族与蒙古族的锻炼态度各有特点,读书者比不读书者锻炼的积极性要高。大学生锻炼态度调查结果的规律总结,真实地反映着大学生的锻炼现状。体育教学必须了解、掌握、运用这一规律展开实际教学,好的方面继续保持、差的方面持续补强,促使学生锻炼意识的加强和实际锻炼的增多,始终有所发展,不要原地踏步。“教育学是研究如何教和学才能使人聪明而有智慧的学问”,[2]该理念追求的目标是学生的学会和掌握,运用的手段是教和学的方法学考量。大学生锻炼态度的性别差异、民族差异、读书差异需要教和学做出相应的方法学应对。

  相比于男生,女生的教学需要更多的知性引导和锻炼环境的改善; 汉族大学生从事锻炼时的灵巧性有余而持续性较差,蒙古族大学生恰恰相反,体育教学中引导蒙汉学生相互学习或者蒙汉学生同组竞技,有助于互补长短共同进步; 较之于读书者,不读书者的体育教学预留手抄教材主题内容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无论体育教学情况运行的如何,课外锻炼也应该遵循教育学理念进行引导。体育教学对教育学理念的操作体现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方面面,而课外锻炼对教育学理念的执行主要表现在各种学生协会组织的完善和锻炼环境不断改善过程中锻炼氛围的形成。

  ( 二) 对研究结果的心理学分析

  “态度是一种心理倾向,是通过对特定客体一定程度的喜欢或不喜欢的评价来表现。”[3]锻炼态度量表就是采用八个分量表的 70 个问题反映着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的内容。运用心理学的理念分析大学生锻炼态度的调查结果,有助于大学生锻炼态度的形成和发展。“锻炼态度的形成是用评价表现出来的”,该理念体现着锻炼态度的呈现方式。

  内部的评价和外部的评价共同呈现着锻炼态度。调查结果反映着内部的评价: 性别差异说明男生对自我锻炼的评价高于女生; 民族差异暗示蒙汉大学生对自我锻炼侧重点的倾向; 读书差异说明读书者对自我锻炼的评价高于不读书者,这样的内部评价应作为今后促使大学生锻炼态度形成的依据。外部的评价主要是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外部刺激和情境,引导接近目标的诱因是正方向的,而驱使远离目标的诱因是负方向的,依据调查结果寻求正诱因、克服负诱因,将成为大学生锻炼态度形成的外部评价的主要内容。“锻炼态度是在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基础上形成的”,[3]该理念考虑着影响锻炼态度形成的组成因素。男生的锻炼需要彰显男性的刚猛,女生的锻炼需要表现女性的柔美,性别差异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都显示着女生的细致和男生的粗犷。

  蒙汉大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维度虽然只有一项存在显着性差异,但是锻炼态度在日常活动中表现出各自特点。较之于蒙古族,汉族大学生对锻炼的认知更细腻一些; 相比于汉族,蒙古族大学生锻炼时的情感更直接一些; 而在行为方面,汉族大学生灵巧有余吃苦不足,蒙古族大学生吃苦有余灵巧不足。

  这些影响锻炼态度形成的因素,通过评价而有所倾向,随后经过行为而不断外显,必须把握和运用这个规律指导大学生锻炼态度的形成。

  ( 三) 对研究结果的社会学分析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遵循自然人的发展规律,而且也符合社会人的发展要求。大学生的锻炼不仅有独自进行,也有集体项目。运用社会学的理念分析大学生锻炼态度的调查结果,有助于明确大学生社会属性的实现与锻炼态度形成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

  “锻炼时的沟通与交流有助于锻炼态度的形成与发展”,该理念反映着社会交往能力对锻炼态度形成的促进作用。性别差异说明男生在锻炼时注重技艺的切磋,尤其是身体语言的交流更为明显; 语言差异直接影响着汉族和蒙古族大学生锻炼时的交际圈,汉族大学生的交流范围大于蒙古族,蒙古族大学生的身体语言更为自信; 阅读教材者在锻炼项目相关知识技术技能的沟通方面显然高于不阅读教材者。“社会地位心理暗示锻炼态度的形成与发展”,该理念体现着锻炼态度对自我形象提升的作用。无论是性别差异、民族差异,还是阅读教材差异,都反映出大学生在追求“显得美”、“瞧得起”、“懂得多”,一种社会地位的自我暗示。外显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追求外在形象的建立; 内塑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追求内在信心的树立; 外显的得到、增强了内塑、内塑的强化、提升了外显,循环往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外显与内塑的结合,是大学生社会属性的实现过程,也是大学生锻炼态度的发展过程。大学生锻炼态度的差异要求锻炼时交际范围的扩大和交流话题的增加,不同人群之间的一起锻炼和阅读锻炼项目的相关内容都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

  结束语

  大学生锻炼态度的比较研究发现存在差异性。

  男生锻炼的积极性高于女生; 汉族和蒙古族大学生的锻炼态度各有特点,较之于汉族,蒙古族大学生锻炼时不怕吃苦、情感流露更直接; 阅读教材者锻炼的积极性高于不阅读教材者。教育学分析从锻炼态度形成规律和指导方法入手,要求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心理学分析从锻炼态度形成方式和表现方式着手,要求正确处理各种评价结果和重视认知、情感、行为等基础性内容。社会学分析从社会属性实现和锻炼态度形成之间的相互作用入手,要求增加锻炼时交际的广度、深度和社会地位心理暗示的正确引导。大学生锻炼态度的差异性及相应强化方法的实施,有助于针对性的解决大学生锻炼态度薄弱,提高锻炼的积极性,逐步形成锻炼习惯,改变身体素质不断下降的窘境,为学习、生活以及工作提供良好的身体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力为,毛志雄. 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96.
  [2] 励雪琴. 教育学是什么[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27 - 130.
  [3] 毛荣建. 青少年学生锻炼态度———行为九因素模型的建立及检验[D].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200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