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20年经济水平持续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与生活水平提高不和谐的是中国人的体质健康水平在不断下降。这个在生活中愈来愈突出的问题,不仅发生在背负工作压力的中年人身上,正在成长阶段,代表着中国未来的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也令人担忧。
为了及时了解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新出现的问题,让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宏观决策有一个科学依据,在5年一次大规模全面学生体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2002年新学年开始,教育部在北京、内蒙古、河南、广东、新疆等4个省、市、区建立了“全面学生体质健康网络”,每两年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进行一次监测并发布公告。
为此,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制定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及时、准确地了解开封地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我系成立了科研小组,依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开封地区学生体质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
调研涉及开封市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学生3000人,调研对象以02、03、04连续三年初三毕业生为主,每年级抽样男女生各500人,调研内容涉及: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立定跳远、女子800米、男子1000米,涵盖了身体形态、生理机能、体能素质等多个方面内容。在此基础上,本课题小组大胆借鉴外国经验,把影响人类健康的心理因素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也作为研究调查的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健康观念在不断发生变化和革新。一个人的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和耐力、速度、爆发力、平衡、灵活、协调、反应,以及走、跑、跳、投、攀、爬的身体活动能力固然很重要,但人的心理素质,也对健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多个方面对个样进行调查和分析,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即:生理、心理、社会适应三维健康观。
本次调研采用专家访谈(市知名体育教师、市体委专家、心理健康教育专家)问卷调查(实发1000份,收回897份)、座谈会(653次)、调阅学校体育成绩、中招体育加试成绩等多种方式对开封市连续三年初中毕业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调研。
1.体质健康状况
1.1 各项调查数据如下表: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开封市连续三年初三毕业生的身高、体重等形态发育水平、营养状况水平明显提高,但其他方面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尽管在一些贫困乡镇还有营养不良的学生,但超重和肥胖都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逐年下降,而在反映体能状况的速度、爆发力、力量等素质,除反映速度素质的50米跑成绩下降幅度较小外,其余如耐力素质的下降幅度较明显。
2.心理健康状况
2.1 调查结果
我国有3.67亿未成年人,其中2.35亿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作为提高心理素质的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学校教育应有的内涵。因此有必要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新的增长点和制高点。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小学生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占10%左右,初中生占15%左右,高中生约占20%左右(摘自中国教育报2004.12.17,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俞国良的文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
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在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等五个不同地区抽样选取16472名中小学生,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达16.4%,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倾向的比例为4.2%;初中生有异常心理倾向的比例为14.2%;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9%;高中生有异常心理行为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8%;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5%。具体表现在学习、自我意识、人际关系、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例如,厌学,焦虑,自卑,偏执,任性,孤独,抑郁,撒谎,失眠,品德障碍,攻击行为与退缩行为等等。
为及时了解开封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本课题组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对开封市连续三年参加中招的学生进行了三次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2.2 数据分析
分析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如此结果让人担忧,还处在人生起步阶段的学生的健康就存在着这样大的危机,那么,未来中华民族旺盛的生命力又靠什么来保证呢?为此我们不得不究其问题根源。
3.根源探究
课题组成员通过走访专家、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发现造成中学生健康问题的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
3.1 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
3.1.1 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
建国以来,随着物资的极大丰富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状况有了明显改善。据1998年中国成年人体质监测公布的结果,70%以上的中国人体质达到了合格以上标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没有给我国青少年带来体质的增强,相反,某些方面还下降了。许多少年儿童从“豆芽型”变成了“肥胖儿”,肥胖率在中小学生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3.1.2 父母的过度保护
望子成龙的父母忽视体质健康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北京体育师范学院体育康复学部主任姚鸿恩教授认为,家长普遍存在重智轻体的思想,认为只有上大学、出国等才是孩子成功的必由之路。因此,孩子回到家中,家长只知道关心作业完成情况等问题,很少过问孩子是否锻炼。孩子生病了就知道看病、送医院,从没想过可能会是体质弱,来加强平时的锻炼。而到了双休日,许多学生练书法、弹钢琴、学画画、电脑上网等,一坐下就不动窝。一些家长千方百计、节衣缩食增加孩子在艺术等方面的投资,也不愿孩子在参加体育活动以免耽误学习。姚教授指出,孩子不加强锻炼,也影响了他们骨骼的发育。长期缺乏锻炼的学生容易出现三多现象:夏天中暑晕倒多;冬季着凉感冒多;偶尔动得强度了,扭伤、骨折多。姚教授说,我国近年来的体质调研情况表明,耐久力的下降是青少年体质最为突出的问题,这与我国的独生子女现象有关,孩子怕吃苦,家长怕孩子苦,最后还是苦了孩子。
3.1.3 体育设施严重不足
体育场地的严重不足也是造成青少年体质下降的重要原因。据国家体育总局的调查,我国有标准400米跑道田径场地的中学,只有2424所,占中学总数的2.4%;有200米跑道田径场地的小学有23936所,占小学总数的3.6%;建设有风雨操场的学校寥寥无几。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校还挤占、挪用甚至出租体育场地,使原本就不足的体育场地更加缺乏。
3.1.4 “减负”的不彻底性
应试教育所带来的课业负担使学生不堪重负。国务院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中小学要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而这一要求在许多学校都落实不了,学生的体育课和体育活动常常被作业、复习、测验等占据,一些学校还存在不开和少开体育课的现象。一项调查表明,成人一天工作8小时,而孩子一天则要学10小时以上,有l/3的学生睡眠不足,2/3的学生压力过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根本没有时间锻炼。
3.2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3.2.1 自身因素
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在精神上的断乳期,他们从心理上想摆脱对成年人的依赖,愿以独特的思考、独特的个性、多彩的性格去拥有世界,常常表现为我行我素,他们的身心变化,宛如春天的滞流,忽而横冲直撞,忽而婉蜒潺缓。随之而来的就是初性自我意识、独立意识的不断加强,他们的反抗心理、随之也不断加强,当其成人感遭到遏制,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往往会表现出不定过激行为,走向另一个极端。
3.2.2 家庭因素
随着改革和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社会得到了很大发展,一些不稳定的因素也随之而来,单亲家庭越来越多,这必然给心理处于转型期的青少年带来很大的伤害,使其在身心健康方面遭到较大打击。另一个问题就是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学生无形之中背负了家长的重望,身心苦不堪言,身心在不正确的思想环境中成长。
3.2.3 学校因素
学校作为一个教书育人的场所,不仅要担负起教书的责任,还应承担育人的义务,但面对学校生死存亡的问题,大多学校把教育的重点都放在了教书上,忘记了育人的职责,忽略了对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使得学生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心灵扭曲成长。
3.2.4 社会因素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在不断滋生,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在不断侵蚀着青少年那原本纯洁的心灵,再加上青少年的好奇心很强,且分辨是非的能力又差,这些不良社会问题,已经对青少年健康心理的成长构成了威胁。
4、积极的应对措施
4.1 多方配合,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健康
4.1.1 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我们还应注重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目前我国居民糖类摄入量普遍偏高,肉、蛋摄入量适中,但奶产品和海产品摄入量偏低,膳食纤维严重不足,再加上饮食习惯的不同,使得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摄入量偏低,所以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很有必要。
4.1.2 增强体质,加强锻炼
学生体能素质下降,主要原因是运动不足,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爱玩运动是他们的天性。可是,面对升学与考试的压力,面对家长望子成龙的期待,学生从小就没有时间享受运动的乐趣,因此,学校应该保证学生每天至少1个小时的锻炼身体的时间。
4.1.3 政策引导,彻底“减负”
造成“减负”等于“加正”的原因,是因为与政策相配套的细则迟迟不能出台有关。一个政策的出台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几个人关在屋里,拍拍脑袋,很快就能出台一个新的政策,但若只不过重表面文章,而没有具体的政策作引导,新政策只能流于形式。所以,配套政策的出台(如考试政策)才是摆脱“减负”困境的唯一出路。
4.1.4 和谐互动、体验内化,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策略是实施教育目标的具体优化方式。教师要将教育目标付诸实施需要制定或选择一系列的教育策略。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主要应采取以下策略:
4.1.4.1 和谐互动策略。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整体优化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营造和谐互动的气氛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措施。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实施和谐互动策略,主要应从两个方面着手:营造和谐课堂气氛。其操作要点是:教师以尊重、平等、关怀的态度对待学生,无条件接纳学生;教师实行民主领导和民主管理:激发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多向交往与合作学习策略。既然心理健康教育不把知识传授作为首要教育目标,那么,教师完全可以放下“担心学生学不到知识”的思想包袱,精心研究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改变传统课堂中师生单向、双向交往的狭隘和低效局面,实现师生之间全通道的多向交往。实现多向交往的关键在于,教育活动的内容、形式和难易程度要适合全体学生,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师生共处于一种心理期待和认同的情境之中。采用分组教学、合作学习形式是实现师生间多向交往的有效办法。合作学习的主要方式有:游戏竞赛法、成绩分阵法、切块拼接法、小组探索法和共同学习法。
4.1.4.2 行为改变策略。行为矫正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帮助学生更新认识、端正态度、调节情绪和调整行为方式方法的训练过程中,教师必然要借助心理学中涉及行为塑造或行为矫正的方法和技术,实施行为改变策略。这一策略主要包含三方面的技术。学生自我管理。教师控制学生行为的总方向,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实现行为改变目标。具体方法包括示范、监督、强化和指导。主要步骤是:教给学生制定、实施和修改自我管理的计划;行为练习。学生通过实际练习掌握行为改变的方法。实施步骤是:、交代行为训练的目的、环节和要求;控制练习时间,提供技术指导;提供独自练习的机会;矫正不良行为。教师引导学生认清不良行为的危害,分析引发不良行为具体因素(刺激源),提示、指导不良行为改善措施,学生制定合理的矫正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作出调整和修改。实施本策略应以强化理论为指导,分别对不良行为和正确行为给予恰当的正强化或负强化,同时把它们与行为塑造技术结合起来。
4.1.4.3 体验内化策略。研究表明,体验内化在学生心理素质形成过程中起关键、定向的作用。当前在一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行为训练、轻体验内化”的倾向。有些训练活动表面上热热闹闹,实质内化环节,致使训练效果不佳。本策略的内涵是在学生积极参与训练活动和了解、接受训练策略的基础上强调对内容和策略等的反思体验的过程,保证内化的效果。在实施本策略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操作要点:视体验为学生心理素质形成的重要环节。它是训练策略传授与练习迁移的发生的巩固的环节,是实现从教师“言传”到学生“意会”的顺利过渡;强调心理素质教育中的体验应是学生的积极主动的体验,避免消极被动的体验;明确体验活动的外部行为与内部过程之间的关系,通过布置适量的外部操作任务或提出恰到好处的问题把握学生感受、体验与反思的方向,借助外部活动促进、深化内部体验。
4.1.4.4 合理监控策略。合理监控策略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为了保证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完成既定的训练任务而对训练的全过程积极、适度、主动地进行计划、检查、反馈、评价、调节和控制所作出的教育谋划。心理素质教育的合理监控策略,突出地体现在教师对训练活动进行设计和开展的“三导”技术上,即编导、引导与开导技术。
4.2 完善体系,发展心理健康教育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地位地区发展的极不平衡,表现为大中城市,沿海发达地区发展较好,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重视不够,一些农村地区,偏远山区和民族地区尚未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就开封地区来说,能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学校如同沧海一栗,即使在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较好的学校,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4.2.1 学科化倾向。目前,有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的学校正规课程中,当作一门学科来对待,在课堂上系统讲述心理学的概念,理论方式单调,乏味,学生则在课本上勾勾划划,课下认真背书,完成作业,应付心理健康课的考试。
4.2.2 形成化倾向。有些学校虽然名义上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开设了心理健康课,配备了教师,但是由于教育者自身教育观念的影响,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课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心理咨询室如同虚设,成为应付上级检查的“硬件”,或焙耀的资本。
4.2.3 表面化倾向。一些地方和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之初,兴致勃勃,对学生进行各类测验,请各方专家讲座,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筹建心理咨询室等等,但由于工作缺乏整体思路,专职人员素质偏低,这些工作只能停留在表面,心理健康教育未能得到深入和持续的开展。
4.2.4 孤立化倾向,一些学校封闭孤立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了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使教育效果打了折扣,有些学校认为开设一门心理健康课,每学期搞几个讲座就是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十分错误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它随着教育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研究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发展和趋向完善。可能会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延伸,一是综合代和整合代,即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治疗机构的整合和重但,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加快信息化的进程;二是专业化和精细化,即建立健全制度,各种教育机构或团体拥有自己主要的服务对象,有自己某方面的专家。
虽然,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目前还较低,应积极吸收国外有益的经验和做法。目前最紧要的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充实心理健康的内容和模式,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时段的现代化。
从发展的眼光看,对一些基本问题(如心理健康与学习,创造力和思想道德的关系,心理健康与这个人今后成功的关系,青春期问题,情感恋爱问题等)要进行课题研究,并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以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河南省学生体质综合评价标准[M].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1996.
〔2〕中国学生体质综合评价方法及标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