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教学论文

高校公体课武术教学评价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0-23 共3209字
论文摘要

  高校是为祖国培养人才的摇篮,学生在高校接受的教育对其影响是毕生的。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是高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丰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显着作用。武术本身的特性决定了武术教学与其他体育项目教学的不同,同时也决定了武术教学评价的独特性。完善高校公体课武术教学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学习、鼓励教师进取、推动教学管理,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是依据社会的教育性质、教育方针和政策,对所确立的目标,运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实施的各种教学活动的过程与效果,完成和满足个体学习与发展需要的程度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是对学生实现教学目标程度的行为进行系统的定量与定性描述,最终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它从整体上调控课程进度,保证教学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教学评价具有诊断教学、激励师生、调控过程、辅助教学等功能,所以完善教学评价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高校公体课武术教学评价的改善使高校武术教学得以顺利完成,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对传承中华武术有积极作用。

  1 高校公体课武术教学评价内容现状分析

  高校公体课中包含很多运动项目,武术教学作为其中之一,既存在与其他体育项目的共性,也有武术教学的特殊性。所以在武术教学评价时需要着重对于武术本身的特殊之处进行相应的评价,而不是采用千篇一律的评价标准。

  1.1 武术教学评价的综合性

  在素质教育理念影响下,我国教育部制定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对于综合素质的要求。高校公体课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能力,更希望以此提高综合素质,以便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为国家做贡献。传统的武术教学评价内容主要是以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对于学生精神体验的评价。

  例如学生在武术学习过程遇到难度动作,通过个人努力克服困难获得成功时的心理体验或者面对困难无法挑战的胆怯心理都应该是武术教学评价的内容。高校公体课武术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对大学生地身体素质、理论知识进行评价,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过程评价,体现了武术教学评价内容的综合性。同时武术教学中多是以个人完成学习目标为主,缺乏对于团体合作能力的培养。高校学生都即将面临就业,在工作中不乏对团队合作能力的考验。武术教学评价内容中应体现出对学生之间合作能力的考察,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1.2 武术教学评价的差异性

  高校公体课武术教学评价应该考虑每个学生个性特点,如果武术教学评价采取一样的标准对每个学生进行量身定位肯定是不公平的。学生对于武术这项运动的适应能力本身就存在差异,即使一个身体素质很差的学生经过努力也不会超越本身具有武术天赋的学生。所以说武术教学评价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对于学生能力的考察也是有区别的。评价内容应该趋于一种进步的定量评价而不仅仅是定性评价。
  
  1.3 武术教学评价的特殊性

  高校公体课武术教学内容涵盖了武术本身具有的特质。武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富含中国古代哲学的传统思想;具有攻防技击性;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武术自身的特点在公体课武术教学中都有体现,同时在武术教学评价中反映出武术与众不同的特质,更能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武术,从而获益其中。基于武术的这些特点,在武术教学中必然存在与其他体育教学的不同之处,所以在武术的教学评价内容中也应该将其特殊性纳入其中。

  1.4 武术教学评价的发展性

  高校武术教学评价的存在形式多是学期形式,在学期中或者学期末对于学生的武术学习进行衡量。每次武术教学评价都是一个阶段性的终结,很少涉及学生的后续学习,不利于武术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高校武术教学评价应该着重武术学习的发展性评价,不能因为学生自身能力的差异,出现打击学生自信心与学习积极性的内容,所以武术教学评价内容的发展性不仅是时间上的持续,也是内容本身的发展性。

  2 高校公体课武术教学评价的问题分析

  2.1 评价内容强调技术达标,忽略综合素质要求
  
  首先,传统的武术教学评价多是集中在对于技术的掌握情况上,此种评价内容多强调技术达标,忽略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很多情况下都是教师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是否掌握已学内容,缺乏对于整个学习过程,运动体验及情感变化的了解。虽然学校评价指标中包含多种能力测试但是最终进行评价结果的都是以技术为主,其缺乏公平性,忽视了学生协调性、柔韧性、学习兴趣与个性的差异性,这种评价有失公允。

  再者,高校公体课武术教学评价中缺少对学生掌握中华武术文化的量化。中华武术历史悠久,其孕育在中华大地,具有我们中华民族的特质。武术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富含中国古代哲学的传统思想;具有攻防技击性;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这些都是与其他体育项目不同的地方,所以在武术教学评价中应该注重对于武术本身特质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武术教学的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2 评价方法刻板,缺乏灵活性

  高校公体课武术教学评价基本上都是教师在期末或者期中,以教师为评价主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武术教学评价方式一般包括笔试与术科考试,而且多以分数的形式来体现学习成果。这种评价方法很多情况下并不能反映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也无法达到教学评价的目的。现行的武术教学评价模式对于大学生来说太刻板,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缺乏灵活性。

  2.3 武术教学评价形式化,缺乏有效力

  高校一般都是在学期末对公体课武术教学进行评价,一个学期的结束代表着当下学期任务的完成,学期目标完成的质量高低已然不是师生关注的焦点。武术教学评价趋于形式化,缺乏有效反馈的环节,其存在只是为了说明现状却没有达到在再学习的目的。教学评价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对当下的学习结果进行定性,更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再学习。现今高校公体课武术教学评价缺乏可持续学习的思想指导,评价缺乏有效力。

  3 高校公体课武术教学评价的对策

  3.1 武术教学评价方法诸多,避免单一性评价

  武术教学评价内容的特点说明评价方法应该丰富多样,找到更适应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适合武术发展的方法很重要。例如对于武术理论知识的评价多用试卷形式考试,在今后的评价中可以尝试面试的评价方法。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涉及的专业知识及文化内涵以面试的形式体现,此种评价方法能够尽快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关注定性的同时侧重定量评价

  每个高校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截然不同,现行的武术教学评价方法是在同一标准的指引下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测量,这样的结果肯定是片面的。传统的武术教学评价方法缺乏对学生学习进步的量化评价,学生的起点不同、资质不同肯定取得的学习结果也大不相同。科学的武术教学评价方法秉承素质教育的原则,真实的反映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信心得提高。

  3.3 注重评价方法可持续性,形成发展性评价模式
  
  通常情况下高校武术教学评价方法的周期较短,教学评价缺乏反馈环节,只能是说明师生现状却不能解决师生学习问题。

  延长武术教学评价的周期,制定可持续使用的武术教学评价方法,形成发展性的评价模式对于武术教学意义重大。高校现行的阶段性武术教学评价方法,在有效组织与适当调整的前提下转变为适应大学生整个大学期间的武术学习评价模式。

  4 结论

  高校公体课武术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习武的自觉性、积极性,并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我们应该根据武术自身的特点,丰富武术教学评价的形式,寻找更客观的武术教学评价方法,是我们武术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应引起每位高校教师的高度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范晓玲.教学评价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2]王振兴.关于体育教学评价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4(3):56-57.
  [3]张艳永,杨云霞.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方法与评价的探讨[J].搏击·武术科学,2007(4):71-7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