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严重曲解了体育教学的目的和意义,不仅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且也将学生处于一种较为被动的位置,最终导致高校体育教学效果不明显.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私人定制”一套高校体育训练的改革方案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
1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存在的弊端
1.1 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逐渐与世界接轨,中国积极学习并吸收国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然而这种教学模式上的“大杂烩”却导致了中国高校教学缺乏一套独立的体制,只是一味僵硬地模仿国外的教育.统一的体育教学和管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不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致使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致不高,迫于教师的压力才去上课.另外,体育训练的内容也一成不变,没有新鲜感和刺激感,学生也不愿把宝贵的时间花费在没有挑战的地方.当然,更为重要的原因则是,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关心的都是分数高低,至于体育技能的掌握与否并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之内.长期忽视体育训练将带来不可想象的恶果,因此实质性的体育训练改革迫在眉睫.
1.2 高校体育教学弊端
1.2.1 教材内容单一
统一的教材和科目,一成不变的授课内容,并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还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尽管学生对于体育训练拥有再大的热情,在不断重复的教学内容刺激下,也将消失无踪.枯燥单调的体育训练课程极大地降低了体育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以至于让学生认为体育训练是一件可有可无的科目.
1.2.2 教学过程盲目
当下高校体育训练的主要方式仍是以老师为主,注重理论教学,忽略了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意义,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另外,学生也无法在课程的学习中,真正地锻炼身体、强健体魄.所以现存的高校体育教学制度必须进行改革,使体育教学变成实实在在的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手段.
2 高校体育教学进行“私人定制”教学的必要性
2.1 “私人定制”教学的具体概述
“私人定制”教学即个性化教学,要求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自己个性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尽量做到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授课内容和形式的安排,使学生乐于参与到体育训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进一步得到强化,相对而言,接受课程内容的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2.2 体育课“私人定制”教学的内涵为了进行高校体育训练改革,首先,高校体育老师应当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不断实践.教师需要明确体育训练个性化教学的实质,并准确把握其内涵,真正做到尊重、理解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将学生需要的知识用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体育素质和水平.
2.2.1 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
学生只有在具备了体育训练的自主意识后,才能正视体育训练的重要性,将体育训练当成一门不只是形式上更是心灵上的必修科目.体育训练的自主意识有助于学生充分挖掘自己在体育方面的潜能,为自己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对体育训练的态度,并根据自身的个性特征和能力,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和内容,在整个学生过程中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意识形态在很大程度决定了一个人的信仰和价值观,因此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是最为基本的第一步.
2.2.2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够从体育训练的内容或形式上,激起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那么高校体育训练的改革将事半功倍.不难看到,即使是在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仍有一部分同学对体育课的兴致很高,并且能够做到全身心投入.因此,体育训练“私人定制”的改革应当朝着调动学生的兴趣方面进行.这样将有助于个性化教学方案改革的推进.
2.2.3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传统呆板的体育训练模式一味注重分数和成绩,完全忽视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熏陶和干扰,把体育训练变成一项枯燥无味并且单调乏力的机械训练.体育训练本身就是一项需要意志力的活动,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难免会觉得疲惫和懈怠,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但是由于害怕身体上的疲倦就拒绝体育训练则是不可取的.当学生的懒惰情绪出现时,老师可以和学生分享一些艰苦奋斗的名人故事,帮助学生消除消极的情绪,以鼓励学生继续进行课程锻炼.思想上的激励有时候具有极大的能量,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可以使学生受到精神上的激励,从而对于体育锻炼产生兴趣和热情.
2.3 贯彻实施体育训练“私人定制”教学的可行性
人的个性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并且这种存在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到来自家庭、组织甚至是社会的影响进而发生改变,因此人的个性不能被忽视也无法忽视.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受到的中等教育以及个人自身的性格特点的不同导致学生对周遭事物的兴趣也不同,进而对体育训练的爱好也不同.实施个性化体育教学方案的意义就在于,通过体育训练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来锻炼培养自己,增强独立性和自主性,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找准自己的定位.高校体育训练改革方案必须首先要求老师尊重学生的思想和个性,为他们创造适合进行体育锻炼的氛围和环境,同时提供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3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私人定制”的思路探讨
3.1 及时调整体育教学目标
高校体育教学个性化改革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课程学习效果,因人而异地制定适合每位学生的教学方案,并且设置科学的教学目标和课程考核目标,进而使学生树立起进行体育锻炼的自主意识,以推动高校体育训练的顺利进行.
承认每位学生差异性和独特性的客观存在是建立科学的体育教学目标的首要任务.高校体育教师应当在充分了解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后,再来设计具体的课程内容,真正做到以学生的需求为本,从各个方面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另外,高校体育老师还应注意营造开放愉悦的教学氛围和环境,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训练过程中,并且尽量丰富体育课堂的内容来提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将学生的独特个性结合到独特的课堂中,引导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不断尝试新的刺激和快感,从而体验到内心成功的巨大愉悦.
3.2 以学生为本,转变体育教学观念
以学生为主的高校体育训练才是科学的教学模式的体现,教学改革必须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一切都以学生的需求为主,从注重课程的教学进度转变为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和进步.频频出现的高级知识分子英年早逝的新闻,不仅从客观的方面阐释了体育训练的重要性,高素质人才必须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应对来自生活和社会方面的巨大压力.而体育训练的最好时机便是大学,大学时代是一个人发展的黄金期,意识形态也不知不觉中形成,因此高校体育训练改革应将学生的个人发展置于首位.高校体育教学应当保证学生在一个相对自由和开放的环境下进行自主体育锻炼学习,将健康教学和运动教学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融合在一起,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3.3 “个性化”体育教学内容,激励学生的探索欲望
虽然高校体育训练改革要求教师给予学生个性的充分认识和尊重,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但是不可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而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当下的教育体系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发展进行科学的指导,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体育训练中真正锻炼身体,强健体魄.一旦学生拥有全权的自主性,那么体育课堂便没有纪律可言,因为任何人都会依据自己的习惯和喜好进行学习,更有甚者就直接不去上课,因此教师的监管和引导是十分必要的.既要在改革过程中尊重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又不能让教师丧失在教学过程的引导地位看似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将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即大众化的体育知识学生和个性化的体育知识学习,便可解决这一看似矛盾的问题.在大众化的知识学习部分,学生能够通过统一的教学活动打下体育训练的基础,对于老师课程进度的安排也有帮助;在个性化的知识学习部分,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性学习,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学到一些实用的体育知识,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爱上体育锻炼这项活动.
3.4 营造平等愉悦的学习气氛,创建新型评价体系
大学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基地,因此,近年来国家和政府也都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资金投入,基本上每个大学都有不错的体育设施和物质条件.
但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出现的问题表明这些硬件设施并没有得到合理科学的利用,教学内容也局限于体育理论方面,不能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训练,更不用说提高身体素质了.究其原因,高校的体育学习氛围不够浓厚,以至于学生完全不重视体育训练,将体育课程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有时间就去上课,不想去就不去,形成恶性循环.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当想办法增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营造出一种平等、积极、愉悦的体育训练氛围,将学生吸引到体育运动中.另外,还可以通过建立新型的师生互动式学习评价体系,来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在学生进行经常性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教师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进行评价,进而引导学生完善自身的学习体系.
3.5 改善体育考评制度
传统的高校体育考核标准是学生对于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片面性,甚至可能出现学生分数很高但是体育素质却很差的现象.这就导致了学生只注重理论学习,忽略实际锻炼的后果,对于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没有丝毫帮助.因此,在改革过程中,必须改善体育考评制度,用更为公平的方式来衡量学生在一个学期中的进步,以激起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4 结束语
科技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增加了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而创新能力正是高素质人才最基本的涵养,因此高等教育的目标转向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为奇.每个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个性上的差异不容忽视,因此在推进高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当并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能力强弱.高校体育训练的“私人定制”式改革必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教育领域改革的重心.
参考文献:
[1] 张金棒.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的途径探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3,12(2):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