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教学论文

运用健康促进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探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刘老师
发布于:2015-03-05 共2826字

论文摘要
  生命是人最基础、最根本的属性。教育是人的教育,势必要关注生命的存在。作为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为增强体质、完善人体的教育过程的体育教育,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是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出现的,就体育的本质而言,是以完善人为根本目的。相比其它学科的教学来说,体育这一学科的生命特征更明显、也更完整,与其他学科相比,不仅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竞争性,也陶冶着人的情感、意志、精神和人格。也就是说,不仅学生自然生命的发展与完善在体育学科中得以关注,后天形成的精神生命、社会生命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关照。
  
  然而,深入到当前高校体育保健课程实践,我们不难发现体育保健课程教学实践并没真正关注大学生精神的成长和生命意义的获得,没有与学生的生命需求相契合。学生可能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可是却失去了兴趣、激情和灵性。本文试图从生命教育的视角探讨运用健康促进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干预,旨在从学校体育方面促进身体异常和病、弱大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为高校体育保健课教学改革与生命教育的实践活动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 1  研究对象.

  以天津师范大学2010~2011学年体育保健课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48人构成研究样本,按照分类要求将其分成四组。

  1 . 2  身体异常和病、弱学生的界定和分类.

  1.2.1  体育保健课学生界定标准.

  论文摘要

  保健班由身体异常、病、残、体弱学生组成。标准为:一个充分条件,即身体患有不宜参加剧烈体育运动的疾病或有残障的人群;两个基本标准,一是《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在59分以下的人群;二是BMI<18.5或≥24的人群。

  1.2.2  体育保健课学生分组.

  第一组(37人):由身体素质较弱人群构成(“标准”测试在59分以下)。第二组(48人):由肥胖人群构成。第三组(36人):由患有一般性疾病人群构成。第四组(27人):由运动障碍人群构成。

  1 . 3  健康促进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1.3.1  健康诊断与需求评估阶段.

  本研究依据健康促进的“AAA”模式,即:assessment(评估),analysis(分析),action(行动)模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制定不同的运动指导方案。

  1.3.2  健康促进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实施操作准备阶段.

  (1)根据不同组别学生现状,划分干预目标,设计相应的达成目标、提高目标。

  (2)在征求医学、体育学等专家的基础上,拟订健康促进运动干预方案的相关因素结构。既第一组(健身)以有氧运动+力量练习+柔韧练习为内容:强度135~145次/分,持续时间45min以上;频度:3~4次/周。第二组(减肥)以有氧运动+力量练习+平衡膳食为内容:强度135~145次/分,持续时间50min以上;频度:3~4次/周。第三、四组(康复)以呼吸体操+八段锦+游泳、矫正体操+按摩+功能训练为内容:强度110~130次/分,持续时间40min;频度:4次以上/周。

  (3)制订体质监测、效果评价、综合评估的详细计划。选取50m跑、立定跳远、800m跑(女)/1000m跑(男)等指标,作为衡量第一组身体素质指标。把体重指数和腰臀指数作为第二组学生观测指标。观察实施健康促进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前后身体器官机能变化和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程度及学生主观感觉,作为衡量第三和四组学生身体康复程度的指标。

  1.3.3  健康促进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实施阶段.

  持续时间为12周,活动地点分别在田径馆和体操馆。由体育保健课教师按照健康促进运动干预方案各项内容、要求以及注意事项等分组实施,校医院大夫进行医务监督。

  1 . 4  数据处理.

  将有效数据输入计算机,运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 . 1  健康促进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对第一组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表1的结果显示,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对体弱组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除男子50m一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它指标均出现显著性变化;而对女大学生五项身体素质指标均明显提高(P<0.01)。表明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对体弱组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有良好的影响。提示: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实施,对该人群的身体素质影响较大,已将他们脱离出“体弱人群”。

  2 . 2  健康促进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对第二组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表2的结果显示,实验结束后男子达到标准人员分别为10人、9人,达标率平均为79.2%。女子达到标准人员分别为28人、27人,达标率平均为76.5%,身体形态已由超重或肥胖逐步转化到正常范围,表明系统、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显著改善身体的肥胖程度,对人体身体成分和体型也具有十分有益的影响[4]。有氧运动与平衡膳食是控制体重,减少体脂的有效方法之一。

  2 . 3  健康促进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对第三组学生身体器官机能的影响由表3、4可见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对第三组学生不同症状有效率分别为57.14%、90.91%、88.24%、60%、83.33%。哮喘患者肺功能FEV1、PEF值的变化均呈显著差异(P<0.05),提示哮喘呈逐步稳定状态。提示:八段锦、太极拳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所具有的“心静体松,呼吸自然”的特点,其健身、祛病的养生价值较高。

  2 . 4  健康促进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对第四组学生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对第四组大学生不同运动障碍的影响,除小儿麻痹一项无效外,其他三项有效率分别为100%、100%、83.33%。

  说明良好的生活方式、科学的康复锻炼,可促进身体机能提高,促进肢体各项运动功能的发展,对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

  3   结论与建议.

  3 . 1  结论.

  (1)健康促进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能有效的提高“体弱组”学生的身体素质,改善“减肥组”学生的身体成分,且影响效果显著。

  (2)健康促进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对以康复为目的(第三组)学生,身体器官机能的影响存在差异,有效率较高的前三位分别是:哮喘、手术后康复和神经衰弱。

  (3)健康促进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对以肢体康复为目的(第四组)学生有较好影响,尤其对骨折恢复期和关节扭伤、韧带拉伤后的功能恢复效果显著。

  (4)实践表明制定并实施优化的健康促进运动干预方案,以科学指导为手段,端正态度和激发动机为突破口,鼓励他们与医生、教师建立伙伴关系,消除其心理因素对实施运动干预方案的不利影响,从实验结果来看具有显著的效果。

  3 . 2  建议.

  (1)运用健康促进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对体育保健课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干预是有效的和可靠的;应当引起学校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合理加以应用。

  (2)把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学生对体育的需求纳入学校公共体育教学目标之中,使更多的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

  (3)从生命教育的视角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干预,应以宣传教育和激发学习动机为突破口,以科学指导为手段,以优化运动环境为条件,以医疗监督为保证,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健康为最终目的。

  (4)本研究由于抽样还欠广泛,实验周期较短。同时,健康促进仅从运动干预大学生的体育行为出发,以改善其体质健康状况。而对体质健康有关的其他影响因素尚未涉及,有待以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邓涛.教育视域里的生命教育[J].教书育人,2002(8).

    [2] 周二三,刘成,李秀华.体质弱势群体的理论构建[J].体育学刊,2008,15(7):75-78.

  [3] 池沛,吴永慧.健康促进运动处方在高校体质弱势群体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1(14).

  [4] 陈明达.实用体质学[M].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4-16.

相关标签:体育与健康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