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经济学论文

四川省休闲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9-07 共5310字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休闲体育产业作为一种涉及面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参与人众多、简便易行的新兴产业,它和旅游产业的融合特别是与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的四川旅游产业的融合将是其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由于大家意识的相对薄弱,休闲体育目前仅处于人们迈向追求生活质量和生活体验新阶段的开始.

  在西部社会经济大发展大融合的背景下,有理由相信四川休闲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双剑合璧能为各行业提供更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人们对健康体魄的崇尚、对快乐充实精神世界的向往、对贴近大自然升华心灵的追求、对生命精彩体验的探索有迫切的需求.四川省休闲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不仅要满足人们休闲娱乐放松健身等基本需求,从长远来看,还要站在建设四川、带动产业升级的战略高度,使得两者的融合既能达到人们放松心情、增加旅游项目、吸引游客的目的,又能把休闲体育参与者在四川旅游的各种消费需求挖掘出来并最大限度地加以满足.

  1 四川省休闲体育与旅游产业的关联性

  1.1休闲体育与旅游有共同的价值诉求

  休闲体育是一种陶冶情操、强身健体、身心放松的活动,使参与者可以在运动锻炼中亲近自然、舒缓压力、愉悦心境、增进健康,以满足现代人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对体育旅游、体育健身、体育娱乐、体育消遣等方面的需求;休闲体育也是充实生活对抗人类退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故此被人们称为21世纪最具活力和广阔前景的朝阳产业.其价值诉求集中体现于与自然和谐相处背景下的身体运动和心理松弛的健康追求.无论是常见的散步、划船游湖、打太极、扭秧歌还是新型的攀岩、网球、海钓、真人CS等体育活动,无不彰显这一精神实质.

  旅游活动的兴起源于人们游览、观光、娱乐的内心渴求,兴盛于人们对生活品质和身心健康的更高追求,从其开展项目的发展脉络来看,今天的旅游已经从猎奇、观光过渡到体验和调节身心的价值诉求,游山玩水的视觉感官刺激已不能满足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正是基于此判断,我们认为无论是休闲体育还是旅游,如果仅单纯地依靠自身的创新和改造,都不可能达到消费者在自然中追求身体和心理双重健康的要求.因此,休闲体育和旅游的融合既有共同的价值诉求又有融合的必要.

  1.2休闲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在开展项目上有较强的兼容性和互补性

  一方面,将休闲体育融入旅游产业中,能为旅游产业增添吸引游人前来的特色旅游运动项目,从而丰富旅游娱乐载体,拓宽经济发展渠道.休闲体育因其特有的休闲娱乐、强健体魄、丰富生活内容等功能使人们在旅游中既能参加各种体育锻炼、体育赛事、体育探险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达到强烈且持续的身心体验,同时又能回归自然、享受运动、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不但喜欢玩、敢于玩而且玩得起,这就促使了“旅游+休闲体育”模式在实践中出现,比如: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四川省因其丰富的旅游资源、秀丽景色,历来有“天下山水在于蜀”之说.

  四川甘孜阿坝的藏族藏戏歌舞、赛马等休闲体育吸引了众多游客踏上这片土地;冬季西岭雪山的皑皑白雪,吸引了众多游客不远万里而来,各种滑雪、打雪仗、冰球等休闲体育项目让远道而来的客人流连忘返;峨眉山素来以秀丽的自然景色与悠久的佛教历史文化闻名于世,峨眉武术、滑雪、登山等项目为其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这些休闲体育项目不仅充实了旅游项目内容,而且也为旅游景区提供了更多的创收来源渠道,二者相得益彰,互惠共赢,并带动了传统区域旅游模式向人文、休闲、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模式的转变,提高了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了其个性服务和发展动力.

  2 四川省休闲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与瓶颈

  2.1融合的动力

  2.1.1强大的政策支持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体育旅游产业又作为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具体表现形式,作为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就决定了其重要位置.

  早在199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就提出了21世纪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应有10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排在第八的就是休闲体育旅游产业,可见,我国政府早已将扶持休闲体育旅游产业列入重点支持产业之一.

  在近30年来休闲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实践表明,随着城市居民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对生活质量消费服务的更高诉求,休闲体育旅游消费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支撑城市居民消费行为的消费观念在当代社会中的微妙转变.从休闲体育旅游消费潜在人群的增长态势分析,休闲体育旅游娱乐消费可以说是一座深埋于地下的“富矿”.2009年12月10日,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出了《促进中国体育旅游发展倡议书》以及2009年1225日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意见》,在倡议书中提出:“旅游部门和体育部门科学谋划、努力实践、创新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积极探索促进发展的工作方式方法,研究相关政策措施,引导体育旅游产业健康发展.”这些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深刻认识到休闲体育旅游的发展潜力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国家对体育旅游扶持政策的出台,相应政策法规及研究管理机构的建立,为休闲体育与西部旅游产业的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1.2极具特色的自然人文资源为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部,有岷江、嘉陵江、金沙江等江河,也有西岭雪山、岷山、峨眉山以及青城山,也有九寨之奇、剑门之险,更有乐山大佛之庄严、国家森林公园之秀美,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

  西岭雪山的滑雪运动、雪上飞伞、高空热气球、雪地摩托都成为最具吸引力、最惊险的休闲体育与旅游融为一体的活动;峨眉山的瑜伽温泉、蹦极、拳技、滑雪使你感受到悠久历史文化的同时,还能亲身体验到当地特色休闲体育项目所带来的无限感慨;青城山的森林探幽、生态疗养使你在优美的环境中心灵得到了升华,愉悦了身心;青衣江、岷江、都江堰虹口的漂流、游泳运动,让你在波峰浪谷间获得一种全新的体验.四川各地独具特色的休闲体育汇流在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资源体系.因此,依托四川旅游资源的独特魅力和其蕴含的浓厚民俗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加入“体育健身游”的队伍中.四川各县市由于地理地况及气候的不同,使人们可以开展特色多样的体育旅游项目.如拥有众多高山、草原、宗教建筑的甘孜阿坝可以开展爬山、赛马、朝拜、极限运动等体育旅游运动项目;在拥有高山、河流、湖泊的地方可以开展登山、攀岩、山地自行车、山间跑、划船、水上摩托、漂流、钓鱼等体育旅游项目;加之四川省内居住的藏族、傈傈族、彝族、白族、土家等少数民族聚居地的优美自然风景、浓厚民族文化、独特民俗风情等资源也为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休闲体育活动提供了发展的沃土.

  通过合理开发各种体育旅游资源,实现各类人群对体育旅游项目的不同需求,从而促进二者的相互融合.

  2.2融合的瓶颈

  2.2.1经营管理方式落后、部门协调合作性差一方面,当前四川省体育旅游开发虽然具有良好的市场、经济发展潜力,但由于旅游管理部门经营管理方式落后,大部分旅游景区仍把经营重点放在旅客的吃、住、购以及门票收入上,没有因地制宜,有效地利用现有的人、财、物资源,投入到趣味浓、吸引力强、有特色的项目上,导致各景区跟风和模仿,毫无新意,无论到哪里旅游都会觉得似曾相识的现象.

  另一方面,在四川省休闲体育由于缺乏自然景点支撑,往往陷入到有休闲无体育的尴尬境地,成为了打麻将、斗地主的代名词,休闲体育也就成了城市休闲活动.究其主要原因在于,休闲体育归属于体育部门管理而旅游归属于旅游部门管理,两者之间缺乏协同管理和统一规划、部署,不能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长处,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在管理上要有更灵活的机制,更合理的引入市场的竞争手段,少一些行政强制措施,简政放权,给经营者更多的自由经营空间.

  2.2.2休闲体育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首先,由于传统旅游意识的根深蒂固,面对新兴的体育旅游,人们接受力和认知力都还处于萌芽阶段,加之相关部门在宣传、基础设施与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软弱无力,让人们对项目的开展缺乏应有的信心.

  其次,服务消费群体具有局限性.在旅游越来越平民化、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的今天,高消费的体育旅游项目被重视,大众体育旅游消费者被忽视,导致休闲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合的过程中出现体育旅游项目发展良莠不齐,大量潜在消费人群被忽视,限制了产业的发展.

  另外,体育旅游营销渠道少、宣传力度小.目前体育旅游市场以旅行社招揽的传统营销渠道为主,不仅缺乏对新兴的网络营销、合作营销、体验营销等现代营销手段的引入,还缺乏有针对性的市场定位与宣传,没有将景点旅游与休闲体育整体结合进行宣传,从而导致休闲体育与当地旅游业没有达到“1+1>2”的效益.而且在发展个别体育旅游项目时留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工作开展不到位,使一些过于简单乏味的体育旅游项目无法吸引大众参与其中,自然也就降低了大众的积极性,导致了人们不得不放弃体育旅游而选择了其他的旅游形式.为此,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应了解市场,狠抓宣传、安全等工作,广泛推广具有观赏性、参与性、代表性的特色体育旅游项目,让休闲体育旅游更能符合消费者现阶段的需求.

  3 四川省休闲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模式的构想

  要想建立一套适合四川省休闲体育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的互为融合的模式,必须解决3个首要问题:一是管理和经营制度问题.就是要明确谁来管理,谁来经营,我们才能合理地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从而为休闲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扫除制度障碍;二是把握旅游和休闲体育发展趋势问题.就是要实现旅游景区的产品差异化,增加休闲体育融入旅游项目的迫切需求,为其融合提供动力保证;三是明确旅游和休闲体育的主次关系.以旅游为主,休闲体育为辅,旅游的发展是休闲体育发展的基石和依托,休闲体育是有效的组成部分.针对以上3个问题,笔者提出四川省休闲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模式的如下构想.

  3.1政府抓基建配套、民资搞旅游产品开发

  要推动四川省休闲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必须要有科学的制度保证,明确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归属.

  由于旅游资源的公有属性,四川省各大景区事实上归当地政府部门所有,这就决定了在其管理上更倾向于行政化,也不可避免地形成了管理制度的僵化和效率的低下,经营项目单一和趋同化,创新动力和能力缺乏.

  有鉴于此,我们可以针对旅游风景区进行股份制改革,把景区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引入民间资本进行产品开发,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景区基础建设和配套设施的建设当中,做好招商引资等自己擅长的工作.按照资产和投资规模比例折算成股份,组成政府和民资联合的股份制公司,把经营权交给专业经营团队,打开旅游创新产品的发展空间.这样可以从根本上避免旅游景区千篇一律、简单重复的局面,给旅游消费者带来更多的选择,提供更多的福利.

  3.2做好市场细分、定位健康旅游

  利用四川省众多河流湖泊、崇山峻岭、森林峡谷、温泉白雪等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结合拓宽的营销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各旅游景区市场细分调查研究工作,把握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旅游消费者的不同层次需求,对旅游经营进行合理定位,打造各景区的拳头产品、核心项目,实现旅游产品的差异化、品牌化.占领头脑,才能占领市场,才能抓住旅游消费者的心.为此,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进一步发掘旅游项目的人文价值、健康诉求.在经营战略方面,开展持续的市场营销活动、扩大宣传,让旅游者接受“为美好生活旅游,为健康旅游”的旅游价值观;在项目开发方面,引入一系列适合当地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休闲体育活动,坚持创新精神,对一批休闲体育项目的内容及形式进行完善、改造,使旅游资源和休闲体育项目能和谐共存,相得益彰,为旅游发展打开更广阔的空间,不再局限于门票、住宿、饮食、购物的初级旅游消费,而且能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3以景区为中心打造

  1小时周末旅游圈休闲体育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在一定意义上能改善四川省各景区“节假日人满为患,平时冷冷清清”的淡旺季现象,同时,也能促使四川省休闲活动向强身健体,陶冶情操方向的转变.要想这一设想变成现实,最重要的就是要根据各重要景区分布的情况,规划出各自影响范围,原则上以景区为中心,1小时车程覆盖的地理范围为佳,在对该区域人群的旅游消费习惯、休闲体育偏好、健康诉求等因素进行详细调研的基础上,对景区旅游项目、休闲体育项目的设置规划做全面评估和调整,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消费层次的人群开发出适合他们的休闲旅游项目,从而实现四川省休闲体育与旅游产业的有效融合.

  参考文献:

  [1] 任才,赵海霞.海南休闲体育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J].教育观察,2010(14):18-20.
  [2] 林永革.我国滨海体育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品牌战略 [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5):26-28,35.
  [3] 陈鸿.休闲体育旅游品牌研究综 述 [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0(1):124-125.
  [4] 石岩,舒宗礼,夏贵霞.近十年来我国体育旅游研究现状综述与展望 [J].体育文化导刊,2007(4):30-32.
  [5] 王赵云.过去·现在·未来: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休闲体育旅游开发研究 [D].苏州:苏州大学,2007.
  [6] 喻坚.对我国体育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106-109.
  [7] 喻坚.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4):51-52.
  [8] 石振国.现阶段发展休闲体育的理性分析 [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1):60-6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