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喀斯特王国”的贵州,1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处处彰显特色:山川秀美,河流蜿蜒,峡谷壮美,瀑布雄奇,湖泊多样,溶洞千姿百态.独特的地貌,宜人的气候,多元的民族风情,厚重的红色文化,无不表现出优越的旅游资源,同时亦是开展山地户外运动的理想条件.
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把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依托贵州多民族文化资源,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将“建设山地户外体育旅游休闲基地”列为贵州战略定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策的支持和鼓舞下,如何抓住历史机遇,以民族地域特色的山地运动为依托,打造贵州体育旅游品牌链,同时将贵州的山地户外运动做好、做大、做强,为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值得学者们进行深入的探讨.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体育旅游及品牌链
Harris指出,从第一届奥运会举办开始,体育旅游就已经出现了.到目前为止,关于体育旅游的概念,众说纷纭,没有达成共识,但都强调体育活动在旅游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以体育资源和设施为开展体育旅游活动的基础.
结合各学者专家的研究成果,笔者将体育旅游定义为:广义来说,体育旅游是旅游者在旅游中从事各种身体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与旅游地、体育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狭义上定义为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各种体育需求,借助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并充分发挥其诸种功能,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从而达到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从市场学的角度来看,品牌的对应物是受众的忠诚度,它是通过关注度→认知度→忠诚度一步一步积累来最终实现的.持久的市场是靠品牌来保持的.所谓链,即各个要素环环相扣,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终端反过来又作用于始点,以良性循环不断推动事物螺旋式上升.构建品牌链,意在充分开掘主品牌的潜在价值,将主品牌凸现、放大、强化,使之成为品牌孵化器,延伸和辐射开去打造品牌系列.
这样,主品牌进入经营之体,变单一效应为综合效应,变无形资产为有形资产.反之,守着金山不用锄,造成品牌价值的空放和浪费,是非常愚蠢而又可惜的行为.
1.2 山地户外运动
所谓“山地”,在地理学上是指海拔500米以上、起伏较大、坡度陡峭,一般呈脉状分布的高地.户外运动一词源于英文“outdoor sports”,从广义上来说,走出室外,在户外进行的运动,均可被称为户外运动;从狭义上来说,是在以自然条件为主要因素的环境下进行的,以亲近自然、挑战体能、磨炼意志为基本出发点的运动形式.
笔者将山地户外运动定义为:以自然环境或山地资源为活动场地,带有探险性质或体验探险的体育运动项目群.
1.3 民族地域特色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对此国外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中国学术界的理解也不尽相同.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有研究将民族定义为一群基于历史、文化、语言、宗教、行为、生物特征而与其它有所区别的群体.
特色是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形式,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具体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是独有的.地域特色可理解为某地域或地区具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资源.民族地域特色可理解为民族地区或地域具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资源.
2 贵州山地户外运动发展现状及民族地域特色分析
2.1 贵州山地户外运动发展现状
(1)户外运动赛事现状进入新世纪以来,户外运动在贵州有了较快的发展,得天独厚的户外运动条件吸引了众多省外乃至国外户外运动爱好者,与此同时,贵州省各级体育部门结合当地实际,组织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户外体育活动和赛事.
从表1可以看出,近年来贵州省举办了一系列国际、国内重大的户外体育运动赛事,结合贵州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族风情,已经打造出贵州户外运动品牌赛事.【表1】
(2)户外运动俱乐部现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拥有户外运动爱好者6 000万人,各种专业、半专业户外俱乐部1 000余家.其中以贵州、四川、浙江为代表的省份,凭借多山的地形成为山地户外运动的主要集聚区.目前贵州开展了登山、徒步、露营、攀岩、探洞、漂流、户外拓展、汽车运动、山地自行车、航空运动、水上运动、山地运动会、体育旅游节等运动项目,遍布全省9个市(州、地)23个县.山地户外运动已经成为贵州发展的特点和亮点.
2.2 贵州山地户外运动民族地域特色分析
截至2010年,全省共设9个地级单位(包括4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2个地区),88个县级单位、689个镇、114个街道办事处、757个乡、252个民族乡、1 654个社区居委会、17 672个村民委员会.9个地级单位包括贵阳市、六盘水市、遵义市、安顺市、毕节地区、铜仁地区、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各个地区山地户外资源丰富,具备了举办各种比赛或山地活动相对应的条件.【表2】
3 构建体育旅游品牌链的可行性分析
3.1 优越的山地户外地理旅游资源
贵州是西南地区的多民族省份,山川秀美,文化多样,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境内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喀斯特地貌占全省总面积的61.9%,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有“山的王国”、“千瀑之省”、“漂流之省”、“千洞之省”的美誉.境内山峦起伏,绵延纵横,主要山脉有乌蒙山、大娄山、苗岭和武陵山,这为开展登山、攀岩、洞穴探险、山地自行车、汽车越野等运动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贵州水系长江和珠江,河流流域面积11.57万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5.7%.两大水系中的重要河流有乌江、赤水河、清水江、舞阳河、锦江、北盘江、南盘江、红水河和都柳江.由于地貌落差大,境内有黄果树、十丈洞、四洞沟、马岭河、南江大峡谷等自然形成的瀑布、激流、峡谷和险滩,是开展漂流、溯溪、垂钓、龙舟、皮划艇等水上运动项目的理想之地.
贵州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全年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境内林草资源极为丰富:百里杜鹃、凤凰山、森林公园等国际级公园21个,梵净山、草海、茂山、雷公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是开展徒步、露营、滑草、草地网球、树上穿越等山地户外运动休闲的必要场所.【表3】
贵州温泉资源丰富、品质高端.全省各个市区、州县都有可开发的地热温泉资源,如乌当温泉、息烽温泉、石阡温泉、开阳温泉、剑河温泉等,是开展体育保健养生、体育康复医疗,以及建设高级训练基地所必须的生态资源;同时亦可构建体育健身、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服务场所.丰富多样的山水,四季如春的气候,丰富的温泉资源,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经典的红色旅游资源等,使贵州成为开展山地户外运动的天堂.
3.2 丰富的民族地域特色文化旅游资源
贵州人杰地灵,人才荟萃,物华天宝,历史悠久,有着“一山不同族,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风”的民族文化奇观,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原生态民族博物馆”.全省共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畲族、毛南族、满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等18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36.1%.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节庆活动,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奇特的人文旅游资源,以及经典的红色旅游,为开展山地户外运动铸就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表4】
3.3 良好的外部机遇
(1)国内国际平台贵州高原、亚高原、平原等各类地形齐全,山地资源丰富,是开展攀岩、登山、户外运动的理想之地,被户外运动爱好者称为“户外运动的天堂”.
近年来,贵州各地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积极承办户外运动赛事,已经举办了如遵义娄山关山地户外挑战赛、紫云凸格河攀岩挑战赛、毕节山地自行车挑战赛、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司激流回旋公开赛、铜仁梵净山野外挑战赛、兴义万峰湖野钓大赛、荔波山地运动锦标赛等单项户外赛事,以及第一、二届全国山地运动会综合赛事,涵盖了省内9个市(州、地).其中2000年举办的贵州黄果树野外生存挑战赛,被视为拉开中国山地户外运动序幕的赛事.这些赛事的举办,不但使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同时促进了与赛事相关的交通、通讯、住宿、餐饮、服务业等产业发展,为贵州以后举办相应的赛事、开展相应的山地户外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相应的配套设施,同时为贵州山地户外运动以及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国内国际平台.【表5】
(2)政府政策支持2012年1月12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发2号文件),从国家层面明确了贵州旅游业的战略定位,并把“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作为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的一项重点任务、支柱产业来发展,对贵州旅游发展战略目标、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等提出了明确要求.贵州省体育事业“十二五 ”规划指出,要利用贵州省独有的地貌资源,打造山地户外运动大省.明确提出要以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为契机,围绕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战略定位,以及建设旅游强省和“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胜地”的战略目标,推动旅游业加快转型、创新发展,谋划“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
4 总结
以民族地域特色的山地运动为依托,大力发展贵州的体育旅游产业,形成具有较大市场影响力的品牌链,是发展贵州体育产业,推动山地户外运动市场化进程的必要措施和手段.在国家政策、贵州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凭借优越的山地户外地理旅游资源、丰富的民族地域特色文化旅游资源,贵州体育旅游将形成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品牌链.
参考文献:
[1] 付业勤.国内体育旅游研究进展 [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6):103-107.
[2] 韩鲁安,杨春青.体育旅游学初探 [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8,13(4):61-64.
[3] 罗建华.新闻品牌链的聚合和延伸 [J].传媒观察,2003(6):39-40.
[4] 魏汝岭,杨绛梅,刘小学.影响我国山地户外运动项目成绩的多因素分析 [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3):147-149,155.
[5] 汤会琳,等.贵州省情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38-41.
[6] 崔莉.旅游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2):202-205.
[7] 盛昌繁,潘华.我国民俗体育的特征及其开发研究 [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4(3):11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