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财务管理制度,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率,创新师资队伍的招聘、培养、激励机制,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最好的制度保障。用发展的眼光和理性的思维去客观分析学校服务区域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努力做到当下培养人才适销对路和人才培养先行于社会发展相结合。
二、民办高校"以学养学"发展模式持续的路径依赖
发展不仅是增长,不仅仅是整体规模的扩大,发展意味着改变,意味着结构的转变,意味着旧制度的淘汰和新制度的建立。民办高校的发展不仅仅是高校数目的增多、在校生规模的增长,而是意味着民办高校整体结构的优化、内部质量的提高等等。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主要目标是转变先前粗放型发展模式,寻求可持续发展道路。改变民办即低质的社会刻板印象不仅仅需要国家政策保障和舆论宣传,重要的是民办高校自身质量的提升。在当今背景下,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的若要持续发展,必须要与时俱进,采取错位发展战略,做好以下工作:
(一)保证生源数量、优化生源质量是基础
民办高校之间存在竞争,民办高校与公立高校之间也存在竞争,这种竞争主要集中在生源方面的竞争,特别是"以学养学"的民办高校,生源是关系学校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在面临高考生源数量性和结构性减少,高校之间的生源竞争更加激烈,公立高校扩招又引起民办高校优质生源的减少。如何保证生源数量和优化生源质量就成为"以学养学"的民办高校面临的挑战。
对于所有民办高校而言,一个高的就业率对学生都会有很大的吸引力,特别是现在人们选择高等院校时的文凭倾向的降低和寻找工作机会的愿望上升。就业率是由社会人才需求结构、数量和学校培养人才质量所影响,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人才需求结构和总量是有所变化的。高校培养人才具有周期长的特点,而一所高校的专业特色和优势在短时间内也难以形成,所以民办高校一定要准确预测人才需求的未来趋势,而不能仅仅关注当下,专业设置要在稳定性和适应性之间寻求平衡,建立动态的专业调整机制,以优势专业吸引优质生源。我国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并轨制影响高校招生生源,未来教育改革要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融合,所以未来职业教育的生源会大幅增长,民办高校要利用自身实用型人才培养的优势和资源,不断优化自身职业教育质量,争取在下一轮教育改革时突破发展。对于"以学养学"民办本科而言,在保证生源数量能够维持学校运营的基础上,应努力争取优质生源和加强国家合作。民办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培养经验,在产学研合作、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方面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合作体系,民办高校在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方面积聚了一定的优势。[20]
有实力、有条件的民办高校应该积极申请实施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民办高校在国际高等教育合作中因机制、体制灵活而优势凸显,伴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加深,参与国家高等教育的实力增强和机遇增多,应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吸引留学生入学,特别是高等教育落后地区的学生,优化生源结构的同时增加生源数量。
(二)提升内涵是质量核心
民办高校在发展初期都是以量取胜,依靠学校规模膨胀,收取学费,维持学校生存,这是典型的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当下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要保持一定的规模,以维持学校基本运营,但必须是在质量提升基础上量的扩张,必须是内涵提升基础上规模的增长。民办高校内涵建设追求是质量提升的标准,同时也是质量提升的路径和动力。高校内涵发展是以质量为核心的发展,以办学效益为目标。以更理性的眼光看待数量和质量、规模与效益的关系。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是一个体系和过程,包含了从科学定位发展到优化学科专业设置,从物质保障条件提高到深化科学的办学理念,从教师队伍建设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等等,也是从办学理念生成到具体教学执行的过程。首先,对学校进行科学定位,把国家多民办高等教育的政策、国家经济发展趋势、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和学校自身的优势、特色有机结合,形成具有学校特色、区域优势的人才培养模式,避免好大求全的误区。其次,必须要有学历合理、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增加专职教师的数量和比例,完善教师在职培训和进修制度,保证基础教学水平。引进高层次的专职人才,聘请兼职知名企业高级工程师,提升专业师资竞争力。再次,加大教学相关设施投入,虽然师资队伍建设很重要,但现代高等教育所依赖的物质条件已经复杂化、专业化。教学、实践所需要的仪器设备以及及时更新的充足图书资料,是提高教学质量所必须的物质保障。
(三)科学的办学理念是支撑
办学理念是在教育观念和教育理想的基础上形成的,用来指导学校发展方向的理想信念,办学理念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物,但办学理念一旦形成会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影响学校的实际办学行为。科学的办学理念对于民办高校而言是一面旗帜和纲领,不仅仅是招生宣传中的噱头,更重要的是对民办高校的办学方向、办学行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民办高校的各种危机,其实质是办学理念不科学而引发的危机。民办高校正在经历民办高等教育内部的第二次"洗牌",民办高校能否确定一个科学的办学理念,指导学校下一阶段的发展,关系到在下一段竞争中的成败。诚然,改革开放之初的民办高校出现是为了满足更多的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这就决定很多民办高校秉承使更多的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理念办学,同时为了维持学校的生存,招收更多的学生也成为必然选择,但不排除这其中因营利目的而导致的短期办学行为。
未来民办高校办学应超越于先前的办学理念,树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办学理念。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已经从机会公平向质量公平发展,求学者不仅仅是寻求一个就学机会,而是在择优而取。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程度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加深,高等教育的多元化趋势明显,随之而来的是多元化的质量观、教学观。我国正在经历社会经济的转型期,对人才需求表现为多样化、差异化、应用化。为了适应以上的变化,不断修正学校的发展,民办高校必须树立让更多的适龄青年接受优质的多元化高等教育的理念,以提供多元化、差异化、优质化的高等教育服务作为学校的发展目标。民办高校将走出公立高校配角的地位,必将成为下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角,生源竞争也必须从拾遗补缺转变为吸引优质生源,将提升质量置于办学工作的中心,以质量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以办学的社会效益为基准,协调学校规模和社会效益的之间的矛盾,将办学的社会效益发挥大最大。
最后,学校发展眼光不能囿于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面向未来是民办高校发展的动力,走向国际是民办高校发展机遇。
(四)完善内部制度建设是保障
相对于"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而言,高等学校的内部的制度则是机构内共同的行动准则和办事章程。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制度的意义更加丰富,高校内部的制度是办学理念和实际办学行为之间的中介,是高等学校实现内涵建设的保障,离开制度框架,任何办学理想和理念只能停留在观念层面。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趋势是"机遇性发展向实力性发展转型".[21]
民办高校的发展不能完全依赖国家的政策支持,必须在国家现有政策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主动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内部的制度建设,转变松散的、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将学校的教学、学生、人事、财务、后勤等各项工作引向依据制度运行的轨道。利用制度来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办学的效率和效益。
建立完善的内部制度,意味着明确民办高校内部的责、权、利,保证权利主体在充分享受权利的前提下,严格履行自身的责任。为了明确举办者、管理者、学习者之间的责、权、利,保障民办高校健康发展,民办高校必须完善以下相关制度:第一,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制度。民办高校是民间资本建立,在长期的管理过程中大多形成一个或几个核心管理者,由他们主宰学校的发展,在民办高校组织简单时期是比较有效的管理方式,但在组织结构膨胀后,这种集中制的管理体制的缺点显露出来。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制度,将学校举办者和管理者分开,也就是将决策权和管理权分离,实现决策民主、管理科学。主要内容为建立实质意义上的董事会制度,核准校长遴选的标准,明确董事会、校长、书记几者间的关系和权责。第二,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民办高校倒闭的原因之一就是举办者或者管理者将学校的办学资金非法转移到个人,造成学校发展资金严重紧缺。民办高校要建立资产管理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内部财务监督制度等。提高资产管理的科学性、透明度及可监督性。第三,完善人事制度。民办高校的人力资源不存在先天性的优势,但建立完善教师和管理人员聘任、培养、深造制度,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这种劣势。知人善任,把工作人员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同时将学校发展状况与学校全体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相结合,提高他们的主人翁意识。第四,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教学质量管理和教学过程监管,主要通过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和科学监管,建立健全教学准入制度、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教学研究制度、教学交流与表达制度、教学改革制度、教学经费投入与使用制度、教学反思制度等都是不可缺少的。[22]
(五)内部不断改革进取是出路
改革无非是系统的纠错,[23]是对过去理性的批判,也是为了激发活力和生命力。改革是基于历史事实、面向未来的事业。教育领域的改革作为社会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教育事实,为了更好的实现教育目标,对教育事实进行的温和的、理性的反思和建构。在教育改革中应该遵循教育基本规律的前提下,把握教育时代性和历史性、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改革逻辑。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除了坚持教育改革的逻辑外,还要坚持学校改革的学术性方向、适应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国际性和民族性相结合原则。主动的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教育系统的子系统,高等教育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以培养人才为载体,在改革中,必须首先要满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这一高等教育内部关系的基本规律。
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应然承担着为国家输出人才、发展科学、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责任,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民办高校基础薄、历史短,发展状况不可与公立高校同日而语,自身发展也存在很多问题,因此,不断推进民办高校内部的改革,对于促进民办高校的自身发展和对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意义重大。伴随着高等教育国际性的回归和不断深化,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更加频繁,国外高等教育对国内高等教育的冲击也会越来越大,民办高校只有不断进行内部改革才能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占有一席之地。民办高校的内部改革涉及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民办高校的内部改革以人才培养的环节和学校管理为内容分为如下内容:从招生方式、招生结构的改革到学生日常管理的改革;从实践性教学改革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从教师招聘、培养、深造的改革到教师结构的改革;从学校产权制度的改革到财务制度的改革,从资金筹措渠道、方式改革到发展模式改革。民办高校内部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所以民办高校要制定学校内部改革战略,但战略实施的过程关乎改革战略的成败,所以民办应该规划严谨的战略实施体系,积极调动全体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保证民办高校沿着既定改革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