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高职园林专业采用的课程体系有:学科系统课程体系、能力本位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相比较而言,这三种课程体系各有利弊。如何培养适应园林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求的园林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目前还未形成一套较好的课程体系,笔者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高职城市园林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原则
(一)以模块化教学为原则
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园林专业应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可以通过科学划分园林专业各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将园林专业课程分为通用能力、专业能力和通用知识模块,并依此构建课程体系。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适应学生个性化要求,注重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培养,满足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并以此逐步完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二)以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为原则
目前,我国开设城市园林专业的高职院校有农林类、艺术设计类、建筑类等。不同类型的高职院校根据各自的条件和对城市园林专业的认识来构建课程体系,如农林类专业主要以植物类课程为主,艺术设计类专业主要以园林艺术设计为主,建筑类专业主要偏重园林工程设计。因此,同样都是园林专业却有不同的园林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来的园林技术人才掌握的专业技术能力差异也较大。高职城市园林专业,在课程设置中一定要开设高职城市园林专业通识课程,毕业后不论是哪一种园林方向的学生,都会掌握相同或相近的专业基础。在此基础上各高职院校再根据各自院校情况、地方经济发展特点、企业人才需求等有所侧重,着重建设能体现自身特色的专业课程,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城市园林专业。
(三)以适应行业岗位技能需求为原则
高职城市园林专业的教学必须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对接。倘若所开设课程偏离了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其结果是培养出的人才无法胜任园林行业岗位,学生必然不能很好地就业。因此课程设置中必须融入园林行业岗位技能,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培养出满足企业需要的高端型园林技能人才。
(四)以实施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为原则
近年来,园林高等职业教育徘徊在一个怪圈中:一方面是园林专业高职毕业生不断增多;另一方面园林企业仍然缺乏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对于高职教育所培养出的毕业生并不满意。据调查,高职城市园林专业教师大多习惯采用学科系统化课程设置,按照“三段式”的模式安排教学内容,即先学文化基础课,再学专业基础课,最后才是专业课及专业实践课。这样的课程设置存在着重理论学习、轻实践教育的倾向,可导致学生能力缺失,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着明显冲突。因而在实际行动体系中寻求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势在必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利用学校和社会两种教育资源、两种环境条件,实现人才培养目的的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形式,是教育活动与社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培养模式。所以,高职园林专业必须建立基于工学结合的园林专业课程体系,这是提高城市园林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高职城市园林专业的课程构成
(一)课程体系构建方案
基于上述高职城市园林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原则,笔者提出了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的模块化项目式课程体系方案。该方案包括职业基本素质模块、专业技能模块、职业综合能力模块,三大模块又包括7个小模块,每个模块包含若干课程类。
1.职业基本素质模块
职业基本素质模块包括公共素质课程和职业素质拓展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础文化、政治素质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并提高其审美鉴赏力。公共素质课程在第1-2学期开设,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开设的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语文、体育等,职业素质拓展课程以选修课程为主,其中包括限选和任选课程,第1-5学期每学期由学生任意选修1门,该模块开设的课程包括名花欣赏、营销知识与技巧、摄影知识与欣赏、美术欣赏等56门课程。职业基本素质模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
2.专业技能模块
专业技能模块主要培养园林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专业通用能力。该模块按照岗位技能需求再分为植物生产与养护模块、园林规划与设计模块、园林施工与管理模块、综合实训3个子模块。植物生产与养护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园林植物认知能力和植物的园林应用能力,包括对园林植物的形态、特征的认识,栽植、养护基本技能以及园林植物配置能力,课程主要有园林树木、园林花卉、植物与植物生理、植物生长环境、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等,该模块适宜安排在第2-3学期。园林规划与设计模块主要针对园林设计岗位需求,培养学生的园林设计能力,课程主要包括园林美术、园林制图、园林建筑、园林植物造景、园林规划设计等,该模块适宜安排在第2-4学期。园林施工与管理模块主要针对施工员岗位,培养学生的现场施工技能,主要课程包括园林测量、园林工程、园林工程预决算、园林施工管理等,该模块适宜开设在第3-4学期。综合实训模块主要通过对植物生产与养护模块、园林规划与设计模块、园林施工与管理模块三大专业模块的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实训,该模块通常安排在第5学期,此时学生已经完成主要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可以通过综合实训来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后续的顶岗实习做好准备。专业技能模块课程的安排和课程教授的内容是以适应行业岗位技能需求为原则,有利于培养适应园林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求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3.职业综合能力模块
该模块实现了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顶岗实习模块、毕业作品模块。顶岗实习是安排学生在园林企业公司进行的顶岗工作,主要岗位有园林苗圃、园林工程、园林绿化养护、园林设计等。顶岗实习从第6学期开始为期半年。通过顶岗实习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通用能力,为学生踏入社会工作做了充分准备。毕业作品设计安排在第6学期,在顶岗实习返校之后。毕业作品可以是顶岗实习中的设计图纸、植物生产产品、园林绿化养护、园林工程实施项目。
(二)课程设置
依据专业课程设置方案,三年制高职生毕业时必须修满135.5学分。学分结构如下:职业素质模块37.5学分,其中公共课程25.5学分,素质拓展课程9学分;专业技能模块68学分,其中园林植物生产与养护模块24学分,园林规划与设计模块30学分,园林施工与养护模块14学分,综合实训模块10学分;职业综合能力模块21学分(含顶岗实习、毕业教育、毕业作品与答辩)。总学时数2800左右,周学时原则上为26-28学时。
三、结语
2008以来,本课题组全体成员依据课题的设计,对2009级、2010级、2011级城市园林专业学生尝试采用上述课程体系进行教学,并在试行的过程中根据所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调整和修正,如在专业模块课程设置中,发现原来开设的园林艺术与植物造景课程内容有许多相似之处,就将园林艺术课程内容合并到植物造景课程中。原来开设的园林树木栽培养护课程内容也合并到了园林树木课程中。在课程课时设置时,原来周课时设置在28-30节,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给学生留出更多的课外活动时间,则将周课时改为26-28节。几年的实践证明,城市园林专业毕业生所掌握的园林基础技能和专业技能一届优于一届,获取专业技能资格证的比例也在逐年升高,毕业生就业后能很快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能立足企业,一些毕业生甚至能够自己创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但是,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职业综合能力模块中的顶岗实训的管理。这些都有待于基层一线教师进一步实践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李高锋。高职园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构想及课程设置[J].中国林业教育,2007(1):55-57.
[2]蔡军。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构想及课程设置[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增刊,2004(22):22-24.
[3]姚连芳。高等职业院校园林专业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探讨[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4(2):86-87.
[4]李晓东。高职园林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浅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21):44-46.
[5]吴雪飞。农林院校园林设计类课程体系设置改革初探[J].高等农业教育,2003(9):49-50.
[6]潘远智,陈其兵。走创新之路,实现园林专业跨越式发展[J].中国林业教育,2001(5):6-8.